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暖新闻”为何变“假新闻”?
并“星标★”小牛哦!
连日来,河北暴雨洪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尤其是受灾较为严重的涿州备受关注。
在救援的节骨眼儿上,个别媒体报道的“暖新闻”却让人感到不适。
“在危机事件当中做宣传千万不能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建国在接受中新社“庖丁解news”专访时表示,“暖新闻”变假新闻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小战士三年“没睡醒”?
8月3日,某报发布了一则名为《抗洪吃饭时,一名小战士吃着吃着睡着了》的微视频新闻,视频发布后,多家媒体跟进转载。
这则新闻本意是体现抗洪战士的辛劳,却被细心的网友发现,这则微视频三年前见过,事发地不是河北而是江苏无锡。
8月5日下午,该报发布道歉声明。
水淹到膝盖还用直升机?
8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公羊救援队航空特勤队利用救援直升机在河北涿州永乐村实施绞车孤岛提调救援,成功营救出被困在屋顶已有72小时的6名群众。
这篇报道“有图有真相”,在现场视频中,当救援队把那对被困在天台的父女快要拉上直升机时,镜头里面出现了楼下站着的两个大哥,可以看到,水也就淹到膝盖处,汽车轮胎还有一大半露在水面上。
有网友质疑,这么浅的水,有必要出动直升机去救援吗?
暖新闻不能牺牲真实性
高质量的暖新闻对个体、社会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读者可在温暖正面的故事中获得动力,媒体也可借此建立起“负责任”的形象。
“‘暖新闻’实际上就是一种切口比较小、视角比较微观的人情味趣味性新闻,以小见大,一滴水见太阳。所以这种新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邓建国表示,正是因为“暖新闻”具有春风化雨、抚慰人心的作用,我们才更要重视其真实性,“暖新闻”首先是因为真实而让人温暖。
对于某报此次“暖新闻”变“假新闻”事件,邓建国认为,新闻首先就是要真实,“5W1H”要一一确认,该事件说明媒体在做这次报道时候投入的注意力和审慎度不够,是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
至于在此次抗洪救灾报道中出现的假新闻或者摆拍新闻的原因,邓建国认为,“如果是摆拍,就很容易发生破绽,可能会被受众理解为这是编的。”
邓建国指出,不能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不能牺牲调查与研究的过程,否则媒体的公信力将无从谈起。“暖新闻”不能为了暖而暖。
如何确保“暖新闻”既真又暖?
邓建国指出,记者平常要锻炼自己的观察力,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记者要拿着摄像机到田间地头去体验、去观察,发现生活当中真实而有规律的事情。不能总是急来抱佛脚,去炮制一个、叫人表演一个。
“这次洪水灾害中,有这么多的人民子弟兵到现场去救灾。随便拿着摄像机去跟拍,就会发现很多很多真实而又暖人的场面,完全不需要摆拍,更不需要捏造新闻。”邓建国表示,在危机事件报道中,要恪守新闻真实性。新闻报道是选择的艺术,新闻选择指的是对真实的新闻细节的选择和对细节的叙事框架的选择,而不能用虚假的、人为炮制的东西来替代新的、真实发生的事实。
作者:魏园
编辑:杨昊泽
责编:魏园
▼
推荐阅读
别让“擦边视频”毒害年轻人亲历北京暴雨:有一种抵达,叫“在现场”! 别拿台风暴雨“抖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