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财政部公布对德勤和华融的行政处罚,对华融和7家附属公司合计罚款80万元,而对德勤则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总计高达2.12亿元,其北京分所经营业务更被暂停3个月。
有人认为这是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区别对待,并因此感到振奋或者忧虑,真的吗?这件事起因是2021年,华融本应在4月底之前发布2020年财务报告,但是延迟了半年,直到9月29日才公布年报,而年报中信用减值损失高达977亿元,其他资产减值损失101亿元,合计损失1078亿元。然而从2012年到2017年年报中都没有出现信用减值损失,2018、2019年信用减值则分别为173亿元、250亿元,而2021年又出现了171亿元信用减值损失,短短4年信用减值损失高达1571亿元。这是极不正常的,一家如此大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不可能突然暴雷,作为守门员的德勤负责对华融年报进行审计,但2015年到2019年年报审计意见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这是五种审计意见中最高的一等,意思是“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质量合格,数据可靠,信息真实”。
直到2020年年报出现巨额信用减值损失,德勤才突然改口,对财务状况出具的审计意见是第二档的“无保留意见”,而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则是“无法表示意见”,仅次于最严重的“否定意见”。华融作为国内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在1999年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剧增问题而成立的,成立后恰逢入世、房地产大发展,加上当年不良资产大多对应土地,不良资产很快就成了香饽饽。然而2018年,华融掌门人赖小民被“双开”,并在2021年一月宣判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由此掀开了华融的盖子,对比下同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信达,更能发现华融的不正常。
这是本次处罚华融和德勤的背景。最终2022年3月17日,财政部以华融存在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失效、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处以80万元罚款,对德勤则以存在严重审计缺陷等处以2亿元巨额罚款。前者归《会计法》管理,后者则是《注册会计师法》,还需要了解注册会计师虽然带有“会计”两字,但实际不做会计相关工作,而是负责审计。会计法针对的是所有企业,而注册会计师法针对的是上市企业,如果注册会计师工作出现问题,危害更大,自然更加严格。对华融和7家附属公司的处罚是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的处罚,10万元已经是罚款的最高上限。而对德勤则依据《注册会计师法》的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经营业务或者予以撤销。”对德勤暂停经营业务,显然属于“情节严重”,那么罚款肯定是五倍顶格,由此也能推测德勤从华润获得的审计收入也就是4240万元,着实不菲。为什么负责审计的处理结果如此严重?为什么要如此重罚德勤?华融就放过了?原因很简单,每一部法律规范的领域都不同,《会计法》规范的仅仅是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管理,至于偷税漏税属于税务部门的工作,税务部门也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在检查、追缴的时候,税务部门也不会使用财政部门负责的法律。因此,对问题要划分清楚,一一问责。在华融问题上,财政部审查的是会计工作,当然使用《会计法》,而之所以处罚比较轻,这也是现实考虑。虽然一直强调严禁做假账,但现实中做假账可以说比较普遍,而且危害性也不大,不宜处罚太重,财政部门处理完会计造假之后,才轮到税务部门去查是否偷税漏税,然后就是追缴税收。这里又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追缴欠税还要考虑企业的生存,这关系到就业问题。比如税务的“首违不罚”,目前已经公布了两批14项“首违不罚”的事项清单,这跟检察系统提出对涉案民营企业家“少捕慎诉慎押”原则、2021年进一步提出“对民企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的,尽量不捕不诉”是一样的,都是要避免对企业和企业家造成“误伤”,给企业纠错的机会。小镇最近对企业财务状况、年报以及审计很感兴趣,虽然有所了解但不成系统,也不能碰到问题老去问朋友。于是想到以考促学,已经报名了今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兴趣的话推荐也参与下,报名截止到4月28日。
顺带研究了审计和“四大”,这个领域完全可以加速推进“中国化”。很多人对“四大”有盲目崇拜,这种崇拜有历史原因,毕竟审计体系来自于国外,过去“四大”相比国内审计事务所也更专业;另一个原因就是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更圆,外国的审计机构更负责、不作假。但其实不然,如果外国审计机构认真负责、不作假,那为什么会从之前的“五大”变成“四大”,安达信当年可是“五大”的老大,竟然帮助安然财务造假,安然倒闭后,作为审计方的安达信也随之倒逼。说起来,刚刚暴雷的硅谷银行,在3月7日还宣布连续5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佳银行。更何况,“四大”的工作人员尤其注册会计师,跟国内机构一样,都是通过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之后执业的,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审计事务所在能力上绝不差于“四大”。更重要的是,“四大”这类外资审计机构“重形式轻实质”,有一套流水线标准,按标准作业,流程到位就得了,根本不在乎审计结果是否符合真实情况。所以就看到这次财政部重罚之后,德勤的回应很有意思,非常“嘴硬”,强调了三点:第一点:德勤、北京分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在审计过程中均不存在任何不诚信的行为;第二点:对德勤在审计工作中未能充分达到财政部要求的审计准则,表示遗憾遗憾”;第三点:未收到华融准备对相关财务报表进行重述的信息,审计报告不需要更正。说白了,德勤认为自己没错,只不过德勤坚持的标准跟财政部要求的不同,最后还强调德勤“一直致力于遵循审计准则并坚守最高的审计质量标准”。外资机构总是莫名的自傲,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然而在财政部应约会见德勤全球理事会主席后,德勤发生了180度的逆转,表示“完全接受、坚决执行财政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制定并落实整改方案”“推动提升审计质量”。财政部也说了,支持德勤等国际会计师网络在华依法开展业务,对包括“四大”在内的中国职业会计师事务所一视同仁,希望德勤在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整套系统,需要在各方面完善体系,包括估值、审计等等,国企方面要价值重估,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审计方面必然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整顿,以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四大”也必须依法开展业务,必须遵循中国的审计准则,而不是过去那套只管流程不管实质,整顿审计,首先要对“四大”祛魅,打破对“四大”权威的迷信。德勤之所以发生态度逆转,应当是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认识到自己过去那套行不通了。“四大”之所以闻名,核心就是标准化,下限比较高,工作有确定性。正因此包括财政部在内对“四大”更加重视,比如曾规定某些公司必须经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国内企业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会主动选择“四大”。但也出现了一些利益绑定,比如一些领域,只认“四大”,这就导致形成了垄断,溢价太高,名不副实,甚至可以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
可能是因为业务太多、不愁赚钱,这几年“四大”服务态度颇为恶劣,收费高不说还常常放鸽子,水平也下降很大。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四大”核心是标准化,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国,就说明标准化体系做得好,论起标准化根本不惧任何对手,不仅仅工业生产,在审计这种服务上也是如此,只是过去本土机构还不完善,加上本土机构内卷导致收费偏低,没法执行四大的标准罢了。这几年国内机构进步非常明显,涌现了一批不亚于“四大”的机构,只不过品牌还有待提升。2022年中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12.9%,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2.1%,仅占出口总额的11.9%,逆差达到2757.1亿元。对比国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占比一般在30%以上,我们还有巨大增长空间。未来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关键,这钱凭什么不能是我们去赚?我们当然坚持开放、互利共赢,正如财政部希望德勤在对外交流上发挥积极作用,欢迎来中国共享发展成果,但要遵守中国的标准,公平竞争。
为尽快通过“知识星球”升级审核,开放无上限加入,还请已经加入的朋友多评论、点赞,提高活跃度。
未加入的朋友暂时无法查看,可查看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