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人解题2023高考作文,你打几分?

魏园 庖丁解news 2023-07-11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6月7日11点30分,伴随着2023年高考首科语文考试的结束,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目也揭晓了。



一看作文题目,小牛心中窃喜:这考的不就是新闻传播学吗?这题我会呀!


下面小牛就班门弄斧,试着用新闻传播学知识分析一下今年的作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全国甲卷:

麦克卢汉的知识点可以用上!



全国甲卷让大家思考技术、时间与人的关系。其实我们可以再扩展一下,人们通过技术的发展,发明了很多便利生活的产品。但是我们同样由于这类产品的广泛使用而对其产生依赖,降低了自己的某方面能力。


著名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媒介,即技术,可以是人的任何延伸。“这样的延伸是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化和放大。”


举例说明,汽车的发明使人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是人类脚步的延伸;衣服可以根据四季不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进行保护,是人类肌肤的延伸;借由电视,人们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象,是人类视觉的延伸……可以说是万物皆媒介。


麦克卢汉对技术对人的延伸并非全部乐观,他指出面对延伸的发生,负责感官协调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会同时进行自我截除,将被延伸的那部分感官让渡出体外。


例如我们依赖车辆远行,我们自己的脚力会退化;我们依赖媒介感知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冷漠;我们用短视频App打发空余时间,却发现自己闲余时间已被短视频深度绑架;我们用社交软件进行交友,却发现当网友见面时“社恐”到不知如何打招呼……


与此同时,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不断迭代更新,人类可以依靠技术实现的便利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让渡着脚力、社交能力、眼力、审美能力等等我们本来拥有的能力。


我们要意识到,技术在方便我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让我们“上瘾”,让我们“退化”,我们应该保持对技术发展的警惕,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自甘堕落”。


正如全国甲卷作文题目所说的,我们发明了日晷、钟表、手机等越来越便捷化的时间掌控机器,但我们的生活也因此无时无刻不被时间所掌控着,每分每秒该干什么、几岁几十岁该做什么……我们的生活像上了发条一样,忙忙碌碌、井井有条、节奏紧凑,停下来放空的时间成为了奢侈。


我们沉溺于高效时间管理的同时,其实是让渡了自身把控时间的权力。


Gap Year(间隔年)原常指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中学毕业后上大学前所休的一年假期,用于实习或旅游,近期也在国内流行了起来。不少有几年工作经验的90后选择跳脱出职场,旅行、做志愿者、陪陪家人……在自由的时间安排里思考未来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标,这也许是年轻人对“时间仆人”的直接反击吧!


新课标Ⅰ卷:

讲好中国故事的知识点可以用上!



新课标I卷让大家思考故事的作用。


我们从小就在听故事:丑小鸭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爱听故事?因为故事有起承转合、有人物有情节、有不确定性、有血有肉……可以说,故事是绝佳的传播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讲大道理、好为人师的人,往往费力不讨好,非但不能成功地把自己的观点传达出去,搞不好还会惹人生厌。想要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把讲大道理转化为讲故事,效果会更好。


因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很容易让听众产生代入感,听众很自然会去体会故事中隐藏的道理。并且听众和讲故事的人处于同等地位,当两个人处于同等地位时,沟通会更顺畅。


在国际传播中,讲故事是最佳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国际传播中,理论说服非常难。我们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不一样,人们的理念观点也不一样,比如我们强调集体主义、善良奉献,而西方国家更强调个人利益、自由发展。我们的很多诸如“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等词汇国外民众可能很陌生。用理论去说服理论,更多是费力不讨好。


故事比理论生动,易于传播。在德国出版界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故事驱动国家”,意思是一个国家的故事传播得越广,世界对其了解就越多。


因此,在国际传播中会讲故事非常重要。对一个未曾到访中国的人而言,在他心中对中国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耳闻的中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整合资源、挖掘传统文化、丰富表现形式、小切口小角度、因地制宜个性化传播……这方面学者专家有很多论述,小牛就不展开了。


全国乙卷:

文明交流互鉴的知识点可以用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全国乙卷这一材料道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世界各文明之间唯有不断交流才能共同发展,唯有相互借鉴才能彼此成就。中华文明也只有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才能获得不竭的成长动力。


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韩流、日漫等文化产品经由媒体传播都红极一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内容指出,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较于硬邦邦的说教,进行文明交流是更好的国际传播方式。想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就要求国际传播工作不仅要做世界观察中国社会的一扇窗口,更要做中国文明与世界对话的一位使者。


使者是一位活生生的人。她真诚可信、亲切可爱、正直可敬;她穿越古今,讲述时总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她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但绝不泥古不化,对于当下的见解那么的新鲜、务实、有见地。试想一下,谁会拒绝和这样一位使者探讨东方大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呢?


新课标Ⅱ卷:

自我传播的知识点可以用上!


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进行“自我传播”。


自我传播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五种传播形式中的一种。


自我传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这种传播,它涉及到“人格的形成”。我们可以理解自我传播就是自省、自我反思。如果没有这样的自省,我们就无法不断地加深对自己和社会的了解。


美国心理学家米德认为,自我是“主我”(I)和“客我”(me)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和“自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举个例子,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只有“主我”,而没有“客我”。因此,他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他不会在乎父母及其他人在想什么,也不会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


直到有一天,孩子懂得在意别人的目光、照顾别人的感受,那么他就有了“客我”意识,他就成长了。


由于我们的心灵里面时刻住着“个人”,也住着“社会”。所以我们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需求,也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考虑社会的评价。这是我们进行良好社会协作和沟通的基础。


青少年在成长中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安静下来不被打扰,因为他们需要用独立的时间进行自我传播,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让自己不受委屈、合理表达诉求?如何照顾大家的感受、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在这样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进步。


现在大城市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多时间都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上补习班、学兴趣特长,恨不得24小时不停歇。我们可能需要给孩子多一点的时间独处,养成他们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让他们在自我传播中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想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这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而言可能更为重要。


最后,小牛还总结了往年高考作文中的新闻传播知识点,《巧用新传知识破题高考作文》!快戳蓝字标题阅读吧~



如果您有其他思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作者:魏园

编辑:路止兴

责编:魏园




推荐阅读

高原少年圆梦工体,这场媒体公益活动获华春莹点赞!

2023高考作文拿高分,就看这一篇!

新传老师一定要有媒体从业经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