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碳”目标下,如何保障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有话说

人民政协报 政协君 2022-01-14

围绕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如何缓解能源供给紧张及产业链供应不畅等问题,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及平稳发展,多位委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现状



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形势还将持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

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恢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强劲增长。

二是受疫情和减碳的影响,化石能源上游投资不足,煤炭产量负增长。“OPEC+”石油限产,天然气新增产能创了5年来最低。

三是能源转型过程中,新能源发展跟不上,储能技术不成熟,水电、风电、光伏满足不了要求。

四是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流动性泛滥,基金借势炒作,加剧了能源价格上涨趋势。预计随着北半球进入采暖季,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形势会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虽然国内供暖季天然气保供的资源已经落地,但是如果煤炭、煤电供应形势得不到有效缓解,将额外增加用气需求,加剧供需紧张状况,进一步推动气价上涨。在不发生大的地缘动荡导致油气进口受阻的情况下,全球能源价格涨价对我国市场供应影响中,天然气大于石油、石油大于煤炭,抓好天然气保供成了重中之重。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当前正处于能源转型的阵痛期,全球能源矛盾突出,能源危机还在持续升温。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限制高能耗项目盲目发展,实施严格的能耗指标考核是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的能耗统计制度,绿电和火电仍然按照同一系数折合成标准煤计算能耗,不能有效调动地方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建议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控高碳能源消费比例,有利于能源有效供给,平稳优化能源格局,促进高载能基础材料工业有序稳定发展。

思考



统筹长短期,兼顾碳减排和稳增长目标

马永生:

要统筹提升能源安全保供能力和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当下的全球能源供需矛盾表明,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在抓紧发展新能源的同时,要加强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碳、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不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差别化分解,精细化考核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积极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

“双碳”目标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必须努力实现,不能动摇。

从近期情况看应该关注三个问题:

一是减碳不能“单打一”。而是应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这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的重要区别,发达国家主要是减碳问题,而我们在上述这四个方面都要抓、都要硬,不可偏废。

二是减碳不能运动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通常讲破旧立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就是中央强调的先立后破。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

三是减碳不能指标错位。从经济学角度讲,用实物的数量指标,如,某个行业的产量、生产领域中包括能耗在内的投入品数量,作为宏观考核和监管指标,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应该慎用、少用行政性办法,多用市场性、经济性办法,如,放开煤电价格的办法,更有利于企业有内在动力节能减排。

应对



提高“双碳”相关政策针对性精准度

前三季度,我国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六保”工作部署,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源生产稳步增长。同时,能源消费增速回落,消费结构继续优化,能耗强度降幅有所扩大。下一步,我们如何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

南存辉建议:

一是完善飞地机制,加快投建西部大型风光基地。同时引导高载能产业向绿电富余地区集聚,推动东西部优势互补,建立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升级、高耗能与近零碳排放共存的新发展格局。

二是拉大峰谷电价差,加快氢储能、蓄冷、蓄热等新型储能和电化学产业能力培育与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共享储能的智能配电网建设,出台鼓励政策,优先消纳区域内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支持创建零碳低碳工业园区。

三是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城市交通电能替代,提升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有关部门应出台鼓励政策,推广近零碳建筑与传统能效强弱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推进政府办公大楼、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及大型商场建筑群的节能智慧改造,持续提升能效水平。

四是围绕双碳目标持续完善能耗双控考核办法,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在能耗双控考核基础上、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等排碳三控为主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适时覆盖能耗双控考核。同时,优先实施出口类商品的国内碳足迹认证,积极推进建立国际互认机制,增强低碳产品国际竞争力,做好新形势下贸易壁垒防范工作。


马永生建议:

推进国内天然气市场化定价,特别是在供暖季期间,允许提升价格上浮和顺价销售比例,运用价格杠杆压缩非理性的消费。同时,加快建立上下游、国内外定价联动机制,适时全面放开气价,促进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国内供需力量,降低海外LNG现货采购成本,规范现货LNG采购秩序,引导国内买家理性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实施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新政出台以来,随着多种经营主体的进入,探矿权获取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性出让过程中,我们要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承担油气保供主体责任的企业,提高资源的开发价值。目前,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开发成本较高,建议出台开发补贴政策,同时在用地、用水资源税费方面给予支持。

原文刊登于

2021年10月26日《人民政协报》

第7版财经周刊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李元丽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