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74·肖星老师财务思维课学习笔记⑥
哈喽,宝子们好呀~!
今天是2023年4月3日,坚持半·日更的第七十四天。
因为上周五忙着完结唐书房2017年的旧文笔记,所以没有更新肖星老师的财务课笔记,今天补上。
因为过了一个周六日,有一些碎碎念想跟大家聊,所以在更新笔记之前先说点废话。
首先感谢杰宝、蓝哥以及阿攀哥文章中的提名
今天小半天的时间都在研究老唐最新周记中关于茅台分析的那段内容,“简单的”两张思维导图中呈现的数据就让我查找了半天,可见老唐平时搜集企业信息的能力有多强。
不过在第二张思维导图里有一个数据,如下所示:
这里“直销1.1万吨”老唐是按照推测将财报中的“直销销量”全部视为茅台酒的销量,同理“i茅台”披露的数据也默认为全部是茅台酒,具体讨论过程如下(截自周记留言区):
下滑查看更多
今天因为部分朋友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后面经过@Lucy.lu(三娘)致电茅台公司证券部得知:
这样的话“第二张思维导图”部分数据就要有所改变,正如老唐在上图中所说。图片出自周记留言区,大家去帮老唐多多点赞
我在找数据做笔记的过程中,没有太过于深究这个问题,还是经由@科贤生提醒,才看到了相关讨论,感谢@科贤生
同时这篇文章的留言区非常精彩,截取了几条跟茅台相关的信息,这两天再整理一下笔记,如果整合完毕满意的话,可能会输出给大家(不确定
好啦,时间有限,不多聊了,开始正文
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肖星老师财务课”模块六【投融资】的笔记,具体为32~52课的内容。
由于这部分笔记内容较多,我原本打算分为(上)(中)(下)三篇文章来进行分享,每篇篇幅为1W字左右。但是今天整理完笔记后发现还剩1万8千字
今天要分享的是38~43课的内容。
错过之前内容的朋友们请看:
关于这部分笔记的说明,在这里再贴一下,方便新朋友了解:
最后,为了方便大家对照学习,我将之前学习的视频版课程分享在“阅读原文”中,大家自行下载。
38.无形资产的概念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但是它给你带来一些权利,这些权利一般是基于合同或者法律而存在。
最常见的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类的,比如专利、专有技术、版权、特许经营权、商标,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商誉,这是在收购其他企业时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是收购价格超过评估价值的部分。
在中国还有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虽然土地本身是固定资产,但是在中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都不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只能拥有使用权,当你拥有的不是土地本身,而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土地的权利时,就不是固定资产了,它就变成无形资产了。
二、无形资产的行业特点
与固定资产不同,无形资产行业特征不鲜明。同样是高技术企业,或者同样是研发投入较多的企业,无形资产的水平却大相径庭。(具体下节课进行讲解)
39.无形资产的取得
无形资产有多种取得方式,最常见就是自己创造和从别人那里购买,当然还可以通过收购一家企业获得那家
企业的无形资产,或者接受别人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自己的企业。
一、购入无形资产
①直接购买无形资产
我们在会计上记录无形资产,同时或者记录现金的减少,记录借款等负债的增加,具体看是用自由资金支付还是借款购买。
②支付授权使用费获得
无形资产也可以通过支付授权使用费的方式获得其使用权——比如得到专利授权,版权授权,获得特许经营权,等等。获得使用权时既不记录相应的无形资产,也不记录负债,只是在支付使用费时作为费用记录。
企业收购其他企业的时候有可能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些问题将在兼并收购的章节具体讨论。
③其他投资人用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作价投资入股企业
这其实相当于用自己的股份购买对方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本身来说,和直接购买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这时候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同时记录的不是现金的减少或者借款的增加,而是股东投入的增加。
二、自建
除了购入无形资产之外,企业更多的情况下会自建无形资产(研发活动、自建品牌商标、商誉)。
①研发活动
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举例说明:
镭的发现和青霉素的发现都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巨大学术成就,但是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很有天上掉馅饼的意思。
弗莱明是一位英国的细菌学家,1921年他在做日常的细菌培养工作时,当时他正在严重感冒,他取了一些自己的鼻腔粘液滴在上面,结果两周后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滴上粘液的地方细菌没有了。这似乎是一个游戏而已,但是弗莱明却没有这样轻易地忘掉这件事,他紧接着做了对比实验,最终确定是粘液中含有能够杀死细菌的东西,那就是青霉素。显然,弗莱明没有为了青霉素专门投入时间和钱财,发现青霉素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研发投入的多少和研发的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技术上成功了,商业上也可以彻底失败。
面对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支出,会计上不确认为资产,而是记录为费用。
研发其实包括研究和开发两个环节。
研究是技术的,开发是针对项目或者产品的,现行的会计准则允许将开发支出记录为无形资产。
②创建品牌或者商标
这个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是广告,但是显然,做广告时我们不会记录无形资产,而是记录“销售费用”,因为做了广告也未必就能产生品牌价值,更无法确定产生了多少品牌价值。
③商誉
商誉是企业无法归于有形资产和可以识别的无形资产的那部分价值,往往来自于一些无法明确描述的东西,比如团队能力、营销网络、政府关系,等等,这些东西没有法律约束,很难估计价值,所以会计上是不确认为资产的。
只有在收购其他企业时,如果为商誉支付了额外的价格时才记录商誉,所以自己的商誉更是一个不会记录的“无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的特殊问题
自建的无形资产在会计上不被记录,但是他们其实仍然存在。这就引出了无形资产的一个特殊问题——很多无形资产都不在报表上体现,但是它们却真实存在,而且可能对企业作用巨大,其自身价值也可能非常巨大。
举例:
茅台的品牌价值高达115亿美元(有时效性),但是这个东西你在茅台的报表上绝对看不到。这样一来事情就复杂了,有很多有价值的资产不在报表上记录,而且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历来是一个难题。
结论:
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大多不在报表上,报表上的无形资产基本上都来买来的。
40.无形资产持有过程中的问题
一、摊销
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摊销也是从会计上记录无形资产的减损,而不需要支付现金出去。
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它的减损不是因为物理损耗,而是因为大部分无形资产是一种权利,依赖合同或者法律而存在,有一定的期限,所以随着期限的临近,价值就逐渐减低。
无形资产摊销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直线法,就是按照预计年限平均分摊无形资产的价值;但是直线法也不是唯一的方法,也有产量法等其他方法。
二、减值
无形资产计提减值与固定资产类似,原因也可能相似,比如技术的进步导致原有的技术价值大幅度下降,或者技术已经被人仿冒,等等。
不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同样要进行减值测试,包括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无形资产的减值同样不能转回,但是也同样可以随着无形资产的出售而达到转回的效果,理解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这些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转出:出售、授权使用、作价入股
其实说报表上对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没有记录可能不够准确,如果企业将自己的技术申请专利,将自己的品牌注册商标,那么申请费、注册费是作为无形资产记录的,这样报表上就会有相应的无形资产,只是显然,这个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距甚远。
在报表上只记录申请费甚至那些根本没有记录的无形资产仍然存在,并且价值可能很大,这样,企业仍然可以通过把这些无形资产转出获得收益。
最简单的方式是授权给他人使用,获得授权使用费,此时获得的授权使用费收入属于企业的营业收入。
当然企业也可以把无形资产卖给别人,那样的话获得的收入就和出售固定资产一样,属于营业外收入了。
当然,企业还可以将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其他企业,获得对方的股份。
上面这些转出方式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估值困难,而且很多情况下无形资产可能在报表上没有记录,就可能引发出很多问题。
举例:
某集团在其下属的股份公司上市后即注册了14个新商标,然后将这些新商标授权股份公司使用,每年收取9318万元的商标权使用费,之后又一次性出售(卖出几个亿,真实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值较大)。
当然,无形资产转出中大部分还是正常的交易,但是不得不说,存在一些公司利用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估值困难的特点,通过无形资产实现一些特殊目的。
四、思考题
为什么同样是传媒行业的公司,或者同样有较多研发投入的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可能差异很大?
同样是高技术公司,如果公司自身大量投入研究活动,这些投入在会计上并不确认为无形资产,所以无形资产就不多。
但是如果公司购买别人的技术,或者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他人的技术,或者接受他人以技术入股,那么无形资产就可能很多。
甚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公司将研发部门独立出去成为子公司,这样研发公司就是一个独立法人,然后公司从研发公司购买研究成果,这对母公司来说也是外购技术,也记录相应的无形资产。
同样的道理,同样是传媒公司,如果是自己拍摄影片或者制作内容卖给别人,那这些内容很可能是产品,不会成为无形资产;如果是买别人的著作权,就会有很多无形资产。
41.认识金融资产
投资绝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如果说资,这些投资也形形色色,可以是长期也可以是短期,可以是股权也可以是债权 。
常见的金融工具有股权类的。
比如股票,可以是上市的也可以是没有上市的,可以是普通股也可以是优先股(具有获得股息的权力,但没有表决权),可以是自己直接购买也可以是通过基金、资管计划、信托产品等购买。
然后是债权类的,比如企业或者政府发行的债券。
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金融工具,比如远期、期货、期权,例如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企业也可能进行套期保值而购买这些类型的金融工具,等等。
另外,一些应收应付款项、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也都可能算作金融工具,只要它符合金融工具的定义。
本课程只讨论最基础的金融工具而产生的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当然,金融工具可以是企业的资产也可能是企业的负债,因为我们现在讨论投资,所以是从资产的角度谈金融工具。
2017年刚刚修订了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按照这个会计准则,金融资产分成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瘫子”),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粽子”),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当前损益的(“笋子”)。
解释几个概念:
①摊余成本
就是剩下的成本,比如债券剩下没有支付的本金和利息。
②公允价值
简单理解就是当前的市场价格,当然实际上确认公允价值可能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有时候可能不存在一个公开的活跃的市场。
③其他综合收益
这是一个权益类科目。
企业有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一般情况下企业赚的钱记录在利润表中,但是有时候会计准则不允许一些收益记录在利润表里,但是这些收益仍然存在,那怎么记录它们呢?
企业赚到的利润接下来会分配给股东,然后剩下没分的相当于股东追加了对公司的投资,因此这些没有分配的利润,会计上叫未分配利润接下来要记录在股东权益里。
那些没有记录在利润表里的盈亏不会跟着未分配利润进入股东权益,但是它们也需要进入股东权益,于是就创造了“其他综合收益”这个概念,俗称“股东的备忘录”。
42.金融资产的分类
一、分类
第一类:按摊余成本计量的
属于这个类别的金融资产业务模式要满足两个条件:
➜以收取合同约定的现金流为目标。
➜现金流限于合同约定的本金和利息。
从这个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出,股票是不可能属于这个类别的,因为股票没有合同约定的现金流,股票没有还本付息,也不强制分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债券一定属于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只有当持有债券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直持有到到期时才归入这个类别。如果持有债券既可能中途出售也可能持有到期,这样的债券就不能按摊余成本计量,而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区别就是那些可能以出售为目标的金融资产不能列入第一类别。
所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既可能是债券也可能是股票。
第二类: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
第三类: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当前损益的
①业务模式
➜既可以是收取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限于约定的本金和利息)
➜又可以是以出售为目标 。
②第二类别与第三类别的区别
这两类金融资产在资产方面的处理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只是公允价值变动是否进入利润,第二类别将公允价值变动记在“其他综合收益”里,因此利润不受影响,而第三类别记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③如何确定持有的股票或者债券记入第二还是第三类?
主要看持有金融资产是否以交易为目的。
➜为交易性目的持有的金融资产必须记在第三类别,即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利润。
➜不为交易性目的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以记入第二类别,即公允价值变动不记入利润。
所谓交易性目的是说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短期内出售。
如果是衍生工具,必须归入第三类别。
所谓衍生工具,就是除了股票债券之外的这些基础金融产品之外的金融工具,比如期权、期货都属于衍生工具。
金融资产归入第二还是第三类别是一开始持有就要确定的,确定后就不能改变了,除非后来对金融资产的相关条款进行了实质性修订。
二、企业购买的债券归入哪个类别?
出现在三个类别中都有可能,关键看持有目的:
如果买来就准备一直持有到期,中间不卖,就归入第一类别(“瘫子”)。
如果买来就随时准备卖掉获利,就归入第三类别(“笋子”)。
如果买的时候没有明确计划,既可能持有到期也可能中途出售,就归入第二类别(“粽子”) 。
三、股票归入哪个类别?
只有可能在第二或第三类别,关键也是看持有目标是否准备短期内出售。
四、持有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1、股息红利问题
无论是购买债券而可能收到的利息还是购买股票而可能分配的股利,都直接记入当期的利润,这个很容易理解。
2、减值
像其他很多资产一样,金融资产当然也有减值问题,不过如果这个资产已经按公允价值计量了,而且只准备短期持有,随时准备出售,而且公允价值变动已经记在当前损益中了,就没有再记减值的必要了,也就是说,第三类别的金融资产(“笋子”)不再计提减值。
但是第一类别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归根结底还是历史成本,就需要计提减值,又因为只有债权类的投资才会列入第一类别,减值可能来自市场价格的波动也可能来自债务人违约的风险。
最复杂的是第二类别。
如果是股权性质的金融资产被列做第二类别,因为股权性质的投资,减值只来源于价格波动,而第二类别的金融资产投资本身的价值已经反应公允价值了,所以就没必要再计提减值了。
可是债权性质的投资则不同,它的减值可能来自价格波动也可能来自债务人违约,公允价值只反应了价格波动,而债务人违约风险还需要通过减值反应,所以还需要计提减值。
概括:
➜股权类金融资产无论记入哪个类别都不计提减值。
➜债权类金融资产如果归入第三类别则不计提减值,如果归入第一或第二类别则需要计提减值。
五、总结
债券和股票怎么确定分类——关键要看持有目标:
债券在三个类别里都有可能。
股票则只可能在第二或第三类别。
持有期间的股息红利和减值:
无论金融资产归入哪个类别,股息红利都是收到的时候记入当期利润。
减值比较复杂——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计提减值;债权性质的投资除非在第三类别(“笋子”)里,否则都需要计提减值。
计提减值的具体方法:
在年末的时候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就减少金融资产的价值,同时记录资产减值的损失而减少利润。只是减值测试的过程需要估计违约风险,那是一个很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43.金融资产的财务影响
本节课用两个例子来看看持有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财务影响。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因为只有可能是债权性质的投资,所以对利润和股东权益影响较小。
举例:
一家公司买了一个债券,票面价值100万,债券期限3年,承诺在3年的每年末支付10万元现金给投资人,到期时再偿还100万元本金。
如果债券发行的时候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为8%(实际利率),这样的债券会以大约105万的价格出售。
公司花105万买入债券,记录105万金融资产。
在第一年年末,公司收到债券发行方支付的10万现金,因为市场上的利率水平是8%,105万债券乘以8%利率,得到利息是8.4万。
那么收到的10万利息中就有8.4万是利息收入,记入第一年的利润。
剩下的1.6万其实是偿还了一点本金,这样本金就从 105万减少到103.4万,所以金融资产的价值调整为103.4万。
到第二年年末收到10万的时候,因为本金减少到了103.4万,就要用103.4乘以8%的利率计算利息,算出来是8.3万,那么剩下的1.7万就是偿还本金,所以金融资产的价值再减少1.7万。
这就是摊余成本,计算过程叫做实际利率法。
这个计算的过程还有一点点复杂。因为第一类别的金融资产是准备一直持有的,只记录每年收到的现金流,所以只有利息收入,但是记录的利息收入不是收到的现金,因为收到的现金中总有一部分是债券发行人还给我们的本金,扣除还本金的部分之后剩下的才是利息收入。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如果公司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且随时准备出售,这个股票投资就记入第三类别(“笋子”)。
举例:
如果买入股票的价格是每股10块钱,买进来的时候就记录金融资产每股10元。
到第一年年末如果股票继续持有,就要看看当天的收盘价,如果收盘价涨到12元,就把金融资产的价值调整到每股12元,同时上涨的2元作为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记录在利润表里。
如果到了第二年年末这个股票还是没有卖,并且这一天的收盘价跌到了9元,就要把金融资产的价值调整到每股9元,同时按新公允价值9元和上一个公允价值12元的差额记录每股3元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失,记入利润表。
如果到第三年的某一天把这个股票卖掉了,出售的价格是每股11元,那就按出售价格11和上一个公允价值9元的差额记录每股2元的投资收益。
注意:
这里是投资收益而不是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因为这时候股票出售了,收益实现了。如果发行股票的公司在第二年发放每股0.2元的股利,就在第二年再记录一个每股0.2元的投资收益。
如果上面例子里购买的股票在最初被归入第二类别(“粽子”):
每次公允价值变动就不记入利润表,而是记录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部分里的一个特殊科目——“其他综合收益”。
三、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有可能给利润带来大幅波动。
上面我们买的股票,10块钱买进,11块钱卖出,每股一共获利1元,但是因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第一年要记录每股2元的收益,第二年要记录每股3元的损失,第三年出售股票的时候又记录每股2元的收益,虽然三年加起来还是1元的收益,但是利润在这三年中的波动性大大增加。
有的同学可能说利润波动是第三类别才有的问题,第二类别就没有问题了,其实不然。
举例:
蓝生股份持有海通证券1亿股原始股,成本2元。
2007年以前我们的金融资产也按历史成本计量,所以一直是每股2元。
2007年开始公允价值,2007年12月31日第一次调整公允价值,这一天收盘价54元,蓝生股份将这部分投资归在第二类别(“粽子”),所以记录了52亿元的其他综合收益,股东权益一下子增加52亿元。因为第二类别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记入利润表,所以利润并不增加。
股东关心的股东投资回报,就是用公司利润除以股东投资额这个指标就会因为股东权益的大幅度增加而一落千丈。所以虽然利润没有产生大幅度波动,对财务数据仍然带来剧烈波动。
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参与股票买卖,这样就势必产生金融资产,这部分对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
对于金融行业的企业,更是会持有大量且复杂的金融资产,所以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尤其巨大。
四、思考题
如果公司购买一个国债,准备一直持有到期,国债每年支付的现金是票面金额100万的5%,即每年5万,但是发行时的市场利率是8%,这样第一年应该支付的利息就超过了实际支付的5万现金,这种情况下怎么记录利息收入?
这种情况下,每次收到的债券发行方支付的现金仍然要按照实际利率在本金和利息之间进行分摊。
比如第一年收到5万元,而购买债券时市场利率为8%,这样的债券一定会低于票面金额出售,因为它付的利息少,比如它按88元出售,那么它第一年的利息就应该是88×8%=7万元,现在只收到5万元,于是利息还是7万元,但是欠的本金就要增加到90万元,第二年本金继续增加,以此类推。
好啦,今天就到这喽
这部分内容因为是以构建财务思维为主,所以不做过多地延伸,如果笔记中有什么问题,烦请私信帮我指出,谢谢大家
最后,祝宝子们晚安好梦
加油,我们一起变更好🌷:
谢谢您的“赞”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课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