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体”爆火:是真有病还是闹着玩?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并“星标★”小牛哦!
“什么?一觉醒来我又被确诊为杨幂?”今年,“确诊体”爆火,接连登榜热搜,只是被“确诊”的事,通常与病情并无关系。
“确诊体”一个较为明确的出处,大概可以追溯到“西安人被正式确诊为沈眉庄”。这位西安市民表示,西安到处都是游客,自己只想窝在家里。这个状态像极了《甄嬛传》里的沈眉庄:“我才懒得出去,看到人就烦。”
随后,一系列的“确诊体”层出不穷。
广东人被正式确诊为“依萍”,因为要淋的雨和依萍要钱那天一样大;
河南人被正式确诊为“红孩儿”,因为气温地图一片橙红;
北京人被正式确诊为“哪吒”,因为高温让人像脚踩“风火轮”上班……
从南到北,多地市民相继被“正式确诊”,不管是暴雨还是高温,人们总是能将其与影视及文学角色联系在一起,进行一番自娱自乐。
有人将这种仿照诊断书格式,以实时记录、捕捉心情状态,再借由影视人物抒发自我的文体,称为“确诊式文学”。
有些人从中体会到乐趣,并积极参与接龙游戏;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令人发疯抓狂的文字句式而已。
“确诊体”以看似“冷静”的诊断书格式和化用熟悉的影视形象或符号,精准传达出当下社会青年的情绪。但“确诊之后”不应一笑了之,“对症下药”才是良方。
“确诊体”因何火爆?
“
1.在网络空间寻找现实映射
“确诊体”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当下青年的真实情绪。
“理解浣碧,讨厌浣碧,成为浣碧——今天我被确诊为浣碧,因为我总是看不惯别人。”在所有“确诊体”的相关词条中,“正式确诊为浣碧”跟风创作数量最多。
可“确诊文学”的精髓并不在于对角色的简单代入,而是由角色之口,说出那些一反常态的“发疯式台词”。
“病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来给自己贴上影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标签,将个人的现实情绪代入其中,使得影视中的符号,真正成为对社会现实的镜像表达,让抽象的情绪可感可触。
无论是面对高温或暴雨,亦或是人生的种种不如意,“确诊体”呈现出无所不包的兼容性:将心累确诊为“安陵容”,将蓬头垢面确诊为“鲁滨逊”,将打工人确诊为“懒羊羊”……上天入地,万物皆可被“确诊”。
用风趣的语言解构生活,不仅能释放压力,还能重拾力量,向美好生活努力前行。
“
2.在自嘲中寻找群体共情
“确诊体”频繁出圈也离不开“病友”们的转发与二次创作。如一人被确诊为浣碧,万人留言分享其他角色的病症,营造出以《甄嬛传》文本为中心的社交奇观。
个人从某一角色身上获得了共鸣,并自愿被确诊为同类,甚至某一地域的人被全体确诊为同类。在这种瞬间的集体站队中,很多人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种叙事或许单调、乏味,但具体形象可触可感,我是“谁”,我和他们都属于“谁”,和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在这样的话语体系里,可以摆脱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依赖这种统一格式的表达,“认出”对方,获得了“抱团取暖”式的治愈力量。
由此可见,弱化“确诊”本义,其实是为了强化群体认同。
如何看待“确诊体”?
从“发疯文学”“鼠鼠文学”再到“确诊体”,当下年轻人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各种情绪。
“
1. 用有趣解构生活
当“确诊”二字出现在真正的诊断书上时,多数人会在一瞬间泄气,不敢直面冰冷的病症单。但“确诊文学”这些脑洞大开的影视化二创,却是青年人自嘲的表达,用有趣的语言,实现解构性的精神释放。
“
2.虚拟空间的自我认定
“确诊式文学”就是一种自我认定,我从某一角色身上获得了共鸣,我自愿被确诊为它。
但同时我又是不可定义的个体,所以我上一秒是强大骄傲的甄嬛,下一秒是愚蠢美丽的祺贵人,还可以打破原有的文本束缚,创造一个集沈眉庄、浣碧、安陵容为一体的“沈浣安”。
“
3.警惕营销滥用和语言匮乏
“确诊式文学”成为新的流行之后,也存在被营销滥用的风险。
同时,“病友”过度沉溺于“确诊体”或网络热梗的幽默中,可能也会造成自我表达方式的匮乏。
“确诊”后如何对“症”下药?
当“确诊”过后,除了会心一笑还能做些什么?
“
1. 媒体切勿过度玩梗
面对铺天盖地的“确诊体”,网友@盖世英雄玉椒龙 直言“天天确诊体,网友调侃一下就行了,各大媒体搞这么多确诊体干什么。媒体人确诊为复读机了? ”媒体不应过度玩梗,否则不但无法提升影响力,反而会引发网友反感。
“
2. 网友不应无脑跟风
网友不应无限度产出低质话题。例如,部分粉丝为了宣传明星而创造“确诊词条”,一不小心就弄巧成拙。
适当的“确诊”也许有益身心健康,能够排解烦恼,寻找共鸣。但不合时宜的“确诊”可能会带来不良观感,因此,无论是网友还是媒体,玩梗都要适度。
参考文章:
1、“确诊式文学”:诊断之后,良方何觅?知著网
2、“确诊体文学” 自娱自乐式治愈。陈江,钱江晚报
作者:张默言 尹珮瑶
编辑:尹珮瑶
责编:魏园
▼
推荐阅读
世界冠军也跳“科目三”?网络热梗“出海”启示录《新闻女王》“嘴替”名场面!哪句戳中了你?“网络厕所”“开盒挂人”为何被“头号通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