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凤梅对话闫鹏和: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生态自洽”让中银品牌焕然一新丨卓越品牌之道

律新V品会客厅 律新V品 2023-02-18

  • 没有创始合伙人的规模所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 停一停、想清楚之后再出发,会错过什么吗?


  • 管理律所和做业务可以不那么“两难”吗?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合伙制律所之一,中银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银”)历经近30年的探索,对上述问题有了成熟、自信的答案。


中银形成了怎样的“生态自洽”管理模式?在“民主、开放、融合”的管理机制下,每年换届的管委会如何赢得全所的一致认可?


拥有33家分所的中银,如何克服规模化发展中的难点,通过品牌、风控、专业的一体化建设,让中银品牌焕然一新?


30年励精图治、改革辟路,中银以专业化立身,实现了在国内建成33家分所、拥有律师和工作人员近3000名,其中合伙人超过500名、执业律师近2000名的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民主、开放、融合”是中银管理机制的关键词。中银对内实行民主管理,敢于放权,相互信任,各司其职;对外坚持特色,勇于创新,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一路走来,中银稳扎稳打,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律师事务所。



律新社“V品计划”启动以来,《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系列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9月13日,“律新V品会客厅”迎来了卓越之道系列直播的第十三位重量级嘉宾——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总所管委会主席闫鹏和,与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一起,共同探讨了中银的管理创新、专业建设和卓越品牌之道。


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总所管委会主席,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兼有高级并购交易师资格,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律师人才,中国国际商会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闫鹏和律师不仅精通国内外投资并购法律政策和实务技能,而且拥有杰出的商业智慧和经济头脑,是深受欢迎的法商融合专家型律师。擅长的业务领域包括:投资与并购、破产与重组、证券与资本市场、国际业务等。

▲ 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对话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总所管委会主席闫鹏和


以下为对话内容






王凤梅

Q:中银即将迎来30周年庆。提起“中银”这个大品牌,人们会联想到银行,那么中银是不是和银行金融有“特别”的关系呢?请闫主席介绍一下中银的历史。

闫鹏和

A:中银是中国第一批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其发展也独具特色。关于“中银”这个名称,我在此澄清一下:“中银”与中国银行没有股权或隶属关系,但中国银行一直是中银很重要的客户之一。中银刚成立时,正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刚刚兴起之时。当时,中银的几位创始合伙人非常有远见,给律所命名为“中银”,意为以金融和资本市场为主要专业而建立的品牌。


所以,中银在创立之初,在专业上以金融相关领域为主,服务了中国最早一批上市公司的IPO,如天桥百货等。截至当前,中银已经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了IPO、并购重组和资本市场等一系列服务。行业里有一种说法:北京市做资本市场业务的律师,有四分之一都和中银有点渊源。甚至还有人说,中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黄埔军校”。

王凤梅

Q:品牌与业务密切相关。经历近30年,中银已经发展为一家超3000人的综合型大所。目前,中银有哪些特色的优势业务领域?

闫鹏和

A:中银现在共有员工3000余人,其中执业律师2000余人;拥有分所33家,还有几家分所即将挂牌成立。中银最早聚焦于资本市场业务,经过2010年前后的一次合并重组后,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化、国际化的品牌大所,专业部门涵盖了12大业务领域,拥有近30个二级业务部门和行业前沿的研究中心。


中银的特色业务主要有:证券与资本市场、银行与金融、WTO国际贸易、破产重整等。随着规模的扩大,中银的业务越来越多元化,相继建立了刑事法律业务、诉讼仲裁业务、知识产权、合规等部门,在行业内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很多业务还是围绕资本市场展开。同时,中银也是商务部指定的营商环境建设的牵头律所之一,开展了很多与地方营商环境相关的法律服务及研究工作。

王凤梅

Q:在加强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中银建立了哪些机制来支撑和保障律所的专业化建设?

闫鹏和

A:专业化建设一直是中银律所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


首先,在合伙人层面,中银要求实行专业上的“一主三辅”。这个要求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被证明是行业发展的规律。我们的一些律师甚至主动选择只做一个主业,根本不需要辅业。


其次,中银建设了全面的业务部门和专业研究中心,把专业相似的、能够形成合力的合伙人聚在一起;在全国层面,中银建立了业务委员会,通过各个业务部门、业务条线、行业条线,把总所和每家分所连接在一起。


再次,中银的品牌建设也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所有的品牌经费都与专业部门相关联。


最后,中银通过大量的培训和活动来支持和支撑专业部门的发展,例如青年律师训练营等。这几年,中银还推出了“专业之星”计划,将律所的品牌建设资源向那些冉冉升起的“新星”合伙人倾斜,帮助年轻的合伙人树立口碑、建立个人IP。

王凤梅

Q:您的头衔是“总所管委会主席”,谈到管理模式,请问中银有怎样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中银的执行合伙人和管委会主席在分工上有哪些区别?总分所联席会议、全国市场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各有怎样的分工侧重?

闫鹏和

A:中银的管理层曾经到各家大所学习、研究过公司化、计点制等多种模式,进行过很多次内部头脑风暴。经过反复摸索发现,真正能够引领中银发展的,还得是适合我们自己的模式。与一些成熟的律所一样,中银建设了“议、决、行、监”的机制。合伙人大会、高级合伙人会议是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合伙人选举产生执行合伙人,对外代表中银,组织召集合伙人会议;高级合伙人会议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包括主任、主席和9名委员,管理委员各自分管一部分工作。


中银还设立了监察委,专门监督管理团队是否能够维护全体合伙人的利益。同时,中银也是少数几家设立了党委的规模大所之一,遵循“党建带所建,所建促党建”的管理原则。


中银管理层的任期曾经被人诟病过,但中银本身是深受其益的。在任期上,中银的管理委员会是一年一选;执行合伙人、监察委委员都是两年一选,执行合伙人可连任四年;党委是五年一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管理机制的稳定性。同时,中银的管理委员会每年要进行工作汇报,如果管委会委员做得不好、精力投入得不够,或是理念与大家不一致,从选票上就能明显体现出来。如若发生改选,也是每年深度回顾和复盘的机会。

王凤梅

Q:中银民主式的治理方式,或者说制度建设,是不是也是一种一体化的实践?中银目前的管理中是否正在进行一体化实践?

闫鹏和

A:中银的一体化建设是逐步推进、逐渐加深的。其中,品牌一体化是最早实现落地的。其次是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上的一体化,这也是行业发展的避险要求。比如在IPO业务中,中银组建了由全国最有经验的律师组成的内核委员会。团队每承办一个IPO业务,都要经过中银内部的“盲审”,以此来全面保证业务质量和执业安全。


此外,中银还投入大量资金定制了行业领先的OA系统,并推进总分所的OA一体化。专业一体化也在逐步推进中,通过全国业务委员会的模式,有效地把大家连接在一起。

王凤梅

Q:中银现在已经有33家分所了,行业里都知道总分所的管理是痛苦和快乐并存的,不知道闫主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您是怎样理顺总分所的关系的?中银对于未来的规模化发展有哪些思考和规划?

闫鹏和

A:中银是最早推行规模化发展的律所之一,在2010年前后迅猛地实现了规模化,建了许多分所,当然也隐藏了一些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曾有一位前辈在其文章中指出,中银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路径:前几年的规模化速度太快了,后面是要补短板的。中银痛定思痛、刮骨疗伤,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都不再开设新的分所。在制度、规则进一步完善后,直到2020年,我们才重启了规模化建设。现在,中银的规模化建设一定是在可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的。一家分所的管理合伙人的理念和格局,对这家分所能否成功发展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在规模化的道路上只待有缘人共同成事,绝不为了规模化而规模化。


现在,中银总分所的关系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态自洽”的状态。作为管理者,总所把分所当兄弟,做的管理工作大部分是“融合”和“连接”——把全国3000余名律师和专业人士、几十家分支机构连接起来,发掘、了解他们的地域特色、专业优势,让他们彼此之间深度融合,帮助大家一起开拓业务、培训新员工、建设品牌。


这种模式就像修地铁线路一样,站点越来越多,每一个站点既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业务上既有输入也有输出,业务合作越来越频繁。我们一贯倡导“要把全国的合伙人当成身边的合伙人,把全国各地的同事当成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这才是融入一个大体系、大平台的价值所在。

王凤梅

Q:中银是不是有一批统一招募的、不属于任何团队的授薪律师?

闫鹏和

A:是的,有的律师事务所把这类律师称为“公共律师”,中银称之为“独立律师”。独立律师不属于具体的某个合伙人团队,而是由律所直接管理的一类律师。中银总所现在有将近400-500名执业律师,其中有80余名是独立律师。这些律师是中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有自己的专业优势,既能独立承接业务,也能灵活协助大团队,解决大团队季节性用工不足的问题。


各行各业都有淡旺季,长期维持住团队的律师数量不变是具有挑战性的。所以,一些合伙人愿意与独立律师合作,在专业上对独立律师提供指导,独立律师在案源上也能有所保障。在律所层面,我们针对独立律师有统一的培训,有专业部门进行管理,也有质量把控和内核保障。独立律师是律所的“活水”,是中银发展的宝贵资源。

王凤梅

Q:您自2018年起担任中银执行合伙人,今年起担任管委会主席,可以说常年需要处理律所的各类管理问题,但近年来也参与了大量的重要交易案件。您是如何兼顾管理和业务的?

闫鹏和

A:律所管理虽然占用了我很多精力,但也让我能够更充分地对行业进行思考,能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努力做一名好律师。有些案件中,管理者的视角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管理者也能够调用更多的资源,能够站得更高一些,帮客户想到更深层的问题,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在律所管理工作上,我也有几点心得可以分享:


第一,尽可能简政放权。依托管委会各分管委员,能授权的事项尽量授权下去,尽可能减少必须由我来做的事情。

第二,明确职能分工。中银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我和律所主任尽可能把精力放在解决宏观性、引领性、涉及价值观的一些问题上,想方设法引领大家往前走。


第三,用好中层管理团队。中银现在有一批很有经验的中层职业经理人,他们都有大型机构的工作经验,为中银的管理作了很好的支撑。我们还有全职的管委会秘书、监委会秘书、市场委员会秘书,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协调能力。把他们充分激活后,能够解放我的大部分精力。


所以,我虽然担任管委会主席,但其实可以不必参与太多具体的管理工作,甚至于我现在还能有精力写一些专业的文章。我自认为对于这个度把握得还算不错。我更愿意多做一些整合性、融合性、专业带动性的工作,因为我一直身处业务前线,对市场动态的感知特别灵敏,这反过来也有益于我在管理岗位发挥价值。

王凤梅

Q:中银全国市场委员会是事务所协调总所及各分支机构,进行统一的品牌建设、推广宣传以及市场拓展的专业管理机构,您亲自担任理事长协调品牌建设。中银全国市场委员会理事长与总所管委会主席的关系是怎样的?

闫鹏和

A:这个机制是我首先提出来的,目前运行下来比较成功。合伙制律所中,合伙人群体难免会有“小农经济”的思维倾向,有时会忽略宏观、整体性的东西,所以有必要在模式上进行创新:由总所带头,各家分所、分支机构每年按照营收的比例拿出一部分资金,放在公共资金池里做全国性的市场推广、品牌的整体运营维护,带动和引领大家做前沿的、热点的专业活动和市场活动。


这个机制现在推广运营了两年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们又作了一个改革创新:让全国的分所主任们选举出的六位副理事长轮值牵头管理,每位副理事长轮值两个月。日常的品牌运营维护和活动,主要由轮值副理事长进行统筹。这样一方面解放了我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各位轮值副理事长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专业特长,激发了更多的创造力和活力。

王凤梅

Q:您刚才说这个点子是您提出来的,您带着大家干,成效还不错,那有哪些呈现?品牌效果如何?

闫鹏和

A:做品牌如果仅仅是总所来做的话,力量毕竟有限。整体的品牌打造是全国性的,大家共同出钱、共同受益。中银建立市场委员会的初衷,一方面是基于我们共同的品牌和市场需求,需要有专门的、刚性的预算资金用于开展全国性的品牌工作,也需要有专业人员对接全国性的品牌和市场活动,提供配套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委员会可以有效地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这个小小的游戏规则能让大家彼此之间相互信任。


说到品牌效果,最近两年的确有很明显的正面反馈,大家都感觉到中银的品牌与之前大有不同了。通过全国市场委员会的推动,中银举办活动的频率、活动的质量、行业影响力都在提升,正面的声音越来越多。同时,中银这几年的业务量也在突飞猛进地增长,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做律师,“酒香也怕巷子深”,也得吆喝吆喝,尤其是在专业方面的发声。在市场热点、敏感问题上,律师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定会让客户感受到专业价值的力量。

王凤梅

Q:中银十分重视党建及各类公益活动的开展。在“党建+所建+公益”新模式下,中银在党建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是怎样做的?如何将业务工作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

闫鹏和

A:中银总所的党员律师有200余名。现在,中银总分所在党建方面也实现了一体化,希望通过党建的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把大家组织在一起。


中银专门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成立了涉军法律服务部。党建离不开专业,所以我们巧妙地把专业活动和党建活动结合在一起,鼓励党员律师积极参与。律师毕竟是以专业立身的,如果党员律师能从专业角度创新领先,在公共法律服务、公益法律服务领域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一方面能很好地发挥党员律师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让中银的影响力更大。

王凤梅

Q:中银将在明年迎来30周年,未来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闫鹏和

A:中银的愿景一直是“要建设专业化的、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律师事务所”。虽然路很长,但是中银人不会放弃这个目标,会一直朝着这个梦想前进。当然,实现梦想的路径可以应需而变,根据形势发展进行机动调整。


一方面,中银在专业上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会继续坚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另一方面,我们会坚持打造“民主、开放、融合”的律师事务所,维护好大家共同的生存平台和营商环境,让大家感受到执业和工作的安全感,充分拥有和享受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我们的理念是,一位律师只要没有政治问题、人品可靠、专业过硬,在中银的发展就一定没有天花板、没有上限。


我们曾经也担心过:如果没有了最初的创始合伙人,律所会不会乱?会不会难以决策重大事项?但这些年,银有效地建立了合伙人信赖机制,大家都相信规则,在重大问题上的价值观也比较一致。因为律所的民主化改革,我们的管理、决策成本反倒越来越低了。在管理位置上的人不敢有贪腐之心,没在管理岗位上的合伙人也信任他们。

王凤梅

Q:您认为评价一家好律所的标准是怎样的?

闫鹏和

A: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理念和思考来说,包括也受到刚去世的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的影响,我认为一家好的律师事务所要能够为合伙人、律师和员工创造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幸福。一方面,除了合伙人,律师与员工也需要成长,律所的快速发展一定要让他们也受益;另一方面,要让律师和员工有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此外,还要有组织关怀。中银专门成立了中银慈善基金,用来帮助遇到不幸事件的同事们早日渡过难关。


我认为,一家好的律师事务所要凭借其优质的法律服务,帮助客户发现价值、维护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立足之道。这是我认为的律所的理想状态。

王凤梅

Q:闫律师也是在中银成长起来的优秀律师,请您给青年律师一些寄语吧!

闫鹏和

A:首先,如果你选择做律师,一定要有一个非做不可、非做好不可的雄心壮志。我们在招纳人才的时候特别看重这一点。有的律师如果想进军某个专业领域,那也一定要有这个志向。


此外,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标签。我希望每位青年律师都能发掘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特点,把自己读过的书、受过的教育、走过的路、工作的历程串成一条珍珠项链,从中找到自己的标签和特色,把它发挥到极致。

更多精彩内容将收录于律新社即将推出的新书《中国律所卓越品牌之道》(暂拟)。

END


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力指数包含哪些要素?


为深入了解中国律所品牌建设现状及运营发展趋势,展示卓越律所的发展之道和品牌心得,总结组织品牌与专业品牌建设经验和规律,助力行业发展,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指导、律新社研究中心执行的《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火热进行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