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年轻人,ChatGPT也不爱听专家建议了?
“中国人谁家里没有50万”“油价上涨对老百姓基本没有影响”“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结婚生子”......虽然此前网友就纷纷“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但最近,部分“专家”为博知名度的各种“奇谈怪论”,仍在不断挑战大家的认知底线。
1
ChatGPT如何评价专家建议?
今天小牛又要做个实验,让ChatGPT回答同样的问题,看看和“专家”相比,谁的建议更靠谱!
问题1:如何应对出生率下降?
有专家给出方案:“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ChatGPT的建议则是:
问题2:中国家庭平均资产多少?
有专家认为:“谁家没个50万呢?家庭平均资产300万很正常”。
再看看ChatGPT给出的数据:
问题3: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有专家提出建议:“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
ChatGPT则认为:
看完这组问答对比,小牛真觉得AI最先取代的,恐怕不是程序员、记者,而是不靠谱专家吧!
同时,小牛还想再做一个实验,看看ChatGPT又是如何评价“专家”的不靠谱建议的。
2
年轻人为何反感“专家”?
1、善于包装 迷惑性强
如今打开互联网,总能看见各类专家,心理专家、经济专家、社会学专家......就连美容美发、情感纠纷都有专家。
“国际XX知名导师”、“XX单位客座教授”、“XX知名大学博导”是他们热衷的title。打着“专家”名号的“砖家”用这些看似“高大上”、实则徒有虚名的包装头衔蛊惑大众。
2、断章取义 流量至上
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部分媒体在报道社会新闻时,缺乏对专家资质和言论有效筛选,一味追求吸睛的猎奇内容谋求利益,刻意选取有争议性的信息煽动对立,博取流量。再经过别有用心的编辑炮制,“砖家”的话被广泛传播,甚至有时真专家的建议也被断章取义,造成消息失实,也让“专家”一词逐渐被污名化。
3、教育普及 素养提升
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年轻人的学历提升,网民素质也相应改善,“建议专家不再建议”的热潮,侧面反映了大众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正如有评论认为,“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不是让专家闭口不言,而是希望专家“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人文关怀,在理性沟通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尊重的“公众—专家”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