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丨邀您9月南通见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学校共有34个学院/直属系,13家附属医院,13个直属研究平台,23个直属单位,5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18,004人,全日制研究生28,439人,学位留学生1,858人;有专任教师3,88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48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718人次,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3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余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上海市奖593项。
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奖8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蝉联上海市首位。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共发表卓越科技论文8112篇,2023年发表NSC论文51篇,其中引领发文28篇,以交大为第一单位(一作且通讯)发文8篇,创历史最好水平;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在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十四五”规划全力推进“大海洋”专项行动计划,全链条系统性协同推进海洋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推进创新任务导向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融合和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探索有组织科研发展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是世界首创的超大型深远海自航科研平台,面向国家深海进入、深海探测,特别是深海开发的战略安排,创新集成“超大重载”“超长驻留”“超强抗台”等极限研究能力,服务我国海洋装备、海洋气象、海洋数据、海洋安全等方面重大战略需求。
设施采用创新的“半潜式双船体”船型,长138m、宽85m、主甲板高45m,满载排水量7.8万吨,定员238人,自持力120天,最大航速15节,可在7级海况下作业,17级台风下安全生存。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俗称大型绞吸挖泥船,是远海岛礁大规模高效吹填造陆的国之重器,是海洋资源开发、一带一路港口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紧迫需求。
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开拓二号”深海采矿车长6.0米,宽3.0米,高2.5米,空气中重量约14.0吨,设计作业水深6000米,在国内率先突破复杂海底地形自适应四履带行进、多金属硫化物一体化截割钻采、深海环境声/光学综合感知、海底采矿作业智能控制、深海非金属脐带缆重载布放回收等关键技术,并搭载深海羽状流、水下噪声等环境综合监测设备。
“开拓二号”的研发,共实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6个“突破”:
首次实现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布放作业水深突破4000米大关,达到4102.8米,并获得了大量多金属结壳、多金属结核等深海矿产样品;
首创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技术,实现30度以上陡峭海山、深海稀软沉积物等各种复杂海底地形的安全、稳定行进;
首创深海多矿类复合钻采技术,实现对多金属结壳、多金属结核等不同类型矿石高效开采与收集;
首创深水重载作业智能精细控制技术,形成作业路径智能规划、跟踪与避障能力,实现深水厘米级精准定位;
首创非金属缆深海重载布放回收技术,实现4100米水深重载装备布放回收,安全工作负载等指标位居国内前列;
创新深海环境扰动监测评估技术,采矿车还搭载了环境监测系统,对海底羽状流生成扩散、水下作业噪声等环境影响情况进行了全面监测与评估,为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勘探与绿色环保开采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材料和数据。
一、主要功能
“思源号”全海深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具备在最大11000米水深的航行能力。搭载高清摄像系统和高精度声学探测系统,具有海底声光探测功能;通过搭载7功能机械手、4功能机械手和多种取样工具,具有海底精细取样和强力作业功能。作为通用的搭载平台,也可搭载其他各种科学与工程仪器和作业工具,为深海水下工程作业、科学调查等提供了有力的调查作业手段。
二、创新点
① ROV/ARV双作业模式“思源号”全海深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具有ROV和ARV双作业模式。在ROV模式下,潜水器通过直径21.2mm的光电复合缆连接水面母船,由母船提供25kw动力,作业能力强、作业时间不受限制,同时搭载7功能机械手和4功能机械手,支持海底双手作业和强力作业;在ARV模式下,潜水器自带电池,通过直径1mm的光纤微细缆连接水面,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具有海底较大范围航行能力,通过搭载声光探测系统和7功能机械手,支持海底精细扫测和取样作业。② 双潜水器系统和远距离交汇对接在ARV模式下,“思源号”采用了独创的双潜水器架构,系统由潜水器和中继ROV双潜器构成。中继ROV具备在最大6000米深处悬停机动、潜水器布放回收、光纤微细缆管理、声学中继通信与定位等功能;潜水器通过光纤微细缆连接中继ROV,开展万米级海底探测和作业;中继ROV和潜水器可在深水分离与远距离交汇对接,实现双潜器整体布放与回收。中继ROV提供了稳定的光纤微细缆布放和声学中继平台,保障了光纤微细缆安全性和声学通讯定位稳定性。基于中继ROV的潜水器大深度布放、双潜器水下交汇对接和整体回收技术与作业模式属国际首创。“思源号”全海深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可以在全海深范围内开展海洋环境调查、海底地形探测、海底生物、海水和地质取样,对推动我国深海生物学、环境学和地质学等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思源号”全海深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的研制也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包括超深水布放、耐压水密、动力推进、探测作业、交汇对接等技术,相关技术在水下无人装备研发及海底设施建设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对于增强我国深海进入、勘探开发和安全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波浪滑翔机,作为一种波浪驱动型水面无人自主移动监测平台,利用自身的超长续航、耐恶劣海况、隐身性能好以及机动可控等优点,可完成海上长时序、大尺度范围的连续观测的任务,被广泛用于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上安全维护等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
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9月12-14日,诚邀航运、造修船、海洋石油、海洋工程、海洋渔业、海洋风电、海洋科考、水上客运及港务、海装、海事、海警、航道、打捞、救助等领域的专业观众,莅临上海交大在B443展位恭迎各位朋友莅临!
参观日期 | 入场时间 | 备注 |
2024年9月12日 | 09:00-17:00 | (周四) |
2024年9月13日 | 09:00-17:00 | (周五) |
2024年9月14日 | 09:00-16:30 | (周六) |
参观参会咨询
陈经理:18998463573
微信号:inmex66、inmex99
团体参观合作
吴女士:13825082260
黄女士:13272766487
微信号:auch55
说明:本公众号所有发布的内容均属于非商业用途,目的是分享行业信息与趋势。本公众号内视频及图片来源于自办展会/论坛/游学/观摩时所摄,或参展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媒体提供,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