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陷入瓶颈了?
产品、人才、销售,总要有一步先迈出去才好,迈出去才有可能破局。
银行理财子的管理规模下降了,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为20.67万亿,比2022年底的22.24万亿,净减少1.57万亿,这还是它从2019年降生至今首次出现回调。
众所周知,“资产管理”在中国是混业业务,主流的金融机构基本都能干,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个个持牌,但大家踏入这行的由头和禀赋却各有不同。
像公募基金,那是1997年央妈要将商业银行逐出沪深交易所,怕资金端出个窟窿,所以借鉴了美国的共同基金模式,顶层设计出基金公司这个最规范的资产管理机构,用来托底股市,稳定军心的。最早的公募基金全是股票基金,统统封闭15年,一副接盘侠的嘴脸,建完仓就亏损,一路跌破50%,上来就给基民们一个震撼教育!所以公募基金的特征就是投资者教育得极好,亏损接受度非常高,但追涨杀跌,顺市买卖,整体规模增长缓慢。从1998年首支基金发售,到行业整体规模突破十万亿,用了20年!
而银行理财,却是完全不同的机遇。它是在2003年,央妈大量发行央票回笼货币的背景下,利用一年期央票利率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这个转瞬即逝的历史BUG,推出了以“持有央票至到期”为策略的无信用风险,收益可预期的理财产品。之后各大行迅速复制,迅速推广,迅速将“铁嘴刚兑”的信仰深植于银行客户心中。所以银行理财的特征是一经问世便快速增长,在各年龄段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中信誉卓著,销售难度低,从2004年“阳光理财B计划”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诞生,至行业整体规模突破十万亿,用了不到10年。
但银行理财子,它的机缘又是别开一格。2018年“资管新规”推出后不久,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民企债券违约大爆发,银行理财面临的整改,牵涉极广又危险重重。所以监管在2018年12月2日,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给银行发了张单独做资管的子公司牌照,希望通过另起炉灶,隔离风险的方式,打造银行版“基金公司”。
银行理财子公司既可以承接母行资管的产品,又可以平移母行资管的人才,还能继续指望着母行销售的排他性宠爱,简直BUFF叠满,真真正正是一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从2019年6月首家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开业大吉算起,到行业整体规模突破十万亿,不消3年!
但这也造成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客户基本上以原银行理财的低风险偏好客户为主;无论是投研人员,中后台运营能力还是IT系统,在规模急速扩张下,都显得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在前几年似乎无关紧要,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连年增长,且在银行理财总规模的占比不断提高,现已突破80%。
可所有这些好处在2023年上半年陷入瓶颈了,理财子公司的短板终于浮出水面。很多人第一反应觉得,应该是2022年的全面净值化和两次破净潮造成了理财子规模萎缩,但其实在这段时间,整个银行理财的规模萎缩了不假,但理财子仍旧是上升的。在中小银行不断退出资管业务的同时,当时成立的29家理财子公司在转移母行规模的基础上,还实现了自身的逆势增长,并推动着行业规模向龙头集中,加剧着马太效应。直到2022年底,我们还可以说,理财子形势一片大好。
但怎么进入2023年,形势就不好了呢?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
股票市场跌了两年,跌的人心涣散,投资者听不得一个“股”字,理财经理们都有因为推的产品亏损被打的了;而债券市场是涨了两年,利率低到没什么保护,随时可能转熊,再现2022年11月11日之后的踩踏式暴跌。
在这样的市场下,理财子的产品线极其保守,以现金管理、货币增强、存单替代、短期定开等纯债固收产品和掺点非标的混合估值法封闭固收产品为主。眼下业绩虽然还算稳,但却不敢大卖,投资经理不知道利率都这么低了还能配什么,肉眼可见的预期收益难以达成;理财经理也怕刚卖出去就遭遇股债跷跷板打脸,再说投资经理预期的收益率对客户来说也没啥吸引力了。
那能不能左侧抄底,发点权益产品,混合产品,哪怕是固收+(持股20%以内的固定收益产品)呢?
但敢这样干的理财子凤毛麟角。
因为首先,当前股票市场的疲弱不振,屡救不涨和2022年3-4月股市大跌的前鉴未远都让理财子推出新产品的动力不足,谁要去冒这个险呢?冒这个险有什么好处呢?前两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激进越打脸,越龟缩越安全。理财子用不到五年时间,已坐拥20几万亿的规模,眼前若没啥生死存亡的考验,真就没有冒险提前布局R3、4、5产品的动力。
其次是人才的缺乏。股票投资是非常烧人的。债券投资,虽然说要想做的好,也需要一个大团队,宏观研究、信用研究、资深投资经理,熟手交易员齐备,但若是策略尽量选持有到期,信用聚焦在银行和城投,交易都通过FOF模式执行,那么只用三五个人,管上千亿也办得到。可三、五个人哪怕只管理百来亿股票都是扯淡了。加之理财子承接的母行资管人员本就以擅长债券的为主,做股票的极少,而现去市场上挖人的话,理财子提供的薪酬也不够有竞争力。所以股票投资能力,始终是理财子的短板。
再次是销售。原本银行资管跟本行销售,那是一奶同胞,打折骨头连着筋。如今理财子独立出来,一开始还是不分你我,但几年下来,彼此就不再是对方的唯一了。如今30家理财子,只有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7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这话反过来说,也就是有30家有理财子的母行,也多数代销着其他理财子产品,虽说亲儿子有些照顾,但与别人家的孩子频频比较也是少不了的。你的产品不好卖,我就卖别家的,绝不会死活只守着你。如此,理财子也和公募基金一样,好卖的产品不好做,好做的产品不好卖。想要逆势布局,提前发产品抄底,难如登天。
如此这般,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客户保守,接受不了高波动产品,所以理财子不敢推混合、权益,甚至固收+,生恐破净引发争议,产品线过度集中在短端,集中在债券;产品线不健全令股票投资不受重视,股票投研人员缺乏,愈发成为能力短板;投资能力不足使得产品线难以丰富,遇到行情切换时,难以保证总有产品站在风口,适合客户配置。
产品、人才、销售,总要有一步先迈出去才好,迈出去才有可能破局。如果嫌混合、权益产品风险太高,保本策略的固收+或可一试;如果自家组建一个完整的股票投研团队还不值得,外部投顾或可一试;如果销售实在难以推动,自有资金发起式成立几只产品,先跑个业绩出来或可一试。
但更核心的问题或许是,银行理财子,个个富二代,眼下规模虽略降,吃穿却不愁,谁家有动力冒险再往前走一步,虽居安而思危,愿舍近而谋远呢?
▼ 附录:最新理财公司设立情况
文:曾荣 | 智信研究公司研究总监
资管云·免费兑换任意实务课↑↑↑
资管云·课程推荐
资管云·推荐阅读
✓
ziguanyun.com
联系我们
Cathy-资管云小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