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6.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朋友你好,今天这一讲我们要一起分享了这位词人,他的词相当有名。相对于他的词名来说,他这个人就显得很没有名气了。可是这个词人啊,自己却自视甚高。我们此前说过在北宋词坛上最受欢迎的流行音乐制作人是柳永。


柳永的名气大到连苏轼都不得不服气。可是偏偏,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位私人竟然被认为才气还要盖过柳永。所以他的词集名为《冠柳集》。这位词人就是王观,字通叟。因为排行第三,又有王三之称。是如皋人?生卒年不详,只是大略知道啊,他应该比苏轼略大几岁。


在嘉佑二年,也就是1057年登进士第和王安石,苏轼,秦观等同时代的大文豪。都有一些交集。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王观最有名的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

王观 (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好像还入选了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也可见它的重要性。而且这首词的好处很明显,如果要做一道考试题的话,那肯定会考到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那就是比喻。词首两句写景就纯用比喻的手法“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那我们平时形容女性的美貌,倒是经常会用山水来进行比喻。例如:眼如秋水。就像李贺的《唐儿歌》里形容的那样“一双瞳人剪秋水。“再比如说眉毛,古代女性化妆的眉毛往往也会化成小山的形状。在唐宋时期画眉的式样很多,有十眉的说法,远山眉就是其中很受欢迎的眉饰之一。



据说从汉代的时候开始因为著名的美女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所以呢,大家都纷纷地去模仿她,将眉毛压化成远山的形状。所以诗词当中啊,经常用山来形容女性的眉毛。例如,欧阳修的《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就是用“远山长“来比喻弯弯的长长的眉型。不过王观的这首《卜算子》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是用水来比喻眼波也不适用山来比喻眉毛,而是反过来。用美女的眼波来比喻水,用眉峰来比喻山。这样别出心裁的比喻,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立刻灵动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娇媚的美女,一个眼神,甚至是轻轻的一次皱眉,都显得无比动人。


“水是眼波横”一个“横“字简直是绝妙。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面对面说话的时候,如果是正面直视对方,只要能会显得比较端庄持重,也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可如果是斜着眼睛瞟对方,那就会显得有那么一点儿勾魂摄魄的意思。”横“就是斜着眼睛看人的意思。像汉代的傅毅有一篇《舞赋》他在形容无女妖娆的神态,就写过这样的句子”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这里的横波就是描写舞女在跳舞的时候,转头的方向和眼神看人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随着头部的转动,眼波就像一汪秋水一样,流淌而过,真是摄人心魄呀。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们学校工会举行教职工的文艺汇演,我被邀请去参加一个模特儿走秀的节目。当时学校里呢,还专门请了老师来教我们如何走台步。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老师反复跟我们强调,走台步走到舞台前端,需要转身再走回去的时候。头和眼神一定不能跟着身体一起转,一定要身体先转回去,而头和眼神呢?仍然要一直看着观众席的方向,然后再慢慢的转头回去。也就是说,转头比转身的动作要慢几拍。这个动作在舞台上叫做留头,我猜想歌女舞女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那种眼光斜视的媚态和我们走模特步的留头,性质应该是相似的。我记得在表演之前,光是那个留头的动作,我们就反反复复练了很多次。


动作看上去很简单,可是要将临去秋波那一转的神韵诠释出来,还真是很不简单。反正呀,我觉得当时我的动作是很僵硬的,可见这要将“眼波横”这个动作很传神的演绎出来。还真是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与“眼波横”相呼应的呢?是“眉峰聚”。眉峰聚本来是形容美女皱眉的样子。像《红楼梦》当中,林黛玉初进贾府。贾宝玉第一次见林妹妹就送了她一个字,“颦”就是皱眉的意思。探春就问宝玉你为什么要取这个颦字呢?宝玉回答,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眉尖若蹙,就好像是皱眉的感觉一样。所以那宝玉给林妹妹的取字为颦。可见,只要是美女,一颦一笑就都是美的。尤其是美女,连轻蹙蛾眉的样子都显得楚楚可怜。当然了,东施效颦那就只能适得其反了。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妙用比喻。我们眼前看到的好像不是普通的山水,而是一个风情万种,楚楚动人的绝色佳人。这样的风景,真是让人心醉神迷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在对动人的山水风景描摹之后,第三句“欲问行人去哪边?”终于是点明主题啦。这本来就是一首送别词啊。


词人要送别的那位行人,就是词题里面写到的鲍浩然。《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的朋友鲍浩然要去浙东了,王观特地来为他送行。可是在词当中啊,词人偏偏不说要去的目的地,而只是说朋友要去的地方是“眉眼盈盈处。”不得不说,王观这个词人真的不走寻常路,别的词人的大多是走煽情路线,尤其是在送别词当中,那真是依依不舍,无限眷恋呀。黯然神伤的送别词,我们读得太多了,连咱们这个历代名家词系列也讲过不少。像白居易的《长相思》,牛希济的《生查子》等等,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可是王观的送别词当中啊,我们好像一点儿都感觉不到伤感的情绪,反而是感受到了一种很喜感的调侃。好像是词人在拍着好兄弟的肩膀,满脸促狭地取笑他说,哥们儿你要去的那地方不错呀,好山好水好姑娘。兄弟我只有羡慕没有嫉妒恨呐。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因为有了前两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将的铺垫,我们可能很容易的就想当然认为?眉眼盈盈处。也是比喻山山水水的秀美风情吧。他们送别的地方固然是风景如画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吗?而朋友要去的地方,同样是好山好水,胜过万千美女,眉眼盈盈处。


盈盈是清澈晶莹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水流或者是美女的眼波,也有仪态万芳,容貌姣好的意思。像古诗19首就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句子。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诗句。



北宋词人张先的《临江仙》里也用到过这个词“况与佳人分凤侣,盈盈粉泪难收。”不过再仔细一琢磨,我们可能就会发现王观好像是别有用意。既然送别的地方已经用美人的美艳来形容山水了,再用同样的比喻去形容目的地的山水,是不是有点儿重复呀。其实呀,我觉得王观在这里应该是一语双关?眉眼盈盈处,不应该只是形容目的地的风景,而是又回到了眉眼盈盈的本来含义。


那真的就是一个风情万种的美女。所以呀,有学者就推测。其实鲍浩然之所以要回去浙东。是因为他有一名爱姬在那里等着他回去。所以,眉眼盈盈处表面上呢,好像是说这洞的山水更有吸引力。其实啊,恐怕王观是在调侃朋友之所以那么归心似箭,真正理由是因为美女呀!


明白了这一层意思,我们就更能够理解为什么王观一开始就用美女的眼波和眉峰来形容山水了。对的。这首《卜算子》的与众不同啊,除了绝妙的比喻之外,就在于这样一种俏皮的调侃。我们可能习惯了在词当中去感受悲悲切切的各种情感。


偶而。也能感受到像苏轼啊,辛弃疾那样的豪迈不羁,可是像王观这样轻松的取笑朋友还真是不多见的。生活当中开玩笑很容易落入粗俗,可是像王观这样,将玩笑话说得那么新鲜、俏皮,还一点儿都不落俗套,那真叫高水平的段子手呀。



南宋的词学家王灼就曾经评价王观的词说他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那这首《卜算子》呢,就可以证明这个评价的准确!比喻很新鲜,语言很清丽。态度很诙谐,甚至还带着些轻狂的味道。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正是王观词的重要特点。虽然这一类诙谐风趣的词,我们可能读得不是很多,但其实词本来就是休闲娱乐的产物。


在北宋词坛上以善于戏谑调侃闻名的词人词作并不少见。像我们熟悉的苏轼、欧阳休、辛弃疾都堪称词坛当中的高水平的段子手。王观,那只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而已。在这里我还可以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红楼梦》里面薛宝钗。


填了一切描写柳细的《临江仙》词最后几句是这样写的“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按薛宝钗的说法,林黛玉写的词太悲了。依她的主意偏要把柳絮说好了,才不落俗套。


但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的豪迈,并不是薛宝钗的原创。他也是向一位北宋词人学来的,那这位北宋词人和王观一样,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段子手。这位词人叫做侯蒙。侯蒙是北宋词坛的著名丑星,长得丑不说,考场上也屡屡受挫。


那年头长得特别帅,固然是容易出名,长得特别丑,也容易出名。于是啊,就有不怀好意的人为了嘲笑侯蒙,居然把侯蒙的丑相画在了风筝上。风筝一飞多少人就仰头看,指指点点笑话侯蒙的丑。可是侯蒙自己看见以后呢,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干脆添油加醋,狠狠的自嘲一番。



并且当场填词一首说“、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这就是典型的自黑了。“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就是薛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原始出处。而且呢,原本是被恶意的嘲笑那份尴尬和难堪,就被侯蒙这种勇于自黑的精神,轻轻松松就给化解了。


而且在这首词的最后几句,侯蒙还非常机智的翻出了正能量。“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你们这些人还真别嘲笑我长得丑,结果怎么样?还不是我飞得最高,你们呢,却只能留在原地仰望我展翅高飞呢?果不其然后,鸿蒙就在这一年,终于考中了进士。而且后来呀,还做到了户部尚书,中书侍郎,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的级别呢。


如果侯蒙不是那么机智,而是在别人的嘲笑当中,自暴自弃,那我们也看不到这个励志青年,后来的光辉前程了吧。所以呀,就像苏轼说的那样,对于智慧的人来说,嬉笑怒骂都可以写成好文章!王观也是这样。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王观的人生道路就很不顺利,据说他曾经因为写过一首应制词清平乐,讽刺宋神宗沉溺于声色。风格呢,也是非常的诙谐,语气也颇有些辛辣。尤其是最后两句“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清平乐·应制》

王观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说皇帝对某一位宫娥表现出亲昵的意思,当晚就留她侍寝,不知道后宫有多少嫔妃羡慕她呀?又有多少人伤心得夜不能寐呀。你看别人给皇帝写应制的诗词都是诚惶诚恐,不知道有多严肃,


可这个王观倒好,连皇帝他都敢黑。结果当然就很严重。皇帝怎么想的?我倒不清楚,反正太后是怒了。后一怒之下,第二天就撤了王观的职。可这个王观竟然将自黑精神进行到底,索性给自己再取了个外号叫“逐客”。于是,王观又世称王逐客。



越是人生多苦难,越是要用幽默的精神去化解苦难。正像英国的批评家米克说的那样,幽默是避免被人生压垮的一种表现,是对人的精神力量超然于存在之上的一种肯定。具有幽默精神的人是不容易被苦难压倒的。王观就将这种幽默精神演绎到了人生的各个时刻。哪怕只是送别朋友也不忘优雅地调侃一番。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词的上半阕的是调侃朋友归心似箭似的,赶着去会见那位眉眼盈盈的爱姬。连一路上的山山水水呀,好像都流溢着万种风情。而下半阕呢,又回归了送别的主旨,表达了那么一点儿依依不舍之情。“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人生到底要经历多少场离别呀。才刚刚将春天送走,又要面临和好友的离别。


好在呀,朋友的离开是一场奔赴幸福的远行。所以整首词的基调呢,依然洋溢着一种喜感。尤其是好朋友将要去的浙东,正是典型的江南。虽然春天将逝,但是江南一定还是那么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吧。所以词人才会殷殷话别好友“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如果你赶上了江南的春天,你一定要将春天好好留住呀。这里的“春”是仅仅指季节的春天,还是呼应上阕暗含了好友爱情的春天呢?词人并没有明说,但是以我的猜测,以王观好戏谑的个性,反正我是宁可把“千万和春住”的“春”也理解为一语双关的。



漂亮的比喻,幽默诙谐而不落俗套的词锋,将送春、送人、留春、留人的情绪融为一体,这是王观卜算子带给我们的清新感受。其实啊,不只是我们喜欢这首词,许多诗人词人对这首词呢也多有模仿和化用。像苏轼的得意门生黄庭坚就写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北宋末年的诗人韩驹也这样写过,“今日一杯愁送春,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 南宋末年的词人王沂孙也写过,“怕此承、春归也过吴中路。君行到处。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直到元代梁曾(字:贡父)还这样写过。


“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那这些送别、留春的诗词和王观的原词相比,当然是各有千秋。只是若论起幽默风趣来,终究是王观要胜出一筹啦。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离别原来不是只有伤感,也可以挥洒出如此愉悦的情调,这是王观带给我们的另类人生感悟。下一讲,我们要继续在词当中挥洒我们的快乐,继续感悟苏轼在风雨人生当中的智慧和激情。下一期我们再会

01.白居易《长相思》
02.欧阳修《生查子》
03.辛弃疾《青玉案》
04.姜夔《鹧鸪天》
05.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06.欧阳修《朝中措》
07.刘禹锡《竹枝》
08.韦庄《思帝乡》
09.晏殊《破阵子》
10.牛希济《生查子》

11.李璟《摊破浣溪沙》
12.张先《天仙子》
13.李清照《武陵春》
14.辛弃疾《摸鱼儿》
15.李煜《玉楼春》
16.李清照《如梦令》
17.苏轼《江城子》
18.纳兰性德《蝶恋花》
19.吴文英《风入松》
20.贺铸《半死桐鹧鸪天》

21.李煜《浪淘沙令》
22.纳兰性德《浣溪沙》
23.纳兰性德《画堂春》
24.刘禹锡《潇湘神》
25.韦庄《女冠子》: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26.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27.蒋春霖《琵琶仙》
28.顾太春《临江仙》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