瀫馆:“漏雨”的房子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的每个方案背后,
是一个个与场地文脉相连、
和在地文化相关的故事…
青年创造者 / 薛楚金
/ 瀫 / 馆 /
////////////////////////////////////////
设计师:薛楚金
沚山建筑设计(上海)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瀫馆
沚山建筑设计(上海)事务所位于上海浦东乡村,秉承“以小见大”的行为准则,超越有限的空间限制,关注更广阔的生命叙事与社会连接。空间包容性、在地适应性与多义性,是事务所实践的基本准则。
瀫馆改造自原有水文站,在半山悬崖上打开一条通往江边、承载日常生活的通道。建筑空间被消解为通透的框架,让雨水流淌穿过,以水为媒介向公众直观呈现水文知识。
△ 瀫馆
////////
抄个近路
水文站“架空”于面向龙游瀫的半山腰突出悬崖上,本身就具备一种昭示性,然而当其由于(曾经的)功能的特殊性而被地势屏障、铁围栏所环绕,禁止人们随意穿越时,反而使这里成为无论从江面、虎头山大桥、江对面都能够一览无余的负面空间。
将水文站转变为积极空间是最直接的任务。我们决定从让所有人能够穿过建筑开始——将水文站的半地下室打通成为公共通道,从村子到水边能“抄近路”。
这条公共通道将是村民自产自销、休憩、躲避烈日风雨的去处,并直接通往江边码头乘船、钓鱼、洗衣。不设门禁、无人值守,组织起人们与龙游瀫在日常生活上的联系。
△原有建筑-江对面一览无余的负面空间(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抄近路”的公共通道(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瀫馆内的公共通道
////////
一种形象的消解
原水文站封闭的界面、无论从尺度比例还是造型上都酷似自建房的形象,都在传递“排他”的信息。
我们去除大部分内外填充墙,打开建筑边界;将建筑轮廓完形处理,正立面重新整合,突出的飘窗隐藏局部框架、错动体量;以雨棚延伸二层楼板,连接室内外空间。最终从室外向建筑内部一览无余,不再隐藏或排他,以松动的界面、弱化的秩序、流动的空间,接纳所有来客。
△立面整合与形象消解
△雨棚连接室内外空间
△瀫馆东入口
△瀫馆西入口
////////
“漏雨”的房子
我们以流动的真实水体为线索,贯穿空间,为瀫馆赋予专属的灵魂:围绕着展厅核心漂浮着的“水滴”,雨水经由 “十立方水”装置从屋面流入二楼明渠,倾泻至一楼的“姜席堰”戏水池;池中的水经两级跌落流淌至庭院,呈现龙游瀫的流域形态;最后将雨水回收重复循环,或溢流后回归大地。“水滴”核心反射出周围世界,包容着天地万物。
△流动的真实水体作为线索
△“十立方水”模型模拟
△“姜席堰”戏水池
////////
感知工具
瀫馆继承了原水文站的“工具”意义,结合建筑空间建构动态的感知工具,将水文知识为大众所用。包括:
十立方水:通过棱镜作用制造的“十立方”水体,以近距离直观尺度感受洪峰流量。
△“十立方水”
流域沙盘:等比例缩小的龙游瀫沙盘,方尖碑与庭院四周的洞口分别指示水利枢纽的真实位置与距离。
△流域沙盘
△瀫馆周边
水位看板及标尺:检测衢江实时水位并呈现,使水位成为气温一样的日常数据。以建筑为水位尺展示历史水位线,让人们对龙游瀫的理解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水位看板及标尺
△瀫馆施工现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以真实的水体建构动态的感知工具,
体验时间的广度、空间的深度;
以开放的姿态呈现真实的人间烟火,
带来共时的感受、共富的希望。
△ 瀫馆点位位置
特别鸣谢:徐腾
设计团队:薛楚金,张蓓蕾,施立阳,陶靖宇,
王明兴(结构),丁瑞(结构)
▽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