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1962:堪比“四渡赤水”的一个局,怎么破?
炁子上一篇原创文章《河南之光“胖东来”:变资本怪兽为共同富裕的公器》,是临时插进来的。原本在讲的是关于藏南和1962中印边境之战的系列分析。上一篇《印度1962:那山,那水,那人,那脑》是第5篇,讲了印度对中国和世界的战略思维,即全面继承“大英帝国”殖民者的思想,独霸南亚次大陆、印度洋。印度煽动藏独,持续蚕食中国领土,还在1962招来中国一顿胖揍,这是根源。
在1962年中印两国边境问题里,我们分析了中国主变量、印度客变量,这一篇,我们来看,是否还有其他变量?
今天的台海局势,一如香港国安法出台前的香港局势,愤青们急得跳脚,为什么还不打?还不打?不打?打?……
真希望那些喊打喊杀的愤青们,能够平复情绪,研究一下1962年中印边境博弈,感悟一下毛教员出神入化的战略思维境界。再回头来看今天的那些个局部热点、整体局势,心就平了,气就和了。
读史使人明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1
众所周知,毛教员的军事战略思维,自己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而在炁子看来,
1962年的中印之战,战略思维境界堪比四渡赤水,或者说就是国际版的四渡赤水。虽然在军事上,印军不堪一击,而没有了当年红军突出重围的惊心动魄。
为什么这么说?分析完1962主要的相关变量,就清晰了。
四渡赤水,当时有五大变量,红军,中央军,川军,黔军,滇军。各个变量有各自的属性。即使同处一个大阵营的各方,显隐属性也是各各不同。各自的隐属性,被毛教员准确捕捉、放大,牵出巧妙的因果链,创造出红军逃出生天的奇迹。
而在1962年中印之战,也有多个变量。
台上PK的两个——中、印,聚光灯外四个——米国、苏联、巴基斯坦、台湾省。
这些变量,都有各自的显属性、隐属性,对中印之争有不同的期望。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这些变量的相关属性。
在分析之前,炁子要提请读者留意,以下的所有内容,或者本身就是数据、事实,或者是基于数据、事实的判断推论。
我不能夸口说,以下内容100%精准,毫无瑕疵,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以下内容,基础是16篇学术论文。实际上,被困藏南的这几个星期,特别在研究中印之外的多个变量时,炁子阅读了大量相关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是学者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积累,是相关数据、事实、逻辑推论的浓缩。
炁子所做的工作,只是对那些相关的成果做出了综合,并以通俗易懂、尽量有趣的表达,呈现给炁子的读者。
为表达对那些学者的感谢,也为让读者了解炁子创作本文的依据,文末列出了一份16篇论文资料的清单。这些严谨的学术资料,行文中就不提了,以减少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干扰。有兴趣深入研究的读者,也可以留存备考,方便网搜清单上的论文。
16篇论文,蕴藏的史料很丰富,包括新近解密的政府档案。如果要逐一呈现,需要长篇大论,但炁子公号的属性,不太适宜再花十篇二十篇展现那么多的历史烟云。藏南系列已经发了5篇,有的读者可能已经不耐烦了。所以,这里,本文只能梳理一个大体脉络,一篇讲完米国、苏联、巴基斯坦、台湾省四个相关变量。
好了,故事开始。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灭了法西斯的德国、日本、意大利,打残了“大英帝国”,冒出了两个新的世界霸主,一个是米国,另一个是苏联。
二战硝烟未散的时候,反法西斯盟友米国、苏联,迅速由友变敌,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冷战,塑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基本世界格局,也是新中国在求独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所遭遇一切的大背景。
米国和苏联,正是冷战时代的两极,各自聚集着一个国家阵营。
2
我们先说米国。
米国对新中国,那是恨之入骨。中国属于苏联阵营,是米国的死敌,而且,朝鲜一战,把米国打得威风扫地。
米国对印度,情况就不一样了。
米国阵营,以米国西欧为主体,历史属性为前殖民主义强盗国家。而像印度那样的,恰好是他们以前的殖民地,二者之间水火不容。所以,米国对印度,热情不起来。
前殖民地国家贫穷落后,独立门户不容易,要改变落后面貌更难。想和前殖民者重结友好?获得前殖民者的发展援助?可以啊,不过,你得付出代价,得听话,得放弃部分主权,得俯首帖耳。
而印度呢,仗着自己块头大,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不想重归前殖民者的麾下,热衷于竖“反帝反霸”“不结盟”大旗,要做前殖民地国家的领头牛。西方阵营的援助,要是无条件,多多益善;要是带条件,免谈。
不过,米国到民主党上台、小帅哥肯尼迪当政,形势变了。
那时,米苏阵营之间的冷战,阵势已经全面摆开。在肯尼迪团队的眼中,对印度,前任艾森豪威尔过于僵硬。印度块头大,应该设法加以改造,改造成一个前殖民地的橱窗,展示“世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制度优越性。
于是,肯尼迪放下身段,和尼赫鲁谈,连夸带拉。肯尼迪说,我们围堵苏联,现在是“精疲力竭”,力量不够,印度和咱们都是民主国家,是大国,应该帮把手啊。
上面这段话,是炁子演绎了的。在阅读史料时,肯尼与对尼赫鲁会谈的原话,用了“精疲力竭”这个词,让炁子很意外。作为世界两霸之一,对前殖民地印度,都用出了这个词,那么像上段的对话场景,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史料未披露当时尼赫鲁的应对,不过那番吹捧,尼赫鲁应该很受用。印度本来还举着“反帝反霸”“不结盟”的大旗,但从此后印度接受米国援助的数据看,尼赫鲁对米国放宽条件的援助,是半推半就的。
特别是1959年中印边境争端加剧之后,米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援助。史料数据显示,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1年底,即印度掀起大规模反华活动期间,米国给予印度的经济援助将近41亿米元,比1947年印度独立到1959年12年的总和还多一倍。
不过,米国在与印度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巴基斯坦因素。这个因素,使得米印关系一波三折,起伏不定。中印打起来之后,这个表现突出,下一篇还会讲到。
米国在逐渐把印度拉入己方阵营,苏联阵营会坐视不管吗?
3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不怎么瞧得起印度。
在斯大林眼中,世界只有两个阵营,一个苏联领头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一个是米国领头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他一门心思在运筹这两大阵营的博弈。
至于其他国家,包括二战后纷纷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入不了他的法眼。
但是,苏联在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形势也变了。
赫鲁晓夫对米苏两大阵营的博弈,调整了战略,要“和平竞赛”。就是说,两边别剑拔弩张的,各自发展经济、科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谁厉害。
战略变了,苏联就开始关注阵营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也看上了大块头的印度,想用社会主义改造印度,成为第三世界的一个发展样板。
除了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样板间,苏联扶持印度,还有海洋战略的考量。
苏联的主体俄罗斯,从沙皇时代开始,就一直在为出海口而奋斗。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基本诱因就是苏联希望让渡部分海洋主权,在中国海岸建长波电台,组建联合舰队。后来花血本支持越南,想的是租借金兰湾。再后来出兵占领克里米亚,也是为了保住它在黑海的唯一出海口。
而印度风水好,背山面水,三面是海洋,紧扼国际水路物流的要道。苏联如果拉住了印度,那么,自然大有利于苏联的世界霸权争夺。
于是,苏联加强对印度的援助,步子稳稳的。实际上,当年苏联与中国同盟关系破裂,撕毁的合同、撤走的专家,都直接转到了印度。
还有更过份的。苏联把先进米格飞机和相关技术,都给了印度,却没有给中国,或者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们。
印度的国名全称,咖喱糊糊一样,叫“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的共和国”。其中,就有一味“社会主义”的调料。
印度也学着苏联搞“五年计划”,连着搞了12个。直到莫迪上台,才终结了“五年计划”模式,改为“3年-7年-15年短中长规划”模式,从2017年开始。
1959年到1962年,苏联也和米国一样,大量增加对印度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史料显示,这三年苏联援助印度的费用,就占印度建国后苏方援助总额的67%。
不过,苏联扶持印度,也有自己的烦心事,那就是怎么处和中国的关系。
当时,中国和苏联裂痕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不过同盟关系还在。老大要面子,要唬住小弟,就得信守盟约。
在中印的矛盾上,苏联怎么站队?纠结。
而且,1962年还出了个米苏古巴危机,时间就在中国决策揍一顿印度的前后脚。
米苏古巴危机在高潮的时候,全世界都捏把汗。两霸玩瞪眼游戏,闹不好会瞪出个世界核大战。在那种严峻形势下,苏联需要盟友中国的支持。
古巴危机爆发的时候,苏联是否提前向中国做了通报?如果按照盟约,苏联应该那么做。但炁子读完那些论文,好像此事尚无确切史料。无论怎样,在中印边界矛盾发展到非一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苏联如何面对,是一个难题。这个后面讲到开战进程时,还会涉及。
在米苏两霸、大块头中印的夹缝,还有一个巴基斯坦。
4
英国殖民者在撤出南亚次大陆的时候,一顿操作猛如虎,闹出个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分家过日子。
但分家后的日子,两家在仇恨里熬过一天又一天。印度块头大,一心想着把个儿小的巴基斯坦给灭了,合二为一。那么巴国,一心想的是如何斗印度,如何避免被灭国。
小国历来的生存之道,就是找个霸主,求保护。巴国也不例外。
找谁呢?
那时,斯大林瞧不上殖民地独立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世界上就两个霸主,苏联不理睬,巴国自然要找米国碰碰运气。
如果印度、巴国都有求于米国,同等情况下,米国会选谁?
答案不言自明,米国会选块头大、扼守世界物流水路的印度。可是呢,偏偏印度牛哄哄,不肯屈就米国阵营,而偏要在米苏之外另起炉灶,弄个“不结盟”霸主当当。
霸主米国,自然不会拿自己的热脸去贴印度的冷屁股。这就给了巴国机会。巴国一番操作猛如虎,加入了米国掌控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中央条约组织。这两个历史上的地区组织,都是米国围堵苏联阵营的网络节点,也给了巴国“集体安全”的承诺。
巴国成了米国围堵苏联阵营的马前卒。换来的回报,是对巴国最最重要的生存安全感。
可是,米国不断增加对巴国死敌印度的援助,包括军事援助,让巴国越来越不安,最后发展到冲天一怒。具体情况,我们到后面一起讲。
米国宠幸印度,在西边让巴国很不安,而在东边,也让中国的台湾省,心里不是个滋味。
5
中国的台湾省,被败逃的常凯申盘踞。
新中国建国不久,红色军队本来紧锣密鼓地准备打下台湾、统一中国的,但被迫拖进朝鲜战争,从而错失了机会。曾一度被米国打入冷宫的常凯申,因为两霸冷战,重新获得米国青睐。
有米国的支持,常凯申反攻大陆的气势大盛。就在中印边界之战箭在弦上的时候,常凯申也在对大陆虎视眈眈。
那一年的双十节,常凯申发表告红色团队“陆海空各级干部官兵书”,号召他们“倒戈起义”。一个月后,常凯申领导的蓝色团队,通过《光复大陆指导纲领》。
常凯申恨把他赶到岛上的毛教员和他的新中国,也恨印度。
恨印度何来?
因为印度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在每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印度都支持“驱逐台湾”的提案。
他在日记中首次谈到中印边境冲突时,写道:“唯‘泥黑路’小丑无耻,说不定从此屈服于匪也。”
他在抗战期间曾访印度、与尼赫鲁见面,当时日记都称“尼赫鲁”,而到了1962年的10月,他却在日记里称其为“泥黑路”,还是“小丑”。
常凯申恨新中国,恨“泥黑路”,但人在孤岛之上,当年盟军中国战区统帅部最高统帅的盛威不再,对中印边界之争鞭长莫及。
6
以上,对围绕中印边境之争的其他四个变量,米国、苏联、巴基斯坦、台湾省,逐一做了简单勾勒。
那么,面对越来越难以避免的中印之战,四方各有什么诉求呢?
米国希望中印开战,打得越久越好,一方面把中国耗干,一方面增加印度对自己的依赖,以实现拉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投入米国阵营的怀抱。
苏联和米国类似,希望中印开战,打得越久越好。持久战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扶印制华,巩固苏印关系,获得印度洋出海口,获取与米国争夺霸权的优势。
巴基斯坦对中国无感,对中印之战无感,但对米苏、特别是米国,因中印之战而持续给予印度军事援助,极度不安、极度不满。
台湾省的常凯申,新中国和印度都恨,希望两败俱伤,最好拖米军参战,这样米国就会更得力地支持他在东南方向反攻中国大陆。
所以啊,各位请看,聚光灯外的四个变量,除巴基斯坦非敌非友之外,其他三个,都是敌视中方的。
也就是说,
就是四国五方围出这样一个死局,等着新中国去钻。
而在当时,新中国内外交困。
一如四渡赤水时候的红军。
或者,你也可以想像一下,新冠疫情下的世界,假如米、欧、俄及其仆从国一起反华,全世界都和中国作对……
如果你是毛教员,或者毛教员团队的一员,你会如何决策?在这个局里,藏南问题,进退去留,还有多重要?请忘掉史实,去沉浸于当年的现场,好好揣摩一下。
下一篇,我们就呈现毛教员和他的团队出神入化的“打印”战略。
本篇到此结束。小结一下,本文是炁子原创《脑力体操:1962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系列文章的第六篇,主题是分析与中印边界之战相关的四个变量,米国、苏联、巴基斯坦、台湾省。(完)
========================== 简朴的分界线 ==========================
本文参考文献:
1. 潘小亮:《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对中苏关系和冷战的影响》(《学周刊》2011年第5期)
2. 奉学勤:《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时期的印美、印苏关系》(《天府新论》2007年6月)
3. 唐庆:《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肯尼迪政府的南亚战略计划》(《江汉论坛》2008年11月)
4. 徐隆彬:《从档案资料看苏联对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立场》(《俄罗斯学刊》第8卷总第43期)
5. 戴超武:《关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中苏分裂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0期)
6. 王栋:《论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与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3期)
7. 谢忠、蔡文馨:《毛泽东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月)
8. 王琛:《美国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史学月刊》2002年第1期)
9. 张瑾:《美国情报视野中的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2021年1月)
10. 刘名望:《尼赫鲁时期(1947-1964)的印苏关系探究》(《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2月)
11. 王琛:《试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对中巴关系的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12. 黄正柏:《试论尼赫鲁时期印度的不结盟外交》(《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
13. 陈红民:《台湾当局对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反应——以“蒋廷黻资料”与《蒋介石日记》为中心》(《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1期)
14. 王学军、赵力兵《透析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政治战本质》(《理论学刊》2012年3月)
15. 郑励:《印度的海洋战略及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1期)
16. 汪婧:《中央情报局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评估与美国政府的应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
========================== 简朴的分界线 ==========================
匆忙的君子,到这里就看完了。原创不易,如果喜欢炁子(微信公众号“炁子”)的这篇原创文章,请在退出之前,打赏一杯茶钱?在看、转发,也算赞赏。古道热肠,温暖、鼓励炁子做得更好!
其他君子,欢迎了解更多关于微信公众号“炁子”的信息,包括互动、花絮。
1. 看不到、看不全炁(音qi)子的原创文章,怎么办?
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2. 微信公号“炁子”暂无留言功能,但有更便捷充分的互动途径
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
犀利思维,稳健人生。欢迎投缘的君子,和炁子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闻、思、修日日新,从此走上思维睿智、人生圆融的坦途。
3. “演艺界的道德模范”投票仍在进行,欢迎参与
投票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的投票功能区;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投票。
同时,欢迎读者关注漏掉的明星、普通人,让更多的道德模范曝光!欢迎提供相关的信息线索,最好同时提供可供采信的具体资料。
提供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长按二维码,加入炁子QQ交流群;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