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众花园: 重新聚拢民众的集体情怀

何志森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2023-06-09

(欢迎您点击收听音频)

民众花园: 重新聚拢民众的集体情怀


何志森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学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广州扉美术馆馆长,

设计师,策展人

我在一席演讲中讲过我小时候偷偷把社区小花园里的玫瑰树一根根拔掉给妈妈种菜用,然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不务正业、自私。很多人建议花园不实用也可以变成老人健身中心,就是不要种菜,我觉得也没问题。后来这个花园真的变成了户外健身场地,只是并没有人使用。因为这个演讲,很多建筑学老师和学生说我在做行为艺术,后来我一赌气就去做美术馆馆长了。(注: 该美术馆名为“扉美术馆”,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亿达大厦内)


美术馆旁边是一个老菜市场,我带领建筑学院的学生做了一个项目“菜市场就是美术馆”,帮助摊贩重新构建尊严和自信。因为这个项目,11年来摊贩第一次来到美术馆,他们开始走出菜市场和社区,互动并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做完菜市场项目后的一个叫民众花园的项目。

民众花园在一个大厦前面。2017年我跟淡江大学的黄瑞茂老师做社区营造工作坊的时候那个花园堆满了居民扔的垃圾。我们带领学生捡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注:该大厦即广州市越秀区内的商住楼龙珠大厦。淡江大学位于我国台湾省新北市淡水区,是台湾第一所研究型私立高等学府)

民众花园区位图

后来楼上的居民报警,怀疑我们在搞破坏。我们捡垃圾的时候居民在扔垃圾,最后连学生制作的给路人使用的凳子都被大厦保安拆了。我们做了一天就进行不下去了,最后这个工作坊不了了之。


社区营造还是要思考如何唤醒大众日益逝去的集体性和对公共空间的主导意识,通过重新联结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改造公共空间。


基于这个反思,2018年美术馆发起了“民众花园”项目,号召社区每个居民带上一棵植物和一个容器到大厦前的花园种植。

做这个项目之前,我们联合艺术家和学者做了十几个社区种植工作坊,教居民如何种植和了解植物。这些工作坊也为之后的民众花园带来了很多社区种植爱好者。


在民众花园实施之前,美术馆联合居民代表和街道居委会跟大厦物业做了多次协商,争取让街道和大厦物业允许实施这个项目。最终,大厦物业同意居民来花园种植一天,如果有人投诉就马上撤走。至少有一天可以试试,大家还是很开心。

第一天,我们自己买花,搜集了很多容器,美术馆同事自己种花,有很多居民看到后说:“好美啊!我可以拿回家吗?”


本来是希望他们拿容器出来一起种花,他们却问可不可以拿回家。第一天晚上花少了三分之一,所幸没有居民投诉,平安度过。

第二天开始奇迹发生了,许多居民陆陆续续从家里搬旧物并且带着植物过来了!有在公园附近做废品收购的一家人,一开始很反对种花行为,担心空间被占用,但后来他们慢慢也参与进来了,帮忙搬运居民的容器来,还捐了一台旧电视机。还有一个修鞋匠送了一个油瓶种的花过来,他说自己在街头修鞋已经20多年了,街道就是他的家。

第三天,参与者越来越多。有个83岁的阿姨跟她老伴两个人生活。她每天除了照顾88岁的老伴之外就是跟植物聊天。她养了十多年植物,但现在年龄太大,已经没有能力去照顾这些植物了,所以她决定把所有的植物都捐给我们。


一位居民看到活动后,提出可以捐赠家里的旧沙发。当把沙发搬到楼下时,其他居民一起把她的旧沙发变成了一个铺满植物和花的小花园。

后来她给我发短信说她对沙发有很多的情感和回忆,20多年来伴随她小孩成长的种种时刻都和沙发有关。她把最珍贵的东西奉献给了这个空间。

因为这种情感和记忆在空间的植入,她80多岁的妈妈竟然坚持每天都下楼来给过往行人讲述沙发的故事,也因此她妈妈认识了很多之前从没见过的街坊邻居。

大厦有一位保安,之前一看到美术馆同事就赶他们走。后来当场地被各种容器和植物占领的时候,他开始走出来给行人讲解。本来想付钱请他照看花园,想不到他竟然告诉我们:“这也是我的花园,我有义务看好它。”


这个项目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主导自己生活空间的主人,每个人都是设计师,而我们变成了策划者。在这个空间里每个参与种植的人都注入了情感,记忆和荣耀。

何志森

美好的故事往往都有一个不完美的结局,两周后大厦物业管理处要对民众花园所在绿地重新美化,要求撤走花园里所有的植物和容器。

花园开始的地方

民众花园美化后

撤离的那一天,周边居民们过来帮忙,一起将植物和容器搬到一座小学对面的一块三角地。平时都是小学生和邻居过来浇水。我观察到有很多私人物品是后面出现的,同时也有很多东西被人拿走了,社会就是这样的,不完美才是真实的。

但遗憾的是之前做菜市场项目的那些摊贩没有参与民众花园。后来我在微信上邀请了8位社区居民和8位菜市场摊主一起在民众花园聚会,想营造一个不同阶层人群交流互动的和谐画面。


然而那天,8个摊贩都来了,而居民一个都没有出现。有一个居民经过民众花园看到我们在聚会,对一位菜市场卖豆腐的阿姨说,“你怎么和你的同党来这里玩?”


大部分摊贩没有说话,只有这位豆腐阿姨站出来回应,“他们不是我的同党,他们是我的同事”。

被搬到角落的植物

不久前我看了一部日本NHK短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讲的是7位中老年独身女人在同一个楼里买房和生活。被问到为什么喜欢聚在一起,她们说了一句很触动我内心的话:“我们渴望与他人发生关联。”


除了唤醒大众日益逝去的集体性和主导公共空间的意识,民众花园项目带给设计师的另一个启发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越来越孤独的都市环境里,设计师要有一种悲悯的共情,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身边的人,来帮助创造一个人与他人可以相互关联、相互依靠的社会。

(转自刘悦来、魏闽、范浩阳编著《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1月版。原题为《民众花园》。转载时有删节。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 欢迎点击阅读

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打造?看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范式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0年产值近500亿元

伍江 | 社区花园:城市有机更新的先行实验价值(为《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一书作序)

“同济智慧”: 书写在这片欣欣向荣的“世界高地”上

实力派的十年!“同济智慧”助推上海打造全球“设计之都”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huantongji0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