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初“五年回本”的投资测算,为什么落了空?

苏菡 酒店观察网 2023-01-12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新手村的酒店投资人:
投资之前,算的投资回报率是20%,五年就能回本,可为什么干着干着就成了七年、八年……甚者十年才能回本,问题出在哪?

(本文只讨论租赁物业进行经营的酒店投资模式,以快捷、中端酒店为主)
 



1



画饼





评估一家酒店,值不值得投资,要参考它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健康,酒店预后良好,才有可能是个潜力股。
 
老猫在决定是否投这家酒店前,反复计算了好几版酒店投资回报率:

第一版投资测算,是品牌方开发人员给算的:
投资回报率28%,3.55年回本。
 
这么诱人,老猫觉得不能全信。
 
 
 
 
第二版,是他和酒店圈的朋友一起算的。
这个朋友投过两家酒店,虽然是小股东,没亲自杀过猪,但见的可不少。
 
作为“过来人”,他语重心长地分享经验:
“品牌方算的账,往往是拿业绩最好的那个店当模板的,咱实际上大多卖不出那个价,那个单房造价也不够,你得多留出富余”
 
他们便将平均房价降下来,将单房造价涨上去……算出一个更保守的投资回报率,大约21%。
 
之后,老猫本着“兼听则明”的原则,又请教了好几位资深店总,不断修正公式中的要素,数易其稿,最终算出来的投资回报率是19%,5.36年回本。
 
 
 
老猫觉得,这回的数据应该比较可信了。
 
在经济增速换档下行的时代背景下,19%的回报率相当诱人,老猫备受鼓舞,果断和房东与品牌方签了合同,快马加鞭踏进了酒店圈…………的坑
 
不承想~~~哐当!动作太快,摔断了猫腿,再也爬不出坑了……
转眼开业已四年了,每年入不敷出,回本遥遥无期……
 
老猫是怎么掉坑里的呢?
 


2



落坑

 



  
我们顺着投资回报率的公式来帮老猫找原因:
 
投资回报率ROI=利润/投资总额
利润=收入-运营成本-营业税
投资总额=装修成本+加盟费成本等
 
 
投资回报率的坑,多和这三个要素有关。
老猫踩中了三个坑:

 



1

坑1:收入高估了 



快捷酒店和中端酒店的收入,主要是客房收入。
 
客房收入=平均房价×房间数×入住率
 
 
平均房价和入住率由什么决定?
首先取决于酒店的定位,然后是该定位能否真正落地。
 
也就是说,收入要素的背后,实际指向的是酒店定位是否正确——只有品牌定位和档次定位对了,才能保障酒店未来的售价能达到心理预期。
 
可是老猫在做测算时,跳过了“定位”关,直接认领了A品牌。(A品牌的开发第一个找到他)
 
老猫压根没论证过A品牌真的适合自家酒店吗?
在这个竞争环境中,A品牌真的能落地?
直接根据自己印象中该品牌的售价,拍脑门取了一个数(这个数字往往高估了),就做起了测算……
 
用高估的收入,去计算投资回报率,结果自然就成了“想得美”
 


小结:

收入错估的原因,主要在于算错了平均房价和入住率,

而之所以会算错平均房价和入住率,

根本在于,酒店定位或品牌落地有问题。





2

坑2:运营成本低估了 



 
运营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随着酒店的销售情况和经营效率而变,包含布草、洗涤、水电能耗等;
固定成本:不随酒店的销售情况和经营效率而变主要是指房租、折旧费等等。
 
对租赁酒店来说,房租是运营成本的大头。
房租占比过大,会降低酒店利润,拉长酒店投资回收期。
 
老猫租赁了5000㎡,测算时按100个房间来计算,实际只出了85个房间(物业建筑不方正,异型处较多,加上消防改造,进一步降低了出房量)
 
每间房均摊建筑面积高达58㎡!(品牌方标准房的面积是22㎡~28㎡)
 
 
简直是拿了五星级酒店的面积做了个三星级,面积浪费严重,酒店坪效极低。
 
 
 
 
开业后,屋漏偏逢阴雨天——品牌方派驻的店长,经验值和责任心都不足,导致Rev PAR和人均创收远低于周边的同档次竞品。
 
以上种种,让老猫实际的运营成本远高于当初的预估……
 
别忘了,利润=收入−运营成本−营业税
 
对可怜的老猫来说,一头是缩水的收入,一头是飙涨的运营成本,这家店的利润就像拧了又拧的湿毛巾,挤不出多少油水。
 


小结:


运营成本错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忽略了坪效问题,导致固定成本中的房租成本、摊销成本过高,本质是高估了自己的空间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是人员冗余、管理不当,变成成本过高,本质是运营效率低下。 



 


3

坑3:工程造价低估了 



 
这是老猫踩得最深的坑~~
因为初次干酒店,在选物业时走了眼。
 
他选的这个楼,有两个硬伤:
 
1)老破危楼
直接恶果是改造成本极高!
 
每个品牌方都会提供一份“新建店造价标准”,声称自家单房造价10万、12万……但实现这个造价,有一个重要前提:
物业符合理想状态下的装修情况,只需轻微改造就能直接做软装。
 
现实中我们租来的房子,大多是老旧酒店、存量公寓、写字楼、厂房,这类物业想做酒店都需要进行二次改造。
 
改造投入的跨度之大,有时堪比青岛跨海大桥。
 
我见过同一个投资人操盘的两家桔子酒店,一家单房造价11.4万,另一家19.8万,中间差了一个汉庭……
 
老猫也为这栋老破楼付出了昂贵的改造成本
加固花了200万,从头做消防150万,暖气改造60多万,重新换下水管道60多万,加装两部电梯40万,更换窗子40万……
 
这些改造均摊到房间里,单房造价成本就像美猴王翻跟头,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栽进了坑。



 
2)动不了格局
 
老猫租的楼是砖混结构,墙是承重墙,不能大拆重隔,只能迁就原有的格局进行装修——可原有格局是每间房45~65㎡/间,这就是上面提到的最终只出了85间房的原因。
 
这是一个多么忧伤的事:
同样租赁5000平,同样的租金,别人出了130间房,老猫只得到了85间房。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每建筑平米经营毛利(GOP per sqm)。即用毛利/总建筑面积,它反映了酒店空间运营效率。(这也就是商业地产非常重要的“坪效”)
 

再复习一遍:

投入总额=工程成本+加盟成本等

大头是工程成本。

工程成本=单房造价成本×房间数量。


 
对可怜的老猫来说,一头是缩水的房间数,一头是飙涨的单房造价成本,上面那条拧了又拧的湿毛巾,又被拧了又拧……榨干了最后的油水。
  
运营效率低下可以提升,品牌选错了也能翻牌补救,
唯有物业选错了(无论证照、地段还是结构)几乎都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小结:

工程造价成本错估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单房投入超标、出房量缩水导致,本质是物业评估不到位,

或施工方选择不当造成的工程损失


 


3



避坑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影响酒店投资回报率的要素太多了。

但核心数据就这几个:
单房收入运营成本造价成本


 
 
这几个数字填得精准了,避免掉坑里,那最终算出来的投资回报就比较靠谱了。
 
怎么才能填精准?
 
调研!
调研!
调研!
调研!
调研!
 
重要的事,说五遍!
 
那如何才能提高调研效率?
 
 


1

第1步,找到“长得像”的酒店抄作业 


 
即找到正确的对标酒店。
 
找和自家酒店位置、配套、客群结构、物业体量、品牌档次类似的酒店(即竞争群Comp set),参考其平均房价、入住率、运营成本、租金等数据,填写完成第一版投资预测。
 
 


2

第2步:解剖式调取核心数据 



 
收入数据:
 
调研方圆500米内竞品酒店实际的经营情况(尽可能拿到内部数据)
对照它们的平均房价ADR、入住率OCC、可售房晚数RNA、每间客房收入Rev PAR……在深度理解区域战场形势的基础上,预测各业务部门的收支,估算一个尽可能客观的平均房价和营业总收入。
 
 
运营成本:
 
了解竞品的“兵力”,作战能力;
盘点自家兵力,有什么核武器?还缺什么?
 
不能将运营成本停留在一个总括数字上,要像数珠子一样,一个个盘出来: 
固定费中,房租多少?装修摊销多少?
变动费中,人力成本多少?给品牌方的费用多少?给渠道的费用多少?维修费用多少?
 
还要再往细里拆,拿人力成本来说:
根据自家酒店的规模档次、所处区域,算出最低需要多少人?(前台倒班要几个人,餐厅要几个人、保安几个人)这些人的基本工资各自是多少,激励奖金多少……
 
投资就是算账,账算细了,能不能做,自然见分晓。
 


 
投入总额:
 
邀请“建筑体检医生”——建筑设计师、消防专家和机电设计顾问,来给物业做B超、做CT,评估改造工程的纬度、程度、难度。
 
不能走马观花地看一圈就撤了(那是对自己极大的不负责)
 
要逐项算出具体的工程量、工程造价和施工时间。
 
像化验单一样量化!
(有了这些数据,在和房东谈租金、免租期时也有了依据,占据主导地位)
 
前期检查越细,后面越容易控好预算。
 
房量这一块,不要让设计师光看图出排房平面,尽可能到现场勘察物业,尤其物业结构复杂、造型较多的物业,让平面图尽可能的贴近实际。
 


3

第3步:根据调研结果,修正各数据指标 




整合以上信息,修正投资测算表中的各项数据,反复评估这些指标的合理性。
 
评估时要加一点发展的眼光——毕竟,咱们做的是十年的生意。
在一些城市化进程极快的区域,十年,足以桑田变都市。
 



写在最后



 
都说选择>努力,
计算投资回报率就是为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这个算账的过程,其实也是判断项目可行性的过程。
算对了,就选对了;
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投资人算不清这个账,投资就成了“蒙”,
“蒙”对十次赚来的身家,可能“蒙”错一次就输得精光。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