凡事都由起源、经过、结果三部分构成。然而,受限于人类自身的认知偏好,人们更喜欢关注事件的经过和结果,而很少去探究起源。这是造成认知盲区,甚至导致悲剧、灾难不断重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过程、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起源塑造的。对历史事件更是如此。比如,人人都知道义和团运动的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清廷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赔款(加利息)9.8亿两白银……中国全面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部分人也能复述出义和团运动的过程: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慈禧向十一国宣战……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义和团进北京......但一到义和团运动的起源问题上,或者是无人关心,或者是众说纷纭。比如,白莲教、大刀会、乡团组织、民间武术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等,由于和义和团的形式、特点有相似或关联之处,都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或起源。
这些结论正是马克·布洛克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提到史学界对“起源偶像”的迷恋——“依据最遥远的过去,来解释最近的事物”。美国汉学家周锡瑞在《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一忠告其实也适合我们对义和团起源的考察。不少史学家其实陷入了布洛克说的“把始祖与解释混淆起来”的错误,甚至更糟。
为了探究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拓宽我们对“义和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认知,周锡瑞除了运用史学家治学的一般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与方法,进入到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社会结构与社会精神,以及20世纪前夕国际、国内和山东省内的政治形势,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更接近历史真相的义和团运动起源的分析。书中指出:——因为彼时,中国面临被西方世界“瓜分”的危险,再加上赔款、灾荒、贪腐等导致的经济危机,投射到社会层面,结果就是农民转流民,流民转“教民”,“教民”仗势欺压百姓,是义和团运动直接导火索。同为鲁西,鲁西南为什么多“大刀会”,鲁西北却多“义和拳”?而后者比前者更荒谬——这是因为两地的经济水平、社会阶层差异所致:鲁西南存在牢固的地主阶层,而鲁西北则“共同贫穷”。——因为民间宗教中的符咒、跳神,民间盛行的武术、气功,以及民间戏曲文化中的英雄好汉、神话人物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义和团宣扬的“刀枪不入”“降神附体”极易被百姓接受。
这种借助先进的学科工具,对复杂而又重大的历史事件,做纵深而又系统的分析,使得该书成为探究“起源”问题的经典之作。《美国历史评论》甚至认为《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是过去十年中国历史研究中最鼓舞人心的学术著作之一。它对研究、分析和诠释设定了高标准。而且,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它将不仅是义和团运动的权威著作,而且是一个谨慎的、令人信服但具有显著修正主义历史的典范。”除了拓宽我们对义和团这一重大事件的认知,收藏《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还有三重价值:1. 为我们展现了真实历史的复杂性,提供了分析复杂历史事件的全新视角和方法论,打破了史学界对“起源偶像”的迷恋;也呈现了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传教士和清廷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真实的中国社会;2. “义和团”三字,不仅是曾改变晚清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今天也被用来形容一种普遍存在于现实和网络中,并且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让历史照进现实,自然成了本书的重要功能。3. 探究起源,不仅是完成认知闭环的必须,更是深入理解历史与现实中重要事件的开始。本书不仅诠释了这种思维的重要性,更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方法论。为此,先知书店力荐周锡瑞这部《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以详尽史料通过文化人类学视角,读懂义和团运动的起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还可在规格中选购包括本书在内的“义和团运动二书”)。
▍延伸阅读
历史何以成为中国人的宗教?
中国人最重视历史,但也被历史遮蔽得最深
“邓,改变了美国人的看法!”
台湾战后70年——我们历史认知的一片空白角落
周其仁: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烦在后面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既矛盾又复杂,一代政治家的真实人性与人情
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三个字:你懂的
鲁迅、丰子恺、张爱玲的审美有多绝?看看他们设计的书封就知道了
宇宙视角下的人类文明:一部重塑人类世界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