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国际版“四渡赤水”:血色规定、雷霆一击、潇洒快闪
由藏南问题引发,炁(音qi)子近期做了一个原创文章系列《脑力体操:1962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个系列,已经发了6篇了。从藏南的时空属性讲起,接着讲了藏南问题的主变量中国、客变量印度,再讲到另四个相关变量,米国、苏联、巴基斯坦、台湾省。
讲米、苏、巴、台,是炁子上一篇原创文章《中印边界1962:堪比“四渡赤水”的一个局,如何破?》的内容。整个系列,连同本篇共7篇,背后的事实、数据支持,除了上篇列出的16篇论文清单外,还有之前参考过的1篇论文、3部印度电影,一起列在本文末尾,供有缘君子参考。
这一篇,是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结局。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中印开战之前,6个变量各是个什么状态。
1
No.1 中国。
1962年的中国,屋漏偏逢连夜雨,内外交困,国力虚弱。
在米国阵营经济和军事围堵的大背景下,盟友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阻滞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很多工厂被迫停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政策性失误,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市场供应紧张,财政赤字激增,再加上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中国出现了大面积饥荒,粮食极度缺乏,人口非正常死亡十分严重。
同时,常凯申割据的台湾省,在米国阵营支持下,积极图谋军事反攻大陆。对此,红色军队为准备当年夏秋常凯申可能发动二三十万人的登陆进攻,做出了自朝鲜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调动。
而且,中国一直视印度为第三世界兄弟,希望恢复到1950年代上中期的“蜜月”状态。甚至,在印度“相煎太急”的时候,向印方露出了自己的底牌:我们不会两面树敌,我们的敌人在东南方向。
中国,是一百个、一千个不愿意开战。
No.2 印度。
印度全盘继承英国宗主国的殖民主义思想,认定南亚次大陆、印度洋都是“我的”,志在控制青藏高原,也担心中国输出革命,将印度东北部变成印版“延安”。
于是,在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民粹主义的裹挟、米国阵营的怂恿、苏联阵营的支持下,在不顾米国阵营反对、武力夺取前葡萄牙殖民地的胜利鼓舞下,印度展现出对与中国争议领土“既要”“又要”“还要”的贪婪,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焰。
No.3 米国。
作为世界冷战一级的霸主,米国视苏联阵营的中国为死敌,围起了经济军事封锁中国的大网。在南亚,战略诉求是拿下印度“不结盟”这个山头,把印度吸纳到西方阵营,化解印巴矛盾,补上围堵中国的一块短板,并利用印度的“头羊效应”,把不结盟运动的其他国家“招安”到自己阵营。
为此,米国希望中印开战,打得越久越好,一方面把中国耗干,一方面增加印度对自己的依赖。
No.4 苏联。
作为世界冷战另一级的霸主,苏联一方面与盟友中国渐行渐远,另一方面,也在争夺扼守大洋的南亚大国印度,也希望利用印度的“头羊效应”壮大自己阵营的力量。
对中印之争,按盟友道义,本应支持中国,但出于实际利益需要,又倾向于支持印度,并不顾虑中印开战。打得久,有利于扶印制华,加深印度对苏联的依赖,获得印度洋出海口,获取与米国争夺霸权的优势。
No.5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与印度是死敌,而对中国无感,但对米国苏联、特别是与自己结盟的米国,因中印之战而持续给予印度军事援助,极度不安、极度不满。
No.6 台湾省。
败退台湾的常凯申集团,在米国阵营的支持下,不断加紧对东南沿海的袭扰和窜犯,甚至酝酿着数十万军力规模的反攻,一度造成了中国大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势。
同时,常凯申也恨印度。希望两败俱伤,最好拖米军参战,这样米国就会更得力地支持他在东南方向反攻中国大陆。
2
综合以上六个变量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四国五方围出这样一个死局,等着新中国去钻,类似于四渡赤水时候,红军面临的局势。
如果比照新中国历史上的跨国作战,毛教员和他的团队面临的困境,比十年前的朝鲜战争更严峻。
十年前,至少两霸之一的苏联,是支持中国的。毛教员和他的团队,基于苏联空军参战的前提,才做出出兵决策。
但这次,世界两霸米国、苏联,都与中国为敌。中国要在羸弱的时候,被迫,与综合国力在中国之上、支持印度的世界两霸,还有觊觎反攻大陆的常凯申,对阵。
在如此险峻的形势下,毛教员团队是怎么决策的?
落实决策的过程,已成为中印1962年边境之战的历史。信息海量,大家都能方便地查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炁子要着重讲的,是毛教员对这场避无可避的军事交锋,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三部曲:忍让、雷霆、快闪。
3
先是忍让。
忍让到什么程度?
出台“血色规定”:在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30公里之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20公里之内,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挑衅滋事的印军坚决不打第一枪,尽可能不使用武力,不使事态扩大。
“血色规定”,让戍边的血性中国男儿,眼里流泪、心里流血。
那为啥要如此忍?
忍字头上一把刀。
冷战的两个霸主,也控制着两个阵营的舆论霸权。而两个霸主,又都同时向着印度。印度一叫嚷,两个阵营就跟着咧咧。中国在世界舆论的眼里,不是浓眉大眼,而是贼眉鼠眼。其实,中国吃舆论霸权的亏,一直吃到今天。
中华文明最讲师出有名,何况是在没有话语权的情况下,更需要用一个“忍”字诀,争取舆论的道义同情。
执行“血色规定”,渐渐让国际舆论看清中印双方,究竟谁是浓眉大眼、谁是贼眉鼠眼:
中方要和平谈判,印方却要步步进逼;
中方要缓和局势,印方却要得寸进尺;
中方要力避冲突,印方却要剑拔弩张。
最后,连印度政界都看出来了:“我们的邻邦和我们的朋友,甚至在中国侵略印度的问题上也持不结盟的态度……它们倾向中国一边。”
忍让,是为了政治上有理。
4
再是雷霆。
雷霆之击。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国军队在东西两线,分两个阶段,对入侵印军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自卫反击作战,最终以泰山压顶、雷霆万钧之势,打得印军兵败如山倒。
“你们在24小时内消灭了一个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被俘的印军准将达尔维(John Dalvi)说。
遭遇中国军队摧枯拉朽的战力,不仅让印度人开始怀疑人生,也让米国高官直接懵圈。
“我们都以为印度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显然他们不并不知道。”米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雷思(John K. Galbraith)讲。
“当中国人横扫印度军队时,我们简直是目瞪口呆。”肯尼迪的亲近助手科默尔(Robert Komer)这样回忆。
从印米方面对中国雷霆之击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这一出的奥妙所在。
一是把惹事的印度,打狠打痛,打醒打怕。
把它一顿胖揍,就是为了教育它:用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行不通的!对中国搞殖民蚕食那一套,只能遭到沉重打击。
二是让递刀子的、嗑瓜子的,见识见识马王爷到底长了几只眼。
雷霆一击,掌握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权,增加了对抗反华势力的筹码,打击了米苏两霸掀起的反华逆流,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根本着眼点,在于政治,而不在于军事。但是,军事上的大胜,可以确保政治上有利。
5
三是快闪。
潇洒快闪。
毛教员的“打印”三部曲,忍让、雷霆、快闪,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谋略智慧的自然溢出。而针对1962年虎狼环伺之局,第三出“快闪”,尤其精妙!
怎生见得?
11月20日,已彻底崩溃的尼赫鲁,没了矜持,把“不结盟”的金字招牌丢到脑后,不与内阁商量,接连给肯尼迪发出两封“鸡毛信”,第二封在深夜。
信里急切地表示:愿意在抵抗中国“侵略”上与米国结为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军事伙伴,而且要米国直接参战。
就在尼赫鲁发“鸡毛信”哀求的同时,11月21日零点,中国宣布在24小时后即从22日零时起,单方面停火,军队撤回至1959年实际控制线。武器归还,俘虏归还。
历史上割地赔款的记忆太深了,我们打赢了为啥要撤?为啥要撤?为啥要撤?……
60年来,无数国人想不通这个问题。
前文在分析世界两霸米苏时,已经讲过,当时两霸都憋着一肚子坏水,想让中印长期打下去,耗干中国、耗垮中国,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可是,中国的“快闪”战略,让两霸把战争拖延下去的幻想,破灭了!
当时,不少中国边防战士们都有大局意识。他们戏言“这一次打在尼赫鲁的身上,疼在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心上。”
而且,“快闪”是在尼赫鲁慌忙发“鸡毛信”求援、倒向米国阵营的关键时刻。
能掐会算的毛教员,捏准了尼赫鲁绷不住的火候,赶在尼赫鲁即将倒向米国阵营的一刹那,宣布“快闪”。
中国的“快闪”及时制止了印米可能的结盟。惊魂初定的尼赫鲁,立即向“不结盟”回归,再次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当然,“快闪”策略还有其他种种斩获。
比如,整个世界都没料到中国的如此反转。加尔布雷思在日记中写道:“即便是拿破仑在世,他也将被彻底搞糊涂了。”
在米苏舆论霸权的夹缝里,中国的“快闪”之举,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正义之师、仁义之师的形象,看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从此,一些处于中间地带的外国政党和不明真相的国家,开始向中国倾斜。
战后“快闪”,确保政治上有节。
6
我们常常听说红色团队“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艺术,看看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就是这种斗争艺术的完美案例。
话说,毛教员的“打印”三部曲,忍让、雷霆、快闪,对各变量牵出了怎样的因果链?
印度。
中国的隐忍、雷霆一击、特别是单方面的“快闪”,让活在梦里的印度人,遭受巨大的羞辱。
它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在国内、国际陷入全面的被动和孤立。《印度斯坦报》写道:“在当前危机中,印度的传统朋友没有几个表示声援这个国家。有些甚至发表了令人讨厌的声明”。
印度之前自吹是前殖民地国家发展“样板”,战后不好意思再这么吹了。它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战争期间,米国力促印巴媾和,为克什米尔争端向印度施加压力。这给印度也造成了心理阴影,战后与米国渐行渐远,倒向苏联。
米国。
中国的策略,让米国拉印度入伙的梦想破灭。也因为印度回归“不结盟”,印米关系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开始倒退。到1971年的印巴战争,米国支持巴基斯坦,则使印米关系落入二战后的最低点。直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米国才祭起“印太战略”,再拉印度围堵中国。
苏联。
希望中国在与印度的持续战争中失血,苏联的这个幻想也告破灭。但在中国“快闪”之后,苏联依然对印度保持经济、军事援助。在印米关系渐行渐远背景下,印苏关系像尼赫鲁所称的,“印苏友谊值20个师”。
同时,苏联与中国关系越加恶化,直到1969年两国爆发直接冲突。与苏联彻底闹掰,也结出毛教员“联米抗苏”战略调整的因果链。再经过邓师决策中越边境10年轮战耗尽苏联帝国,终致苏联坍塌。
巴基斯坦。
巴国对印度深深的敌视和恐惧,决定了在立国后向米国求助,也决定了在米国1962年背弃盟约、援助印度时与它分道扬镳。
同时,中国对巴国改善关系的要求,做出了积极回应。当年12月26日,巴中宣布边界问题谈判取得原则协议。此后,巴国对华关系关系迅速发展,直至成为中国的“巴铁”。
台湾省。
悲催的常凯申,在米国支持印度对华领土诉求时,只能在日记里发泄对米的不满。而且,指望中印战争打下去、拖米国直接参战的幻想,也因为毛教员的“快闪”策略而破灭。
常凯申父子身后的台湾省,当道的“台独”势力,没有了对中国领土的诉求,与印度放肆地眉来眼去,渴望被绑在米国“印太战略”的战车以续命。
7
如何评价毛教员团队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策略?
按米国人的语境,那是中国统合军事、政治和心理手段,来遂行服从于政治目的之下的一场“单一的、有限的、有纪律的和受掌控”的军事行动的杰作。
米国人认为,从宣传和政治上来看,中国娴熟利用印度方面的挑衅行为,相当程度上成功地摆脱了侵略的指控;整个冲突过程中,中国始终保持“政治主动”,在每一个政治敏感的转折点,呼吁停火和谈判,从而成功地将对于拒绝和谈的指责转移到印度身上。
用毛教员自己的话说,叫“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
在炁子看来,1962年为期一个月的“打印”之战,创造了红色军队历史上政治战的光辉范例,是毛教员团队一场精彩绝伦的国际舞台政治秀。
回头我们再看这个藏南问题系列文章的缘起,无论藏南是穷山恶水还是风水宝地,能不能守得住,1962年必须撤回。即使守得住,也会撤。
为何?无他——大局。系统思维下的政治军事仗。
而且,新冠疫情后的中印关系、中印边境局势,与1959-1962年间的情况颇有类似之处。限于篇幅,不展开了,请有兴趣的君子自行去思考。
8
最后的话:
这个藏南系列,分析一个问题的完整的案例,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这样来做系统分析——界定问题时空边界、主客变量、相关变量、牵系因果链。全程基于数据、事实,情绪受控度0%。
按这个思维模式,必能趋近问题的真相。趋近的程度,取决于掌握的数据和事实的精细度、识别出变量隐属性的数量。
这个炁子系统思维模式,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的实操框架,或者说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毛教员从1926年开始《中国佃农生活举例》的调查研究开始,一生调研无数、据此做出正确决策无数,都有这种SOP的影子。
持续不断熏习这种思维模式、常做脑力体操,人的思维能力必将逐步提升,看问题看得准、看得深,解决问题办法多。
有君子可能要说了,我一天到晚忙得头脚碰后脑勺的,哪有功夫去做这种调研功夫?
那么炁子这里有两个建议。
第一个,对一般的社会问题,你可以找可采信的信息源,回避没有依据、没有逻辑的“满嘴跑火车”信息源。常看微信公号“炁子”的君子,会对信息源的可采信度有越来越敏锐的判断力。
第二个,对自己切身相关的问题,无论是家庭、情感、学业、职场、投资还是心灵,一定需要自己亲自做调查研究,不能让别人代劳。
为方便有兴趣的君子,这里把《脑力体操:1962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系列一共7篇的文章列出来,供借鉴参考。
============ 返朴的分界线 ============
炁子原创文章《脑力体操:1962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系列(共7篇):
1. 藏南,藏南,我被困在了藏南
2.“壁挂”在世界屋脊的藏南:信息迷雾背后的真相
3. 中印的边界博弈:藏南之”劫“,算大账的赢家
4. 中印边界博弈1962:如何透过花式“开挂”表象,分析印度人的民族性格?
5. 印度1962:那山,那水,那人,那脑
6. 中印边界1962:堪比“四渡赤水”的一个局,怎么破?
7. 1962年国际版“四渡赤水”:血色规定、雷霆一击、潇洒快闪
============ 返朴的分界线 ============
本文参考文献:
1. 潘小亮:《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对中苏关系和冷战的影响》(《学周刊》2011年第5期)
2. 奉学勤:《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时期的印美、印苏关系》(《天府新论》2007年6月)
3. 唐庆:《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肯尼迪政府的南亚战略计划》(《江汉论坛》2008年11月)
4. 徐隆彬:《从档案资料看苏联对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立场》(《俄罗斯学刊》第8卷总第43期)
5. 戴超武:《关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中苏分裂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0期)
6. 王栋:《论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与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3期)
7. 谢忠、蔡文馨:《毛泽东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月)
8. 王琛:《美国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史学月刊》2002年第1期)
9. 张瑾:《美国情报视野中的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2021年1月)
10. 刘名望:《尼赫鲁时期(1947-1964)的印苏关系探究》(《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2月)
11. 王琛:《试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对中巴关系的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12. 黄正柏:《试论尼赫鲁时期印度的不结盟外交》(《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
13. 陈红民:《台湾当局对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反应——以“蒋廷黻资料”与《蒋介石日记》为中心》(《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1期)
14. 王学军、赵力兵《透析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政治战本质》(《理论学刊》2012年3月)
15. 郑励:《印度的海洋战略及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1期)
16. 汪婧:《中央情报局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评估与美国政府的应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
17. 张岚岚、魏代强:《1962年中印之战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运筹与应对》,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预置思想研究》(13FJS001)的阶段性成果。
18. 印度电影《72小时:永不磨灭的英雄》
19. 印度电影《乔金德·辛格上尉》
20. 印度电影《甘地》
============ 返朴的分界线 ============
匆忙的君子,到这里就看完了。原创不易,如果喜欢炁(音qi)子的这篇原创文章,请在退出之前,打赏一杯茶钱?在看、转发,也算赞赏。古道热肠,温暖、鼓励炁子做得更好!
其他君子,欢迎了解更多关于微信公众号“炁子”的信息,包括互动、花絮。
1. 关于炁子和微信公众号“炁子”
炁子视给读者输出可信、有趣又有营养的信息,为自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公号现宗旨“犀利思维,稳健人生”,倡导思维的科学理性,人生的通达圆融。纯个人创作,没有团队运营,没有吸粉营销,为了有缘君子持续看到炁子更好的作品,恳请各位以举手之劳,一传十十传百,把炁子介绍给更多的人!揖礼致谢!
2. 看不到、看不全炁子的原创文章,怎么办?
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3. 微信公号“炁子”暂无留言功能,但有更便捷充分的互动途径
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
4. “演艺界的道德模范”投票仍在进行,欢迎参与
投票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的投票功能区;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投票。
同时,欢迎读者关注漏掉的明星、普通人,让更多的道德模范曝光!欢迎提供相关的信息线索,最好同时提供可供采信的具体资料。
提供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长按二维码,加入炁子QQ交流群;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