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茫崖:苍茫天涯

ECHO 回响之外
2024-11-30



©



在大西北的柴达木盆地深处,坐落着茫崖这座年轻的小城,它也被称为“最孤独的城市”。这座伴随着石油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距离最近的城镇也有数百公里之远。与想象中穷幽极荒的意象不同,在这片辽远而寂静的土地上,人们或许能够找到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机会,从而更加深刻地从空间中理解生命体验的价值。



城市向南可眺望到昆仑山脉





停机坪向远方延伸,与赭黄的大地融为一体,分不清彼此。一个黑色方形物体静静伫立,除此之外,视野之内空无一物。这景象让人联想到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反复出现的黑色石板,仿佛诉说着一种宇宙的极致孤独。


这是我在花土沟机场看到的情景,清冷的风掠过脸上,让人迷失在本该燥热的夏季里。茫崖,这座位于格尔木盆地深处的小城,最近在网络媒体上以“中国最孤独的城市”而闻名。作为一座新兴的县级市,距周边最近的城市也有数百公里之遥。这种孤独的意象一经网络传播,流量便会如同饿虎扑食般急切涌来。


然而真正到达这里的人还很少。这里每个遇到的人都会问我为什么来到这,并露出疑惑的表情:“我们这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与其说这里是一个城市,不如说更像是石油公司的一个大型宿舍区。城市的用地、交通和功能组织都是基于石油开采而建设起来。随着石油开采量的变化,这里的人口也经历了持续的波动。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们原本是从甘肃迁移过来的,来自“很近”的“隔壁市”。之前这里有两三万人,但现在更少了一些。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为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城市,这里的油价和天然气价却比别的地方还要高。这背后或许隐藏着资源供应链的某些特定密码。



城市外围的沙漠与景观



小城虽规模不大,却有共享电动自行车,这也为探索这座城市提供了绝佳的交通工具。我骑着车沿着齐整的方格路网游荡,路侧地面常有裸露,城市时不时被笼罩在黄沙之中。行道树小的可怜,仿佛生活艰苦、瘦弱不堪的孩子。随处可见的是石油工人宿舍区,宿舍楼有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像是一个个马卡龙色系的方盒子。有些楼的外立面已经破旧脱落,显露出岁月的痕迹。城市里的一些公共建筑看起来有些简陋,承载着一种粗犷而真实的生活。城市往南几十公里外便是昆仑山脉,雪峰皑皑,巍峨身影连成一排浑厚的屏障。


向北眺望,孤零零的几个街区外便是拔地而起的黄土山岭。根据网络地图导航,到那里并不算远。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到山脚下的小丘上俯瞰整个城市。于是便一路骑着共享电动车前行。当骑出了服务范围后,我停下车,开始步行。脚下是裸露的黄沙土路,一辆运油车经过,黄沙漫天飞舞,把人从头到脚团团包围,有如多年前北京沙尘暴的情形。继续前行,视野里的景观逐渐从城市边缘过渡到荒漠,像是美国西部电影中的荒废小镇的镜头。



上图:茫崖街景

下图:人迹罕至的公寓楼



大约半个小时后,之前遥望的山岭,变成了眼前立体层叠、千沟万壑的黄土坡,与陕北黄土高原的景观颇为相似。我艰难地翻过几个土坡,却发现前面仍然有无数的小山,视线的尽头也看不到山峦的穷尽。二维平面的地图显然无法完全展现这种三维立体的感受。于是,我转为沿着土坡的平行方式继续前行,向着隐约可见的沙漠方向前行。脚下黄土逐渐沙化,最终变成了沙漠。



城市外围景观





沙地上间或看到蓝色的胶带插在地上,上面标着数字,不知道是不是用来在沙漠中定位。在沙化的山坡上有一些蜿蜒的小路,能看到一些动物和人的脚印,上面还能找到一些破碎的酒瓶。或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有石油工人独自来到这荒野喝闷酒解愁。


输油管道与高压走廊的塔架不断出现在视野之中,基建的覆盖密度令人震撼,因为你很难在拍出一张完全没有人工物的照片。那些原本被认为是全然自然景观的地方,如今看来愈发人工景观化,被电力、交通还是信息基础设施深深渗透。



油田、石油工人宿舍及食堂



麦克法伦在《荒野之境》一书中,从“野性”(Wild)的词源入手,探讨了人类文化中对于荒野的认知。他认为,荒野曾被视为独立于人类控制之外的存在,是一种遵循自己法则的“租住之地”。然而,如今这些荒野之地已经被各类基础设施牢牢控制,成为了一个个被人改造的场域。那些空荒与奇景、浪漫的意象,都已经被现代世界紧紧包围。


在眼前人烟罕至的地方,手机5G信号满格,信息世界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每一个角落。网络上把无人区创造为远方,然而当我们的肉身真正到达这些地方时,却发现不断的微信消息让手机嗡嗡作响,贷款、买房和保险的工作电话接连而来,网络会议让人忙碌状态。即使肉身逃离了都市的喧嚣,我们的精神依然被泛在的网络世界牢牢束缚。



城市图层,不同年代的建筑



我坐在一处土坡上,空气中沙尘密布,并不能遥望到城市的轮廓。但尽管如此,不远处的沙漠景色依然令人沉醉。天空阴沉沉的,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时不时有极细微的雨滴落在身上轻微按摩。耳畔一片静谧,小虫子嗡嗡的声音时隐时现。眼前的沙漠连绵不绝,呈现出一种若即若离的诱惑,吸引着我想进入、触摸并与之相拥。


此刻我想起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对沙漠的情感。1954年段义孚在亚利桑那州开展博士论文的调研便是研究山麓侵蚀面的荒漠地形。1957年他博士毕业后,在洛基山上俯瞰大地时,开始感到茫然:自己的论文能否真正理解这里?他意识到,量化研究只能表达“地方”的客观地理知识而非“地方性质”,于是随后便开始了地理研究上的人文主义转向。


在60年代,段义孚任教的新墨西哥大学正是位于荒漠之中的一座小城。他回忆道“这里仿佛是爱因斯坦向唛头苦读的博士后学生推荐的那座人迹罕至的海岸灯塔。”而在晚年的《回家记》中,在探讨地球上哪里才是有归属感的问题时,他回答到“是沙漠。”他坦然自己在心理上与沙漠的亲近,“甚至可以把它看做家园”。



上图:荒漠、道路与基础设施

下图:盐湖附近道路为盐泥混合物构成



究其原因,段义孚坦言,像他那样不爱交际的人更喜欢沙漠这样的无机环境,能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空旷的场域,不需要身体的渴望,而有着更多的精神和想象的吸引力:“随着事件的推移,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看来,美必须与人无关——甚至与生命无关——才能慰藉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爱上荒漠。”


眼前的沙漠让人联想到《阿拉伯的劳伦斯》中无垠的沙漠景观,那在灼热的日光下泛着金光的沙丘。也让人想起布鲁斯·查特文笔下那狂野、苍凉,让人感到孤绝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漫步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探索体验。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在个体和世界的关系的面前,心理上的焦灼一直存在。而空空莽莽的荒漠,总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让人超越身体上的孤独,实现对生命的超验,终极问题的深幽最终塌缩在眼下。







生活在茫崖的石油工人中,以来自甘肃敦煌的人数最多——一个县级市的影响力竟然能辐射到几百公里外的区域,甚至跨省。这些石油工人的衣食住行需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意人,包括河北的、湖南的、四川的等等。


在这众多商家中,一对来自豫南的夫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傍晚时分,我驻足在一个餐厅门口,看到橱窗上还有去年年底贴的“2024新年快乐”海报。抬头一看店铺招牌已经换成了猪肉销售。我与站在门口的老板娘打了招呼,一聊才发现,原来我们是老乡,还来自同一个县。据她介绍,她和丈夫早在八十年代就来到了这里,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他们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上图:路边的瓜果摊贩

下图:城市收缩与衰败的建筑



 “86年,俺家男人先来的。过了两年又回去把我也带出来。”


86年,那时候我刚出生,我心想。


“那时候哪知道这,省都没出过,最多去过驻马店。坐火车三天三夜才到这。来到的时候是冬天,都住地窝子,冻得不行。”


“那时候怎么想到来这里做生意的?”我问道。


“他听家里亲戚说的,这边有石油工人。”


“那时候这边有人卖牛肉羊肉,弄猪肉的少。那句话咋说的,富贵险中求。”


“他刚来的时候,家里说啥都要给拉回去。拉回去之后,不听话,非要再出来。家里人就打,狠打。打了两年,还是又跑出来了。”


“在这已经有很多产业了”她如数家珍地对我说出一连串的超市和酒店名字。“都是我们的(产业),忙不过来,雇别人经营。”


这一刻,他们看上去与我那些安土重迁、固守传统的老乡们截然不同。他们身上展现出了一种类似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冒险家的精神。


“还回去吗?”我问。


“不回去,回不去,也不想回去。”她坚定地说,“在郑州、西宁都买房子。两个孩子都在西宁住。”


不知什么时候,她的丈夫驾三轮摩托来到店前,点起一根烟,默默地听我们谈话。这些年在异乡经商的沧桑与诸多未言之语,皆镌刻在他额头和眼角深深的皱纹中。男人沉默,眼角藏不住狡黠;女人健谈、泼辣,性格强势,这和我见到过的许多外出闯世界的夫妻类似。


这时候男人接到电话,要为一个饭店备五十斤猪肉,便骑车离去。老板娘没有和我打招呼,转身便回到店里,迅疾消失在房间深处。透过橱窗看去,在LED照明灯的照耀下,冰柜里的猪肉泛出粉红色的微光。



城市图层:从北郊的土丘到“市中心”的集贸市场



夜幕笼罩下的小城,在餐馆之外,足疗、SPA和KTV提供了仅有的夜生活。偶尔能从标有“拆”字的平房区里,听到茶社传来悠扬的青海花儿。路边停放的车辆中不乏旅游巴士的身影。这座小城如今已是甘青大环线的一条支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的地。


饭店外面孩子们在嬉戏打闹,“茫崖二代”们往往有着兄弟姐妹结伴,并不孤单。一对小姐妹骑着我的共享电动车不肯放手,一边骑车绕着圈,一边和其他孩子嬉闹。此刻,我又想起段义孚的理论,或者是一个倡议:在广袤与无垠面前,“人类需要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眼前的地方和生动的生活,让这句话也具体了起来。



夜幕下本地的孩子们在嬉戏





 ©


撰文/摄影 | 李昊

平面设计 | 俊儿 

监制 | 子溪

新媒体运营 | JEAN



 往期精彩回顾 


石涛:混沌里放出光明


我们缺的恰恰是感知建筑


从充满生机的自我,重新出发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回响之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