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耀邦:“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1977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大楼的前院里响起了久违的鞭炮声。

这群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干部及其家属燃放鞭炮的原因,是胡耀邦上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此后,“受了苦,找中组部;有冤枉,找胡耀邦”便成为最为熟知的民间俗语。

刚上任的胡耀邦明确表示:现在要真正拨乱反正,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全面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把“文化大革命”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

在鞭炮炸响的冤屈与希望中,胡耀邦阻力重重、步步艰难。他强调:“建国以来的冤案、假案、错案,不管是哪级组织,哪一个领导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每当这时,总有强问横出:“毛主席批的怎么办?”“照样平!”胡耀邦回答道,斩钉截铁。

1950年2月,成都解放后,仅35岁的胡耀邦前往南充担任川北区(时为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1952年夏,胡耀邦奉调进京。此后14年,先后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基于此段工作积累和经验,胡耀邦于1962年11月10日带职下放、肩挑重任,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1964年11月,又调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第三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陕西肥了,耀邦瘦了!”彼时一穷二白、落后困苦的陕西,在胡耀邦夜以继日的工作中得以转变,但从深入青年到脚扎土地,并未让胡耀邦逃脱“文革”的摧残。


作为最早被示众、批斗,并被大规模围攻、直接遭受肉体打击后下放于“五七”干校的中央委员,胡耀邦深知其中屈辱。1975年,他因邓小平器重而重新出山,后升任中组部部长,便决心将冤案平反作为首当其冲的要务。

“文革”时期,薄一波等61人被定为“叛徒集团”,其家属、亲友、老部下也几乎全部受到株连,因此而受审查、迫害的人数有成千上万。


胡耀邦着手平反的第一个大案,就是这轰动全国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对于这个谁都不敢碰的大案,当胡耀邦将其复查设想告知邓小平时,邓小平亦不禁对其勇气及魄力感慨万分。

在胡耀邦的主持、突破下,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取证,“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在沉冤12年后终于获得彻底平反。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不推倒最高深的围墙,难推动最根本的改变。“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体现了胡耀邦的风行雷厉,而在为彭德怀平反的过程中,突显的,则是其深谋远虑。

依靠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的支持,胡耀邦主持中组部期间,挺身而出,不断推进为彭德怀平反的有关工作。最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为彭德怀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彭德怀平反昭雪以后,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将一份手稿交予了胡耀邦。

这份手稿,是彭德怀在被软禁期间所写的一批回忆资料,被其侄女彭梅魁秘密保存并几经周折送至彭德怀的老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黄克诚手中。

彭德怀平得以反昭雪以后,黄克诚方敢将彭德怀手稿上交中央,他当然选择上交给胡耀邦。胡耀邦收到手稿后并未马上将其存于中央档案馆保存,而是组织力量对彭德怀的这批手稿进行认真整理,并以《彭德怀自述》作为书名,公开出版、全国发行。

又有多少人知道,引起国内外空前反响的《彭德怀自述》,正是因此而示于世人?

当年关于平反昭雪的报道,胡耀邦致悼词(资料图)

“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凡此种种,胡耀邦皆力排阻力又事无巨细,到1984年底,300万干部的冤假错案终于得以纠正平反。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耀邦主持平反的冤假错案里,有不少人是当年整过胡耀邦的。满妹便曾对父亲开玩笑道:“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的肚子里能跑航空母舰。”


相应的,在“反右”运动中蒙冤的55万“右派分子”也被胡耀邦正名。在这些令人惊讶的数字中,有人却“惊讶”甚至质疑胡耀邦“改正”得太多了。胡的回答很简单——当初抓的时候,为什么不嫌多?

后人多评价胡耀邦的最主要功绩在于:一解放了人,二解放了思想。在冤案错案的平反中,300万屈辱得以解放,而在思想桎梏上的打破,胡耀邦同样一锤定音。


已故前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写道:

1994年,《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约我写胡耀邦,把题目都想好了,就是“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我一口应承。

1995年11月,耀邦诞辰八十周年,《炎黄春秋》登了我写的一部分,接着《南方周末》等几十家报纸也转载了。

但是要出书就很困难。首先和我草签合同要出书的是人民出版社,结果他们把稿子基本上编好之后,又自己废除了这个合同。后来中央党校出版社的社长和一个编辑也到我这里来,我把稿子给了他们。几十万字的稿子他们三天就编完了,但后来出版社社长又向我表示:暂时不能出,要把我的稿子留他们那里,等等再说。等到什么时候啊?于是我到中央党校出版社把书稿拿了回来,他们还很舍不得。


书稿接下来送给新华出版社。在这个出版社帮忙的一个退休女同志孙维熙转请已离休的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看。冯健连夜看了,拍案大喜,说非常好,建议新华出版社领导赶快出版。

就在这种情况下,香港镜报创办人、全国政协委员徐四民先生不知从什么渠道知道了我的书稿。他1997年春天到北京开全国政协会议,住在北京饭店西边的贵宾楼,打电话给我,问愿不愿意把书稿给他,让他带到香港去出版。我当然愿意。

当年9月份就出了第一版,北京新华书店的内部书店也销售。书价是一本港币88元,流传到大陆内部来销售,是一本150多元,居然也一抢而光。


无论如何,胡耀邦都是中国当代历史绕不开的人物。而《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则真实刻录了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个断面,它生动地再现了胡耀邦一生中最令人难忘和感怀的一段岁月。

由于种种原因,本书多渠道停售,而先知书店深知其价值所在,经多方争取,复活了少量库存,售罄即止。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抢先拥有。


▍延伸阅读

1983年,胡 耀 邦如何挽回民营经济信心

胡耀邦做的这件事,不亚于林肯解放黑奴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1978年,是铭心刻骨的记忆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很不乐观!

这神作的尺度,超出想象(某瓣上已经查不到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