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大家谈 | 大力推动粤东西北产业振兴发展
大力推动粤东西北
产业振兴发展
作者 | 广东省工商联课题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2年高居榜首。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广东民营经济长期走在全国前列,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困扰广东,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发展差距持续拉大。因此,把区域协调发展放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以经济发展谋划推动区域经济运行管理,以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振兴发展,在实现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民营企业在粤东西北快速崛起,促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协同发展,更好发挥经济大省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容忽视的比较优势
粤东西北地区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周边省份的桥头堡,既具有天然资源禀赋,也具有多年发展积累的后发优势。
天然资源禀赋丰富了多元产业生态和梯度。粤东依托沿海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布局建设粤东沿海工业经济带,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上风电装备、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粤西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临港经济。粤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适应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另外,粤北地区的土地、水、电等要素相对比较充裕,发展成本相对较低,后发优势逐渐凸显。
交通路网的完善极大便利珠三角产业向周边省份拓展伸延。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粤东东接福建,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部是南中国海域,北接江西,其优势在于地处沿海两大经济圈的中间节点,并有汕头经济特区,享受一定政策红利。粤东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全省重要能源石化基地和特色制造业基地。粤西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其地理优势在于连通国内外,背靠越南与海南两大新兴地区。一方面依托沿海岸线和深水良港等资源,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等重化工业;另一方面利用沿海优势做大做强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和加工等海洋渔业,打造海洋渔业基地。粤北地处粤、赣、湘、桂四省(区)结合部,东北面多为山区,适宜发展现代采掘业和精深加工业,延伸矿产品产业链。
城市集群差异有效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粤东城市体量虽比不上珠三角地区,但其优势在于城镇分布较为集中,城镇化程度比较高,人口集中度、人口与资源流动效率相对较高。粤西优势在于地理面积大。粤北部分区域基本都是山区,交通相对不便。整体上不同区域城市集群发展状况各异,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整内部的产业格局。
新常态下,广东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仍是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显著特征之一。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科研实力薄弱。此外,粤东西北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零散集聚程度低,要素保障严重不足,政务服务效能等方面还有待提升。蓄力而行 振兴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
加大力度布局推动省重大项目落地。推动珠三角和环珠三角地区融合发展。加大力度合理布局安排省重大项目,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建立省重大项目清单,在用地指标、林地定额、补充耕地(含水田)指标方面对省重大项目予以倾斜支持,进一步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对项目征地拆迁实施较好的地市给予用地指标奖励。推动一批省重大项目在规划、用地、用海、用林审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渠道强化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强化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需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扩大产业集聚发展规模,融入“链式思维”重塑产业集聚。政府在创新项目投资方面应积极牵线搭桥,尝试建立科技创新与交易中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积极启动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推行市县两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的“链长制”“群长制”“盟长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民营企业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参与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探索建立工业企业资源效益分级评价体系。坚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四链并举”,将“链式思维”融入产业发展,升级产业链集群为区域化集聚。
严把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清单,平衡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关系,并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相关指标。
推广产业链式招商。遵循“紧盯前沿、沿链谋划、龙头牵引、集群发展”工作思路,招商引资中聚焦地区发展主要产业领域,筛选重点产业链,为每条重点产业链绘制覆盖上下游关键环节图谱,梳理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区域布局优化、重点建设项目、“双招双引”对象、对接外部资源等多张清单,明确产业链招商的主攻方向。
利用工商联及商会组织构建产业转移对接交流平台。鼓励商协会加强与各地政府的联系,分地区、分行业定期开展交流对接活动。引导各级商协会组织会员企业从市场、产业、科技、生态、服务等方面推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民营企业战略合作。鼓励商协会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承办产业转移对接交流会。加大金融暖企支持力度。
鼓励组建跨行业商协会联盟。鼓励重点行业商协会牵头组建跨行业商协会联盟,搭建产业链合作平台,带动上中下游行业融通发展、抱团转移,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鼓励跨行业商协会联盟建设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现代产业链园区,帮助配套行业提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产品可靠性,通过股权投资、资源共享、渠道共用等方式带动配套行业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
畅通政企互动与政策执行渠道。打通多样化政企沟通互动渠道,构建多样化政企联络机制体系。优化信息发布功能,构建政策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推动政策发布和兑现“一条龙”服务。定期举办“主题讲座”活动,宣传讲解国家和省市惠企政策。
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在进一步延续执行原有纾困促发展措施同时,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等相关纾困政策。建立完善拟入规企业培育库,加大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培育支持力度。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课题组:潘丽珍、朱亚鹏、王虹,潘丽珍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