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旅游引发的一件提案,无障碍出行何时真正“无障碍”?

严慧英 政协君 2022-01-14

因为和腿部受伤的家人一同出游贵州,家人轮椅出行屡遭不便,甚至在景区寸步难行,这引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严慧英对无障碍出行情况的关注与思考,经过调研,她写下了一件关于无障碍旅游的提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经历与思考。

不久前和家人一起出游贵州,因为家人腿部有伤需要轮椅出行,我发现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各处游览路线皆为台阶,竟未发现一处供行动不便群体通行或抵达的扶梯坡道、提升机或其他任何无障碍设施,导致我们根本无法正常游玩。

图为作者与家人在景区

黄果树瀑布自2007年成为首批中国国家5A级景区之一,然而截至目前,该景区的无障碍设施仍存在着明显缺失。

个人遭遇却显然不是个例,必然存在着大量有无障碍通行需求的人士,在来此希望获得游玩乐趣时却吃了“闭门羹”。

而像黄果树瀑布这样大体量的景区,在无障碍设施水平方面尚且如此,也是我国旅游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滞后的一个缩影。

01

什么是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Barrier Free Environment),意为可以让人通行无阻,且易于接近及到达的理想环境。

无障碍环境建设最早始于20世纪初欧美对“身体残障者方便使用的公共建筑物设计及建设”的关注及推动,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社会建设理念。

无障碍环境绝非专为特定残障群体而设,更不是对残疾人的恩赐。无障碍设施是服务于全人类的,是为社会所有人提供的必需的公共产品。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无障碍环境对于老年人出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建设无障碍环境对于当下来说,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的尊严和自由发展,是现代化文明的标尺。

02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已开启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随后国内先后出台了475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1702个地市、县系统都开展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障人士,以及老人、妇女、儿童乃至全社会民众提供了大量便利。

但是,目前我国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仅为40.6%,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依旧远远不够,且现有无障碍设施也广泛存在着被占用、维护不到位、设计缺陷等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我国无障碍旅游环境建设更为滞后,在无障碍景区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出行困难人群的旅游需求。所有人的生活都应该有诗和远方的位置。无障碍旅游其实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加需要重视和高位推进。

在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和调查研究中,还有许多人物个体的命运让我印象深刻:

知名运动员桑兰自1998年不慎受伤高位截瘫。常年依靠轮椅的她一直梦想游遍全国,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至今无法实现。桑兰说,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目前国内种种因相关设施不全而带来的麻烦”。

桑兰体验无障碍设施

2019年7月7日晚9时许,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建人文军在云南大理考察筹办残障人士无障碍旅游活动,独自坐轮椅返回住所途中,因一条无障碍路口被私家车占用,选择从建筑物一旁道路穿过,因道路无任何提示,文军不幸坠入停车场的坑中不治身亡。

文军掉落处,出事后酒店拉上了警戒线

2021年1月11日下午,同样一直为残障人士权益奔走的陈小平在回家途中,乘坐轮椅前往地铁站,在通过一个为了防止违章停车而被装上拦路墩的无障碍坡道时,不慎从轮椅上跌落不治身亡。

陈小平

03

存在问题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如下:

1

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不足,特别是在自然类旅游风景区处于缺位状态。

直到2020年,我国才有了首个无障碍旅游山岳景区,即湖南郴州莽山五指峰景区。如前文所述,我国远未实现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且现有设施主要分布在城市公共空间,而在自然景区尤其是山岳景区,受限于所需技术复杂、投资巨大等各种因素,即便在很多成熟的大景区也十分缺乏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2

现有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忽视用户实际需求,布局、设计不合理、缺乏实用性,甚至危及使用者安全。

例如,在我国城市中存在大量路线曲折或者突然中断的盲道,视障人士根本无法安全使用;轮椅用的坡道角度过于陡峭,轮椅使用者独自通行时存在极大风险。

中断的盲道

3

缺乏成熟有效的管理维护机制和专业化的配套服务。

无障碍环境不止是相关设施的配备建设,更要有责任主体的后期管理维护和服务机制。有不少无障碍设施疏于维护,老化损坏,甚至被人为破坏、侵占、设置障碍,导致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增加使用者风险。

比如在城市改造工程中,破坏旧有盲道设置却不及时修复;为了防止乱停车,在坡道处设置障碍桩等。

4

顶层设计有待加强。

虽然《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是最高行政性法规,但关于无障碍环境发展,我国目前仍无国家性立法,从执法落实上缺乏有力保障;

《旅游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由中国肢残人协会组织发起、国家各个旅游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在行业、国家标准上也需要进一步推进。

5

整个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理解认识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从官方到民间对无障碍环境的普遍认知仍然局限在残障人士,具体到旅游领域,甚至存在“坐轮椅就别出来玩了”这种歧视性的偏见。

事实上无障碍环境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惠及的是社会中每一个人;任何人也都应享有正常人生活的权利。这些都需要意识层面的改变与提高。

04

建议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值此“十四五”开局之年,应当抓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要机遇,以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各方主体作用,着力推进无障碍旅游环境建设,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1

从顶层设计层面高位推进,推动国家立法。

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推进关于无障碍环境的国家立法已迎来绝佳契机,应从国家层面推动立法,为包括无障碍景区在内的无障碍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2

深化相关体制机制建设。统合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配置推行各自的无障碍工作和职责,让无障碍理念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

具体到旅游行业,制定和完善无障碍相关制度规范和标准。如将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明确、适当纳入景区评级标准;

进一步制定出台和完善细化更多无障碍景区建设和无障碍旅游服务的行业标准;建设更多的无障碍景区示范区等。

3

引导调控发挥市场作用,发展无障碍旅游产业。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无障碍旅游必然越来越成为旅游服务业的热门需求,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从资金、政策和宣贯等层面给予旅行社、景区经营方等市场主体和从业者相应的激励,推动无障碍旅游产业化发展。

4

推进包括无障碍景区在内全社会无障碍设施高质量发展。

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优化设计、提高质量,杜绝“面子工程”,提高安全性和可用性;培养无障碍服务人才,做好后期维护和管理,实现相关设施常态化持续性运维和提供服务。

5

推进无障碍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景区无障碍服务信息化水平。

无障碍环境除了物质环境,还包括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即便景区有了无障碍设施,但若没有相应的便捷的信息管道和智能化的服务体系,景区无障碍设施的作用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欧美发达国家许多旅游城市都有专门且完善的无障碍信息化服务供游客进行查询预订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6

在全社会树立无障碍理念和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培育无障碍环境发展的正向氛围。

无障碍旅游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追求正义的社会,必然会为所有公民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而努力。

同时,我们应该有更高远的目标和追求,让无障碍旅游朝着为所有人提供的、通用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方向发展,而不再去面向特定群体强调“无障碍”这种概念本身。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

作者丨严慧英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