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纪要 | 古典学与中希文明互鉴:《古典学研究》期刊建设座谈会

古典学研究编辑部 古典学研究 2024-04-20

 


2023年4月27日上午,北京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古典学与中希文明互鉴:《古典学研究》期刊建设座谈会”在长安街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媒体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古典学研究》的办刊方向及未来发展等相关论题展开讨论,共商《古典学研究》的发展大计。诸位学界同仁畅所欲言,积极献策,座谈会气氛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开幕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通识教育委员会主任、新雅书院讲席教授甘阳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程巍所长致开幕辞。程巍所长首先肯定了中国古典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长期以来支持古典学学科建设的各位学界同仁表示真诚感谢。程巍所长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认知模式下,中国人把自己的文化传统当成历史遗物来研究。其实古典学不是若干古典时期的著作,而是由活着的人不断阐释的意义的积累。回顾历史,尤其在遇到文明发生重大危机或遇到重要机遇的时候,人们需要返回古典,以求看清未来。
程巍所长进一步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的贺信中指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因此,今天的会议不仅是研讨一个刊物的建设和学科建设,还是在研讨关乎世界的过去与未来的一些重大问题。最后,程所长再次感谢各位学界同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中国的古典学发扬光大。


座谈会



 


本次会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老一辈学者、中国的古希腊罗马研究的开创者之一王焕生先生,他在发言中衷心祝贺《古典学研究》越办越好。

 


《古典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刘小枫教授在发言中首先感谢社科院外文所,并回顾多年来《古典学研究》发展的艰难历程。
接下来,刘小枫教授从古典学发展进路、中国古典学研究的范围、文明互鉴、增设古典文献选刊以及期刊格式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学的发展现状作了介绍。
刘小枫教授认为,中国的古典学发展进路不同于西方古典学的史学、人类学进路,而遵循其最早的语文学进路——从古典文本出发,要求打通文史哲之间的壁垒,形成跨学科的古典研究。其次,刘小枫教授认为,中国的古典学研究范围并非仅限于古希腊罗马,应当同时包含西方视角下的东方学(如希伯来)、欧洲古典等,就此而言,仍有大量的西方经典文本未得到研究,因此中国的古典学研究仍处于填补空白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古典学研究应当是中国文明与多文明之间的互鉴。刘小枫教授回顾了社科院外文所创办的《古典文艺理论译丛》《文艺理论译丛》曾经对扩大国内学者学术视野所做的贡献,对这两个刊物的停刊表示惋惜,并表示《古典学研究》将增设古典文献选刊栏目,接续对西方古典传统中重要文本的译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表示,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国内学者影响较为深远,诸多学者均受到古典学问的滋养。张志强所长认为,中国的古典学不只是了解西方,而应当是知己知彼之学,理解西方与理解中国处于同一个过程中,并且前者对后者有重要意义。同时,张志强所长希望更多的中国哲学学者能够参与到古典学研究当中,并表示哲学研究所将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古典学学科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李永平研究员认为,从《古典研究》到《古典学研究》,一字之差,显示出中国的古典学研究从最初的草创阶段逐渐走向成熟。李永平研究员指出,古典研究是外国文学研究所的重要传统,曾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诸如罗念生、钱钟书、朱光潜等,均参与到《古典文艺理论译丛》《文艺理论译丛》的译介工作之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少有的启蒙渠道和了解西方的橱窗,在当时国内影响很大。

 


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主任、历史学系彭小瑜教授首先表达了对王焕生等老一辈古典学人的敬意,老一辈学者的诸多译本沿用至今,很多已经成为学界经典。
彭小瑜教授接下来表达了当代进行古典学教育的困难,即古典学术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古典语言基础,这是进入古典学术研究的门槛,而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又缺乏充足的教学时间保障古典语言的学习,并且缺乏语言师资队伍保障古典语言教学。

 


《国外文学》主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刘锋教授从期刊编辑视角对古典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指出了有待厘清的几个问题:一是古典学是否对自身有所反思,以区别于其他学科。但从目前来看,古典学多集中于文本细读,这并不足以与其他学科相区别,我们应当借助这次机会将方法论上的问题加以厘清。二是研究的时代范围如何限定,三是应当确定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谷裕教授结合自己30年前的留学经历谈到,德国古典学教育与西方诸多古典传统一脉相承。她建议以往翻译和研究分属不同的期刊、杂志,此次《古典学研究》期刊的调整可以很好地将翻译与研究结合起来。相信《古典学研究》期刊调整必将对古典学学科的发展与中希文明互鉴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秦露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古典学区别于国学,国学是对标西学的产物,其前提是将现代西方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将这种价值标准注入中国文化传统,以自证合法性。而古典学是将中西问题拉回到古今问题的框架内,以中西方共同的古典视野来面对作为问题的现代西方。秦露教授十分认同甘阳教授、刘小枫教授建设中国古典学的初心:中国古典学不仅研究西方古典,更要为研究古典中学的人服务,要在世界不同文明的意义上思考中国文明的地位。

江湄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江湄教授通过在史学家刘家和先生课堂上的听课往事,回忆了老一辈史学学人对中西文明比较的情怀,以及对中华文明命运走向的深沉关切。江湄教授认为中国古典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各大古典文明相互理解的思想平台,构建了真正的文明比较视野。她寄语《古典学研究》可以提供中西比较平台,组织更多中西学者对话。

 


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吴飞教授首先回应了刘锋教授提出的相关问题。古典学的重点并不在于时段限制,而在于提供一个古典视野,让研究者具备看待问题的整全眼光。古典学也不只是古典文献学等小学。古典学具备深邃的思想性,只不过思想需要借助材料才能得以显明。因此,考古学以及收集相关研究材料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等,都是古典学的必要门槛。这也是中国古典学的发展需要时间的原因。


会议现场


青年学者发言


座谈会自由发言阶段由各位青年学者发言。



浙江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哲学院林志猛教授回顾了《古典学研究》杂志一路发展的艰辛历程。建议古典学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该澄清跨学科的定位问题以及古典学的思想倾向问题,比如是否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式,以区别于文史哲分科的研究方法。在来稿方面,期待《古典学研究》能吸引更多优质稿件,获得更多青年学者的支持。

《读书》杂志社卫纯副编审首先祝贺《古典学研究》近期取得的成果,祝贺社科院外文所与刘老师、甘老师通过《古典学研究》走到一起,并感谢二位老师多年来为《读书》杂志培养了许多优秀作者。他提到“古典学研究”公众号作为日常阅读的重要来源,不仅对涵养心性有重要作用,也有传播和教化功能。建议《古典学研究》可以利用公众号的特点弥补纸质刊物的不足,通过公众号与杂志的互动,将公众号转化成杂志的先行阵地。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学教研室主任、文学院彭磊教授在发言中认为,古典学正因为没有完全定型,没有刻板的研究范式,才能始终保持针对思想问题的开放与包容,才是这个学科的旺盛生命力之所在。



《经典与解释》辑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娄林副教授建议《古典学研究》应当重视书评栏目,并由此对刘锋教授所提的古典学界定问题作出回应。娄老师引用尼采的观点指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文明有决定自身最高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应被限制在现有学科内部。

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斯一副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他作为青年学者,虽然面对发文压力,但是相较于其他类文章,他在撰写古典学相关的稿子从不敢马虎,因为有内在的动力。他建议《古典学研究》刊物增加编辑审稿权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冯庆副教授通过两个小故事表达古典学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学科特色,称这对于培养优秀学者功不可没。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助理教授颜回忆了自己的学术成长与古典学的渊源,以及老一辈学者,如王焕生先生,专注于古典学术事业的精神对自己成长产生的鼓舞,表示愿意担当古典学事业青年一代生力军。

华夏出版社马涛红编辑表示自己有幸参与到《古典学研究》的编辑工作之中,愿意为期刊的建设发光发热、出一份力。

《古典学研究》执行主编、外国文学研究所贺方婴研究员对诸位学界前辈、师长、同仁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她说这次会议可谓“神仙会”,正是出于对中国古典学建设的厚望与期待,才能把各位学界前辈和学友聚在一起,老中青三代济济一堂。她也诚挚感谢院、所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助力。《古典学研究》期刊的未来可期,编辑部同仁会继续努力,期待学界的朋友们继续支持刊物的发展。

闭幕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外国文学评论》主编梁展研究员做闭幕式致辞。梁展研究员对各位关心、关注《古典学研究》杂志和古典学研究事业的师友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外文所一定会将这份历时13年之久的学术集刊办好,期待《古典学研究》未来转入正式期刊后能聚集更多优秀的古典学人才,重建外文所的古典学重镇,进一步推动中国古典学的学科建设。最后他对《古典学研究》编辑部的工作,以及大会组委会会务组织工作表示肯定。


合影


撰稿:赵国杰 张培均

编辑:柳燕

海报设计:胡佳睿 



 ● 议程 | 古典学与中希文明互鉴:《古典学研究》期刊建设座谈会

 ● 重磅 || “经典与解释”丛书廿周年暨500种出版纪念

 ● 致敬 | 《经典与解释》辑刊出版61辑纪念

 ● 特讯 |《古典学研究》辑刊正式上线中国知网

 ● 新年特辑 | 我们致敬“经典与解释”的2022年

 ● 简讯 | 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第十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开幕式纪要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