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学术资源”栏目为本号主要栏目之一。为方便读者查阅,特将往期推送的相关内容整合,主要可分为“综合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学术工具”三种,此外,还有“数字人文”专辑,此专辑覆盖全面,祥看或有惊喜。点击标题可直接进入相关数据库详细介绍。
注:各数据库部分由本号整理以及读者投稿,还有来源于各学术机构、和其他私人公号等,因客观原因,部分数据库会有重复。
【1】 “中美百万”数字图书馆(CADAL)简介及使用指南
主要分两个模块:“资源概况”“特藏库”。资源概况可分为古籍、民国图书、民国期刊、当代图书、外文图书、满铁、地方志、侨批;特藏库则有民国文献大全、甲骨数字化、知领特色产品、当代生活资料、满铁资料、侨批、地方志、蒋介石资料、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微缩胶片、老照片。
以藝術資料庫為主軸,之後跨足於學術領域,陸續建構期刊、論文、電子書等資料庫產品;整合台灣、大陸兩岸學術資源之檢索平台,收錄內容涵蓋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集等重要全文內容。为台灣首次且唯一躋身國際資料庫的專業平台。截至2021年4月13日,此资料库共有期刊文章 44,503,630 本、会议论文集 3,690,887 本、博硕士论文 4,085,231 本、图书 90,644 本。【3】台灣碩博士論文559497篇免費下載指南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為全臺規模最大的博碩士論文資料庫,共收錄論文全文559497 筆、書目與摘要1238348 筆,涵蓋臺灣各大高校和各個專業
【4】“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第6辑上线!
近代报纸数据库是“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的子库,目前已完成1—6辑建设,上线报纸500余种,180万版,包括《晨报》《京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重要报纸。这些报纸在选目上与同类数据库杜绝重复,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区,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各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万象。【5】斯坦福大學292種463954張近代中國報刊下載指南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Era Chinese Newspaper數據庫由斯坦福大學開發,收錄292種、463954張近代中國知名報刊,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中國集刊網共收錄361種學術集刊,涵蓋人文社科各領域。
【7】史语所期刊+港台硕博士论文开放下载
(1)史语所《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Asia Major、《法治史研究》、《古今論衡》;(2)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為全臺規模最大的博碩士論文資料庫,共收錄論文全文559497 筆、書目與摘要1238348 筆,涵蓋臺灣各大高校和各個專業;(3)香港八大高校碩博士論文數據庫合集
【8】东洋文库免费开放的史料数据库
东洋文库作为东洋学的研究据点,在日本是最大的,在世界上也居第五位,藏有《莫里森文库》等大量关于欧美东洋研究的学术史料。自平成14年以来,将学术史料数字化及数据库化,并将其与丝绸之路相关(英、德、法、意、露、中文)构筑了以史料高精度图像为中心的学术史料收藏。不仅可以阅览文本信息,还可以阅览照片、图画、线条画等的图像史料。
【9】法国学术门户网Persée70余万份文件免费下载指南
Persée 是一个由里昂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里昂高等师范学院联合创建的、主要提供法语和法国学术出版物(期刊、书籍、会议论文集、原始材料等)的门户网站。该网站于2005年开通使用,现提供70余万份文件免费下载。目前台湾地区收录政府经费所资助的研究计划及其成果报告最为完整的信息系统,一般大众不需账号及密码皆可利用系统首页的“数据库查询”查询数据。数据库查询方面,GRB提供研究计划摘要及已结项计划之报告全文。
【11】琉球·冲绳关系贵重资料电子数据库使用指南
目前有资料集9个,多以资料原藏者姓名/单位名之,分别为“仲原善忠文庫”“伊波普猷文庫”“原忠順文庫”“宮良殿内文庫”“阪巻·宝玲文庫”“島袋源七文庫”“崎原貢文庫”“仲宗根政善文庫”,以及不便归类的“其他”。
【12】东亚数字图书馆使用指南
提供东亚的文化、学术信息资源的门户网站。在大韩民国国立中央图书馆(NLK)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DL)的共同协力之下,于 2020 年 11 月正式开始提供服务。
【13】高丽大学海外韩国学资料中心所藏汉文古籍在线使用指南
目前除提供韩国古文献的在线阅览外,还将古文献上所钤印章集结成库,设立了“藏书印DB”,并对海外韩国古文献收藏机构、文献专题研究、学术资讯等信息进行介绍。“燕行录/海行录”目录中所收文献皆为朝鲜使臣在中国/日本的见闻,对研究彼时中国/日本的社会风貌、中/日/朝关系,以及东亚三国局势提供了新的史料和视角。此外,亦可在该网站阅览诸如《家礼》《尔雅》《左氏春秋》等书的韩刻本。国立公文书馆 (National Archives of Japan)是日本的国家档案馆,为内阁府直辖的独立行政法人之一,负责收藏日本历代的所有公文,同时将这些资料开放公众阅览。现今公开的主要资料集合有六:“憲法等”“重要文化財(公文書)”“重要文化財(国絵図等)”“重要文化財(和書)”“重要文化財(漢書)”“資料いろいろ”。
如题。附简介及网址。
含13种相关数据库介绍,并附有网址。
【17】国内外学术数据资源网站汇总——人文类
【18】国内学术数据资源网站汇总——报刊篇
【19】国内外学术数据资源网站汇总——社科篇
【20】文史研究必备免费数据库
【1】 “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网站简介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以推廣民國歷史研究為目的,以出版、學術活動、教育研習為主,兼及研究與推廣、專業與通俗,進而為現今社會做出貢獻。主要栏目有“活动资讯”“书系介绍”“作者介绍”“民国知识”。
【2】国内外学术数据资源网站汇总——古籍检索篇
【3】免登录!10万部(件)古籍如何看?请戳这里
“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各类古籍资源,总量达10万部/件,包括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海外征集古籍资源。
【4】“古籍发现”开放全文古籍服务平台
北京珍本科技有限公司出资的公益性项目,免费提供使用,乃公益性的开放全文古籍服务平台,整合了美国、法国、哥伦比亚、伯克利、莱顿等诸多国家和大学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在检索结果中点击链接即可直达原网站。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10家单位,联合发布新增古籍资源1700余部(件)。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发布古籍资源达7.4万部(件)。
有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是国家图书馆最精华、最有价值的馆藏古籍资源;有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家谱资源;还有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的珍贵馆藏以及最新上线的深圳图书馆的古籍资源。
古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总量约150万册,列全国高校之首。在丰富的馆藏实体资源之外,图书馆为满足师生科研需求,还上线提供多种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古籍数据库资源。
【8】“中研院”史語所「漢籍全文資料庫」1384種典籍使用說明
是目前最具規模、資料統整最為嚴謹的中文全文資料庫之一。資料庫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四部,其中以史部為主,經、子、集部為輔。若以類別相屬,又可略分為宗教文獻、醫藥文獻、文學與文集、政書、類書與史料彙編等,三十餘年來累計收錄歷代典籍已達一千三百八十四種(新增書目),七億七千二百四十六萬字,內容幾乎涵括了所有重要的典籍。
王中平檔案,起訖時間為1964至2010年。內容含括電視劇本、廣播劇、舞臺劇、獨幕劇等劇本資料,計235冊。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檔案起訖時間為1926至1974年。內容含括人事、經費、會議、鐵道、電氣等工業借貸、購料及公費生補助等資料,計820冊。以館藏《農業復員委員會檔案》為加值素材,建置農業史、生態史及環境史研究的資料庫,呈現戰後農、林、漁、牧業及技術人才分布概況。
以晚清文人葉德輝的藏書閣出發,擴及清末民初重要藏書家和出版家葉昌熾、繆荃孫、江標等,從其經眼、收藏、校勘、輯佚、序跋、校注、彙編、出版書籍等活動,及所建構的「人─書─人」的交流網絡,探討古籍與新刊所構成的知識圖譜。
【12】如何获取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类资源
含20个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库,并附有简介和网址。介绍了“清代自然灾害信息集成数据库”首个版本的资料来源、结构与功能设计、网页平台建设等内容,并结合网页平台界面,介绍了数据库的数据存储、检索查询、统计分析、制表绘图等功能的使用及呈现方式
【14】“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开放
一个汇聚中国历代经典思想与文化名家生平、观点、著述和年谱的专业知识服务平台。
提供区域导航和分类导航两种检索方式,区域导航以广东省下辖的21个地级市以及港澳等地为主,将所有文献归类于此,契合地方历史文献这一主题。分类导航将文献按照地方志,地方史,谱牒,人物著述,碑志,图录,华侨文献,地方报纸、期刊、档案,地方文献书目进行分类,每一大类下又有小类,比如地方志细分到县乡一级,地方史包括一般概况、地方年鉴、地方游记及其他等项。
本系統提供地名、地圖與座標三種檢索功能。地名檢索用於查詢地名演變過程,結果頁面可細分為簡目、年表、詳目三層,愈往內層,資料愈加詳盡。地圖檢索則提供使用者透過關鍵字來搜尋系統收錄之地圖資訊。座標查詢目前則能顯示明、清政區地名之座標、古今位置等資訊。
本系統資料來源為哈佛大學–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經授權轉置為 DocuSky 版本,目前收錄有 69,956 位歷代進士 (2021年11月27日)。
提供超大比例的地圖,橫跨清朝康熙(1721年)、雍正(1728年)、乾隆(1766年)三個時期,涵蓋近7萬個地名可供搜索、分析及註釋。現有至少69,450個地名從中亞和東亞的多種語言轉錄為滿文和漢字,並且編入索引。
ECHO(European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欧洲文化遗产在线)是一个由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Science)开发、受欧盟委员会赞助的数字资源库,所提供材料主要集中于科学史领域,可在线阅读。
【1】四大古籍自动句读+翻译+信息标记系统平台大汇总
【2】免费下载知网文献的7种方式
【3】巨量资料分析新利器:中研院「数位人文研究平台」简介
除具有一般数据库的检索等功能外,此平台还有比对、标记、词频分析、可视化、共同编辑等功能。中英两种界面,附使用手册和操作说明等。【4】西方學者中文名一覽表
該表囊括了西方其他地區的中國研究者以及部分中日韓學者,可謂詳盡全面。該表可在線查詢,且會不斷更新補充
【1】数字人文期刊推介
【2】2020年中国数字人文年会获奖项目推介
該中心重點工作之一在於典藏品數位化與資料庫建置,目前已陸續建立35個大型數位典藏資料庫,內含逾700萬筆詮釋資料,近3,000萬幅影像,及近6億字的全文,及數百小時影音資料。內容包括臺灣歷史、政治、社會、法律、經濟等各方面,資料所屬年代橫貫四百年臺灣歷史,且多為第一手史料,不僅是台灣數位史料累積最豐富的數位典藏機構之一,亦是目前世界上累積最獨特、最大量的臺灣研究資料。
【7】台湾政治大學華人數位人文研究網推介
含“圖像標註工具”“觀念變遷工具”“古文斷句系統”“羅家倫先生文存數位人文平台”;“國家圖書館明人文集數位人文平台”“中央研究院數位人文研究平台”“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CBETA線上閱讀”“歷代藏經補輯”“近代新編文獻”“研究論文”等
含“臺灣記憶系統”“通用型古籍數位人文研究平台”“漢學研究通訊 GIS 地理資訊系統”“文史哲學術趨勢系統”“國家圖書館行動影音服務—歷史的聲音”等
研究項目包括:數碼文化、人文學科與教學研究新方向;數碼中國文學;電子書 vs 傳統紙媒;論資訊搜集行為;4D超現實主義;香港的中國水墨畫數碼化;當代藝術中的數碼水墨畫;中國新媒體與數碼新世代;香港與歐盟國家的光雕投影技術及應用。
【10】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推介
含“ 中国历史人物资料库WEB检索系统”“宋代学术传承知识图谱”“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迁徙可视化平台”“中国学术师承可视化平台”“古籍数字化整理平台”“宋元学案知识图谱系统”等
中心特别关注人文学科与图档博领域的文献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化、语义化处理;智慧数据构建与服务理论、方法与技术;学术文献的语义增强、语义出版、关联发布与数字叙事;人文社科大数据资源管理与文化领域知识图谱建设;古籍文本挖掘、遥读与虚拟可视化再造;人文社科领域学者对信息技术和数字出版物的需求、采纳、使用行为与认知过程等主题,不仅包括学术研究,还包括项目实践、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含“六朝建康历史地理信息化建设”“六朝建康城市历史地名信息系统”“六朝建康城市考古遗址信息系统”“六朝建康文物图像信息系统”“中国商业广告数据库”等。
【15】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字资源简介
含“伯克利革命”、“战后责任感:意大利的遗产、莎士比亚的舞台剧”、“数字文学汉书”、“路易斯安那购买:密苏里河流域的印第安人条约体系,1804-1859年”、“越南知识分子网络数据库”、“中国精英政治的崛起:利用数字方法研究十世纪中国的文化变迁”等研究项目和“历史是如何计算的?透过数字资源探索日裔美国人的拘留问题”等相关课程。The Center for Digital Humanities at Princeton is an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enter that brings together faculty, staff,students, and community partners work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humanitiesand technology. We create and apply digital tools to humanistic questions andcritically engage with the promises and risks that technology poses to society.Each semester, the MIT Programs in Digital Humanities selectsone Faculty or Teaching Staff member of SHASS working on a project at theintersection of computing and the arts, humanities, or social sciences to jointhe DH Lab for a Faculty Fellowship. Thus begins a semester-long collaborationbetween the Faculty Fellow and the DH Lab in developing digital tools andcomputational methods to advance humanistic or social scientific inquiry orcreate new pedagogical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