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社区创新学校的野心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一定要照本宣科跟着课本走吗?一定要在教室里坐着吗?这所小小的创新学校提供了一种让我们惊讶的教育探索。
写在前面:
大家好,访校栏目跟大家很久没见了。
这一次的访校相当不寻常,几乎半个北京城创新教育圈的大咖都来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原院长杨东平老师、UNSCHOOL创始人钱志龙博士,日日新学堂创始人大车、冬青老师夫妇,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负责人康翠萍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祝会清老师,真心爸爸徐智明老师,白老师和三川老师,这么大阵势是要去哪儿呢?
答案是遥远的北京东五环。众多艺术家、艺术空间聚集的宋庄,藏着一所在北京创新教育圈辨识度极高的学校——有着中国优越的艺术人文资源的先锋小苹果树社区。
充满自然气息的院子
从一个小胡同推开一扇小小的铁门,是一个有些荒凉的小院子,两排平房,一块长着青菜、柿子树的土地,像村民自家的小院,然而屋顶上悬挂着的自然晾干的柿子,彩绘的玻璃瓶、插在瓶子里鲜艳的果实,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力量,提醒来访者,这里有着简单却不普通的艺术品味。
一和、初夏、果果是老师们的讲解员
这次的接待员也不寻常,是小苹果树十岁的一和、初夏、果果,他们神色自若地介绍学校,自信地表达观点,没有字正腔圆的官方用语,带着孩子的自然纯真。甚至介绍到院子里仅有的一套单双杠,他们就自顾自把自己吊上去玩了起来,随意随性,彷佛接待不过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一个小插曲。
没有豪气的大门,也没有光鲜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和整齐的桌椅,也没有统一的课程和书本,环境不是整齐划一,学习也不是老师讲孩子们听,看起来跟传统的学校大相径庭。
但是孩子们看起来充满生命力和自由感,自信而热情,学校在家长中口碑相传,甚至国外教育学者都惊叹,非常接近丹麦的教学理念,白老师称之为,中国的”夏山学校“。
这样一所看上去简陋荒凉却充满生命力、自由气息的学校,他们做了什么?
01
五位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
创办了一所小学堂
2013年,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找到满意的幼儿园,北京五位妈妈一拍即合,决定让孩子homeschool,妈妈们每天轮流教孩子,这就是小苹果树学堂的雏形。
一年后年龄最大的茉莉该上小学了,妈妈张萍依然没找到满意的学校,觉得幼儿园的孩子们状态不错,干脆继续办小学吧。她请来了跟自己一起学习新教育的朋友朱美蓉负责小学的教学。
朱美蓉之前已经在新教育领域探索了五六年,还在中科院青少年心理所学习了四年,对新教育和孩子充满了同等的热爱。张萍觉得她非常合适来做这件事。
如今朱美蓉已经担任小苹果树创始合伙人10余年了,她第一年到小苹果树就提出了一个朴素的观念:孩子是学校的主体,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当时想到的第一点就是,既然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满意,那就不灌输不考试,改变教育方式和课堂氛围。老师要温和耐心,也不是照本宣科上课,尽量跟孩子用探讨的方式上课。
那时候小苹果树的团队经常去位于北京昌平的日日新学堂跟创始人大车老师和冬青老师学习,朱美蓉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对孩子真正的爱,还第一次听说了成都先锋教育。
新教育的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大部分孩子都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依然有孩子很讨厌上课、写作业,朱美蓉很苦恼,这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02
遇到成都先锋教育,被震撼了
在困惑迷茫中,小苹果树遇到了成都先锋教育学校。
2017年,朱美蓉带着教学团队到成都参加了中国第一届创新教育交流会。成都先锋教育的刘晓伟校长分享,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成都先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生来讲讲我们学堂是什么样的,然后播放了一段孩子们接受采访的视频。
朱美蓉的心里一下子亮了起来,好像一直在摸索的东西,在现实中有了真实版本,找到了领路人。会议结束后,朱美蓉留在成都跟刘校长进行了长谈。三个月后,她带着学堂的两个孩子去成都先锋游学三周,看看到底怎么以孩子为中心。这次游学给朱美蓉的体验是震撼级的,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新世界。
——先锋没有上下课铃、没有作业、可以玩游戏、可以黑白颠倒、甚至可以骂人。奇怪的是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打游戏,但是也会学英语、学编程等到很晚,不需要人督促,是一种极为自由又极为自主的自我学习。
——学习不以学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在真实的情境里学会学习。一个17岁的男孩、两个13岁的女孩策划了一个“草坪音乐节”。从提议、确定时间、联系演员、编排节目、发布信息、现场布置到最后整理现场,独立完成。三个孩子在这个项目中学习沟通、思考、合作和自信。
——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玩、聊天、游戏,找到兴趣点,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思考。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好的学伴。
这里的孩子是人们传统概念里的差生,但是在先锋,他们自信自在从容。
这更加坚定了朱美蓉的信念,“每个孩子都是果核,只要环境适宜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样子。教育就是给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
成都先锋的教育体系对于小苹果树无异于一场革命。从成都回来,朱美蓉慢慢优化迭代小苹果树的体系,形成了小苹果树极为奇葩的学习体系。
有多奇葩呢?
03
小苹果树五大奇葩
奇葩一:
上什么课师生共创,语文、数学、英语竟然是选修课
在小苹果树,没有固定的课程表,也没有固定的教室,上什么课不是老师定的,而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共创课表。
投票选课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老师们会带着孩子们进行“学习内容征集”会议。每个孩子都可以提出自己想学习的任何内容。比如,这个学期孩子们提出的课包括,木工、电竞、飞盘、阅读、赚钱、足球......每学期都不一样。
这还没完,大家会根据提出来的课程投票,根据学习人数和学习内容形成不同的学习方式。
如果一门课有4个人想学,就可以提出申请开设这门课,是自学还是找老师,成员自己做决定。
豪气的木工用具,木工课是小苹果树最受欢迎的课
有个5岁的小男孩喜欢英语,他就游说了好几个哥哥姐姐一起学,申请了老师,学堂就邀请老师来开设了英语课。孩子都喜欢木工,学堂就邀请了木工艺术家的家长来开课。甚至孩子也可以做老师,有个叫棉棉的女孩手帐做的很好,在导师的帮助下开设了手帐课,连家长都来上。
用什么样的方式学,在什么时间、地点学,孩子们都要去学习做计划。像美食课,孩子们觉得老师限制太多,就自己看视频学,约定每周五下午做美食。他们要自己提前准备材料,工具,确定上课的地点,如果需要指导可以提出申请。
一个小女孩不喜欢体育课的方式,就给校长提交了同学们的联名信,要求自己规划体育课,他们做了十六次的课程计划,有徒步、探险、骑行······每次课程大家都很开心。
如果一门课找不到足够的同伴一起学习,孩子可以申请独立学习。其实就是定制化学习。一个叫大白的孩子喜欢搞各种科学实验,他就申请了一个学期的科学实验学习。朱老师会带他找学习的视频,约定每周二下午某一个时间段来看,然后去采购材料,实践操作,最后约定要写一个观察实验报告。
让人惊讶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传统教育的主科,在这里也是选修。像数学课,有的孩子想通过书本学习,就按照课本的进度上;有的孩子想在生活中学习,他提出来开一个超市的项目。最后能把账目做出来并且分析,就算达标了。有一个孩子喜欢用多邻国学习英语,效果很好,今年一下子变成了6个孩子、5个家长、2个老师一起学。
为啥要给孩子这么多选择?
小苹果树认为,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选择,但是在生活中,孩子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小苹果树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培养选择的能力,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当他们拥有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掌控感,他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自信都能获得发展。让孩子们选修就是创造让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更乐意去学,做学习的主人。
每个孩子到小苹果树的第一天,朱老师都会讲一句话:“从今天开始,你的生活是你的,你的学习也是你的,你要自己思考想怎么生活、想学习什么,你要自己来决定。”
奇葩二:
混龄学习,对孩子是最好的社会情感教育课
小苹果树的孩子目前主要在5-12岁,混龄学习。这种“混”既有年龄上的混合,也有不同孩子的混合。
混龄的方式让孩子的学习发生在浓缩的社会中,学习更真实更生态化。大孩子自然学会照顾小孩子,小孩子自然而然从哥哥姐姐身上习得他们的行为,并且能产生自己的贡献。
在小苹果树,也有一些不适应传统教育的孩子,还有大家眼中特别的孩子,比如发育迟缓,多动症的孩子。
很多家长最初也会质疑,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朱美蓉坚持认为,孩子只有不同,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并且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其实会学到更多。
有一个发育迟缓的孩子,在小苹果树5年多,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带着有色眼光嘲笑他,反而学会了照顾他,出门会提醒他注意安全。一个孩子毕业了,另一个孩子自然就承担起照顾他的任务。第一届的毕业生茉莉说,很感谢小苹果树让我成为社牛,因为我懂得跟不同的人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们引导孩子们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当他们学会跟不同的人相处,有了更多包容理解,就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入。孩子们就这样学会了真实面对自己周围的关系,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其实是一个人能在世界上自洽幸福的根本。
这种教育不就是在国际学校非常火的社会情感教育吗?我们曾经走访过很多国际学校,社会情感教育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而在小苹果树,混龄学习让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学会了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会表达对他人的关心,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决定。
奇葩三:
电子游戏是项目学习,孩子和老师居然一起打
当很多学校和家长视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的时候,小苹果树反其道而行之,既然孩子们都喜欢,就把电子游戏作为孩子们的项目学习,光明正大地提了出来。结果发现了什么呢?
大家总觉得电子游戏“害人”,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电子游戏其实很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有清晰的目标,及时的反馈,可以无限试错无限重来,难怪孩子们喜欢。
朱老师作为导师带了为期一周的训练,学堂请来了专业的电竞教练指导孩子们,大家约定每天早上9点半到11点半集中训练,训练结束必须复盘,其他时间根据需要训练。
在这个过程里,电竞还让孩子们学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团队合作。他们成立了五人电竞队,并且给老师发起了挑战书,一起研究怎么配合,怎么提升技能,老师团队的弱点是什么,怎么能打败他们,制定了作战计划,最终一支9岁孩子的队伍真的把老师队打得落花流水。简直自信心爆棚。这个学期,他们还会走出校门,跟外校的孩子们比赛。
我们往往对教室外的学习抱着强烈的戒备心理,小苹果树坚信,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起点,只要感兴趣,他可以学到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
奇葩四:
广阔的社会都是课堂:真金白银的交易让孩子学会了什么?
在小苹果树,孩子们是被允许孩子进行自由真实的金钱交易的。
最开始的时候很多家长反对,怎么能让孩子带着这么多钱到学校去,随意花钱?
有个孩子花20块钱买了一颗小玉米糖,其实8块钱一大兜,奶奶就找到学校来,说孩子受欺负了。但是在朱老师看来,这正是孩子认识钱的好机会。老师就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花20块钱买一个糖?孩子说当时就觉得糖特别香,20块钱也值。他对20块钱怎么来的,要付出多少劳动以及糖在市面上是多少钱一颗,是没有概念的。
买到自己喜爱的泡泡糖的大白,即使价格略贵也说值得
看起来孩子们可以自由随意地用零花钱,其实背后老师们花了很多时间跟孩子反复讨论金钱,算下来上了好几十节课,慢慢每个孩子对金钱的认识更深入了,金钱对他意味着什么,后面的价值情感、喜好是什么,对自己的零花钱会有详细的规划,他们对金钱的综合认知甚至超越了很多大人。
一个叫一和的孩子数学甚至是从小卖部学会的。他不喜欢看课本,但是可以一个下午跑8趟小卖部,帐算得门清。现在的一和零花钱理得明明白白,哪一部分用来买玩具,哪一部分用来给父母买礼物,哪一部分不可以随便花。他能在妈妈生日的时候,突然拿出800块钱,说,妈妈我给你买一副耳环。也能在好朋友大白和小宝吵架的时候,花钱买两个小乐高一人送了一个,让两个孩子和解。也能在自己买20块钱玩具的时候,货比好多家,他对金钱的认知既理性又有温度。
小苹果树鼓励孩子们进入真实的社会学习,通过真实的社会体验和实践,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学习本身。每学期的游学活动是孩子心中的年度大项目,也是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试验田。
很多学校都有游学,小苹果树最有特色的就是,所有的策划、执行都是孩子们亲自主导的。
开学前两周会召开游学目的地征集会议,老师同学都可以提议目的地。如果想让自己提议的目的地被选中,就要宣讲拉票。确定了目的地, 孩子们会讨论出游学的基本原则、交通方式、酒店预订,到了当地玩什么怎么玩,怎么保证大家的安全,怎么花钱,伙伴之间出现冲突怎么解决,每一项都会成立专门的小组去负责推进落地。
游学中自力更生
为了选上自己想去的目的地,孩子们都费劲了心思,制作漂亮的PPT,苦练表达,还会私下沟通求好朋友投票。
去年从呼伦贝尔草原游学回来,孩子们画的画和攻略图
游学回来可没完,老师会带孩子们把复盘当作正式的课程来讨论。游学感受如何、这次做得好的地方,待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疑问,孩子们轮流表达。还有游学展览,上学期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回来后,孩子们创作了自己的作品。为了展示自己,孩子们不仅画了画,还学会了视频制作。
节日活动也是项目,由孩子自己立项,进行策划,设计流程,甚至推广计划。有一年万圣节活动,孩子们提前几周进行策划准备,门票售卖还盈利了。
往大的教育目标说,先锋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五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沟通。”但是落到真实的生活里面,孩子们的一切行为有了具体的意义,五会的教育目标自然而然就蕴含在过程里了,看不见的能力都悄悄在孩子身上长出来了。
奇葩五:
导师不是教知识督促学习,而是学伴
在小苹果树没有分科教师,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导师。
每个学期开始,孩子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了以后,导师会跟每个孩子讨论确定这个学期想学什么,做什么项目,为什么做,怎么做,需要导师提供哪些支持和资源。
朱老师带孩子们开会讨论游学的准备
导师不是“教授”和“传授”知识的人,而是孩子们的“学伴”。并不一定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上指导孩子,而是帮助孩子评估合适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效果,提供多样化全程支持,也会跟孩子一起学习,帮助他们聘请外面的老师来上课,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甚至联系孩子想去做实验、展示的场地。
导师会全天跟孩子在一起,看到的不只是课堂上的表现,还有同伴关系,兴趣是什么,性格特点,遇到了什么困难,只有这些观察,才能及时提供帮助、引导和支持。这种引导是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实践、试错和反思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小苹果树的“手账女王”棉棉9岁刚来的时候成绩不太好,没有自信,到哪儿都跟着朱老师。朱老师也不催她做任何事,就任她呆着。后来发现她很擅长做手工,就鼓励她把手工作品拿来展示,很多人就来请教棉棉。再后来发现她手账做得也很好,朱老师聘请她在学校开课,给她课时费,每学期还在学校进行手账展示。在这样的陪伴和支持中,棉棉越来越自信,在手账上出类拔萃,获得了极大的价值感。
04
小苹果树成长起来的孩子什么样?
看到这里,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在小苹果树真实生活成长起来的孩子什么样?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
中午休息的时候孩子们提议玩狼人杀,并且自己负责组团,人数不够的时候,果果到处找人游说参加,且成功组局;
一个5岁的女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玩手工,哪怕旁边在进行喧闹的电竞项目的培训;
当老师们要离开的时候,小斐主动上来充满热情跟每个人贴脸告别,感动了大家······
他们是真实的,活生生的,自由的,有生命力、自驱力,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我们总以为,孩子不学语文数学课,就不能学更深入的东西。在小苹果树,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
当他们拥有生命和学习的自主权,想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会自然迸发出无限的热情和方法,最后的成果往往让成人意想不到。
——小威不喜欢通过课本认字,他在打游戏中认识了很多字。
——一个叫依依的女孩,喜欢音乐,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她可以每天弹琴9个小时,不觉得累和烦。
手账女王棉棉和她的手账
——棉棉一上课就很痛苦,认为自己什么也学不会,怎么也不对。但是可以一天做8个小时的手账,还觉得很幸福。
现在16岁的茉莉,就读探月高中
——第一届毕业生茉莉毕业后想申请探月学院,为了通过测试,她在小苹果树社区的教室申请了两平米的区域,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自学初中课程,最终如愿以偿。
·······
后记:
当朱老师讲到小苹果树的孩子们是如何选课和上课的时候,作为从传统教育一路走来的好学生,我一度有点恍惚,听起来这么超前、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居然真的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学堂践行,这些孩子们该有多幸福。我不禁想,如果让我说出我想上的课,我能提出来吗?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
在这个看起来土土的学堂里,孕育的却是面向未来的学习者,培养的是学会学习感受幸福的真实的个体,是有韧性,有关爱,解决问题的人。
在探校的最后,三川老师邀请现场的老师们用一句话总结在小苹果树看见了什么,这些创新教育界的先锋者认真写下了他们眼中的小苹果树,只指教育本质而让人感动。
教育的环境不是看它已经有多好多精美多宏伟,而是看它有没有生长性。真正的教育环境是自己能生长东西出来,孩子能够吸收。这种教育环境就像土地,具有丰富性和滋养性。——白滔滔
我看见特殊孩子没有被同伴异样对待,这就是伟大的教育。——晓霞
一个主动热情的孩子,往往是被深深爱着的孩子;一个被深深爱着的孩子,往往是自由的孩子。真正的自由自主才能成为自己。——冬青、大车
看教育不需要看课程,只需要看两样:是否跟生活在一起,学生是否真的自由。——钱志龙
隔壁在培训王者荣耀,一个小女孩依然在专心做自己关心的事情,不被打扰。能够这样生活的孩子,必然会能力成长。不必去想什么宏伟教育目标。——徐智明
什么叫自由,就是你没有看到必须是一群人同一时间用同一方式做事。——祝会清
10年多的探索,一所为了自己的孩子办的小小学堂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野心?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朱美蓉曾经写道,教育并不是一张课表常年不变,也不是一个宗旨,一个思想,而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有价值的人。当一个人能做自己、能自我实现就是幸福的、有价值的。小苹果树就是在播下一颗未来的种子。
小羊、琬弘 / 撰文
小羊/ 编辑
相关链接:
放弃北京名校,四个中产家庭抱团带娃,去昌平创办日日新学堂,16年后怎样了?
看了想转学!放弃名校学区房,自建学校,一所儿童友好型学校,何以温暖每个孩子都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