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月报|2022年10月期:日本科幻小说、《雪崩》、《终结者2》、马克思新人文主义……
什么是《论文月报》?
《论文月报》由之前的《中文科幻论文速递》升级而来,目前是《中文科幻学术速递》的一个板块,致力于关注并报道最新发表的中文科幻论文,主要以归类整理科幻相关学术论文的方式呈现,意在为刚开始进行科幻研究的各阶段研究者提供一个科幻论文集中站。我们期待科幻研究者的参与以及所有科幻爱好者的订阅。作为一个学术报道,《论文月报》重视学术规范,诚请各位学者、专家批评指正,对我们提出建议与意见。
⭐往期回顾⭐
//
2022年10月导读
2022年10月的《论文月报》共摘11选篇科幻研究论文,可分为3个版块:科幻小说研究、科幻影视研究和专题研究。本期科幻小说研究版块收录了一篇国别科幻研究《日本科幻小说的“三新”范式》,文章用“异常论文”、“后疫情时代”和“为代表的新思维范式”概括了日本科幻小说的“三新”。另外,文章《元宇宙背景下的<雪崩>引文分析》分别从主题和引文两方面采用计量分析,量化呈现《雪崩》的引用情况。影视研究版块在持续关注赛博美学的同时,收录了2篇关于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策略的论文,其中一篇以后疫情时代为切入点,试图去把握后疫情时代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与国情之间的融合。
▽以下论文详情排名不分先后
一、 科幻小说研究
日本科幻小说的“三新”范式
作者:柳田田,陈世华
发表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CND&dbname=CCNDTEMP&filename=CSHK202210130060
摘要:近年来,以“异常论文”为代表的新语言表达方式,以“后疫情时代”为代表的新题材和以“SF(Science Fiction)思考”为代表的新思维范式,成为日本科幻小说的“三新”特色。“异常论文”系列小说将科幻元素与学术论文相结合,营造了小说语言的新奇感与创作形式的“异常”感;以“后疫情时代”为题材的科幻小说,用奇幻的构思揭示了人类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危机;“SF思考”则借助科幻小说的想象力,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影响了商业领域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随着作者和读者思维方式的转变,科幻小说正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刘慈欣所言“用想象延展人生”的本质。
相关文献:
[1] 巽孝之,马俊锋.日本科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科普创作评论,2021,1(03):87-92.
数字孪生、游牧身体与永生陷阱
——中国网络科幻小说中的
“元宇宙”想象
作者:鲍远福(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发表期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依托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语—图关系理论视域下的新媒体文学研究”(19GZYB20);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重点项目“网络科幻小说经典文本阐释研究”(WLWX-2021001)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WLPL202205019
摘要:新世纪20多年来的网络科幻小说创作一方面借助“元宇宙”想象为我们描述了更加易于获得沉浸感和认知丰富性的未来图景,另一方面它们也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典型的“反乌托邦情境”,即超级文明或技术寡头试图影响、操控元宇宙进而主宰各种智慧生命的后人类世界。中国网络科幻小说的“元宇宙”叙事立足于展现“数字孪生”的生存现状,揭示了身份认同的“游牧体验”,进而借助“数字永生”的自反性想象建构,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反思的材料和思想的启迪。
相关文献:
[1] 穆潇然.无器官身体与游牧 从控制社会语境下谈论“元宇宙”[J].上海文化,2022(09):97-103.
“暗物质”:科幻世界与现实隐喻
——特蕾西·史密斯《火星生活》书写策略探析
作者:罗良功,刘旎媛(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发表期刊:《长江学术》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CJXS202204009
摘要:美国非裔诗人特蕾西·史密斯的诗集《火星生活》是一部科幻作品,实则反映美国社会中隐藏的现实问题。史密斯以天文学术语“暗物质”的概念为基础,将关于“暗物质”的启发、描述、隐喻组合成为“暗物质”书写策略。史密斯使用“暗物质”书写策略塑造出作品中的科幻世界进行现实隐喻,以揭示美国暗藏的衰落与“后种族”时代隐蔽的种族问题,展现出不俗的艺术功效。
元宇宙背景下的《雪崩》引文分析
作者:李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发表期刊:《科学观察》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KCGC20221017000
摘要:深入分析元宇宙源头小说《雪崩》的施引热点与引文特征,对我国学者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元宇宙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采集了引用《雪崩》一书的408篇文献。采用科学计量中主题分析和引文分析的方法,全面呈现了《雪崩》施引文献统计分布、施引热点与经典文献。1993年以来,《雪崩》一书被持续引用。施引者主要来自欧美,施引领域主要分布在计算机科学及文学文化等领域。施引热点分布在虚拟世界、第二人生以及元宇宙等方面。施引文献与参考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识别了一组经典论著,这些文献将在未来数字化、元宇宙以及虚拟世界研究中发挥重要价值。
相关文献:
[1] 江玉琴,李艺敏.“元宇宙”的空间变革与当代思考——兼论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J].中国图书评论,2022(04):28-40.
二、 科幻影视研究
“想象力消费”视域下的文化冷战
——论苏俄太空类科幻电影的美学
特征
作者:张振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发表期刊:《文化艺术研究》
依托基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能力研究——以主旋律影视剧为中心”(MXG202204)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PWHY202205009
摘要:在文化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和苏联都拍摄了大量的太空类科幻电影。近年来,美国科幻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学习并试图超越的对象,而苏联的科幻电影却没有受到同等的重视。苏俄太空科幻电影在共产主义政治想象、国家和民族想象、技术乌托邦想象和宗教救赎想象四个层面彰显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当代中国构建“想象力消费”电影不应仅仅以美式科幻大片为靶向,还应该关注特色鲜明的苏俄科幻电影,从中汲取养料。
相关文献:
[1]顾启军.涡轮现实主义:俄罗斯科幻电影中的一种特有语言[J].当代电影,2021(08):127-134.
[2]林精华.科幻小说与帝国:俄罗斯白银时代小说的大众化景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03):124-133+181.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科幻电影
未来之可能
作者:许乐、王禹楠(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发表期刊:《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依托基金:教育部2021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国幻想类电影的文学资源开发、CG技术实现以及发展策略研究”(21YJA760076)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FCGY202205009
摘要:以5G、虚拟现实、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技术、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作为技术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当下悄然发生,而且这一次的工业革命极有可能由中国主导。中国科幻电影完全可以将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未来创作的资源之一,打造出既丰富多彩又别具特色的科幻作品。新的技术革命完全有可能在当今中国催生出新的科幻文化,而中国未来的科幻电影恰是承载和表现这样一种新文化的最佳载体。
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中的人机关系
及其反思
作者:张文文(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发表期刊:《艺术教育》
依托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成果,项目名称“VR为核心的下一代电影形态的评估研究(2020BC00774)"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YSJY202210025
摘要: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的技术热潮,“强人工智能如何实现”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是各界争鸣的热点议题。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以强人工智能为想象对象,其“类人(而非人)”的特征与人类形成了一种未明的跨人际主体间关系。这种预设性不仅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此还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控和科学预判,而人机关系的构建势必关联人类的未来命运。基于此,文章拟将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作为分析文本,以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演变作为切入点,尝试探讨人机关系如何从困境和僵局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林中路”。
后疫情时代中国科幻电影
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李斯龙,吴曼芳(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传媒》
依托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推进‘影视之都’建设研究”(19JDYTA006)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CMEI202219016
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影全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国产科幻电影作为推动中国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重要动能面临重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探讨后疫情时代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趋势,立足时代需求和产业变化,从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使命、创作理念、美学表达以及发行放映等方面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策略。
相关文献:
[1]金丹元.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新主流文化的导向和类型变化的多种可能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4):34-41.
《终结者2》:赛博朋克电影中的
主体形象塑造和人文精神表达
作者:栗滢淇(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表期刊:《戏剧之家》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XJZT202228048
摘要:赛博朋克影片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带动了整个科幻电影进入后人类时期。近些年,人们关于赛博朋克电影的关注与研讨也日渐增加,这类创作往往以科技、战争、黑暗、信息化等为主要元素,创作者依照自身的创作风格,主观性地构造了未来世界的情况及其中“高科技,低生活”给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给人类以警示并帮助人类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生存之道。但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剖析电影中赛博朋克的视觉元素以及赛博格形象,对其人文精神表达的探究较少。本文以《终结者2:审判日》为例,分析影片中赛博格形象的主体性塑造以及人文精神的表达。
三、专题研究
技术与身体:后人类视域中“身体”
的形态、问题与反思义
作者:刘伟,陶锋(天津南开大学哲学院)
发表期刊:《中国图书评论》
依托基金: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后人类视域下的科技美学研究”(AS2112)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ZTPL202210003
摘要:身体是事件的缩影,后人类身体浓缩着技术与人身体遭遇后的种种形态。身体的赛博格化,是技术事件,也是文化事件。技术构成了身体的第二起源,身体表现出向技术进化的过程。重塑、增强与被抛呈现的是技术“拼接”“嵌入”“取代”身体的由外而内、由局部至整体的路径与企图。技术侵入,也“撕裂”了身体的文化事实。纯粹人性、公平正义、道德价值是否会随之倾塌,令人忧虑。技术不具备创造自身的动因,技术与身体的碰撞乃是人性自我的较量。但人无法脱离技术,需要重建关于“身体”的童话与想象,接受“本体流动性”后身体世界即将到来的事实。
相关文献:
[1] 杨璐玭.身体社会理论转向下的身体与传播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2(11):85-90.
[2] 刘伟,陶锋.技术与身体:后人类视域中“身体”的形态、问题与反思[J].中国图书评论,2022(10):15-32.
赛博朋克文化蕴含的社会伦理问题
及反思
作者:左思特,陈晓英(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期刊:《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LLGX202205007
摘要:赛博朋克作为当今流行的一种亚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问题,而这些伦理问题又以社会伦理问题为根本。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扩大以及技术依赖加剧等现象都是赛博朋克社会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而赛博朋克的科技悲观主义立场、科技革命的停滞和资本主义制度是赛博朋克社会伦理问题的三大成因,这些社会伦理问题也对当今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科技研究有警示作用。
马克思新人文主义在科技世代
的价值意蕴
作者:黄侃(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期刊:《哲学分析》
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ZXFX202205006
摘要:在科技世代,人文与科技的关系是历久弥新的研究焦点。人文主义的一般见解认为人类的理智生活受科技提供的知识所束缚,社会生活受科技提供的人工物所控制。持怀疑和否定观点的人士无法正视科技进步与科技悖论之间的关系,主张返回没有科技悖论的世代。马克思新人文主义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背景下审视科技进步和科技悖论,在没有接受人文主义的一般见解的基础上,为科技世代提供了正确看待两者关系的方案。首先,新人文主义的超越性表现在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上,指出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制造了不适合自然科学发展的概念,令科技与人文割裂加重。其次,通过讨论人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中的位置,批判新科技与人性之间不可避免的异化状态。最后,马克思通过共产主义方案把人文主义等同于自然主义,说明了新人文主义的价值指引作用,同时还具有前瞻性地为数字智能科技和生物医学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价值参照系,显示了新人文主义在科技世代的价值意蕴。
由于我们能力有限,以及科幻研究和其他社科研究之间的边界也逐渐在模糊化,所选内容难以完全涵盖本月发表的所有科幻相关研究论文,如有错误和遗漏,欢迎各位师友补充和批评。也欢迎广大科幻研究者、订阅者提供更多信息渠道。
主编:拉 兹 天洛_奇
编辑:助教
美编:二九
中文科幻学术工坊是由科幻爱好者及青年科幻研究者发起,由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的公益性学术项目,主要为使用中文或以中文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科幻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提供开放式传播和交流平台。我们将主要举办以下两项活动:1.定期邀请科幻研究者举办线上讲座,分享他/她的最新研究成果;2.定期制作与刊发《中文科幻学术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