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热点大透视!读懂两会,就读懂了中国!

中国新闻社记者 庖丁解news 2022-03-17

资料图:北京人民大会堂外红旗迎风飘扬。金硕 摄


3月4日,中国将进入“两会时间”。每年的两会不仅仅是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时刻,更是海内外聚焦的重点。读懂了两会的“问与答”,也就读懂了中国发展的“密码”。下面请跟随中新社记者的脚步,看看今年有哪些议题将热透两会?


“十四五”开局之年,

中国发展新引擎何在?

资料图:近日,“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 展览开幕式在国博举行。 中新社记者 潘旭临 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如何打造新发展引擎,为“十四五”开好局,是此次两会的重要看点之一。


学者认为,新形势下中国将重点布局的新引擎主要有三:扩大内需、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除此之外,迅速升温的数字经济、智能产业,持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和城市群建设等,也将为中国经济打开新空间。围绕这些新引擎,“十四五”规划将如何定调,政府工作报告又将作出哪些安排,在今年两会中值得关注。


记者 李晓喻

全文链接: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发展新引擎何在?



中国经济恢复进行时,

今年发展目标怎么定?

资料图:一自动化汽车生产线。 陈超 摄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将至,中国经济出现新变化,也面临新挑战,今年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宏观调控如何发力,受到市场关切。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指标依然是GDP增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着眼兜底民生,未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随着经济稳定复苏,增速目标应否“复出”的讨论已见诸舆论。 


除了年度发展目标怎么定,外界还关注中国今年在宏观政策上将出什么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宏观政策的部署,料将着眼于促进经济持续恢复与防范疫后衍生风险相平衡。


记者 王恩博

全文链接:

中国经济恢复进行时,今年发展目标怎么定?



新的历史交汇点,

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

资料图: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为中国春节点亮红色灯光。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中国外交如何发力,即将揭幕的全国两会将是一个重要观察窗口。


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助力全球抗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向世界说明中国,推动更深层次开放……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互动。专家认为,推动更深层次开放是中国外交坚定不移的目标。


展望未来,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批准生效、积极打造东亚经济循环圈、落实中欧投资协定相关后续工作、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更多开放之举更值得期待。


记者 黄钰钦

全文链接:

新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中国怎样向乡村振兴过渡?

资料图:航拍普格县甲甲沟村。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今年两会召开在即,从脱贫攻坚胜利的“倒计时”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行时”,中国工作重心的转向路线正逐渐明晰。


中国如何确保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外界期待从此次两会中寻找答案,而从目前已公布的政策文件和学者分析来看,平稳过渡至少要从三方面共同发力——巩固脱贫成果,为平稳过渡“夯实地基”;拓展脱贫成果,为平稳过渡“添砖加瓦”;建立衔接机制,为平稳过渡“搭桥铺路”。


两会召开在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何新表述?来自乡村的代表委员又会带来哪些一线声音?这些问题即将得到解答。


记者 夏宾

全文链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中国怎样向乡村振兴过渡?



后疫情时代,

两岸关系如何反“独”促融?

资料图:港澳台青年代表欢聚一堂。郭军 摄


两会是观察大陆对台方针政策的关键窗口。陆方会否释放重要信息乃两岸及各利益攸关方重点关切。


遏制“台独”系要务。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志怀判断称,2021年两岸关系有可能出现间歇性调整与缓和,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尚看不到机会之窗。台湾当局选择对话或是对抗,仅在一念之间。


虽有疫情和政治力阻挠,两岸民间交流从未中断。一年来,大陆方面始终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回应台胞诉求,透过落实“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等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帮助复工复产之举,展现开放包容姿态。


记者 杨程晨

全文链接:

后疫情时代,两岸关系如何反“独”促融?



否极泰来 

中国民营经济如何开新局?

资料图:2月12日,山西太原不少民众来到商场消费购物。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专家表示,当下应引导民企把握“十四五”规划以及国家各项发展战略带来的投资消费拉动效应。尤其应以长远目光看待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全产业链、产业集群遍布南北、交易成本较低廉等优势,积极创新,迎难而上,在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中迎来更大发展。


对于艰难环境中谋发展的民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即将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会提出哪些重要议案、提案,中国领导人如何在广纳建言中提出前瞻性政策措施,各方拭目以待。


记者 刘舒凌

全文链接:

否极泰来,中国民营经济如何开新局?



后疫情时代,

中国如何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资料图:火车站出站口与出站大厅,民警与相关工作人员查验到达旅客。中新记者 翟羽佳 摄


后疫情时代,中国如何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无疑将是今年全国两会的大热话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不少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短板。如疫情之初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物资储备不足、应急响应机制不畅等。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中国在处理公共卫生危机中不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其中关键在于“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


记者 李纯

全文链接:
后疫情时代,中国如何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

如何落实“爱国者治港”?

资料图:2020年6月30日早晨,一轮朝阳在东方喷薄而出,曙光照耀维港两岸。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近年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此间观察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反中乱港分子在香港国安法威慑下有所收敛,但特区仍然暗流涌动。


在此形势下,社会各界期盼“反中乱港者出局”、切实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呼声越来越大。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围绕如何落实“爱国者治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如何建言献策,助力制度完善、回应港人关切,值得关注。


记者 陈小愿

全文链接: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如何落实“爱国者治港”?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中国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资料图:贵州省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的配套产业园区。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的一年,中国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料将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 


中国高层对此认识清醒。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次提及“卡脖子”问题。 

 

分析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打好这场攻坚战的核心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京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达到空前高度。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等顶层设计文件相继出台,他认为,中央针对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举措仍将陆续有来。

 

记者 安英昭 

全文链接:

两会前瞻: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中国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整理:谈笑

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中新社校招最后3天!旗下《中国新闻周刊》社招开启!

2021年是中国新闻的大大大大大年!一文尽览全年大事

去无人区采访是啥体验?徒步石壁、悬崖横渡,还有熊出没……

散文笔法写新闻美爆了!万字长文教你变身沈从文

两岸夫妻过年回谁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教你答好“无解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