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沼泽,这里生机勃勃 |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姜明

人民政协报 政协君 2023-12-07













沼泽,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近日,由姜明、赵魁义主编的《中国沼泽志》第二版正式出版。这是由12家科研单位及大学的数百位研究人员,历经10余年开展我国沼泽野外调查及数据整理汇编而成的重要成果。

我国沼泽分布情况如何?沼泽的存在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人民政协报记者特约请本书主编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为大家解惑——

▲姜明

重要的“生物超市”

记者:人们说起沼泽时,往往联想到的是影视剧中陷入其中的生物会慢慢被吞噬,整个地域充满危险和死寂之感。那在您看来,沼泽是什么呢?它的存在与人类的繁衍有着怎样的关系?

姜明:作为最典型的湿地类型,沼泽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在水文、植物及土壤方面具有一定的独有特征。我们一般把具有“地表长期或暂时积水或土壤水饱和,生长有湿生和水生植物,土壤一般具有泥炭累积或有潜育层存在”的地方称为沼泽。

沼泽对于大自然、人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重要的“生物超市”,为众多的野生动植物提供独特生境;第二,它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污染物降解、营养物转化等功能;第三,它是“水分的调蓄库”,能够调节径流、均化洪水、补充地下水和供给水资源;第四,它还被称为“气候稳定器”,可以作为温室气体的“源”“汇”及“转换器”以及重要的碳库。此外,沼泽还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类、药材、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

以吉林省东部山区哈泥沼泽为例,沼泽面积仅为2212公顷,却蕴藏了1.28×1010kg泥炭,为我国东北地区泥炭层最厚、沉积最为连续的泥炭地之一。泥炭可用作堆肥原料,也是贵重的化工原料,从泥炭中可提取出80多种工业产品。

同时,哈泥沼泽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为东北红豆杉、瘤囊薹草、毛薹草、羊胡子草、泥炭藓、金发藓、圆叶茅膏菜、十字兰、绶草等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适宜生境。

▲哈泥沼泽

再比如,吉林省西部莫莫格沼泽,有嫩江、洮儿河、二龙涛河、呼尔达河4条河流在区内通过,地表蓄水量达8.59×108立方米。该区分布大面积的扁秆荆三棱和三江藨草沼泽,是全球濒危水鸟白鹤的重要觅食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在此停歇的白鹤数量最高超过3000余只,占全球白鹤总数量的90%左右。另外,该区还分布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白琵鹭、鸿雁等众多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

▲莫莫格沼泽每年春秋两季上千只白鹤来此停歇觅食。

全球沼泽面积减少了近50%

记者:目前我国沼泽面积有多大?分布情况如何?

姜明:据调查,我国沼泽类型非常多样,沼泽面积为2455.6万公顷。比如,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孕育着大面积的淡水沼泽;西北高原、盆地区干旱半干旱的环境孕育了较大面积的盐水沼泽;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的山间沟谷、盆地及湖滨洼地也有小面积、零星沼泽发育;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形成了世界上特有的具有典型垂直分布特征的高原沼泽;滨海区及河口三角洲主要分布草本盐沼和红树林沼泽。

▲红树林沼泽

这是由于从热带到高纬度地区,随着气候带逐级变化,水热条件随之改变。此外,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南北展布,这种三级阶梯的地貌格局以及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季风气候也是影响沼泽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我国自然特征、沼泽形成和发育影响因素,我们将全国沼泽划分为5个沼泽分布大区和17个沼泽区

记者:我国沼泽的健康状况如何?

姜明:虽然沼泽非常重要,但我国乃至全球沼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过去一个世纪,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叠加扰动,全球沼泽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全球沼泽面积减少了近50%,远超其他陆地生态系统退化和丧失的速度。近50年来,受大规模开发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沼泽面积迅速减少,生态功能下降,沼泽退化严重。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2003~2013年,我国自然湿地沼泽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

沼泽的破坏对人类和自然界也产生了许多影响。比如,沼泽面积的大幅度减少首先导致湿地沼泽蓄水容量减少,储水空间变小使洪峰向下游推进。湿地沼泽疏干,草根层破坏,植被演替,也降低了湿地沼泽对洪水的拦蓄性能。一方面使洪水泛滥、洪峰增高、洪水频率加大、持续时间增长;另一方面湿地沼泽长期干旱缺水,土壤风化,致使服务功能减弱,有机碳蓄积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记者:沼泽如此重要,那我国在保护以及开发利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姜明:刚才提到,我国沼泽面积广阔,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退化问题。受人为干扰影响,面积锐减。一些地方沼泽已转化为农业用地。在利益驱动下,还存在着泥炭资源非法盗采,采优弃劣,采易弃难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开采泥炭约为100万—150万立方米,其中50%用于景观绿化,50%用于种苗培育。但事实上,泥炭沼泽中的典型植物泥炭藓(俗称水苔、海花)生长速度慢,每年生长高度只有1-2厘米左右,易于破坏并难以恢复。

同时,泥炭沼泽分类地位不明,研究基础及平台建设相对薄弱。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把泥炭沼泽作为一个单独的生态类型和管理对象考虑,这导致在泥炭沼泽管理与保护过程中权责不清,标准不一,导致不同部委及研究报告中泥炭资源的调查数据之间差异巨大;从事泥炭相关研究人员数量较少,还没有建立针对湿地及泥炭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此领域的研究基础及平台建设相对薄弱,不利于泥炭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恢复。

完善沼泽保护管理体系

记者:为了保护沼泽,近年来我国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

姜明: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湿地面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2000年,中国政府公布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特别是《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 年)》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事业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和科学持续利用的新轨道。2022 年,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颁布实施,这意味着我国沼泽保护法治化新征程的开启。

目前我国已建立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多位一体、互为补充的沼泽保护管理体系,正在推进以沼泽保护为目标的国家公园,如松嫩鹤乡、黄河口、辽河口等国家公园的建设;实施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对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实施有效保护。近10年来,我国已因地制宜发展形成了很多经典的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成功案例和模式,如松嫩平原盐碱湿地稻—苇—渔复合生态产业模式、三江平原“退耕还湿”蜜源植物生态经济产业模式等。

记者:针对沼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您认为下一步主要抓手是什么?

姜明:我国沼泽恢复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沼泽修复工作,恢复沼泽面积,提高沼泽生态系统质量。

开展沼泽保护与修复应当充分考虑水资源禀赋条件和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沼泽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沼泽生态功能。

应当科学论证,对具备恢复条件的原有沼泽、退化沼泽、盐碱化沼泽等,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恢复沼泽生态功能。

应当按照沼泽保护规划,因地制宜采取水体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动物保护等措施,增强沼泽生态功能和碳汇功能。

沼泽修复完成后,应加强修复沼泽后期管理和动态监测,并根据需要开展修复效果后期评估。

记者:作为科技工作者,在做好科技支撑方面有何建议?

姜明:如何科学合理开展沼泽恢复、有效提升生态功能并维持其稳定性,仍是目前沼泽恢复亟须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因此,首先要深入揭示沼泽退化机理与修复机制这既是适应我国湿地科学这一新兴学科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需要,同时也是服务我国“退耕还湿”“退田还湖”等重大国家生态战略的实践需求。未来的沼泽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将在结合遥感、生态模型等新技术和新手段的支持下,不断加深沼泽宏观退化过程和微观退化过程与机理及其定量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注重结构恢复和功能提升的多目标兼顾的流域尺度综合恢复机制,完善沼泽生态恢复理论。

同时,适应国家生态战略需求,开展流域尺度多因子驱动、多目标兼顾的适应性退化沼泽生态恢复技术研发与示范,并逐渐建立完善的沼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机制。

另外,适时开展沼泽生态产业模式研发与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

▲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新青国家湿地公园,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白头鹤的重要栖息繁殖地。公园处于我国东北泥炭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大面积群落清晰、保存完整的典型泥炭沼泽湿地。  人民政协报记者 齐波 摄


作者 | 人民政协报记者  王硕

原文刊登于

2023年9月14日

《人民政协报》第5版

往期精选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