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法”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始终明确“生于农、兴于农”的立社宗旨,不断夯实“支持三农,扶持小微”的工作目标,通过做好“加减法”,进一步锚定实体经济,助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做好“加法”,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加基层政府”,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有效对接、交叉任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精准度。截止目前,已完成与开发区党工委联合派驻金融顾问、金融村官25人,与乡镇级党委政府联合派驻金融助理65人;组织政银企对接会8场,对接有意向合作客户17户,完成贷款投放3000余万元;完成211个村的整村授信工作;完成10名嘎查村书记“普惠金融协助管理员”的聘任工作,预计年底前将完成所有乡镇的聘任工作。二是“加特色产业”,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助力产业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紧密围绕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做文章,按通辽市政府主导的玉米新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养殖贷”“种植贷”“肥牛贷”“仓储贷”“创业贴息贷”等与产业贴合性强的贷款产品。截止目前,“养殖贷”共发放4743笔、金额69325.28万元,“种植贷”共发放141笔、金额1954.92万元,“肥牛贷”共发放3010笔、金额25554.44万元,“仓储贷”共发放14笔、金额7883.58万元,“创业贴息贷”共发放104户、金额1960万元,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资金需求。三是“加创新服务”,通过持续改善业务质量、服务水平,全方位畅通服务渠道。农区及城郊信用社在辖内乡镇、嘎查村对五项内容“客户经理姓名、照片、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申贷二维码”实行上墙三公开,共对外张贴公示牌493个。城区信用社对“五项内容”在营业网点公开的基础上,主动在社区居委会、商场、超市等重点服务地区、人流集中地显著位置公开,并制作业务联系卡送达到辖区每一家商户,共对外张贴公示牌40个。农区及城郊信用社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客户微信服务群,随时发布金融服务政策信息,提高宣传的时效性。截至目前,共建立微信服务群262个,全年计划共建立微信服务群400个。做实做细信用体系评价工作,持续增加符合评定标准的信用村(嘎查)、信用乡镇(苏木)数量,计划到2021年末,各农区信用社新增2个信用村,力争使信用村数量达到130个。截至目前,已完成评定信用村92个。四是“加科技支撑”,在农区加大ATM自助机具及助农金融服务点布设力度,持续打造和升级农信驿站,为农区客户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目前共布设助农金融服务点 229个,打造农信驿站 3个,计划到年末建成农信驿站 20个。在城区加大自助柜员机布设力度,出台自助柜员机管理办法,充分释放柜面压力,提升柜员替代率,目前共布设自助柜员机 36个。
另一方面,做好“减法”,简化服务实体经济的流程和环节。通过指标约束、流程管理、科技保障三大关键支撑,实现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切实达到优服务、减成本工作目标。一是减办贷流程。量化办理时间,践行最多让客户“跑一次”工作要求,推动基层机构主动缩减企业客户办贷时间,要求信贷人员自身做好时间管理,在基层机构审批权限内的,2个工作日内务必办理完毕。由联社审批的,5个工作日内务必办理完毕。强化科技支撑,利用客户关系系统及普惠金融系统,已实现与信贷管理系统的无缝衔接,做到了全流程电子办贷。同时,对于其他类贷款,现阶段已实现利用手机银行、微信二维码进行申贷、初审环节,并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腾讯广告上广为传播,打破传统网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瓶颈和限制。同时,深入推动CRM客户信息采集录入,已完成77074户、占比80.03%,为下一步实现30万元以内贷款“离柜式、无纸化、零接触”办贷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减资金成本。普降贷款利率,年初以来,对所有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贷款利率普降10%,对于守信客户,再次给予3%至5%的利率下浮。对涉农企业和农户大幅降息,大力支持黄牛养殖及涉农深加工企业,将“肥牛贷”利率降至4.8%,将“优质客户贷”利率控制在3.85%至6.5%之间。截至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55个百分点,涉农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1.89个百分点。持续精简收费,认真落实“七不准”“四公开”,加大违规收费的监督、整治力度,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对于抵质押类贷款的评估、登记等费用及与第三方机构开展的质押监管业务,监管费用由自身承担,切实减轻了企业融资成本。截止目前,已给付评估登记费、监管费等费用近百万元。同时,有效减轻疫情期间小微企业还款压力,积极推动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当年延期还本中小微企业贷款217户,金额1.55亿元。三是减红线贷款。严格落实“去杠杆”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关于涉房地产类、大额贷款等红线要求,主动压降按揭贷款及千万元以上贷款,截止目前,涉房地产类贷款较年初下降0.62亿元,千万元以上贷款较年初下降3.6亿元。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