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7:漳浦寻古——往事越千年
10月8日,艳阳高照,时节虽已寒露,天气却迟迟不入秋。我们这一帮兴趣本土方言和人文历史的"老伙儿",再次出门游山玩水,来到漳浦寻古研学,张嘉星老师和漳浦剪纸非遗项目传承人张峥嵘老师专程陪同一路讲解。
漳浦不但是旅游胜地,更是漳州历史悠久的古县,到处可见厚实的历史积淀。我们首先直奔位于梁山北麓、盘陀岭山脚下的娘子寨,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曾在此激烈鏖战。据叶国庆老教授考证,流传于闽台的《杨文广平闽十八洞》,说的就是陈元光平定“蛮獠啸乱”的故事,娘子寨飞鹅洞是平闽十八峒寨之一。唐军在这里遭到“蛮獠”的顽强抵抗,屡攻不下,只得计取。遂派部将李伯瑶扮风水先生进入寨中,李伯瑶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俘获女寨主的芳心,演绎了漳浦版的薛丁山樊梨花恩仇记。清朝名臣安溪人李光地,据说是唐朝大将李伯瑶的后裔。陈元光平定啸乱促进民族融合为朝廷立下大功,但不知蛮獠一方会怎么评说?
随后大家沿着老盘山公路,来到盘陀岭的古代蒲葵关遗址。这是一条闽粤古驿道,岭之东是奇石嶙峋的梁山山脉;岭之西,则是重峦叠嶂的乌山山脉。蒲葵关地处古代闽越国和南越国(南海国)之间的关隘重地,这里就算国界了,现在成了漳浦和云霄两县的界桩。当年324国道要翻越盘陀岭,这是与板寮岭、天岭齐名的险途。记得1991年8月审计组到东山县出差,去时走的是盘山公路,回程正遇盘陀岭隧道剪彩开通,汽车一穿而过,爽极了,从那时起,20几年再没经过这个蒲葵关了。
蒲葵关边上还有一口“宋帝昺井”。传说南宋末代小皇帝赵昺一行,一路狂逃,躲避元军追捕,曾在此歇脚挖泉,留下了这口帝王井。闽南民间多有关于幼帝的传说,单单漳浦境内,就有马口行宫、盘陀岭和古雷的帝昺井等五六处传说,说得神乎其神。尤其马口策士溪开科取士的佳话,更是娓娓动听。闽南自古远离京城,帝王神秘,自然就编出了策士溪、帝昺井和加走(虼蚤)湖的神话,连抗清英雄郑成功,本来就姓郑,却要封个“国姓爷”以显接“帝”气。
天下威惠庙的祖庙
接着大家到老县城参观几处古迹,漳浦旧县衙门和帝师府相隔不远,还去了黄道周纪念馆。
漳浦古县衙始建于唐朝,漳州府治最早建在云霄,后迁到漳浦,府治县衙合署办公。贞元二年漳州府治迁至龙溪,县衙仍在原地,沿用了一千二百多年,这是闽南最古老的县衙门。
漳浦旧县衙
漳浦一门两帝师更是人们经常津津乐道的,漳浦县城有一座蔡府。蔡世远、蔡新叔侄是漳浦大南坂人,两人都是清朝的帝师,他们以学问、文章、道德享誉朝野,得到朝廷重用,也深受百姓爱戴。蔡志远当过乾隆的老师、蔡新当过嘉庆的老师,蔡新的名气更大。
小时候倒是听过“蔡相爷”的故事,知道“九龙岭下日日冬至,六鳌海上夜夜元宵”就是蔡新赴京赶考前后与化身卖汤圆土地公的妙对。漳浦人一家出了两个帝师确实了不起,不过闽南人在京城朝廷肯定要说官话,不能说闽南语,其实闽南话就是唐朝的官话,满人入主中原以后才带来翘舌音zh、ch、sh、r和f音。有趣的是漳浦腔凡是c音统统发s音,也许这才是河洛语的痕迹,两帝师有本事,用漳浦腔官话也能和乾隆嘉庆很好沟通教学。当代“帝师”陈伯达,上年纪的人都在电影纪录片听过他在城楼上满嘴闽南语的讲话,不知道领袖又是如何听懂陈帝师蹩脚的国语?
清朝称抗清英雄为“以身殉国一代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