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梅一家人的后来
这是1948美国人拍的纪录片《北平教授家庭的生活》 ,讲述细胞学家武兆发教授一家的日常生活情景。
珍贵的当时拍摄此片的工作照
武教授的妻子叫黄月华,就读于东吴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曾经在中学任教。黄月华曾是武兆发的学生,两人结婚后,她和丈夫武兆发一起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工作。几年后,黄月华辞职,回到家中照顾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
武兆发先生与黄月华女士
武兆发黄月华夫妇一共生了7个女儿之后,又得一子。七个女儿是七朵“梅花”——豫梅、平梅、相梅、燕梅、季梅、幼梅、素梅。武家的儿子名叫武宗政。
黄月华女士与六个女儿
孩子们给长辈行礼
母亲教孩子读书
女儿向父亲请教问题
父母打算变卖首饰供孩子上学
孩子们准备睡觉
武博士夫妇向长辈行礼
如今,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梅花应该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们一家人后来的经历都如何呢?
武家大女儿武豫梅,在1951年考入了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创办了表演艺术研究所,与赵联、贺小书等成为同学。
大女儿豫梅
武豫梅从表演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做演员,并很快就参加了喜剧电影《没有完成的喜剧》的拍摄,她在其中一人扮演了报幕员和女护士两个角色。这部电影是由当时影坛非常走红的两位喜剧明星韩兰根和殷秀岑所共同主演的,而除了这两位明星之外,戏份最多的女演员,就是武豫梅了。
武豫梅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很质朴,但也看得出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尤其是担任报幕员时手势的运用,略显刻意。不过在扮演护士的时候就自然生动了许多。也因为这部电影,武豫梅成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位电影演员。1958年,武豫梅参加了电影《新的一课》的拍摄。
武豫梅后来她改行做了导演,由她参与执导的《街上流行红裙子》、《冤家路宽》等都是上世纪80年代观众所熟悉的电影。
武家二女儿武平梅,她原本在大学学习美术,后来成为了一名教师。
武家的第三个女儿武相梅,将相梅改成向梅,去掉了武姓,也成了一名演员。从小向梅就对文艺颇感兴趣,在大姐武豫梅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时更是激发了向梅对艺术表演的向往和热情。
看看她小时候的照片,童年时期的她圆圆的脸十分可爱。
长大后的向梅一度脸上还有婴儿肥,梳着两条大辫子,青春洋溢。
向梅从高中毕业后,她便迫不及待地选择填写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但在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祖国急需建设人才,为响应国家号召,向梅在个人爱好与家国事业中选择了家国事业,最终报考了天津大学建筑系。
或许是上天眷顾,在已经放下兴趣爱好时向梅收到了一封信。
信件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寄出的,当时向梅正在复习功课准备考试,接到来信时向梅惊诧不已,当时的她与电影制片厂的人从未有过接触,不知为何这封邀请信会寄到自己手中。
那是一次表演的邀约,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谢晋将即将拍摄新片《女篮五号》,正在全国“海选”演员,希望向梅能够在影片出演角色。
当时国家有规定不允许任何单位借用在校大学生,所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为了请到向梅也是煞费苦心,经过层层审批才批准任用向梅的权利。最终才给向梅发出邀请信。
接到消息的向梅十分雀跃,她终于有机会登上大荧幕表演完成当初的梦想。
在影片上映时,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白沉将演员表打上银幕时只保留了“武相梅”的名后两个字“相梅”,经过一番思索又将“相”改为了“向”字。
向梅之所以能当演员,更多的是凭借她非常出色的外形和出众的气质。谢晋曾经说,当时向梅走在校园里,几乎所有小伙子的目光全都齐刷刷地聚焦到她的身上,可见她当时是多么有吸引力。
后来,向梅在当年有六亿观影人次的电影《红色娘子军》饰演了“红莲”这个角色。
在向梅拍摄《女篮五号》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时认识了现任丈夫迟习道相识。当时初入制片厂当演员的向梅和在制片厂当制片人的迟习道在机缘巧合下相识了,因为工作常常相处的两人,不久便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走向爱情。
1959年感情稳定的两人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一年后向梅便生下了一名可爱的男婴,两人为唯一的儿子其取名为迟晶。
年轻时的向梅总是愿意在演艺事业中奋力拼搏,一心想的都是工作,于是在儿子迟晶才4个月大时,她就外出拍戏,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剧组中度过,鲜少回家陪伴儿子和丈夫。
幸运的是,迟习道是一名温柔体贴的人,他理解妻子,于是在向梅外出时他总能够把家里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还会为向梅准备好她拍戏所需要自带的行李。大到睡觉要用到的铺盖,小到喝水用的水瓶,一切都能把她准备好,事无巨细。
1979年,向梅已经40多岁了。长春电影制片厂为影片《保密局的枪声》物色人选时,长影厂的一位摄影师在上海的一个影院观众席中见到向梅后,就认为此角色非向梅莫属。但由于影片放映中无法上前跟向梅打招呼,等电影结束后,向梅已经消失在观众群中了。
于是那位摄影师便在上海电影厂寻找向梅,辗转几回,最后从向梅的姐姐(在长影厂工作的武豫梅)口中听到“莫不是我妹妹向梅?” 这才终于找到了向梅。出演这部电影后,沉寂多年的向梅又忙了起来,从此戏约不断。
1980年,向梅在《蓝色档案》中扮演一个双面的艺术形象: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向梅在服装、化妆以及道具上下足了功夫。有一场戏需要穿旗袍出场,工作人员帮她选了红色的挑花丝绒旗袍,但她却要求穿一件黑色的丝绒旗袍。最后,在她的坚持下,她以一袭“安娜式”黑色丝绒旗袍出场,艳压群芳、美而不媚。这个形象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将近50岁时出演《西游记》,依然优雅十足,真的是美了一辈子。
他们夫妻两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奋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迟习道因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便被提拔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他们的儿子,成为了一名剧作家,并且还为其母亲量身定做了一部电视剧《金蔷薇》,一家三口的生活十分幸福。
向梅和丈夫与儿子、儿媳
年岁渐增的向梅依旧在演艺圈中从事演艺事业,热爱了一辈子表演,也表演了一辈子。即使是从岗位退休,一开始的向梅还能保持一年拍两部作品的频率,但在2008年时,向梅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那一年她为了拍戏努力记台词,却因为头疼突发脑梗住院。
在影视圈奋斗多年,向梅终于服老息影。从出道起向梅便是一位十分低调的人。她从不向外界透露过多的家庭生活,在镜头前你能见到的总是“演员向梅”。但从她从容淡定的生活中,不难想象她的家庭有多么幸福,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的向梅曾这样说过:
“爱人比我大8岁,我要照顾他,把年轻时候的亏欠补回来。
年纪的增长,身体的疾病也多了起来,向梅的丈夫迟习道曾突发疾病,倒地不起,向梅连续接到了两张病危通知。没人知道她是怎么度过那些瞬间的,万幸的是迟习道的病情最终转危为安。
如今的向梅便是在家中养养花看看书,和丈夫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他们的儿子迟晶亦是十分孝顺的,时常陪伴在父母身边,知道母亲喜欢养花,便和母亲一起在上海的家中打造花架,在上面栽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花卉,每每看去都令人心旷神怡。向梅这样说过“我不在乎花高贵不高贵,只要开得五颜六色,看着它一点点长大,我就开心。”就像她的人生一样。岁月不败美人,一生保持热爱的向梅是在优雅的老去...
武家的第四个女儿武燕梅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早早去世了,令人唏嘘不已。
武家第五个女儿武季梅,原是中央歌舞团舞蹈演员。她15岁时便开始了舞台生涯,直到1978年告别舞台,度过了22个春秋的舞台生活。
退出舞台之后,她在《舞蹈》杂志当编辑。和拉二胡的丈夫高春林一起钻研立体几何,花了五年功夫,独创了一种新奇的舞谱——“定位法舞谱”。
1985年,武季梅荣获文化部授予的科技成果一等奖。后来她和丈夫一起出国讲学,在国际舞蹈界引起震动。武季梅曾被英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IBC)和美国世界名人研究所(ABI)选为世界最杰出的妇女。
黄月华在步入耄耋之年时,仍坚持为女儿译书。黄月华的英语十分流畅,但她却不懂女儿的舞蹈专业“行语”以及立体几何名词,女儿季梅就反反复复给母亲“上课”。就这样,黄月华前后花了两年时间,亲手用打字机打出了《定位法舞谱》的英文译稿。
武家的第六个女儿武幼梅和最小的第七个女儿武素梅,两人毕业后都做了教师。武家这几姊妹,三个演员三个教师,也真是罕见。而她们唯一的弟弟武宗政,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和一位印尼华侨同学结婚,后来去了香港发展。
小儿子与小女儿
他们的父亲武兆发,1929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后,当年回国。武博士曾任东吴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兼理学院院长。后来他又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动物学教研室主任。
武兆发先生
武教授长期从事动物细胞学、生物制片学研究,曾创办前进生物标本馆。专于生物制片技术,创造新的制片染色方法。撰有论文《对“水蛭活质的演变”一问题的重新研究》、《用新的染色方法揭示鸡卵黄球并不形成细胞》。
武教授是组织胚胎和细胞生物学权威, 擅长于制片技术而闻名国内外。武教授是一位博学的学者,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长者和一位忠实的朋友。他为人谦虚,待人平和,在教学科研中他成绩卓着,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57年反右,受到批斗的武教授用做实验的手术刀自杀了。
在静谧的自家院落中度过珍贵的片刻安宁之后,“武家人”被卷进随之而来的时代洪流,历经苦难,但仍然坚持在动荡而无常的世界中,逐渐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后来,当武教授的家人看到七十年前拍摄的这部片子时,百感交集......
近期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