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人民政协报4项作品荣获第二十四届全国政协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这里

人民政协报 政协君 2022-06-22

编前语

不知不觉,春节长假就这么结束啦。虽说大家已经开工,政协君还是要祝大家过年好!

想必大家的春节假期都过的十分充实,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我们迎来了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多少人被开幕式的演出惊艳到了?另一边,大年第一天中国男足输给了越南,5天后中国女足拿下了亚洲杯决赛冠军,人生还真是大起大落呢。实不相瞒,政协君也有喜事分享~

在春节前夕,第二十四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结果揭晓,其中人民政协报的文字评论《两会如期,意味着什么》,文字通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还有哪些政策需补足——来自关坝村的思考》,文字通讯《2021全国两会特别策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媒体作品《10分钟!来看湖北政协人的战“疫”力量!》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此,我们将获奖作品整理发布,邀您共赏。

一等奖作品

两会如期,意味着什么?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韩雪

编辑丨张宝川 刘志国

刊登于2021年3月4日人民政协报第1版


3月3日下午,郭卫民踏着红毯,步入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坐在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座位,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阳春三月,我们如期相聚。

“如期”,用新闻学的语言来说,是蕴含了变动的不变。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不少人包括外媒记者在内,谈到中国两会时,也都用到了“如期”两字。

两会如期,释放出一个坚定的信号:国内疫情已在掌握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顺利。

当许多国家都在期盼着疫苗,中国人已经实现了疫苗“自由”。近两个月,四款新冠疫苗在我国获批。

几天前,全国政协委员陈薇作为疫苗研发专家,接受了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的采访——“我们人民群众可以选择打还是不打,打什么疫苗,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幸福的状态。”

陈薇委员的话,令人忍不住回想起:这个国家,是怎样保护了她的人民?

是那些在请战书上按下的红手印,是口罩印在面颊的痕迹,是防护服下被汗水浸透的脊背,还有偷偷写好又悄悄藏起的遗书……

是疫情之下,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水不停、电不断、供暖不凉、物资不缺,以及秩序不乱……

更是红色的党旗,绿色的军装,白色的战袍。

在很多国家陷入疫情带来的经济泥沼中时,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100万亿大关。

这亮丽的成绩,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第一大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老百姓则用自己的行为对“统筹”二字进行了如下“表达”:活照干,班照上,日子还有新花样,不过是脸上多个口罩,手机多个绿码。

阳春三月,“两会时间”开启,代表委员从四面八方而来,如期参加会议。

会,是相会,需要聚到一块。他们中有医生、教师,有运动员、艺术家,有官员、企业家……一串串响亮的名字出现在报到名册上,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走动在驻地宾馆里。

议,是商议,得你来我往地讨论。驻地里,眼见到的“组合”往往是跨界别且跨界的:提着公文包的院士王辰,戴着礼帽的雕塑家吴为山,还有戴着口罩的文艺家边发吉,三人步履一致,边走边继续着没完的讨论。

两会每一项议程,人大通过的每一项法律和每一个报告,每一件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都阐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尊严,标注着人民民主的进程。

在两会这一民主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期待、希冀或是呼声。这种多样的表达,或许是议案、提案,或许是发言、建议,其背后包含了各地各族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幸福的愿景。

年年召开的两会,今年又有更多不同。

今年的两会,任务重大——不仅要为未来一年,还要为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定下发展大计。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将在这个春天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今年的两会,使命特殊——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了百年风雨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迎百年大庆、担百年使命,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接续奋斗。

全国两会如期举行,是踏上新征程,向着既定目标迈进的新起点,是描绘新蓝图,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大动员。

二等奖作品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还有哪些政策需补足

来自关坝村的思考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杨春 杨雪;关坝村驻村第一书记 段振鹏

编辑丨毛立军 奚冬琪

刊登于2020年12月21日人民政协报第5版

关坝村地处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人们常用“山大沟深”来形容这个甘陕川三省交界处的深度贫困村。

10月27日至11月6日,人民政协报记者与甘肃省政协派出的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近距离观察了这个陇南山村在扶贫攻坚战收官阶段的工作,并与镇政府的扶贫包村干部、第一书记、村社干部进行了交流。

在此过程中,大家发现了几个当地难以解决的政策性问题,值得在今后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时加以关注。

本文作者之一,人民政协报记者杨春(右)在关坝村采访


本文作者,人民政协报记者杨雪(中)、关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段振鹏(右)在关坝村村民家采访


本文作者之一,人民政协报记者杨雪在采访村民


电子商务:呼唤企业出手

王桃花是关坝村的妇联副主任,她的家在村口大路边上,因此成了村级物流转运点:几大物流运营商负责将外来的快递送到她家,由她负责分发,同时为运营商收集村民向外发的快递。

最初的热闹过后,这个快递点很快归于沉寂。在采访时,除了中国邮政,“三通一达”等几大物流运营商已经几个月不登门了:从外地寄给村里的快递只能到镇上去取,村民往外寄的快递,也只能到镇里寄。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村里的快递业务半途而废?无外乎村里的快递业务量很小,物流运营商成本大于收益。因此,快递分拣中心从村里移到了镇里。只有村级物流转运点的牌子孤零零地立在村口,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这个小山村与山外的世界的联系点。

采访的当天,正逢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来村里调研。他们提供了城市中快递转运点的经验:城里小区里的小卖部为邻居代收快递,收费1元,当邻居来取快递时,也可以随手买些东西,扩大了小卖部的销售额,弥补快递业务的不足。

这一模式能否复制到关坝村呢?

王桃花不愿意。“都是本村人,帮着收发个快递还收人家一块钱?多难为情!”农村是熟人社会,不像城市,每种服务都可以明码标价。所以,即使快递公司不来了,王桃花还是每隔两三天就开着自家车去镇里取快件,顺便稍带邻居们的快递去镇上寄。“还要搭着汽油钱!”

最近,县里的物流扶贫部门已经出台文件,由县财政资金按快递件数补贴给村级物流转运点。希望能维持山里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但是,用财政资金补贴商业企业运营是否合理?一个深度贫困县的财政资金能否长期补贴下去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议:可以考虑将最后一公里的转运费附加在价格里,由物流企业收取,再由物流企业雇佣“王桃花们”分发并付费。这样,既可以避免难以启齿的熟人收费问题,也可以延长快递企业的业务链条,占领广大农村快递市场。

感悟:市场的问题,还应该用市场的手段解决,这样才能长久。


驻村帮扶:呼唤“压茬”制度

甘肃省政协主席欧阳坚曾经谈过一个感受:驻村第一书记的经历是对年轻干部最好的锻炼机会,让很多机关的年轻人对基层情况更加了解,改掉了身上的“骄娇”二气,回机关后工作更务实了,做人更谦恭了。

段振鹏(左)等扶贫干部为关坝村的流浪汉重新安了家,并将自己的羽绒服送给了他。

驻村第一书记大都是第一次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对工作都很“拼命”。但他们大都是30多岁的年纪,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夹心层家庭的顶梁柱,长期离家对于他们来说,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关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段振鹏在驻村日记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晚上接到妻子的电话,根据上周的各类检查报告和周五下午的穿刺活检报告,确诊为良性。喜极而泣。

在离关坝村不到12公里的另外一个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植本家中孩子做心脏手术,作为父亲的他,如果不去医院,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自己。但最后却因“擅离职守”而被通报批评。

这只是极端的例子。但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队员们的付出太多,他们的家庭更是付出了本不应该由他们承受的代价。

与机关相比,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又要长时间离家。机关单位的年轻干部生活压力大,很多家庭不支持,而且对个人成长没有“硬碰硬”的好处,所以,很多同志不愿意报名参加,造成人手紧张。

建议:既然乡村振兴阶段人员不撤,那么是否可以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将驻村第一书记的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任用方面的“硬杠杠”,将大批机关干部“逼”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锻炼。其次是建立“压茬”制度。可同时派两位第一书记在岗,前一任第一书记驻村一年左右,可以选派一位副书记进村,前一任书记开展工作的第二年,也是下一任第一书记熟悉工作的第一年。两人交替“压茬”推进工作,既能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又可以减轻个人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工作后劲,有利于工作持续开展。

感悟:政策有温度,工作才会有进度。


政策宣传:呼唤填补空白

关坝村村民雍赵红家的老房子是新中国成立前建的,因为用了极好的材料,因此修好后就被国民党政府征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房子归还给了雍家。直到今天,这栋房子仍然是村里数得上的好房子。

和村里的很多旧房子一样,因为当地人喜欢用炭火盆煮罐罐茶,因此房子虽好,却被熏得黑黑的,成了扶贫工作中的“黑房子”。为了消除这种“视觉贫困”,村上组织粉刷处理了雍家“黑房子”。

其实,“黑房子”在关坝村不在少数。近年来,村里对每一户“黑房子”都进行了装修粉刷。仅2020一年,村里就为一户人家刷过3次房子。但去采访时,离第3次刷房刚刚过去两个月,房子就又被熏得黑乎乎了。

“农民的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过来的!”康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马期远说,很多传统的思维习惯,产生了很多困扰农民生活的问题。采访中也发现,喝罐罐茶造成“黑房子”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村民到新疆打工,对新疆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动员他们移民新疆时,还是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最终只有3户人家成功移民。与此相对照的是,外出打工的村民用赚来的钱在山坡上建房子,每当遇到连续大雨,就有滑坡和地基塌陷的隐患,造成财富浪费的死循环。

不仅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改变起来困难,对于很多政策他们也没有理解的能力和时间。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不是老人就是有家事缠身的中年农民。他们接收政策性信息的渠道闭塞,甚至有人听不懂普通话,主要靠乡镇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的口头传达和讲解。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效果一般。

为此,关坝村利用了传统的乡村大喇叭,把扶贫政策用当地方言编辑录制出来,定时定点向农民循环播放,传达国家扶贫政策,在理顺农民情绪方面效果不错。

建议:目前,农村的政策宣传工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的同时,也不要摒弃从前行之有效的宣传媒介。

感悟:用软宣传改变硬思想。只有改变了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


心理失衡:呼唤政策平滑

据《陇南西和公安微信平台》报道:洛峪镇的康河村,一位本村的醉汉闯进村委会,没有提出任何具体诉求,进门就挥舞斧头砸村委会的电脑和办公设备。驻村第一书记马期远回忆,当时醉汉挥过来的斧头离他只有一尺,如果再前进一步,后果将不堪设想。几位驻村第一书记事后分析,这是典型的政策差距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出现极端行为。

2013年建档立卡之初,村民的收入水平差别不大,对建档立卡并不热心,甚至觉得被评为贫困户是件丢脸面的事。但随着近年来扶贫力度的加大,大量的补贴和政策优惠接踵而至,贫困户的经济条件迅速改善,农村的财富结构翻转。特别是一些建档立卡时差别不大的非贫困户,开始心理失衡。这种心理反映在工作中,就是不配合扶贫工作的开展、给扶贫工作出难题,甚至发展到极端事件。

关坝村的雍赵红,因腰伤不能干重活,加上父母年迈、子女还小、妻子出走,生活条件很差。但他贷款买了辆汽车谋生,就因“四有”人员的相关政策限制,不允许享受低保,影响到他的致富积极性。

类似情况在关坝村不止一户。大量因心理失衡导致的工作难题,看不见、摸不到,但在工作中却无处不在、无法绕开。

有部分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队员反映:目前的政策出自不同的行政部门,部门政策之间互相缺乏协调,没有照顾早先通过自己奋斗脱贫家庭的利益。但同时,这部分人又是最有自主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的,政策的不完善导致这些人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与此同时,贫困户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较多,部分贫困户没有用来专心搞生产做产业,而是用于高层次消费。

建议:在政策出台前,各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细化分类受益群体,加大政策的覆盖面和涉及面,尽量使政策阶梯平滑一些,以加强正向激励作用。如果可能,建议邀请有驻村帮扶经验的第一书记参与,使政策更接地气、更益民生。

感悟:绝对贫困是沉疴,需要“猛药”硬攻。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相对贫困是癣疥之疾,需要阶梯式、和风细雨式的政策支持。


合作社:呼唤政策储备

为了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国家扶贫政策中,会将一部分扶贫资金注入农业合作社,由“能人”来经营,年终给贫困户分红。这一模式既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弥补了农民经营能力差的问题。如,清水村的张建波是个养鸡大户,由他出面组织了一个养鸡合作社,政府按每户贫困户1万元的规模向合作社配股,同时与大型养殖企业德青源公司合作,开展工业化育雏,然后将雏鸡“散养”在农户家,农户成为“鸡保姆”。成鸡出栏之前,再集中到养殖场,统一检疫、屠宰和运输,进入公司销售链。在这一项目中,贫困户除了可以挣取“鸡保姆”的钱,还可以在合作社分红,起到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效果。康河村的鑫源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也是按照这一模式,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除了种植收入外,每年都会有一笔资产性收入———合作社配股分红。

村里的扶贫干部在整理资料,迎接“大考”

但在采访中也发现:“每村至少一社”的模式造成了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有些村合作社数量多,但成立得比较匆忙和被动,制度、架构不完善,不能正常、规范经营运作,带贫能力不强。还有些种植合作社季节性用工特征明显,工作时间与农民务农时间重叠冲突,解决就业人员有限。

同时,合作社经营范围基本同质,加之数量众多,后续发展压力较大。以西和县为例,花椒栽植总面积已达到18万亩,南部的大桥、蒿林、太石河、洛峪、西高山五乡镇花椒面积将近占全县花椒总面积的一半。在陕甘两省,花椒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高度同质化的产业。再过3至4年,新栽植的花椒树进入盛产期,“椒贱伤农”的现象恐怕难以避免。

建议:长远来看,每村至少一个合作社的模式将会面临兼并重组的问题,在制定乡村振兴阶段的相关政策上,应该有战略性制度安排。

一是要强大合作社的支撑力,对因政策或等待享受各种补贴,设立而不运营的合作社予以注销。对运营不规范、带贫能力弱的,进行兼并合并,坚决按市场原则优胜劣汰。打破每村必须设立合作社的思维,集中政策和资金打造精品,在1小时交通圈内留下实力强的大型合作社,为周围的群众提供工作岗位,也为易地安置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二是要鼓励互助形式发展模式,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同,先富带动后富,有能力的带动有体力的、有资金的带动有时间的,改变原有分散和孤立的发展格局,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和协作程度,有效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感悟:“每村一社”是行政思维,市场调节才更有效果。

(图片由人民政协报记者杨春提供)

三等奖作品

2021全国两会特别策划

“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社 特别策划报道组编辑丨牛忠磊刊登于2021年3月4日~11日人民政协报


10分钟!

来看湖北政协人的战“疫”力量!

作者丨人民政协网 李木元 毛丽萍 康亮 王星星  郑轩 编辑丨莫愁发表于2020年5月23日新媒体作品


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省政协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凝聚抗击疫情强大合力。

全省各级政协委员严阵以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不惧艰危、靠前作战,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与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多党合作初心,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硬核”力量,共同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疫墙”。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受住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这一次,我们同样在大疫面前挺住了脊梁。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艰难困苦时,繁花春雨后,这一场战斗需要勇气,需要冷静,更需要团结。

湖北政协人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科学防控,武汉这座英雄之城,在历经76天的千疮百孔之后,随着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必将加速重启,奏响未来奋进的新华章!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