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湿地洞窟:在水陆边界链接人与自然

周实 瀫石光
2024-09-07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的每个方案背后,

是一个个与场地文脉相连、

和在地文化相关的故事…



 青年创造者 / 周实 

/ 湿 / 地 / 洞 / 窟 / 


////////////////////////////////////////


 建筑师:周实 

建筑设计工作室 Studio 10 创始人,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



//湿地洞窟  

周边独特的湿地地貌环境由衢江顺流而下,冲刷、沉积而成,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生态。构筑物在水、陆转换的模糊地带中探索水土间持续变化的边界,尝试建立自然系统和人造物之间微妙而密切的互动关系,回应本地不断变化的水土、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且丰富的人文环境,塑造一处平衡人工构建和自然的场所,也为湿地提供一处休憩、体验、感受、互动的公共空间。



△  湿地洞窟 




////////

丰富多样的场地条件


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镇段船厂岛的水岸边,衢江顺流而下长期冲刷、沉积,塑造了场地周边独特的湿地地貌,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生态;岸边延绵的滩涂草甸为体验湿地天然的地貌和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地条件,沿岸散布着大大小小的人工洞窟遗址则是人造物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历史悠久且充满神秘感,令人着迷。


项目场地位于河流与岛屿间的缓冲区,每年汛期被洪水淹没,又在退水过程中水落石出,泥沙随着原来的地形再次沉积,地形起伏也随之改变,直至稳定并重新被植被覆盖,形成新的湿地草甸地貌;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作用与反作用的动态平衡充分展现了自然法则之精妙、严谨和诗意,令人着迷。在此循环往复中,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态圈,植物多样茂密,野生和饲养的禽类、牲畜也在此觅食、嬉戏、栖息。



△湿地草甸 



△丰富多样的场地与体验




////////

抽象的人工洞窟


我们相信建筑是由其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的,它不仅是我们在环境中的庇护所及感知周遭环境的媒介,也是激发社区经济文化振兴及环境改善的催化剂和发生器,更是促进人与环境间达成平衡及和谐的依托和载体。在此在水、陆转换的模糊地带中探索水土间持续变化的边界,我们塑造了一座抽象的人工洞窟,为周边的动植物提供一处栖息地,为放牧劳作的村民提供一处有水源、卫生间的歇脚处,也为慕名而来的游客、露营爱好者提供一处观察、体验湿地的场所。

 

抽象人工洞窟的垂直结构由一组散布于湿地间的点状混凝土柱构成,其形式受到古石窟巨柱结构和湿地水洼形态启发,尝试以最少的介入方式将构筑物锚固于变化的水土地貌中。部分混凝土柱内被挖空并置入垃圾收集、洗手接水、卫生间、禽舍、瞭望等基本功能;这些“空洞“在柱内自由扩展,时而穿实体透混凝土厚壁与外界连通,自然形成顶部天窗、侧壁窗洞,提供自然通风、采光和观景视角。考虑到构筑物所在地块的生态敏感性,卫生间被抬高至20年一遇洪水水位线以上设置,由楼梯连至地面,化粪池的选址也充分考虑降低污染水体的风险。


△湿地水文与石窟特征


△点状混凝土柱的形成


△水陆转换间的人工洞窟




////////

材料链接人与自然


为了重新连接人与自然,我们也尝试对本地的、常见的材料进行创新、陌生化使用,呼吁保持对环境的自觉和敏感性。混凝土构件顶部承托有预制的轻钢竹结构顶棚模块化的竹网架系统材料来源于周边区域的竹林,其结构形式和工艺均受到当地常见的手工竹制品启发。在混凝土竖向构件顶部设有种植槽,可种植低维护的本地爬藤植物,并沿着竹网架模块在地块上方生长蔓延,为场地遮荫,也使构筑物更好地融入植被丰茂的湿地环境中。




△融入植被丰茂的湿地环境 


△当地竹制手工艺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休憩、体验、感受、互动的公共空间


我们也希望探索在设计中对形式和材料进行非正统处理,寄托对建筑人性化的渴望。周边古老的洞窟遗址内部石壁、石柱表面由人工开凿和自然风化作用叠加,形成特殊的机理,洞窟驿站的混凝土构件定制的材料色彩、质感对此做出回应,记录并提示人们感受自然和人造物之间微妙而密切的互动关系,体会湿地不断变化的水土、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且丰富的人文环境,形成一处平衡人工构建和自然的场所,也为湿地提供一处休憩、体验、感受、互动的公共空间



△龙游石窟(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休憩、体验、感受、互动的公共空间




衢江水岸边的湿地地貌,

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生态,

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人文环境;

 

在水陆转换的模糊地带,

湿地洞窟建立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

也为湿地提供舒适的配套设施及公共空间。




△ 湿地洞窟点位位置


建筑设计:Studio 10

主管合伙人:周实

设计团队:蔡瑜 张孟琦 邱婧祺 张瑞羽 张经纬 刘柳青 黄嘉颖

特别顾问:季晓玲

结构顾问:屈涛

施工图设计:浙江汇创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竹结构顾问:上海境道原竹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团队:浙江远境建设有限公司

▽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瀫石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