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毒株] 近期Omicron家族动态小结(印度特别篇)
前言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Pango命名法的一些冷知识和热知识。
针对新冠病毒,现在有四套命名法(其实不止):
第一套是大伙儿最熟悉的WHO希腊字母系统,受众是新闻媒体和普通围观群众,优点是朗朗上口,缺点…除了上述优点之外其他都是缺点。并且现在这套体系也已经处于半荒废状态了,不提也罢;
第二套是reference strain系统,受众是病毒学家。优点是精确,缺点则是……这玩意儿是针对每个分离毒株命名的,而不是对整个株系命名的,所以没法建立起单个毒株之间的系统发育学意义的相互关联,并且reference strain名字通常都巨长无比,实在不适合大众传播;
第三套是nextstrain搞的clade系统,受众是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和大众通吃,优点是大家都能用,缺点则是针对不同变异株、不同分支的细分程度可能不够(当然这个其实也不算是缺点);
第四套就是咱这边最经常用的pango系统。pango系统跟nextstrain clade系统其实理念挺接近,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可互换性。只不过区别在于,pango系统的细分程度更高,但相对地,分支数量也就更庞大。
举个例子,最早检出、分离并上传GISAID数据库的Omicron:
按照WHO希腊字母系统叫做Omicron;
按照reference strain系统叫做hCoV-19/Hong Kong/VM21044713-1/2021(是不是真的很难记…);
按照nextstrain clade系统叫做21K;
按照pango系统则叫做BA.1。
——下面咱们简单复习一下pango系统的命名逻辑,请品鉴:
——一图秒懂:
↑ 手绘系统发生树,别嫌弃……以上是从B到AY.4.2.1的演化之路
——再举个更新鲜的例子得了:
以上是前几天刚刚得到命名的德国限量专供版BE.1.1变异株:
它的全称是B.1.1.529.5.3.1.1.1;
如上所述,每一个小节,都代表一次有显著流行病学意义的演化分支事件;
其中B.1.1.529就是元祖版Omicron;
然后为了避免名称冗长,B.1.1.529.5改名叫BA.5(其中"BA"代表"B.1.1.529");
再然后,又是为了避免名称冗长,BA.5.3.1.1改名叫BE.1(其中"BE"代表"BA.5.3.1.1");
综上,BE.1.1是BE.1下面的第一个子进化枝;
最后,BE.1.1的子毒株也已经提交了……新的字母称号可以说指日可待了
就问各位一句啊,卷不卷?卷不卷?
重温完pango系列的冷知识,下面终于可以正式开始本次更新。
太长不看版总结,截止2022年7月4日:
BA.1共有徒子徒孙56个; BA.2共有徒子徒孙110个; BA.4和BA.5共有徒子徒孙35个; 此外还有31个涉及到Omicron的重组株; 近期徒子徒孙们冒头的节奏明显开始加速; 详见附件的详表。
剪断截说,今次的更新,之所以取名叫《印度特别篇》,是因为印度那边BA.2徒子徒孙们冒头的趋势,开始出现各位大佬们没法理解的异动。以至于印度媒体已经开始慌神了……
——比如说,请品鉴:
BA.2.75——印度发现的最新神秘子毒株,有可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
——比如说,请再品鉴:
印度发现三种BA.2子毒株,专家称可能和当前确诊人数上升有关上边儿《TOI》说的三种BA.2子毒株,就是本次更新的重点——BA.2.74、BA.2.75和BA.2.76。其中BA.2.75已经先行抢跑过了,详见:《BA.2.75,印度再次给力》~(顺便豁个胖,以上又是全网抢跑速度最快的一篇)
为啥印媒们纷纷开始担心BA.2.75?因为这货的造型真的很阴间……
——比如说,请品鉴:
以上是BA.2和BA.2.75之间的突变位点韦恩图,一图秒懂,BA.2和BA.2.75一共有47个保守的氨基酸变异,
但同时BA.2.75多出了13个额外的氨基酸变异(外加S:R493Q回复突变,实际上应该是14个)~
——具体请品鉴:
——有截图为证(独家内幕哦):
Shay老师上周三(6月29号)表示:这货是BA系列第一个真正的跃迁突变进化枝,并且序列数量还挺多了(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已经在印度的四个邦外加英国、德国、加麻大和纽村检出了;一身的阴间突变!很焦虑!对不起,俺等不起后知后觉的WHO了,俺今天已经上报给以色列卫生部了,这货已经是以色列的VUI了!
关于BA.2.75的详细八卦,后面咱们再继续跟进吧~篇幅所限,现在转身聊其他几款变异株。
上边儿《TOI》一共提到了三款印度特产BA.2子毒株,
除了二师弟BA.2.75之外,还有大师兄BA.2.74和三师弟BA.2.76。
单纯看造型的话呢,BA.2.74和BA.2.76跟BA.2.75差远了,
各自只有两个额外氨基酸变异而已(为啥要说“只有”……)
但是,让我们再次插播一篇老文章~
——请品鉴:
总之,根据上面的说法,现在的BA系列,只需要较少的突变,就足以实现有效免疫逃逸,同时我们之前八卦过的BA.2.12.1也证明了这一点~BA.2.12.1这货,靠着单个刺突蛋白RBD域突变(S:L452Q),就让各种疫苗接种和既往感染带来的抗体中和活性成倍地跳了水……
而如今的BA.2.74具有额外的刺突蛋白双突变(S:R346T和S:L452M),BA.2.76同样具有S:R346T(外加同样有免疫逃逸增益的NTD突变S:Y248N)。并且,按照Bloom老师的计算器,R346T正好是针对当前免疫地形的绝杀级别突变……
——请品鉴: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大师兄和三师弟虽然各自只有两个额外突变,但刚好是可以点死穴的那种……所以怪不得三哥要慌神儿啦。
并且吧,印度的问题可能还不止《TOI》提到的这仨兄弟~
——请再品鉴:
但在印度这边,BA.5却始终稳如老狗,或者说在灭绝的边缘疯狂徘徊也行……壮哉我大印度斯坦,板凳实力竟恐怖如斯!
最后,很多朋友在问,
印度这次会不会喜迎新一波爆发?
这问题咱真答不上来,
相信在座各位也没人答得上来……但Shay老师敢于在BA.2.75只有20多条序列的时候就给丫升级成VUI,并不是在搞左倾冒险主义~Shay老师最担心的是,咱们长期以来念叨的所谓“第二阶偶发快速突变”(或者也可以粗略理解成……超级超级赛亚人),
它终于从偶尔冒个头的小概率事件,变成了足以混到VUI地位的真正的全球威胁。(详见:《Lambda的绝地反攻》)
而且吧,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其实世界上每一个摆烂的地方,都有可能诞生出BA.2.75这种前后踩中两次狗屎,前后经历两次偶发快速突变的怪物。
——比如说,请品鉴:
如需留言评论,请移步后花园:
另外,本人知识星球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