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端午节别名有近30个,你知道多少?

小牛工作室 庖丁解news 2024-06-04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节日之一。作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有近30个别名,堪称节日别名之最,例如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浴兰节等。为什么端午节会有如此多的别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故事又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整理出一些端午节有趣的别名,快来看看你知道多少!

1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2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3

龙舟节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图源网络


4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5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6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7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图源网络


8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另外,端午节被称为“女儿节”,还表现在姻亲交往中。在姻亲关系中,订婚的男方要给未来的岳丈家中送节礼。如果双方准备在下一个端午前结婚,还要送正式的大礼,北方部分地区现在还流传此习俗,称为“追节”。


9

端礼节

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图源网络


10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11

夏至节

因为端午节和夏至的日期比较临近,有一些风俗也混在了一起,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到夏至吃粽子的习俗。


12

粽子节

因为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因此这个名字从诞生开始,就被人们普遍认知。

图源网络


13

屈原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为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百姓在每年的端午这一天将粽子投入江中纪念屈原,同时将这一天定为“屈原日”。


14

五黄节

古代在端午节这一天,有食用五黄的习惯。因为五月五日过后,天气开始闷热,人的气血不顺,需要调整气血,故而将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共同服用,以健脾润肺。


15

地腊节

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被认为是端午习俗的一大起源。在《道书》中,地蜡成为祭祀祖先和请求赎罪解厄的重要日子:“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解厄,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据《云笈七笺》记载: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方大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


16

天医节

端午阳气旺盛,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故端午节也称"天医节"。民间有端午所采之药最灵验之说。《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端午节别名背后都是人伦温情与民间社会生活的缩影。端午节正处在仲夏时分,寓意着上半年的结束,也象征着下半年的开始,是一个充满期盼与挑战的时节。时值端午佳节,小编祝各位端午安康!

  

  内容来源:网络

  编辑:冯予时 尹珮瑶

  责编:吴旭


推荐阅读


童趣大爆发!记录成长可以“不那么美”别再错用“感谢聆听”了!
两年爆款不断!“浙江宣传”靠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