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袖立冬是常态:“立冬水鸡(水蛙)吼”

何家天 不学八哥
2024-08-29
《岁月随想》7
(写于2021年11月7日,天气预报本周末11月13日高温将重回30度)
今天11月7日,节气立冬,时间走到冬天的门槛,但在闽南往往还没有丝毫“寒天”的迹象,短袖立冬成了常态。本地谚语“立冬水鸡吼(水鸡,本字:水蛙,同偏旁的街读“鸡”,九龙江口的圭屿也读鸡屿),顾粟毋顾草”,表明立冬时节,青蛙还活蹦乱跳,离躲洞冬眠还有一段时间。
2022年11月8日天气预报

11月5日漳州街头闹“热”

漳州的秋天,冷空气鞭长莫及,仍是副热带高压天气盘踞的舞台,秋老虎逞威,天气持续高温少雨。多年经验感受,到了公历11月初,经常还迟迟入不了秋,短袖立冬就是大概率。近来几年,在立冬日,我都会刻意留下几张夏天尾巴的证据。最甚者是2020年的11月22日,已是小雪节气,气温还飙升到30度。

去年11月22日:“春”风杨柳万千条

当日下午气温截图

今年9月,整月仍属盛夏,连一两天的凉快都没有。10月以后,高温不退,10月17日之后才来了一次冷空气,以为今年秋天来早了,冷空气很快又被”副高”吃掉了,这几天重回酷夏,高温冲上30几度,昨晚觉得偏热,立冬夜空调再启,整夜伺候!

2019年立冬
2022年立冬

而立冬节气,北方已是严冬,退休前,秋冬之交常有全国审计行业会议在漳州召开,到车站机场接人时,看到北方来的朋友们一个个穿着大衣冬装,常常会听到他们大呼惊奇和受不了。

记得1956年秋,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整个9月份都是短衫短裤上学,南方迟入秋很早就如此,并非近年才有的暖冬所谓“温室效应”。

当然,这时节也曾出现过寒气逼人。1969年11月5日,我上山下乡的第一天,就感受到立冬日少有的冷飕飕。那天,几十辆汽车载着大批没什么知识的知识青年,从漳州马肚底体育场浩浩荡荡驶向未知的长泰农村。到达岩溪公社湖珠大队的当天,还没具体安置到哪个生产队插队,晚上就在大队的礼堂打地铺睡觉,知道湖珠大队有好几个生产队在很高的山上,离大队部要走10来公里的山路,自然条件恶劣,大家都期望能分配在条件较好的“平洋”(平原)大社。

那天晚上出奇的冷,盖着厚被子还觉得冻,以为山区天气比城市冷多了。天亮,发现外面的地上有些草霜。第二天宣布我们这批知青全部安置在山社,我被分配在祖寮自然村,心情一下比天气还冷。上山后几天,气温回暖,不久下田割晚稻,穿着长袖单衣戴着斗笠,觉得热死了。而后在农村的那几年,11月份割“十月稻”(晚稻),天气一般都不会冷,严寒甚至水田结冰只出现在12月和1月。

1975年12月9日,闽南罕见特大寒潮,山区高海拔以及华安县城都下了雪,公路两旁树木冻死不少。家人坐火车去华安县城遇到下雪,帮我争取华安水电站接收招工而未果,最后去了龙岩陆家地煤矿。

1974年秋,我还在下乡,特意给家己(自己)放假,第一次出远门坐汽车去广州看看山沟外面的世界,在大姐家呆了一个多月,印象整个10月份都是酷热,到11月立冬,也只穿长袖衬衫,有在广交会旧址留影为证,直到11月中旬返程途中,天气才转凉。说明整个华南秋天天气都一样吧。

岁月流逝,老夫一生常常留意天气变迁,立冬日杂忆随想,草草凑成一篇备忘录。

1974年11月7日在广州广交会外

(2021/11/7)

链接阅读:
1.岁月随想20:酷暑的记忆——“六月火烧埔”
2.岁月随想19:夏时制随想——一场“拨弄”时间的游戏
3.岁月随想16:“龙船水”记忆——“五月无焦(干)土”
4.岁月随想10:元旦有感——日历乱想
5.岁月随想2:9号台风随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学八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