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兴通讯深度(二):AIoT爆发

马天诣 物联网元宇宙 2023-05-19


  导语

AloT对外我们讲的是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对内AIoT就是“All in IoT”!

——雷布斯



核心要点


政策支持+需求驱动+技术升级,AIoT产业链有望迎来全面爆发。受益于政策支持、需求驱动和技术升级,AIoT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IDC数据,2019年全球I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预计2022年市场空间有望突破万亿。5G是将移动互联网拓展到物联网的重要推动力,工业级物联网的需求有望真正“从0到1”被激发。随着运营商回归A股,有望加大对无线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01

报告正文


AIoT,即智慧互联网,广义上指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设备终端、边缘端或云端,再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以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技术层面上,人工智能使物联网获取感知与识别能力、物联网为人工智能提供训练算法的数据;商业层面上,两者共同作用于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和体验优化。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迭代发展,物联网最终的发展目标为“万物智联”,而要达到这一目标,AIoT要经历单机智能、互联智能、主动智能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由单机智能向互联智能进化发展的阶段,设备终端的智能化发展已逐渐成熟。


图1:AIoT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

政策支持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AIoT行业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并进行战略布局,以争取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主动权。于此同时,我国也在AIoT领域战略布局,“十三五”期间,国家强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渗透;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这一举措被看作是万物智联时代的开端;2020年,国家强调发展“新基建”,即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发展,赋能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


表1:各国AIoT领域战略布局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整理



2

需求驱动

C端需求:随着全球范围内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带动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叠加以智能音箱、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功能不断迭代,对于消费类终端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B端需求:数字化在行业内渗透,以工业、医疗、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智能物联网的应用是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在B端行业应用的需求驱动下,围绕AIoT行业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完善,例如共享单车、远程医疗等服务均是基于物联网发展的创新商业模式。



3

技术升级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感知物体及其所处状态、环境各种信息数据的底层元器件。目前传感器由传统形态向智能传感器发展,已具备对外界信息进行检测、自诊断、数据处理及适应能力,当下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成为发展新趋势。由于集成通信、CPU、电池等组件及多种传感器,MEMS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易集成等特性,使终端设备更加智能。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全球传感器平均单价持续走低,智能设备的联网部署成本也随之大幅下降,从基础设施层面支持AIoT行业的发展。


图2:全球传感器平均单价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半导体芯片技术:目前AIoT设备的联网仍需以智能手机或Wi-Fi为媒介,为提高AIoT终端的便携性和灵活性,对终端内置电池提出了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要求,因此内置的设备处理器(半导体芯片)趋向低功耗、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在性能、成本、功耗、可靠性、适用范围等方面优势明显的MCU和SoC发展成熟,为AIoT行业提供了的底层技术支持。


网络及通信技术:“万物智联”时代,联网设备不断增多,为满足海量设备同时联网的需求,同时降低延迟,网络及通信技术的迭代发展至关重要。为支持AIoT行业的发展,网络及通信技术在传输速率、带宽、连接容量、功耗、延迟等方面的性能均有较大提升,包括5G、Wi-Fi6、IPv6、Zigbee、LPWAN(NB-IoT、LoRa)等在内的网络及通信技术在AIoT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 5G技术的三大业务场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其中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和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可适应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


  • LPWAN(低功耗广域网)适用于物联网终端应用,具有低宽带、低功耗、远距离、大连接等特性,未来将覆盖60%的物联网设备。


  • Wi-Fi6相较于Wi-Fi5技术在性能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总带宽由2.4Gbps提升至9.6Gbps,连接设备数量由5-10台提升至50台,网络延迟由30ms降低至20ms,在实现与终端设备高效通讯的同时,降低了功耗。


  • 蓝牙技术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等)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具有适用设备多、工作频段全国通用、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但在功耗和安全性方面有所不足。


  • Zigbee是一种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短距离、低功耗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可嵌入各种设备。该技术的优点是功耗低、成本低、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可扩展性强,缺点是主要采用ISM频段中的2.5G频率,衍射能力弱,在家居环境中穿透能力不足,会使信号受到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Wi-F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传输速率最大;Zigbee的优势是自组网和低功耗,蓝牙的优势是组网简单。


图3:5G技术的三大业务场景

资料来源: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4:Wi-Fi、蓝牙、Zigbee三种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资料来源: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联网设备的增多必然带来数据量的激增,因此对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都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样为AIoT行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混合云技术(满足模块化的横向扩展)、超融合技术(解决存储设备容量、性能与计算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及边缘计算技术(解决中心能力、网络延迟、传输能耗、隐私保护等问题)。


在政策、需求、技术等多方因素的驱动下,AIoT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根据IDC数据,2019年全球I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预计2022年市场空间有望突破万亿;另一方面,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接近80ZB。在IoT行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叠加5G、大数据等技术驱动,未来AIoT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据《全球智能化商业》估算,2019年全球AIoT的市场规模约为2260亿美元,预计2022年达到48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6%。


图5:2018-2023年全球IoT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IDC,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6:2019年及2022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IDC,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7:2019年及2025年全球IoT数据规模(ZB)

资料来源:IDC,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END



团队介绍


马天诣:安信证券通信&海外科技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数学系金融统计硕士,证券从业6年,曾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股权交易集团;2018-2020年财经国际最佳top3通信分析师 研究领域:前瞻研究改变人类工作/生活/通信方式的伟大科技企业,重点研究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的硬科技企业,希望广结善缘共同见证中国科技的腾飞


刘浩天:安信证券通信行业助理分析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重点覆盖IT基础设施,光模块,云视频等领域




欢迎对我们正式入库报告、科技行业研究与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行业交流群(包括但不限于5G、物联网、元宇宙、高端制造、半导体设备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



物联网元宇宙

重点研究像华为一样改变

人类生活办公习惯的伟大科技企业



重 要 声 明

本报告仅供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本报告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同时,本公司有权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如有需要,客户可以向本公司投资顾问进一步咨询。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提请客户充分注意。客户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其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客户自身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无论是否已经明示或暗示,本报告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本声明条款具有惟一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