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工科技深度(一):华为的影子

马天诣 刘浩天 物联网元宇宙 2023-05-19


  导语

对于华为来说目前是最难的时候,但是这时候也是考验华为金牌供应商核心技术能力最关键的时候了,华工科技从传统的5G通讯设备(空间800亿)到光通信的模块(空间600亿)到华为正在布局的新能源车载的物联网设备(PTC设备空间300亿)都具备全产品线的供应能力。我们认为,随着公司股权调整完成激励机制的全面改善,未来潜在空间巨大,我们坚定看好



核心要点


公司股权改革完成,增强市场化激励机制,有望充分释放内在增长动能;公司温度传感器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未来将核心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公司是华为金牌供应商,在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重点布局的背景下有望与华为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收入分别为92.06亿元(+49.99%)112.38亿元(+22.08%)140.65亿元(+25.16%);净利润分别为6.84亿元(+24.29%)9.37亿元(+37.01%)13.59亿元(+44.99%)。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PE40X,对应市值375亿元,对应目标价37.20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报告正文


1

脱胎高校,科研实力积淀深厚


1.1. 深耕激光产业,重点开拓光模块与激光装备制造业务


华工科技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是最早以激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之一。经过几十年来激光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积淀,公司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业务格局;其中,光模块业务与激光装备制造为最主要的两项收入来源。公司2015年-2020年收入增长稳健,除2019年收入增速有所下滑外,其余年份增速均在10%以上,2020年实现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12.4%。


图 1:2015-2018 年华工科技营业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2:2020 年华工科技业务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产品覆盖广泛,子公司发展领域明确。根据公司官网,华工科技业务主要围绕激光技术,具有覆盖广泛的产品线,主要可分为信息激光、能量激光及传感器三个板块;三个板块中,光模块、激光防伪、激光加工和传感器业务分别由子公司华工正源、华工图像、华工激光和华工高理进行开拓。


表 1:华工科技主要业务介绍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2. 研发实力强劲,各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研发转化效果显著。华工科技背靠高校雄厚科研实力,拥有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发展路线,二十年来不断地技术积累使得公司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与荣誉。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3.3亿元,同比增加14%,研发投入逐年增长。根据公司官网,华工科技参与了多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完成了国内50多项技术首创;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拥有696项专利,2020年共申请专利270件,申请专利数逐年稳步提升,研发投入效果显著。


图3:2015-2020年华工科技研发投入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4:2015-2020年华工科技每年申请专利数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公司多个业务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随着研发资金的不断投入,公司在各领域也持续取得突破性成果,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OFWeek技术创新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 精密激光加工领域:首创“玻璃倒角切割”技术,成功研发行业内首台“玻璃倒角激光切割机”并成功应用于3C行业;布局光伏太阳能行业并成功开发出新一代激光网板切割机;承接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为未来三年进行高功率飞秒激光应用探索奠定基础。

  • 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推出万瓦级切割装备;自主研发国内激光行业首台适用于超大、超重型管材激光切割装备;成功开发汽车热成形件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系统,并自主研制核心单元器件三维五轴切割头;自主开发智能设备管理系统搭配自建云服务器,实现设备生产状态智能管理。

  • 光通信领域:围绕5G建设需求,实现5G系列产品全覆盖;50G系列传输类产品在华为、中兴、烽火等客户处顺利导入并批量交付;数通产品进入字节跳动、百度等海内外知名企业;产品与服务深受客户认可,获得中兴通讯 2020全球最佳合作伙伴奖以及华为技术2018年度全球金牌供应商奖。

  • 传感器领域:PTC加热系统取得创新突破,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TC温度传感器转型突破,首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池和电机领域。

  • 激光防伪领域:在国内首创全息定位水转印花纸,成功应用于酒类市场;高端防伪热贴膜引领了国内证卡防伪应用迈上新台阶,成功取得泰国身份证订单,并顺利完成首批订单交付;PC层压膜作为公司在国内的首创,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并供货几内亚大使证和中电集团广告卡。


1.3. 校企改革,加强资源协同并注入新动能


改制后实际控制人为武汉国资委。公司校企改革前,控股股东为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是以华中科技大学为投资者的国有独资企业。根据公司2020年7月9日公告,公司将以公开征集方式转让19%的股份,最终国恒基金获得转让股份,转让价格为22.46元,总金额约43亿元,转让后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剩4.91%的股份,控股股东变为国恒基金。公司目前前五大股东分别为国恒基金,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深圳永冠基金,中信银行以及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武汉东湖创投为国恒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国恒基金最终实际控制人为武汉市国资委。


图5:华工科技股权结构(截至2021年一季度报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中所列股东为华工科技截至2021年Q1前十大股东,所列子公司为对公司净利润影响10%以上的参股公司


改制有望进一步加强资源协同,并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活力。华工科技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从未有过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制度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动力;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2020年9月14日发布的征集公告当中表示,受让方需在保持现有团队稳定的条件下制定具体有效的经营管理团队激励方案或长效激励措施。在2020年12月24日华工科技大产业集团与国恒基金所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中主要规定:


  • 保持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及发展战略稳定。

  • 保持华工科技经营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队伍的整体稳定,并提名核心团队成员为董事。

  • 股份转让完成之日起 36 个月不减持所受让的股份。

  • 充分利用受让方及其股东、华工科技在行业、资本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推动与华中科技大学的深度合作。

  • 华工科技发布的征集公告表明公司对此次股份转让有着清晰的需求,《股份转让协议》也表明受让方愿在保持华工科技原有团队以及董事稳定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与华中科技大学的深度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公司一直以来的科研基因,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具效率的经营管理结构,以及更市场化的股权激励方案,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

传感器领先布局新能源汽车

           华为造车格局迎来新变化


2.1. 传感器市场持续扩容,温度传感器需求稳定攀升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通过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以及信号调理转换电路,将速度、压力、温度等信息按一定规律转化成为电压、电流等电信号信息输出,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承担着采集数据和信息的重任。传感器市场区域结构方面,根据赛迪顾问,2019年北美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41%,而亚太是仅次于北美市场的世界第二大传感器市场,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4%,且受需求的影响,亚太地区增速最快,比重不断上升。


物联网时代产业革命推动传感器市场持续扩容,汽车领域需求占比最高。物联网时代来临,据麦肯锡预测,到 2025 年物联网将产生2.7 万亿到 6.2 万亿美元之间的经济效益,而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数据采集入口预期同步受益。物联网传感器的种类主要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等种类,而物联网传感器也是传感器市场扩容的主要增长动能之一。市场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预计2018至2023,物联网传感器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为23.9%,增速迅猛领跑整个传感器行业。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近年来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 5 年增长率均保持在两位数,在2019 年达到 2188亿元。从中国传感器下游应用领域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截至2019年,汽车电子领域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到24.2%;工业制造领域市场规模占比21.1%;网络通信领域市场规模占比21%;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占比14.7%。发展最快的是汽车电子和网络通信市场,汽车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


图6:2014-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7:2019年中国传感器应用领域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温度传感器市场份额占比靠前,用途广泛,需求稳定增长。根据传感器类型不同,传感器可细分为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门类。根据智研咨询,2018年中国温度传感器占据第三大市场份额,约占总份额的14%。温度传感器用途广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应用于透析仪器、DNA测序仪、血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以及空调、冰箱、煤气炉等日常电器中。同时,通过监测电动汽车内部的温度来防范电池过热导致的爆炸等危险,是该传感器的另一项重要应用。由于温度传感器在先进和便携式医疗设备中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汽车领域对温度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家庭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采用不断增加,温度传感器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QYResearch预测,全球温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63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8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8%。而亚太地区因其快速的工业化成为温度传感器行业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图8:2018年中国传感器产品类型结构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9:温度传感器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电子工程世界,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热敏电阻技术为温度传感器基石,国内产业链完整,内资企业后来者居上。工业中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技术包括集成电路传感器、热敏电阻、RTD和热电偶。其中,因热敏电阻传感器性能稳定、占用空间小、价格中低,易大批量生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汽车工业行业中。电阻传感器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通过测量电阻值计算被测物体的温度。过去,温度传感器市场由海外企业主导,如霍尼韦尔(美国),TE Connectivity(瑞士),德州仪器(美国),Endress + Hauser(瑞士)和西门子(德国)。近年来,我国的温度传感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后来者居上,诞生了如华工高理、汇北川等代表企业。而温度传感器行业研发、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验参数积累,并掌握行业下游企业对温度传感器的标准要求,普遍需要经过与客户长期的合作后获取稳定订单,形成了一定行业经验壁垒。


图10:热敏电阻技术温度传感器结构

资料来源:制造业生态圈,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表2:温度传感器技术特点对比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2. 华工传感器技术积累深厚,竞争能力强势


传感器龙头,业务涵盖NTC、PTC和汽车电子三大板块。根据公司官网,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温度传感器的全球领军企业,主要产品有NTC系列热敏电阻、PTC系列热敏电阻和汽车电子。华工高理深耕传感器行业多年,有着极高的技术壁垒和极强的研发能力,客户资源丰富。公司建有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国家CNAS实验室,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拥有全球最大的交付保障能力。2020年公司克服疫情和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不利影响,传感器业务仍有绝对值增长,营收为10.09亿元。


图11:华工科技传感器业务营收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NTC温度传感器:行业领跑者,全球家电名企核心供应商。根据公司官网,2003年公司自主研发NTC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打破了国外垄断,掀起中国家电温度传感器国产化浪潮。随后,华工高理相继成为美的、海尔、格力、LG等全球100多家知名家电企业的温度传感器核心供应商。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成为变频空调全面取代定频空调最大的受益者,并且在智慧厨房和灶具防干烧强制标准的发展趋势下获益颇丰。根据公司官网,截至2020年底,公司温度传感器在白色家电领域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行业绝对龙头,且公司在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还在持续提升。公司近年来全力实施“双循环”战略,在巩固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抢占日韩、欧美市场份额。从国际市场来看,根据公司官网,2019年,公司温度传感器拿下博世洗衣机项目,实现国际家电四巨头“博世、三星、伊莱克斯、惠而浦”的全面覆盖。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公司温度传感器出口业务在疫情的不利因素下依然实现同比增长23.5%,出海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图12:家电类NTC温度传感器产品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13:家电类温度传感器客户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PTC发热组件:与NTC共同组成空调系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2013年公司更是自主研发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用PTC加热器,产品成功切入全球知名电动车供应商体系,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日产,使公司成为新能源 PTC 加热领域的头部企业。根据公司所在地孝感市人民政府数据,国内每10台新能源汽车中有6台PTC加热器来自华工高理,市占率上优势明显。PTC与NTC共同组成空调系统,由于新能源车没有发动机余温可以利用,因此加装PTC加热系统是必备选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将大幅提升PTC下游需求。


图14: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客户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15:PTC发热芯片,应用于汽车空调、动力电池恒温加热等领域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汽车电子:主要包括光敏、湿敏等传感器,用于车灯、雨刷器自动感应控制。根据公司官网,华工在汽车电子和车用传感器领域掌握了汽车智能控制的PWM控制技术,发展温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等产品,再次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目前应用产品主要包括1)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汽车空调系统,实时检测乘客舱内PM2.5的浓度值。2)湿度传感器,用于汽车和家用空调、冰箱除雾及除霜检测。3)阳光传感器,用于光照辐射照度测量,为空调系统提供补偿控制。4)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汽车大灯自动开启关闭控制。5)调速模块,用于汽车空调鼓风电机调速和冷凝风速调速。6)调速电阻,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中鼓风电机及冷凝风扇的速度调节。7)步进式电机执行器,用于汽车空调风门导流板的驱动。8)直流电机执行器,用于汽车空调风门导流板的驱动。


图16:汽车电子产品矩阵

资料来源:华工科技公众号,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自主研发进军传感器新领域,开拓业务新天地。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除传统温度传感器业务外,依托公司在传感器研发领域的技术竞争优势,积极在各领域布局新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根据公司官网,2020年,公司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压力传感器研发起步,湿度传感器的推广和应用项目也提升日程。同时,NTC温度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池和电机领域实现“开拓性”应用。公司也在积极研发耐400-500度高温的高端传感器,适应高端家电、防弹窗等新业务的需求。


图17:传感器新业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枪用温度传感器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3. 汽车行业景气度向上,传感器业务有望放量增长


政策催化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随着传统车企积极转型推出电动汽车,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崛起,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根据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136.7万辆,从车企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明显放量。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直接的补贴政策到市场化驱动的双积分政策,行业一直以来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坚定支持。渗透率方面,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1年5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10%,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


图1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走势

资料来源: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19:新能源车渗透率

资料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PTC加热器,传感器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热管理上要求更高。首先,新能源汽车以对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热管理取代对传统汽车对发动机、变速箱的热管理,要求热管理系统同时需兼具冷却和制热功能。其次,空调部件有差异。汽车空调供暖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给车内供暖,二是加装PTC电加热片或热泵,产生暖风。新能源汽车采用电机取代发动机提供动力,电机余热非常少,从而无法采用第一种方式。热泵价格昂贵且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市面上更多采用PTC加热器技术调节车内温度,PTC加热器对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火热和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华工传感器业务有望进一步放量增长。


图20: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

资料来源:新汽车志,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21:新能源汽车PTC热管理系统

资料来源:汽车工程师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车用PTC空调系统市场现期市场空间约为22.5亿元,潜在市场空间约324亿元。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假设仅在新能源车中具有搭载PTC空调系统的需求,2020年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的情况下我们测算市场空间约为22.5亿元;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我们假设长期潜在渗透率有望达60%,同时考虑到乘用车销量和单套系统价值量保持温和增长,我们测算未来5年/10年总体市场空间将分别达135/378亿元。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是驱动PTC空调系统市场空间增长的最大动力。


表3:车用PTC空调系统市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搭载两套空调系统车型的销售比例  **单套系统价值量等于系统中PTC和NTC价值量之和


造车新势力崛起打破现有汽车传感器格局,给公司业务带来新机遇。传统汽车热管理传感器行业集中度高,CR4达到了55%。汽车传感器供应商提供的传感器是定制化的,由汽车主机厂和汽车传感器的供应商共同商讨,方案的确定需要经过 4~5 轮商议,在第一轮商议时,参与的供应商为 4~5 家,到最后一轮商议时汽车主机厂会最终确定 1-2 家供应商参与方案的制定。由此可见,成为汽车主机厂的供应商需经过多轮筛选过程,历时长,竞争激烈。而随着新造车势力崛起,新能源汽车格局趋向多元化,其热管理传感器供应格局有望迎来重塑,也为国内车用传感器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技术上,国内企业在零部件领域具备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国内外新能源热管理大体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华工作为温度传感器龙头企业,在该方面优势明显且产品质量已受市场检验,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至2021年五菱宏光MINI EV连续10个月问鼎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内置的热管理传感器便是由华工供货。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新能源汽车PTC加热系统已经斩获理想、比亚迪等多家造车新势力的高端车型青睐,2020年销售同比增长89%,且根据2021年上半年销售情况,公司预计销售增速将会进一步提升。


2.4. 华为入局新能源汽车,华工为其金牌供应商


华为积极布局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聚焦ICT技术和智能汽车增量部件。华为近年来依托其深厚的信息与通信ICT技术储备切入智能汽车领域,有望后发制人。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定位汽车界的Intel,实现Huawei Inside。据发布会介绍,HI全栈解决方案集芯片、操作系统、感知硬件、决策融合算法、云计算等优势为一体,打造1(CC架构)+4(智能驾驶等四大系统)+N(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智能化部件)的汽车技术闭环。其中,CC架构与特斯拉等车企的区别在于其采用分布式网关而非集中式,将所有执行器和传感器接入分布式网关并组成环网,在减少对中央计算平台依赖的同时保证了高速、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通过全栈式布局,华为欲从根出发来实现软件定义汽车,聚焦汽车智能化赋能,提供高质量的软硬件服务。根据华为官网,截至2021年7月,华为已与小康、北汽以及长安深度捆绑,合作推出智能汽车新车型,同时与一众主流车企建立了广泛合作,包括奥迪、沃尔沃、上汽、奇瑞等,涉及华为的5G通讯模块、高精度地图、HiCar、鸿蒙OS系统等。


图22:华为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华工为华为金牌核心供应商,传感器领域有望开启新一轮增量。根据公司官网,华工科技与华为在激光先进装备制造业务和光通信业务上合作多年,是华为25家金牌供应商之一。公司为国内首家获得华为5G光模块认证和订单的企业。根据公司公告,华工与华为在光模块业务上关系紧密,2020年的业务合作总量约为27亿元,2021年预计将实现翻倍增长。此外,华工主要股东之一的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属企业;根据公司官网,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为于2019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大股东有望加持资源协同。我们认为,考虑到华工在汽车PTC 加热器和综合热管理系统上的优势,且华为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力,未来华工凭其在华为光电器件高口碑,有望为公司传感器业务开启新一轮增量。


图23:华为核心供应商大会授予华工金牌供应商称号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END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校企改革进展不及预期


团队介绍


马天诣:安信证券通信&海外科技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数学系金融统计硕士,证券从业6年,曾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股权交易集团;2018-2020年财经国际最佳top3通信分析师 研究领域:前瞻研究改变人类工作/生活/通信方式的伟大科技企业,重点研究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的硬科技企业,希望广结善缘共同见证中国科技的腾飞


刘浩天:安信证券通信行业助理分析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重点覆盖IT基础设施,光模块,云视频等领域




欢迎对我们正式入库报告、科技行业研究与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行业交流群(包括但不限于5G、物联网、元宇宙、高端制造、半导体设备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



物联网元宇宙

重点研究像华为一样改变

人类生活办公习惯的伟大科技企业



重 要 声 明

本报告仅供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本报告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同时,本公司有权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如有需要,客户可以向本公司投资顾问进一步咨询。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提请客户充分注意。客户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其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客户自身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无论是否已经明示或暗示,本报告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本声明条款具有惟一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