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何稳住实体经济杠杆率?李稻葵团队:提防3大风险!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及宏观经济持续复苏,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小幅下降。
整体看,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占实体经济杠杆率的60%,是实体经济杠杆率最主要的组成成分;特别是2008年以后,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快速上升,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探索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的原因,由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带领的课题组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各行业企业杠杆率的演变进行了测算。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李稻葵
提问
Qustions&
解答
Answers
Q
问:如何稳住实体经济杠杆率?
答:信贷供给正在收紧,要提防3大风险
课题组测算发现:2004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升主要来自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基建领域,而工业企业总体呈现出了去杠杆的趋势。具体而言,房地产企业杠杆率上升最多,其中负债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排在第二位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负债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此外,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的持续上升也与房地产密不可分。课题组认为,目前有3条可能的重大风险,需要妥善进行应对。1、风险首先来自房地产行业杠杆率过高,警惕信贷突然收紧导致的债务危机。课题组认为,房地产企业不能被动等待纾困政策或股东资本,而是要主动出击改善流动性、偿债能力。可以尝试通过减少拿地,加速去库存化、轻资产化,以减少资金大额支出及资金在房地产产业链上的低效占用,使资金向高效回报的位置积聚,并加速销售资金回笼;短期内来看,也应积极寻求战略投资,谋求长期改善经营模式、优化资金结构。2、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也不容小觑。课题组认为,虽然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理工作持续开展,但在目前形势下,我们仍面对来自隐性债务的传统风险与后疫情时代的特殊风险,特别要警惕举债规模与偿付能力错配的情况。课题组建议:一方面要从债务结构上进行调整。对于国企举借的政府性债务应进行有效置换,划归为地方政府债务或中央政府国债,另一部分真正的企业债要流转起来,对于不良债务要及时“排毒”、重组,避免持续给“僵尸企业”输血。另一方面,必须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将国企从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中剥离,给国企松绑,真正做到政企分开,避免国有企业继续成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成立全国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统一管理地方基建项目的规划、融资、建设与监督,目的是通过该方法把地方隐性债务从银行体系中切割出去,不让地方政府的融资和再融资继续挤占宝贵的银行信贷资源,从而有效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同时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双管齐下”,对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对其基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3、中小银行经营风险同样不得不提。课题组建议:一方面应利用政策工具引导中小银行回归本业,服务小微企业,如将业务结构纳入银行业绩考核体系,以税收优惠、融资便利、利率限制放宽、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形式提供外部激励。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推动金融体系与科技体系的融合,从实处为中小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提供支持,如帮助中小银行实现金融科技覆盖,利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技术、服务改善小微企业信用不足、担保不足的现状,同时促进贷款业务正规化,减少信息不对称。
A
原文刊登于
2021年6月15日《人民政协报》
第5版财经周刊
在原文基础上有改编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崔吕萍
编辑丨奚冬琪 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