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V品

其他

王凤梅对话韩璐:30岁乔文品牌升级,如何探索这一辈的“海派律所”新传承 | 卓越之道第二季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2024年8月8日,上海市乔文律师事务所启用SK38层整层办公室,距离启用39楼办公室仅2年。看到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知名海派律师、乔文所老主任韩乔文律师终于不再对新主任的选择提拷问意见了。有个律师爸爸就有做律师的红利吗?有个律师爸爸打造的名所就有律所管理与传承的红利吗?在别人想当然的肯定中,很多“律二代”对此予以否定。尤其是在以“精致”著称的海派律所中,要将父辈打造的极致专业的“小而美”之风与律师行业现代化管理相融合,这条新海派律所之路并非一路坦途。上海市乔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韩璐对此深有体会,做成一位像父亲韩乔文那样精致、专业的律师已经尚属不易,何况在律所新一轮发展中必须接纳更多不确定性选择,需要突破太多传统之道,也需要更多直面冲突的勇气。而这也是传承一家30年的律所的必经之路,也是上海不少海派律所面临的传承抉择。历经30年发展,海派律所的传承已成为重要的行业课题之一。2024年是上海市乔文律师事务所成立30周年,对于乔文所的新发展,韩璐和团队如何规划?律新社卓越之道第二季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邀请资深律所管理者围绕律所管理与运营、专业与品牌、组织与文化等分享心得与经验。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与乔文所新一代管理人——上海市乔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韩璐对话,畅谈乔文三十年的蜕变之旅和新时代乔文发展的新选择。三十而立,乔文如何开启3.0版本的全新征程?新一代的乔文团队会迸发出哪些新元素和新能量?从一名好律师蜕变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经历几个阶段?2004年参加工作,自2005年执业至今,始终以专业性和责任感致力于专业服务、律所建设、行业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主要在公司治理与企业法律顾问、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运营及保护、商事争端多元化解决、债权债务管理与不良资产处置、经济法范畴内的政府法律顾问等方面开展业务。她长期带领团队为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保驾护航,涉及金额数百亿元,参与重大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投资项目决策,并不断探索解决企业在国家经济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法律需求。为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为各大企业成功处理各类案件和项目。
8月23日 下午 6:40
其他

并购领域“品牌之星”闪耀登场!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并购领域》重磅发布

2024年8月18日,在“驭变·谋合——2024并购实务与企业服务创新发展论坛”上,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并购领域》(以下简称《指南》)隆重发布!为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律新社研究中心于2024年4月3日正式启动了《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并购领域》的申报和调研工作,旨在深入发掘并集中展示在并购领域内提供优秀法律服务的品牌机构及律师团队,以为广大用户寻找高质量、专业的法律服务提供权威、公正的参照体系。此次《指南》申报周期长达两个半月、调研周期长达两个月,结合收到的百余份申报材料、行业内专家的评审意见、同行的相互评价以及客户的服务反馈,最终生成了律新社特别推荐的2024年度并购领域“品牌影响力律所”及“品牌之星”荣誉律师。并购领域“品牌之星”包含四类荣誉,分别是领先律师、实力律师、匠心律师和新锐律师。本次《指南》信息还展示于“律新指南”小程序内,方便用户随时触达精准信息。该小程序已嵌入“律新V品”公众号及律新社旗下公益服务平台“律新帮”公众号。如用户有更多查询需求,可与《指南》服务工作组联系或者通过“律新帮”公众号进行查询,“律新帮”公众号常年推动《指南》展示和精品律师预约推荐。△
8月18日 下午 7:26
其他

造血>输血!助力增强企业“元气” 6位破产实务精英共论前沿趋势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杨闪闪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破产法律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应对危机的工具,更是一种预见风险的艺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复杂。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并管理财务及运营风险,防止陷入困境。同时,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结合合理的法律保护措施,可以在企业面临经济下行或重大财务危机时提供缓冲,减轻负面影响,并为企业的重组或恢复创造条件。这不仅关乎企业的存续,也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2024年8月11日,由律新社主办的“破而后立·重生论道——2024破产法实务与营商环境优化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围绕“破产法视角下的企业治理与风险防控”这一议题,5位破产实务界嘉宾——浙商资产投行事业部团队负责人严磊,上海市协力(苏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薛恒,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国凡,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法学博士陈映川,某AMC上海市分公司法律事务部张莉从企业新型风险防控、平衡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创新资产管理策略、企业治理架构设计、跨境破产案件处理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破产法对企业治理的影响及其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为企业长久稳健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引和创新策略。本次圆桌论坛由上海法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某破产法庭原法官)李丽丽主持。
8月14日 下午 6:37
其他

杨忠孝:推动重整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特殊资产投资营商环境|破产法实务论坛经典演讲

律新社编者按重整制度作为市场化、法治化破产制度的典范,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更是促进特殊资产投资领域蓬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步入周期转换的关键节点,特殊资产投资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特殊资产的投资风口正在打开。2024年8月11日,“破而后立·重生论道——2024破产法实务与营商环境优化发展论坛”召开,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副会长杨忠孝作“推动重整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特殊资产投资营商环境”主旨演讲。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公司法》修订的背景下,他深入剖析了特殊资产投资的广阔范畴、多元类型及潜在风险,其精彩分享为与会嘉宾带来了深刻的行业洞见。杨忠孝教授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一、特殊资产投资多元兴起01特殊资产的范畴与类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新阶段或者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良资产化解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任务,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特殊资产投资被称为“坏时代里的好生意”“新时代的新生意”,将持续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入局。
8月12日 下午 6:47
其他

破产领域“品牌之星”闪耀登场!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破产领域》重磅发布

2024年8月11日,在“破而后立·重生论道——2024破产法实务与营商环境优化发展论坛”上,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破产领域》(以下简称《指南》)隆重发布!为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律新社研究中心于2024年3月26日正式启动了《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破产领域》的申报和调研工作,旨在深入发掘并集中展示在破产领域提供优秀法律服务的品牌机构及律师团队,以为广大用户寻找高质量、专业的法律服务提供权威、公正的参照体系。此次《指南》申报周期长达两个月、调研周期长达两个半月,结合收到的240余份申报材料、行业内专家的评审意见、同行的相互评价以及客户的服务反馈,最终生成了代表律新社特别推荐的2024年度破产领域“品牌影响力律所”及“品牌之星”荣誉律师。破产领域“品牌之星”包含四类荣誉,分别是领先律师、实力律师、匠心律师和新锐律师。本次《指南》信息还展示于“律新指南”小程序内,方便用户随时触达精准信息。该小程序已嵌入“律新V品”公众号及律新社旗下公益服务平台“律新帮”公众号。如用户有更多查询需求,可与《指南》服务工作组联系或者通过“律新帮”公众号进行查询,“律新帮”公众号常年推动《指南》展示和精品律师预约推荐。感谢各位专业人士的鼎力支持,《指南》将持续升级,并致力于打造更多富有价值的专业服务品牌指南。按品牌首字母顺序排列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柯杰律师事务所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光大律师事务所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黑龙江大地律师事务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京都律师事务所京衡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天册律师事务所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董烨大成律师事务所傅莲芳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峰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美丽大成律师事务所何杰北京市柯杰律师事务所黄艳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林涛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刘正东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刘毅光大律师事务所柳向阳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卢燎峰天册律师事务所路少红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马西蒙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马晓旻上海市金石律师事务所乃菲莎·尼合买提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孙瑜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汪显水中联律师事务所王春生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王平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王炜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文正茂上海段和段(长沙)律师事务所吴俊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徐羽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杨彦兵大成律师事务所尹秀超大成律师事务所郑国凡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朱黎天册律师事务所朱小苏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柏艳梅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蔡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陈昊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陈胜大成律师事务所丁永宁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董明君合律师事务所董硕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傅忠彬六和律师事务所贾丽丽上海锦天城(天津)律师事务所蒋红霞上海市协力(苏州)律师事务所邝习勤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李超峰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李兰明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李明远上海段和段(沈阳)律师事务所连晶君合律师事务所刘浩根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马嘉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马青虎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彭蔚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邱文宇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师光虎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孙韶松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唐稳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王斌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王琛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武小刚中联律师事务所夏晓萍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徐江华华商律师事务所杨立君合律师事务所杨晓明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张婷中联律师事务所张宇坤上海市锦天城(南京)律师事务所赵粹李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赵靖宇黑龙江大地律师事务所邹芳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白伟冰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陈瑞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陈映川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丛钰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冯雅馥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顾冶青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黄全文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金玉成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孔磊六和律师事务所李劲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李连连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李欣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李艳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李焰盛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李志伟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林维实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刘俊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罗林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马晓炜北京英舜律师事务所任自力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孙艳辉京都律师事务所田秀梅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王琪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肖小俊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徐栋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张方北京市柯杰律师事务所张志苗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钟鸣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蔡有钦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陈等讷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陈嘉丽晟典律师事务所陈万莉贵州惟胜道律师事务所程若苗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范明昆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胡隽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贾磊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李晓璐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刘一龙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罗四维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马卫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吴解元江苏剑桥颐华律师事务所薛恒上海市协力(苏州)律师事务所杨飞飞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杨子安上海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赵燕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朱宁波辽宁壹品律师事务所按品牌首字母顺序排列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柯杰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北京英舜律师事务所北京盈科(贵阳)律师事务所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光大律师事务所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贵州惟胜道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黑龙江大地律师事务所华商律师事务所江苏剑桥颐华律师事务所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京都律师事务所京衡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辽宁壹品律师事务所六和律师事务所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晟典律师事务所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市金石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协力(苏州)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天册律师事务所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中联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白广河北京市盈科(济宁)律师事务所白璐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白涛君合律师事务所白伟冰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柏艳梅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蔡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蔡有钦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陈等讷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陈昊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陈嘉丽晟典律师事务所陈鹏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陈瑞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陈若菡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陈胜大成律师事务所陈思哲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陈万莉贵州惟胜道律师事务所陈映川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陈玉龙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程若苗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丛钰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丁永宁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董明君合律师事务所董硕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董烨大成律师事务所范明昆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冯雅馥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傅成睿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傅莲芳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傅忠彬六和律师事务所高峰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戟上海段和段(沈阳)律师事务所高美丽大成律师事务所顾冶青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何杰北京市柯杰律师事务所郃培龙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胡隽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胡旻华上海段和段(沈阳)律师事务所黄全文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黄艳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纪雪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贾磊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贾丽丽上海锦天城(天津)律师事务所蒋红霞上海市协力(苏州)律师事务所金玉成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孔磊六和律师事务所邝习勤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乐鹏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黎秋霞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李超峰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李成浩君合律师事务所李慧上海段和段(长沙)律师事务所李劲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李俊杰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李兰明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李连连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李明远上海段和段(沈阳)律师事务所李舒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李晓璐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李欣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李艳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李焰盛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李源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李志伟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连晶君合律师事务所林涛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林维实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刘正东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刘成林六和律师事务所刘浩根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刘俊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刘双玉上海段和段(沈阳)律师事务所刘瑶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刘一龙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刘毅光大律师事务所柳向阳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卢燎峰天册律师事务所路少红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罗林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罗四维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马嘉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马青虎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马卫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马西蒙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马晓旻上海市金石律师事务所马晓炜北京英舜律师事务所孟静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乃菲莎·尼合买提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宁金星上海段和段(长沙)律师事务所彭蔚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邱文宇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任自力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阮超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申悦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师光虎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施建福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孙海萍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孙韶松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孙雪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孙艳辉京都律师事务所孙瑜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汤奇峰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唐杰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唐青林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唐稳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田秀梅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汪显水中联律师事务所王斌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王琛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王春生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王冬晨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王飞北京盈科(贵阳)律师事务所王庚伟大成律师事务所王涵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王江华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王菁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王平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王琪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王庆梅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王赛男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王婷婷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王炜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文正茂上海段和段(长沙)律师事务所吴荷静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吴解元江苏剑桥颐华律师事务所吴俊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吴月超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武小刚中联律师事务所夏晓萍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肖小俊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谢冰航上海段和段(长沙)律师事务所徐栋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徐江华华商律师事务所徐杰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徐洁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徐羽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许郁伶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薛恒上海市协力(苏州)律师事务所薛洪增大成律师事务所杨飞飞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杨立君合律师事务所杨晓明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杨彦兵大成律师事务所杨子安上海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姚瑶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姚正光华商律师事务所尹秀超大成律师事务所于建国六和律师事务所张方北京市柯杰律师事务所张豪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张力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张舒彭上海段和段(沈阳)律师事务所张婷中联律师事务所张宇坤上海市锦天城(南京)律师事务所张志苗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赵粹李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赵靖宇黑龙江大地律师事务所赵敏君合律师事务所赵燕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郑国凡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钟鸣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朱黎天册律师事务所朱宁波辽宁壹品律师事务所朱小苏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邹芳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邹晓黎中联律师事务所扫码订阅电子版《指南》2024破产法实务与营商环境优化发展论坛花絮(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出品)END了解更多行业干货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商务合作
8月11日 下午 7:55
其他

观破产业务领域大趋势,迎《公司法》施行新挑战丨律新社2024破产领域洞察

2024年8月11日,“破而后立·重生论道——2024破产法实务与营商环境优化发展论坛”隆重举行,现场发布了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破产领域》(以下简称《指南》)。律新社诚邀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破产重整与清算专业委员会牵头人高美丽律师作为特约观察员为《指南》作序。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政策的更新,破产法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活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美丽律师深入分析了破产业务面临的新趋势和挑战,探讨了新《公司法》对破产业务的深远影响,并指出破产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优化企业治理、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平衡各方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下为《指南》序言)2023年至今,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企业破产法在拯救市场主体、提升投资信心、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风险上背负了更大的责任和期待,破产业务的机遇与挑战更加活跃。一、破产政策举措日益丰富2023年,企业破产法修改取得积极进展,列入“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运用破产保护制度保护民营企业、保护民营企业家成为市场新期待。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对破产配套制度的完善予以了高度关注,多地法院召开破产审判工作会议,出台各类细化规定,推动破产审判机制体系和破产实践发展完善。各方密切关注破产业务的发展,期待破产程序发挥重要作用,破产政策供给进一步丰富。随着破产业务发展,府院联动机制逐渐成为了助力破产业务的新常态。国家层面及地方层面出台了多种举措,建立和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提高破产事务办理效率。破产管辖法院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席机制,信息共享、问题共商、措施共举、分工协作,在政策协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管理人履职、帮助企业信用修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破产程序顺利推进。地方行政机关积极主动承担“办理破产”中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提升“办理破产”的集约度和便利度,优化破产程序中的信息查询机制、解除保全机制、财产处置机制、涉税事项处理机制、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机制等,促进破产事务高效处理。二、破产业务呈现的新趋势根据各地法院近年的破产审判白皮书,破产申请及受理案件有持续递增的趋势,通过破产路径化解企业债务危机,也逐渐成为企业家、债权人等主体有共识的选择。破产业务从行业和类型上也有了更多鲜明特点和新趋势。上市公司重整受理数量增加,其中经过预重整的情形普遍化,2023年度经法院裁定重整计划的15家上市公司中13家均经过预重整。在新国九条的大背景下,对上市公司重整价值的判定更加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解决债务问题或实现保壳,对于确不具备重整价值的企业,遵循有序退出的原则。金融机构破产实践日益深入,中小农商行、城商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风险逐渐凸显,处置工作持续推进,风险防控成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亟待完善金融相关立法,《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释放了积极信号。房地产行业频频暴雷,经查询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截至7月底,全国在审破产案件企业中房地产行业企业占比14.28%,位居榜首,房地产行业成为涉案企业集中分布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35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出现暴雷。个人破产与债务清理相关规则进一步细化,深圳、浙江等多地出台个人破产与债务集中清理的意见,出台新规规范个人破产庭外和解工作,促进个人破产纠纷多元化解。对于小微企业破产问题更加关注,深圳、上海、杭州、重庆等多地从程序简化、表决机制、与庭外多元债务化解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为困境中小微企业快速救治提供了有益经验。重整投资业务受到更多关注,资本参与更多,主体更为广泛,联合体投资成为主流,但更多聚焦于上市公司、大型集团企业、房地产企业等方面。三、新《公司法》对破产业务的影响破产程序是综合性的司法程序,作为企业退出机制,与公司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基于经济发展实际,对公司治理完善提出了新要求,可能成为破产管理人履职时的重点及难点。新《公司法》对管理人履职提出了新要求,比如追究股东未缴出资及赔偿责任、设立时其他发起人在出资不足范围内的连带责任、董事会未履行核查出资义务产生的赔偿责任、抽逃出资的股东责任和董监高责任等。新《公司法》考虑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权益平衡问题,为管理人部分履职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破产企业参股的公司,管理人可以依照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行使股东知情权,依法对参股公司的股权价值进行评估,使得管理人调查破产企业对外投资状况的职能大幅加强。股东失权制度为未出资股东权益进行调整提供正当性依据,避免了出资加速到期后,无法追缴股东认缴出资的情形下,该部分股东仍在破产程序中享有表决权等权利的不合理情况。“无面额股”的规定、适度放开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的限制给重整计划中出资人权益调整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类别股”的规定将影响重整计划分组及表决权,但具体实施层面需持续关注相关证券监管规定的调整、落地。新《公司法》第23条规定股东利用其控制的两个以上公司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各公司应当对任一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进一步扩大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实质合并破产程序提供了法律依据。非母子公司的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也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公司债权人利益。此外,新《公司法》对职工权益、消费者权益、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等的关注,也将对未来破产业务带来指引性的影响。结语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破产业务规模与市场主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破产相关立法逐步完善,破产政策、举措日益丰富,破产业务飞速发展。破产实务肩负着探索创新的历史使命,以发挥平衡债权人、出资人及重整投资人等各方市场主体利益,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及优化市场资产配置的积极作用。如需阅读完整版《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破产领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2024破产法实务与营商环境优化发展论坛花絮(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出品)END了解更多行业干货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商务合作
8月11日 下午 7:55
其他

破立有道 助力企业纾困!律新社《破产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正式发布

在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破产律师如同经济领域的外科医生,准确诊断问题,剥离不良资产,为企业的再生或行业重组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企业实现战略性的转型升级。如何找到这些企业医生?作为法律服务业知名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律新社长期关注法律服务市场动态。为展现破产法律服务产品及成果,为行业内外提供优质律所、律师信息参照,推动专业与行业品牌化建设,自2024年3月26日起,律新社启动了《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破产领域》申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律所和律师申报资料240余份。律新社研究中心基于收到的申报材料内容、对律师的调研和对业界专家的访谈等途径,对破产法律服务领域的现状、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整理出律新社《破产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以期为破产法律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详实的参考和深刻的洞察。《报告》综合审视了全球与中国破产法律服务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陕西、重庆、浙江、江苏等地破产法律服务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破产呈上升趋势,以及破产法治发展现状。2024年8月11日,律新社在“破而后立·重生论道——2024破产法实务与营商环境优化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破产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以下为《报告》前言)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企业破产现象成为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法律服务行业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下调,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破产法律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激增。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近期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特别强调了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作用,并对破产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指出,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正是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律新社研究中心推出了《破产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旨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号召,为破产法律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详实的参考和深刻的洞察。《报告》综合分析了全球及中国破产法律服务的最新动态,揭示了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破产趋势的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破产法律服务需求的剧增。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化,以及金融风险累积等挑战,我国破产法律服务行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报告》指出,全球企业破产速度显著加快,2024年全球破产指数同比增长9%,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破产数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我国虽有效控制了破产案件数量,但特定行业如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破产风险持续升高,预计2024
8月11日 下午 7:55
其他

治危病,更治未病!百余破产生态圈精英共论企业重生之道|律新社2024破产法实务论坛

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法律制度,破产制度是经济运行与市场信用的重要保障。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8月11日 下午 7:55
其他

对话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聚光灯下的法律守护者,解码泛娱乐行业的法律智慧丨律新对话

作者丨王琼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娱乐业被称为“聚光灯下的产业”,这个融合了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直播等多元业态的广阔天地,既是创意与灵感的沃土,也是法律争议频发的“战场”,往往因其争议话题自带流量而尤为引人注目。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作为一家专注于知识产权、泛娱乐及互联网行业法律服务的精品律师事务所,不仅见证了这个新兴行业的风起云涌,更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解决策略,成为这个领域的行业先锋。在律新社发布的《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争议解决领域》(以下简称《指南》)中,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芳获评“律新社2024年度争议解决领域品牌之星:新锐律师”,创始合伙人李景健入选《指南》律师名录。近日,律新社与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王军、创始合伙人李景健、高级合伙人刘芳分别进行了对话,听他们讲述在知识产权和泛娱乐行业提供法律服务的独特心得与发展经验。矢志深耕泛娱乐+知产蓝海
8月9日 下午 8:00
其他

练好翅膀等风来!“山腰”青年律师逆风成长有秘笈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李德胜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向阳而生,逆风而行,“山腰青年”练好翅膀等风来!白天西装革履出入CBD地标建筑,下班后香车宝马,以时髦都市女性的姿态流连在酒吧、西餐厅、各式PARTY等潮流场合……2004年底,轻喜剧《律政佳人》中4位才貌双全、思想经济独立的年轻女律师一举刷新了大众对律界精英的认知,律师这个职业风靡一时,成了令人仰慕却求之难得的“香饽饽”。20年后,在中国高收入人群的个人年薪已远超百万元的时代,重庆市律师协会2023年发布的《重庆青年律师生存与发展调研报告》却透露,青年律师群体的年收入普遍偏低,显著滞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年律师收入甚至未及重庆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业内人士苦着脸“透家底”:对许多青年律师而言,月收入徘徊在四五千元区间已成常态。从“法律精英”的豪情万丈,到“法律打工人”“法律民工”的自怜自艾,其间的落差令人唏嘘,难以避免地悄然加重了青年律师的心理负担与职业迷茫。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若无法有效解决案源匮乏的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青年律师的经济状况,更可能对其职业发展的连续性和个人自信心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十余年寒窗,行至“山腰”。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中遇到挫折,是勇毅逆风前行,还是另辟蹊径下山?近日,律新社邀请到四位优秀青年律师,谈谈“菜鸟当年”,他们如何明确方向、砥砺自我、不断超越、走出迷茫。他们的传经送宝,或许能拨开迷雾,给逆风成长的“山腰”青年律师一些启迪。走向远方的信心,或许就在这殷殷叮嘱中坚定!01初期抉择:提成制or工薪制,各有利弊樊星上海精诚申衡(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初期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能力来吸引高质量的案源,导致案源稀少、收入普遍较低,这种现象各年代的青年律师都会碰到,我亦不例外。”上海精诚申衡(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樊星对律新社表示,这一阶段的经历虽然很艰辛,却是成长的催化剂,关键在于调整心态,勇于在行动中探索正确路径。而这条路径不仅关乎执业初期的选择,更是对长期的可持续案源的思考,以及面向未来的职业发展。青年律师在职业生涯初期阶段,往往需要直面种种问题。其中,生存压力是他们首要面临的压力。投身提成制的合伙制律所还是授薪制的公司制律所,抉择尤为关键,且充满挑战。这一决定关乎个人收入的稳定性,更深刻影响着职业路径的塑造与长远规划。对于提成制律师而言,他们需要在为客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同时,积极寻找并拓展新的案源。这一模式下,律师的工作重心跨越了纯粹的法律服务边界,更融入了市场营销与自我品牌建设的广阔领域。樊星坦陈:“在该制度下,青年律师可以在律所内外寻求机会,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让所内的合伙人、资深律师乃至整个团队看到并认可其能力,通过赢得信任自然而然地吸引所内律师分享的业务机会。”初入律师行业时,樊星加入了一家新成立的合伙制律所。一开始案源不多,他主动承担起律所的多项任务,包括运营公众号、组织学习培训,并参与行政工作和财务管理中。这段时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律师业务及律所运营知识,特别是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人事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还协助资深律师处理事务,逐渐参与到案件中,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有了认可他的律师和当事人,他的名字开始在业界传开,案源之门也缓缓开启。此外,对于选择提成制的青年律师而言,在寻求案源的过程中,办案能力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它能够促进案源持续增长,更是律师个人品牌建设与职业发展的基石。孙立君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委员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立君刚执业时,同样面临办案经验不足与案源稀缺的双重压力。但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一条稳健的道路——专注于自我提升。他系统地钻研法律条文,深入剖析判例,为自己构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无论是庭审提纲的构思还是书面代理意见的撰写,他都力求精准、严谨,以此展现其专业能力。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使他逐渐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好评。有了满意的服务体验,客户们都乐意再次选择孙立君处理后续的法律事务,还主动向亲朋好友推荐他。良好的口碑不断积攒,孙立君的案源随之稳步增长,其律师生涯也逐步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而选择在公司制律所开启职业生涯的青年律师,一开始便能够享受到相对稳定的工薪制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案源由律所统一分配,为青年律师提供了稳定的工作量和一定的业务保障,使他们可以专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然而,这也意味着在案源拓展方面,青年律师的个人自主性和空间相对有限,更多地需要依赖律所的平台和团队资源来发展。青年律师通过处理各种类型的案件,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逐渐培养起律师应具备的专业思维、高效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律所通常会为青年律师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律师行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牢基础。史羽鸿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委员史羽鸿在2013年毕业后便踏入了综合性中大型公司制律所的大门,其律师生涯在启航阶段便映射出选择公司制律所的青年律师的成长路径。回想当年,他感到幸运的是,所在的团队并未急于要求他作为律师助理即刻独立执业并开拓案源,而是将重心放在对其执业初期技能与思维的精心雕琢上。在这段经历中,他对案源问题的直接感受或许并不深刻,但对初入职场律师的成长路径有了独到见解。“律师之路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马拉松,而非追求速成的短跑。”史羽鸿认为,青年律师在执业初期应专注于心态的调整与基础的夯实,包括培养严谨的执业态度、高效的沟通技巧、扎实的业务技能及良好的工作习惯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积累,实则在为个人职业发展铺就稳健的道路。选择公司制律所并接受工薪制安排的青年律师,通过律所的平台和团队支持,能有稳定的案源和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当各方面条件成熟时,能更加自信地迈向独立执业的道路。郭贺依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数据合规与交易研究中心主任在职业生涯初期,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数据合规与交易研究中心主任郭贺依选择加入一家以网推为主的律所,专注于传统民商事诉讼。依靠律所市场团队,她在短时间内做了大量的民事商事诉讼业务,迅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这些案件虽稳定,却缺乏挑战性和不可替代性。她意识到,自己渴望在职业生涯中追求更高层次的挑战与成长。半年后,郭贺依勇敢地迈出了转型的步伐,将目光投向了数据合规这一新兴的非诉讼领域。这个决定意味着她需面对全新的客户群体和工作内容。初期,她遭遇了案源不稳定的挑战,但这并未动摇其决心;相反,她视之为自我提升和职业拓展的契机。谈及转型动因,郭贺依表示:“我渴望在律师职业中找寻到真正的挑战感、意义感和价值感。”她认为,转型后的状态更符合她对律师职业的期待和追求。但是,她依然很感谢在网推所高强度的诉讼业务办理经历,那些训练给了她走向远方的底气。02长期之路:捕捉新趋势,持续开拓新案源无论选择哪种模式的律所,万流归宗,最终还是要回到律师职业发展和案源的可持续开拓上来。青年律师的成长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的积累与提升,还包括各行业学习能力的保持、社交能力的增强、表达能力的改进以及人际交往的处理等方面。行业深潜
8月7日 下午 6:38
其他

对话田庭峰:“老板”市场不再,法律服务行业大市场势在必行 | 卓越之道第二季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开放包容”是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期间最热的话题之一,它象征着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尊重。在法律圈,也有一家主打“开放包容、和谐共赢”发展理念的律所——申浩律师事务所。知行合一,由内向外。从疫情期间的无偿协助全国律师异地查档,到一直倡导的“24小时开放办公”、云办公室、城市合伙人以及跨区域优先级合作,都无一例外坚持着这一理念。2024年7月21日,申浩九城办公室(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成都、合肥、西安、天津)首次向全国所有法律人免费开放城市地标会客空间,支持法律人同行会议沙龙、讲座培训、异地办公等使用场景,帮助解决律师异地接待、会客、会议、线上开庭等工作需求。在“内卷”当头,竞争不止的当下,申浩19年来坚持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用合作>竞争的理念在逆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开放共赢”的指导思想如何引领申浩19年稳健发展?•申浩如何助力律师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同振,申浩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律新社卓越之道第二季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邀请不同类型律所的掌门人围绕律所管理与品牌建设分享心得与经验。今年8月,申浩即将迎来19周年,本期律新社特别邀请申浩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田庭峰律师作为对话嘉宾,分享申浩19年来的卓越发展与蜕变之路。律师执业已有25年,入选“2024福布斯中国·商学院影响力人物100评选”杰出菁英;担任上海交大安泰校友会副会长(EMBA校友会执委),上海市WTO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届、第二届人大代表(在任),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及重庆、沈阳、兰州等10余家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执业期间参与过多次重大项目的法律风险管理、法律论证、合同管理、债权债务清偿、企业破产等法律事务,代理过千余起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现担任岛津中国、李宁中国等多家大型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市场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申浩律师事务所也在经历从追求规模化增长到追求密度优先和颗粒度优势的变革。早在2017年,申浩就已经决定停止通过开办分所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而在2024年上半年,申浩先后启动了申浩全球法律服务中心暨申浩北京、申浩大湾区法律服务中心暨申浩深圳的建设,通过在沪、京、深三地的协同发展形成了申浩的国内发展“增长飞轮”。今年申浩有很多大动作,您如何解读这个“大”的含义?田庭峰首先,随着申浩律师事务所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客户,建立北京和深圳这两个重要分支机构变得尤为关键。事实上,在2017年至2018年间,尽管我们表示申浩不会在中国其他地区再设立分支机构,但北京和深圳两个特例已被排除在外。申浩北京和申浩深圳早在2019年就应当开设,如今我们更多是在补过去几年的课。至于为何采取这样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为整个法律服务市场的变革所驱动。趋势不可逆,目前各行各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市场越来越集中,所以大家经常会看到“老大跟老二争夺市场,老三没了”的现象。因此,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成为申浩必须面对的挑战。为此,我们在北京设立了“申浩全球法律服务中心”,旨在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法律支持。同时,鉴于深圳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前沿阵地,我们在深圳的布局也是为了助力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国际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申浩大动作的背后,依托的核心力量是什么?田庭峰核心力量源自申浩律师事务所19年的稳健发展。得益于我们在全国实行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即所有分支机构均实行直投直营直管,整个申浩拥有雄厚的实力,足以支撑我们在未来两三年内,调动全系统的资源全力支持申浩北京和申浩深圳的快速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更多力量去完成申浩在全中国的一盘棋建设。作为这家成立已有19年律所的掌舵者,田庭峰律师不吝通过网络分享各种律所经营管理和律师执业经验,其中对于申浩价值观和文化的理念传播尤为重视。他深知,一个律所的长远发展不仅依赖于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能,更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要走捷径”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看过去,在法律服务市场增量日渐乏力、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田庭峰律师和申浩律所、申浩律师着实在探索与合作中共同编织了一条坚实的生命线,并逐步完成了申浩在专业服务能级上的蜕变升级。(相关阅读:田庭峰主任原创行业文章)经营管理申浩律所19年,您认为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田庭峰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够更好地实践申浩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理念,即“律师是律师最好的客户,律所是律所最好的伙伴”。随着行业内人脉的拓展,组织各类活动就变得相对更加容易。例如,今年3月份,我们与法天使-中国合同库创始人常金光联合发起了“十天十城·春天之行”律所经营创新圆桌派活动。基本上都是前一天才确定“在哪里办”和“找哪些朋友”,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顺利地办下来?这得益于过去三四年间,我们与更多同行建立了联系,同时也被更多同行熟知、信任。这种变化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同行间的协作,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分享还是业务层面的合作。申浩如何赋能律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田庭峰因为这两年律师行业整体上越来越卷,对律所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律师实现可持续的职业成长。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专业与市场相辅相成——没有专业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没有专业。为了培养律师的专业服务能力,我们建设所内市场和所外市场,对内我们专注于建设依托专业分工的内部市场,即通过不同专业律师之间的交叉销售来服务客户。定制所内小程序助力律师打破合作壁垒,接案、分案、结案、异地合作、各地办公室联动均实现数字化。同时律所也全力保障内部合作的良好氛围与合作规则,让专业律师有充分展示专业才能的舞台,扩宽律师的业务渠道和业务增长空间。对外,鉴于我们轻易不再在中国其他地区增设分所,所以我们更加期望与中国超过70万的律师群体展开更多形式的合作,特别是在我们拥有专业特长的领域或未设分所的地区,实现相互赋能和支持。申浩坚持“行动建立信任,成果见证价值”的服务理念,从客户端得到的市场反馈如何?田庭峰总体而言,客户普遍倾向于通过一家律师事务所解决所有的法律需求,因为法律服务往往涉及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商业机密。随着申浩律师事务所整体服务能力的增强,客户端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型客户数量显著增加;二是客户越来越多地选择由申浩提供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这两点共同推动了市场对申浩的认可度持续上升。凭借19年的深厚行业经验和前瞻性视野,田庭峰律师深刻洞察法律服务行业的时局变迁。在对话中,他总结了当前法律服务业面临的四大变化与三大挑战。田庭峰律师强调,律所不仅要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还要勇于接受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您认为法律服务行业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田庭峰法律服务行业正经历显著变化:一是法律服务行业越来越卷了。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已经从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未来三年甚至可能变为缩量市场。市场整体没有再放大,但是涌入这个行业的律师越来越多,所以直接的体现就是卷。二是专业律师的市场越来越大了。缺乏专业技能的律师将难以在行业中立足。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律师面临的“老板”市场,如今许多大企业的法务人员多为具有法律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可能是由律师或法官改行过去的,十分了解律师和律所的专业度,因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会减少。三是法律服务行业整体供需错配。在全国范围内,法律服务公司的总数量已经接近20万家,而律师事务所仅有4万家。这是由法律服务行业整体的供需错配造成的,我也很认可应当对法律服务公司的准入设置前置审批。四是法律科技带来的变化。行业内外往往会低估新技术的长远影响,而高估短期变化。事实上,法律科技一旦达到临界点,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您认为法律服务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田庭峰说实话,挑战还是很大的。我认为,法律服务行业在未来3至5年内会有巨大变化。第一,律所的规模化进程放缓。规模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律所可能会继续保持现状。第二,区域龙头所会重新崛起。在过去五年中,北京和上海的律所在全国范围内“攻城拔寨”、持续扩张,许多地方大型律所成了它们的分支机构。未来,我认为区域性的龙头律所将重新崛起。第三,法律服务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还是来自客户端。客户面临的经济压力增大,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律所需要做好应对消费降级的准备,并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您如何看待AI给法律服务带来的变化?申浩是否有法律AI方面的规划投入?田庭峰对于法律服务行业而言,当前阶段更多地处于观察期。鉴于许多律所尚未完成数据信息化整合,采用外购工具化软件来提升律师的工作效率是一个实用的起步策略,比如我们采购了威科先行、企查查以及法天使的合同库等工具类软件。在没有外来资本支持的情况下,律所自行推进数字化的风险极高。如果律所打算涉足数字法律服务领域,我个人认为,最低的现金储备应该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然而,许多律所可能无法承受这笔资金完全转化为沉没成本的风险。与租赁办公空间、培养律师或举办活动不同,这些常规投资通常都能带来可见的回报;相比之下,这3000万元最终可能全部归零,换来的收获可能只是证明这样做不可行,但是这样的代价对于律所而言有点太大。结语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言:“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19年来,申浩律师事务所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守着“不要走捷径”的信念,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在法律服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之时,申浩以其独特的“开放共赢”理念,不仅为律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体验。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未来,申浩将继续勇立潮头,引领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推荐阅读►田庭峰: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对话田庭峰:申浩17周岁,创新一直在路上丨卓越品牌之道END了解更多行业干货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商务合作
8月6日 下午 6:51
其他

一线城市人才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小城律师”的生活法则:“捕鱼”理论与四要素|律新对话

作者丨Sophie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超过七成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元。”“上半年,很多律师收入腰斩了!”“6月份,营收为零。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关于营收的话题,越来越挑动着许多律师的神经。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在2023年相继发布了当地青年律师发展调研报告,通过这些报告可以看到,青年律师正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生存困境。公开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元(相关阅读:青年律师净流出
8月2日 下午 8:20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破冰跨文化用工障碍:看跨境劳动律师如何护航中国企业“出海”|律新观察

作者丨丽娜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企业出海,如何打破文化壁垒,实现海外无忧用工?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布局。2023年9月28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7万家,境外企业覆盖全球超过80%的国家和地区[1]。由此衍生出的跨境劳动法律服务,俨然成为律师行业待拓的一片新蓝海。然而,不管是将员工派遣至境外工作还是在境外招聘本土人才,跨文化经营之路都并非坦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增加法律风险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相关调研,跨国企业在海外用工过程中因文化冲突引发的劳动纠纷问题日益突出,而律师作为跨文化冲突的调和大师与智谋策划者,其介入和有效服务能够显著降低这类问题的发生率。为了更好解答企业如何走好跨文化经营之路,助力中国企业扬帆海外,三位资深律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实战经历,深刻诠释了律师在跨境劳动法律服务中的关键角色。01企业“出海热”下的新图景1投资布局集中又不失多元中国跨境投资的地域分布呈现出以亚洲为主导,北美洲与欧洲为重要补充,拉丁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为潜力市场的多元化格局。表1:2022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企业数量占比数据来源:商务部《202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报》表明,2022年末,中国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的4.7万家企业中,近60%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占13%,欧洲占10.2%,拉丁美洲占7.9%,非洲占7.1%,大洋洲占2.6%。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6万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2]。跨境投资的地域分布格局,既体现了对传统优势区域的深耕细作,也展现了向新兴市场拓展的积极态势。未来,多元化和全球化仍是总体趋势。2对外投资行业遍地开花中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展现出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表2:2019—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安永分析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率达6.15%,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约1475.5亿美元,同比增长0.9%。其中,浙江、广东、上海、山东、北京占据地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五位,合计678.6亿美元,占地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78.8%[3]。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金融、批发零售、采矿、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投资额均超过百亿美元[4]。同时,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成为热门投资领域。这些领域或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的代表,或作为新崛起的创新科技,充分彰显了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多元化投资战略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3派遣精英+本土融合的用工模式中国出海企业通常会将优秀员工派遣至海外,同时为深度融入当地市场,企业也会积极吸纳本土人才。简而言之,属地化用工和跨境派遣用工(包括对外投资派遣、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外派)是我国企业跨境用工的主要方式。据《公报》,2022年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超410万人,其中雇佣中方员工161.5万人,占39.30%;雇佣外方员工249.3万人,占60.70%[5]。表3:2022年中国出海企业用工占比数据来源:商务部《202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两种用工模式并行,不仅确保了企业海外业务的专业性和连续性,也增强了海外团队的多元化和适应性,对开拓国际视野、建立更稳固的本地市场十分有益。然而,外方员工占比超六成也意味着出海企业势必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跨文化用工难题,这对企业的全球化运营构成极大考验。02跨境劳动法律服务蓝海涌现1案源紧张,律师行业如何破局?律师数量的激增预示着行业内的竞争态势或将愈发激烈,“内卷”趋势也将持续深化。表4:2020—2024年全国执业律师人数(万人)数据来源:司法部、律师协会2020年至2024年,我国律师人数呈现出稳步、持续增长的态势。五年间,我国律师人数增长了约18.5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6.26%。根据司法部2023年的最新数据,我国律师人数已飙升至67.7万人[6],同比增长率高达9.1%。这一数据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75万[7]。2023年,各地律师行业经历了一次人均创收普遍下降,下降比例在10%以内[8]。当前行业态势下,律师业务正经历着难熬的寒冬。随着执业律师人数的持续攀升,案源分配日益紧张,许多律师面临案源匮乏的困境,新人律师更是生存压力显著。因此,很多律所和团队在传统业务领域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新赛道。2跨境法律服务市场巨大潜力待挖掘我国已经将涉外法律服务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一定位也正深刻影响着法律服务行业的格局。为加快推进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着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不断加大对涉外律师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律师事务所这一目标要求被放到对外开放的重要位置[9]。除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与支持外,地方司法机关也在大力推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律师行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建设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高标准经贸合作相适应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目前,青岛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达到341名,具备在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办理涉外法律事务的专业能力和实务经验[10]。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企业跨国经营的日益普遍,跨境劳动法律服务成为涉外法律服务的关键一环,其市场应运而生,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所以,不管是对于在劳动法领域深耕不辍的资深律师,还是正处于职业路径抉择中的年轻律师而言,相较于固守国内传统法律服务的边界,跨境劳动法律服务或许是一个充满潜力且值得探索的赛道。03跨文化用工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企业跨境用工的实践中,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显著。它不仅体现在语言沟通的直接障碍上,更深层次地渗透于工作理念、价值观及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工作时间的界定、加班文化的接受度、薪酬福利的期望等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决策方式、冲突解决机制及宗教观念也深受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忠诚度,是跨境用工不得不直面的“痛点”。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劳动文化价值取向,可以感受到显著差异。表5:不同国家劳动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资料来源:结合已发表文章与公开资料整理在跨境用工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由各国深植的文化价值取向差异引发的用工冲突就会凸显。比如,同一工作团队中,美国员工倾向于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精神,追求快速响应与决策效率,而中国员工更强调团队协作与稳健行事。同样,在众多文化差异表现中,宗教包容性也是确保跨境用工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超3000亿美元,境外经贸合作区超过100家,累计投资近730亿美元[11]。“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几乎汇集了全世界所有的宗教类型。伴随着“一带一路”投资合作走深走实,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文化冲突。表6:不同国家主要宗教信仰与饮食习惯差异资料来源:结合公开资料整理一家中国企业在印度设立工厂后,大量招聘当地员工,却遭遇宗教信仰差异带来的用工挑战。部分印度教员工因坚持参加每日特定时间举行的宗教仪式,与企业生产安排冲突,频繁地请假影响了生产。同时,食堂未顾忌饮食禁忌,如拒食牛肉,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和抗议。在用工过程中,如果忽视这些因素,很容易引发类似的潜在冲突与误解。面对各合作国家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如何跨越文化差异,实现跨境用工的和谐共生与高效协同,已成为众多跨境经营企业亟须破解的核心难题。04化解跨文化用工冲突,专业劳动律师有话说面对全球化用工带来的跨文化经营挑战,三位劳动法领域的顶尖律师结合自身经验,各抒己见,为企业指点迷津,为业界贡献智慧。陆敬波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东方大律师、一级律师、高级培训师近几年,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陆敬波律师及其团队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当前跨境劳动法律服务业面临的趋势和变化:跨境劳动法律服务的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且,跨境劳动法律服务的行业、领域、方式等也在不断拓展。在地域分布上,国内跨境劳动法律服务业务在地域上的特点与企业出海特点保持一致,辐射的区域范围正从传统的欧洲、日韩、澳洲等成熟市场,逐步深耕至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区域。在过往的实战经历中,陆敬波律师接触了大量因跨文化用工引发的劳动纠纷,尤其在东南亚、中东的宗教国家。由于宗教员工管理异于国内,为帮助客户顺利出海,陆敬波律师及团队多次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精准法律调研,组织跨文化合规与法律培训,规避企业境外用工冲突。针对当前企业“出海热”的趋势,陆敬波律师及其团队也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团队的跨境劳动法律服务业务,率先布局:“专业团队+全球网络+定制方案+标准产品”并举,精准护航中国企业出海。专业化的团队建设。陆敬波律师及团队深耕跨境劳动法,按司法区域组建专业团队,精通多国语言,包括英、日、德、俄、西、阿等;结合法律专长与实战经验,深入研究东道国或地区的劳动法与移民法,灵活应对各类法律挑战,确保法律服务的精准传达与高效执行。全球化的合作网络。目前,团队已经建立并不断拓展更广泛和深入的覆盖50+区域的国际合作网络,与外国律师事务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资源、协同作战,以实现跨境法律服务的全面支持和覆盖。定制化与标准化并行。江三角律师事务所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和行业特点,定制跨境劳动法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覆盖合同、派遣、EOR等全方位服务。同时,考虑到中资企业出海会有许多共同的需求和误区,律所也推出标准化出海法律服务产品,涵盖劳动用工合规及外派文化培训,精准适配需求,降低东道国合规风险。在劳动雇佣领域,陆敬波律师同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已经并肩走过20个年头。无论是助力外企扎根中国,还是响应“走出去”战略护航中企拓展海外,陆敬波律师及团队都始终秉承“让雇佣更放心”的服务宗旨,未来也将继续在企业跨文化用工中贡献江三角智慧。曾凡新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领域诉讼和非诉事务专家在介绍跨境用工中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时,曾凡新律师结合自己接触到的案例,总结道:不同国家在沟通与表达方式、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薪酬福利体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上均存在差异,这些都可能导致员工的不适和反感。同时,曾凡新律师还提到,因歧视和骚扰引发的劳动争议和纠纷在跨境用工中也时有发生。基于跨文化用工中纠纷表现的特殊性,曾凡新律师指出,高度的专业素养与跨文化的敏感性对于这一领域的法律实践至关重要。首先,律师需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劳动法规及文化习俗,以便能精准把握法律适用与文化差异的平衡点。同时,律师还应关注国际人权法、反歧视法等相关法律。其次,律师应学习不同国家的言语沟通习惯、社交礼仪、时间观念等,以便在处理跨境用工事务时能够妥善处理潜在的文化冲突。其中,加强与当地法律服务机构、劳工组织及政府部门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享经验,协同处理跨境劳动纠纷,对律师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针对当前跨境法律服务需求相对旺盛的态势,曾凡新律师及其团队依托大成律师事务所广泛的全球化资源,积极学习、使用法律科技的新成果,通过运用智能化系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包括文化冲突引发的跨境劳动纠纷。宋普文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劳动法专委会主任,专职从事律师15余年,对劳动法及劳动法+衍生领域有深入研究宋普文律师提到,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深耕于中国市场多年的企业也逐步向周边国家延伸投资。结合现状,宋普文律师和相关团队也开始对东南亚、中亚、西亚等重点中资企业投资市场环境进行实地调研,提前布局。跨境劳动法律服务复杂性的特征对律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宋普文律师尤为提到,企业外派境内员工出境这类劳动争议更具综合性,十分考验律师对法律的深层次理解和实务经验。例如,中文的“人情式表达”往往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和矛盾;在案件代理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外派员工的薪资由外汇与人民币组合形式发放,以及由境内外节假日不同等引起的争议。这些争议虽然发生在境外,但需适用中国法律予以解决。在法律未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更需要律师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及时介入,运用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从文化角度理解双方的需求和期望,帮助双方达成共识。宋普文律师认为,处理因文化差异引发的跨境劳动纠纷,从据理力争的“辩手”到文化交融的“引导师”,律师的这一角色转变至关重要。为提升跨文化法律服务水平,宋普文律师和他的团队也在积极调整和优化其跨境劳动法律业务的策略和实施方式,比如加强文化敏感性培训、拓展危机管理与调解服务等,并且在积极引入数字化法律解决方案,如在线法律咨询平台或者智能合同管理系统,以满足客户在全球化运营中面临的复杂法律需求。05结语在跨境征途中,律师不仅是法律的诠释者,更是文化的翻译官。在中国企业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劳动法律服务亦需同步全球化,跟紧企业步伐。“入乡随俗”“和而不同”,跨境用工面临的文化差异不单纯是法律挑战,更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智慧。面对海外复杂的用工环境和文化差异,律师如何施展其独特价值,助力出海企业跨越文化鸿沟、拓宽出海之路,仍是未来需要重点思考和解答的问题。参考文章:[1][2][4][5]
7月30日 下午 7:06
其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法”?

日A02版。END了解更多行业干货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商务合作
7月29日 下午 6:51
其他

创新药企的十字路口: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抉择,新并购趋势重塑行业版图|律新观察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加速了研发和市场准入的进程。同时,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正在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突破[11]。3.
7月17日 下午 6:30
其他

傅春:城市数据资产的探索与实践|数据合规论坛经典演讲

律新社编者按数据不仅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石油”,更是驱动城市治理效能实现飞跃式提升的强大引擎。当前,全国各地正迎来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面对海量且日益增长的数据资源,如何高效盘活这些宝贵资产,深度挖掘并最大化利用数据所蕴含的价值,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城市在数字化转型征途中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2024年6月30日,“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召开,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主任傅春作“城市数据资产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演讲。他深入探讨了城市数据资产化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分享了上海市在构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以及如何构建数字时代的循环经济生态体系,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傅春主任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一、数据资源入表的时代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的盈利除了利润外,还涵盖用户资产这一隐形资产,催生了万亿级市场的蓬勃发展。其核心红利在于重塑了劳动力分配机制,激发了劳动力的潜在价值。而步入数字时代,数据资产对于数字企业利润的贡献愈发显著。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成为高效获取、处理并利用数据要素的关键手段。在这一背景下,要打造新的万亿级市场,将聚焦于知识力的激发与重新分配。数字时代通过优化知识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深度挖掘并释放了知识力的巨大价值,引领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浪潮。数据资产正日益成为企业未来价值评估体系中的关键要素。二、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发展路径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发展是多维度的进程,包括技术发展、数据业务和政府管理三大路线。纵观技术发展路线,自2004年起,政企信息化(如OA、ERP系统)的普及标志着数据应用的初步发展。随后,2010年至2014年间,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相继萌芽,如上海的云海计划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为数据价值的挖掘开辟了新途径。2015至2020年,这一领域步入了成长与成熟期,各类云服务与大数据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逐渐呈现大厂引领,政府、企业及个人广泛参与的格局。尤为瞩目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2020年左右开始崭露头角,预计至2025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数据价值的最大化。数据业务的发展轨迹同样引人注目。2014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大数据正式进入政府工作视野,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016年,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发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大数据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至2019年,虽然大数据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展现出无限潜力。2021年,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推进,不仅涵盖了产业、企业和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还强调了内外部数据的融合应用,推动了数据应用向中级阶段迈进。特别是2022年底ChatGPT(GPT3.5)及随后2023年初GPT4.0的发布,标志着数据应用正逐步迈入高级阶段,预示着数据智能的无限可能。预计至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将迎来更为迅猛的发展。从政府管理的视角来看,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进程也伴随着政策与法规的不断完善。2018年,各地纷纷成立大数据局和大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与优化利用。2020年,随着各地公共数据开放门户的建设,数据开放共享成为新常态,多领域试点应用相继展开。2021年,《数据安全法》的出台以及深圳、上海等城市数据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为数据要素的合法流通与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随后,《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要素的基础制度框架。2023年《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及2024年《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则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城市数据的资产化实践路径1城市数据资产化总体布局城市数据资产化总体布局遵循“1+2+N”模式。“1”是指组织机构要协调完善。这一架构包含数据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大数据中心、城运中心和城投等关键部门及单位。“2”是指数智基建和数据产业。数智基建方面,重点建设包括数据共享平台、知识共创环境、语料加工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同时强化算力支撑、大模型研发、AI智能体系构建以及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部署,为数据要素的深度挖掘与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数据产业方面,致力于推动数据资源的商业化进程,促进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交易等环节的协同发展,形成数据驱动的产业新生态。“N”作为配套与拓展,涵盖核心智库、生态服务和数据资产等方面,推动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全面释放。2数据财政的崛起和就业方式的转变未来,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增值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数据财政”将代替“土地财政”。在法律授权的前提下,通过数投运营的模式,双A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发挥其资源属性和金融属性的双重优势,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这一变革也深刻塑造了就业市场的面貌。数字化无边界岗位的涌现,打破了传统职业界限,解决了大量高等学历人员的就业问题,“数字化+AI=知识”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动力市场的核心需求。3上海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实践上海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实施路径上,展现出了前瞻性和系统性。2016年《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上海正式布局大数据产业,通过成立大数据产业基地和交易中心,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上海首创性地建立了7家市级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进一步激发了数据创新的活力,并在2019年继续扩大规模,增设了第二批4家实验室;2020年,上海在数据开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启动了多个领域的公共数据开放试点,促进了数据的共享与应用;2021年,随着上海数据交易所和上海市数商协会的成立,上海数据要素市场的交易体系与生态构建取得了显著进展,数据交易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也得到了提升;2022年,上海数据集团成立,标志着上海在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技术与产业融合方面,2023年成立的中国大模型语料联盟和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算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为数据要素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不断成熟,2024年,上海市数据局的成立以及16个区级数据局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数据要素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7月16日 下午 7:03
其他

上半场红利悄然落下帷幕 “网推所”获客成本上涨7成!流量涨价后的亿级营收密码如何改变?丨律新观察

吴少博:市场下沉,要加大对C端客户的关注丨律新社品牌论坛精彩演讲●
7月12日 下午 7:01
其他

四位资深师父讲述青年律师跃迁之路:如何从迷茫到光芒?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李德胜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你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关于青春的知识。”纪伯伦的这句话似乎更容易击中青年律师的无奈。尤其在需要时间积淀的专业服务业中,如何在短时间内丰盈自己,在青年律师执业初期尤显艰难。2024年,一线城市青年律师占比首次出现下降,青年律师净流出现象引发行业关注。如何更好地关怀青年律师成长,确保行业平衡发展和后继有人,都将成为律师行业重要的ESG课题。相关阅读:青年律师净流出
7月10日 下午 6:42
其他

中国律所境外分支机构激增五成,东南亚、中东、拉美三大区域成出海热土 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李德胜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与其内卷,不如出海闯荡。司法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国涉外律师人数较2018年增长了4800余人,增长率高达67.8%。同时,中国律所在境外的分支机构数量也实现了47.5%的增长。这一趋势持续不减,中国律所已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80家分支机构,覆盖的海外市场日益广泛。随着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业务,中国律所的步伐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紧密相连。近期,北大系B2B智能营销公司“百炼智能”发布的《中国出海企业现状洞察报告(2023)》显示,北美、西欧、南美作为传统出海目的地,已逐渐被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区域追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将这些地区作为出海目的地,这些地区也成为律所海外布局的重要目标,且呈现出独特的区域特点。律新社在调研中了解到,国内律所中,规模所在国外开设分所的数量依然位于前列,在上述三个热点区域的布局各有其特点:东南亚地区:国内大型律所持续实现规模化发展,云南地区的律所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在涉边法律服务方面凸显特色;中东地区:为适应区域特殊的商业环境和法律要求,律所联营合作模式成为主流;拉美地区:巴西和墨西哥成落子首选,区域两大经济体为布局的重要支点。01海外法律服务目标为新蓝海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企业出海成为大势所趋,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加之,中国对外开放已步入新阶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律师行业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高端服务业,其扩张的轨迹与全球资金的流动不谋而合。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律所纷纷扩大其全球业务网络,以捕捉跨境交易和跨国企业带来的法律服务机遇。1中国企业加速驶入大航海时代在国家政策和市场支持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4年1—3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2736.4亿元人民币。其中,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的331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2429.2亿元人民币,增长12.5%。在此情景下,海外投资所伴随的复杂风险使得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中国律师因深入了解中国企业的工作风格和运营模式,成了企业家的首选。此外,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7月8日 下午 6:59
其他

朱凯:移动应用安全合规治理实践|数据合规论坛经典演讲

律新社编者按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战略资源。作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国家政策法规和监管标准不断细化和完善的背景之下,面对移动应用在提供便捷服务时暴露出的风险漏洞、个人信息违规采集等问题,加强移动应用安全合规治理已成为企业和开发者的重要任务。2024年6月30日,“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召开。360集团信息安全部移动应用合规专家朱凯作“移动应用安全合规治理实践”主旨演讲。他在总结当前合规监管趋势和常见合规风险的基础上,结合360公司在移动应用安全合规治理方面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整改建议和合规治理策略。朱凯先生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一、合规监管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普及,国家安全部门、行业监管机构、各大应用市场对移动应用的管理和审核越来越严格,监管标准也越来越规范和完善。一方面体现在大量数据安全法规和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一方面体现在监管专项整治及通报常态化。APP开发方需要面临的政策风险也在逐步增加。二、常见合规风险及案例1个人信息数据采集近年来,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愈发受到重视。在APP开发中,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成为一个重要的监管焦点,包括未经用户合法授权、违背个人意愿、采取隐瞒欺骗手段等非正当方式和手段进行采集。案例一:某工具类应用的隐私协议设计存在缺陷,未提供明确的拒绝按钮,且用户同意按钮的设计不够明确,容易使用户在不清楚的情况下点击同意。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如《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的规定,这种场景属于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案例二:某物业服务类应用在隐私政策方面看似提供了拒绝和同意的选项,但实际上在用户点击同意隐私政策前,就已经开始采集用户数据。这种行为同样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整改建议:APP在征求用户同意时,应提供明确的同意或拒绝按钮,避免使用“好的”“我知道了”等模糊词语,确保用户能够清晰理解并作出选择。在未征得用户明确同意前,APP不应收集任何用户个人信息。运营者需要确保获得用户同意的实践先于收集使用行为,并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明。
7月6日 下午 6:30
其他

章煦春:数据资源入表的合规路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丨数据合规论坛经典演讲

律新社编者按在当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据资源入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数据产品的挂牌和合规评估不仅关乎着企业的法律风险,也直接衡量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尽管已经有部分前瞻性的企业率先迈出步伐,但普遍遭遇了一系列复杂而紧迫的合规挑战,亟需各方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2024年6月30日,“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召开。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瀛泰数据合规委主任章煦春作“数据资源入表的合规路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主旨演讲。她从数据资源入表的现状出发,细致阐述了其中的挑战和潜在机遇,进而提出数据产品合规的应对策略,展现了对数据入表未来价值的深刻洞见。章煦春律师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一、数据资源入表的时代机遇近年来,我国在推动数据应用与加强安全保护方面并驾齐驱,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数据交易应当保护个人信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要将“高质量数据要素‘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并确立了数据产权的运行机制,即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随后,国家数据局和财政部也印发关于数据资产管理的规定,这些均显示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数据入表作为提升数据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手段,可以为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提供依据,促进数据资产在交易、融资等方面的应用,进而提升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2024年一季度国有企业数据资源入表情况显示,共有25家公司先后在表内报告了数据资产。而其中7家公司很快就发布“更正启事”,提出因为分类错误,将原本属于合同资产的项目错误地列为数据资产。在完成更正后,表内确认数据资产的公司剩余18家,金额最高的为2460万元(恒信东方),最低的为24万元(浙江交科)。企业通过将数据资源入表,将数据资产化,可以盘活数据资源,提升财务绩效和整体运营效率。二、数据资源入表的合规路径与挑战1合规评估数据资源入表的合规评估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审查数据来源,二是是否牵涉个人信息。01.
7月6日 下午 6:30
其他

吴博峰:大模型数据隐私与资产安全在抖音集团的应用实践丨数据合规论坛经典演讲

律新社编者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数据隐私与资产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确保技术进步与数据保护的平衡,如何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同时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在如抖音集团这类大型互联网企业中,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挑战。2024年6月30日,“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召开,火山引擎隐私计算产品总监吴博峰作“大模型数据隐私与资产安全在抖音集团的应用实践”主旨演讲。他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结合抖音集团的实践经验,对大模型的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安全体系构建以及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吴博峰先生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我在抖音集团主要负责隐私计算和大模型安全,工作偏向技术领域。技术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法律专家负责架构上层建筑,技术人员则负责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二者紧密结合,共同为各行各业在数据安全和合规应用方面作出贡献。接下来,我将围绕抖音集团的实践,探讨大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其引发的安全问题,展示抖音集团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解决或者降低安全风险,并展望这些技术在更加广泛的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一、大模型发展现状与风险洞察对于大模型安全的应用背景,审视过后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发展出很多大模型智能应用,这些应用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显著提高了效率。然而,这些大模型智能应用的使用过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众所周知,AI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是行业专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团队对大模型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分析。从数据准备到大模型最终对外服务,包括数据准备、预训练、精调及部署服务等环节。我们观察到,大模型的整个生命周期包含多个环节,因此在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与数据安全和隐私相关的问题。例如,在预训练和精调阶段,既然与数据密切相关,那么这些数据可能是跨域的、跨机构的,这时候数据的问题、数据的合规问题就可能显现出来。又如,在数据对外服务环节,我们会发现,如果用户与大模型的基础服务商进行交互,用户的提问数据是否有可能被泄露。同时,大模型在输出给用户答案时,是否可能产生模型幻觉等问题。为了解决大模型在整个生命周期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团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二、Jeddak大模型安全方案本方案大致分为两个体系,首先是内生数据安全体系,其次是环境与基础架构安全体系。内生数据安全体系的核心并非阻止数据流通,而是在数据流通过程中,通过密码学手段对所有可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在跨机构、跨端应用数据时实现内生数据安全。关于环境与基础架构安全体系,无论是大模型的构建、训练还是服务过程中,我们希望将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置于一个安全、可信的环境中。如果这个环境能够经受审计,那么其中的所有数据也将不会有较大的数据安全风险。大模型的内生数据安全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混淆与加密:对于用户与大模型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提问数据,我们采用向量加密技术进行保护。第二部分是关于预训练模型过程中的数据流通问题:许多高价值数据的供给方担心数据合规问题,导致其数据流通意愿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数据合成技术,即通过技术手段生成符合大模型需求但与数据供给方元数据无直接关联的数据。此外,隐私计算也是我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此,我主要向大家汇报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实现跨机构数据融合,同时确保不同机构的真实原始数据不会暴露给对方;二是提出一种更安全合规的技术——全密态机器学习,确保所有参与方的数据在密文状态下进行处理。尽管全密态机器学习理论上可行,但其运行效率较低,若要实现工业级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部分是模型的输入输出管控与增强:在模型提问过程中,用户的输入数据是否能得到保护,以及模型输出给用户答案时,输出内容是否能得到合理管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是模型的安全推理问题。用户在使用大模型时,可能不断向模型提供与其相关的知识或数据,但用户可能不希望大模型服务商使用其数据。为此,我们提出了近距离加密技术,该技术可以在保护用户提问数据不被大模型服务商获取的同时,保证用户获得的推理结果损失小于3.5%。此外,我们还在抖音集团进行了实践,发现该技术已具备推广和应用的条件。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基础大模型与行业数据结合,形成符合行业应用的行业大模型。我们采用了联邦精调技术,实现了数据不出域但能获得优质模型的目标。实验表明,基于联邦精调技术得到的行业大模型,准确率损失约等于2%,可以说是无损的。在模型服务过程中,作为行业大模型的服务商或技术提供方,为了确保模型输出没有明显风险,通过探索和研究,在抖音集团推出了大模型隐私护栏服务。该服务像防火墙一样,对用户输入和模型输出进行了有效管控。实验结果表明,有害内容拦截率达到约95%,同时确保了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关于数据合成技术,我们发现,通过数据合成生成的“假数据”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些数据在模型训练和推理中的效果与原始数据非常接近,具有商业性和推广价值。最后,我还想分享两个在抖音集团生动的实践:AI原生联邦学习和全密态机器学习。AI原生联邦学习与传统联邦学习的区别在于,它与AI基础设施进行了融合,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样本实时性训练。全密态机器学习则是基于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即使数据为密文,也能产生与原始数据相近的模型效果。然而,这项技术扩大应用的瓶颈主要是效率,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计算能效。通过内生数据安全体系,我们解决了大模型数据安全保护问题。此外,我们还基于环境与基础架构,将大模型相关基础设施置于可信环境中,确保数据安全。三、总结与展望如果大语言模型要在抖音集团乃至更广泛的行业和应用领域中融入我们的生活,安全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点。没有安全保障,每一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忧。此外,正如我刚才向大家汇报的,我们所做的初步工作表明,尽管这些技术在抖音集团的某些场景中已经取得了成功,并创造了业务价值,但若要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更多行业机构带来价值,它们还需要与更多行业伙伴进行技术交叉融合。例如,密码学与GPU的结合、联邦学习与AI基础设施的结合等,这样才可能使这些技术在整个行业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7月5日 下午 8:02
其他

2024年上半年法律科技公司融资率提升 “耐心资本”最看重这五大要素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李德胜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法律科技领域或许正在迎来“耐心资本”。最近短短一个月内,法律科技领域呈现活跃之态。资本流向法律科技,趋势日益显著:6月6日,国内法律服务平台法保网发布消息,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由两山国控集团、安吉数智新经济基金领投。据悉,此次融资将用于深化法保网在法律服务大模型领域的深度学习及训练,加速企业级场景化legal
7月5日 下午 8:02
其他

李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新质生产力的开启与赋能|数据合规论坛经典演讲

律新社编者按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其价值正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要素。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好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2024年6月30日,“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召开,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盈科全国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华作“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新质生产力的开启与赋能”主旨演讲。她结合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深入剖析了数据要素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法律服务如何有效保护数据安全和合规适用,以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潜力,助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李华律师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一、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是全球趋势数据要素是指根据特定生产需求汇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计算机数据及其衍生形态,必须依托深厚的技术和产业背景,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称为五大生产要素。其主要表现形态包括原始数据集、标准化数据集和数据产品。将相对分散但对生产有价值的原始数据集经过清洗、预处理后形成高质量数据集,进而再通过分析和处理,加工成数据商品和服务,降低数据的使用难度,提高数据使用效率,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发挥数据的价值。1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政策背景中央层面,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明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标志着数据正式成为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资源之一;2021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在2025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迎接数字时代,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随后,《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要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2023年,国家数据局成功组建,财政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和国家数据局陆续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规定,进一步强化数据作为智能时代生产要素的地位。地方层面,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继出台了相关条例和规定,推动数据要素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发展,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潜力。2数字经济加速构筑经济复苏关键支撑2022年,全球51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41.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的46.1%。与上一年相比,同口径数字经济规模实现7.4%的名义增长,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4.2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据数字经济总规模的85.3%。中国数字经济飞速增长。2022年同比增长10.3%,占GDP比重已攀升至41.5%,显示了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3数据资产入表成为企业必答题《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了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和会计处理适用准则,适用于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和单位。此举对企业稳妥论证和加快梳理数据资产构成、根据指引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工作释放了积极信号。二、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路径与方法1“三步走”战略01资源化:通过采集、整理、聚合、分析等手段,将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转化为有序、具备使用价值的高质量数据资源,并确保这些数据资源可采集、可见、标准化、互通且可信。02资产化:指将数据资源转化为资产的过程,即通过数据资源入表和市场流通交易,为数据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化是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与核心。03资本化:资本化是进一步拓展数据价值的重要途径,涵盖了数据资产融资、数据资产保险、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将数据资产转化为更广泛的资本形式,进一步释放其潜在价值。2总体框架01数据资源盘点:数据资源盘点是对数据资产化的准备,主要包括梳理数据资源目录、对内的数据产品和对外的数据产品。全面了解企业拥有的数据资源,为后续的资产化过程提供清晰的数据资源清单。02合规审查:合规审查是确保数据资产合规性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合规性审查和数据权属确认,出具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报告和数据资产权属法律意见书。数据合规性评估要求:数据来源合规。数据来源合规是数据“合法拥有或控制”的基础,要求确保数据合法授权采集、自主生产和通过交易获取,所有数据来源清晰可溯、合法合规。合法拥有或控制。数据资源由企业合法拥有或者控制,即企业主体合法享有数据资源的所有权或控制权。被合法用户使用。采用以访问控制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管控,保证数据资源和服务被合法用户使用,同时防止被非法用户窃取和滥用。03产权登记:产权登记是明晰数据资产权属的重要步骤,包括数据资产登记、数据产品登记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具有信息存证、产品溯源、权益保护、集聚展示、场景探索五大功能。04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资产评估是量化数据资产价值的关键环节,包括数据资产质量评估和数据资产价值评估。05会计入表:会计入表是将数据资产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包括资产确认和入表计量相关信息披露。通过会计入表,可以反映数据资产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的作用,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06数据资产运营:数据资产运营是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资产交易、数据资产贷款、股权融资、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3五段实施步骤一是甄选标的,从海量数据中综合考虑数据的价值和可用性,选出适合进行资产化的数据资源;二是合规评估,对数据进行合规性评估;三是合规整改,根据合规评估结果,对必要合规管理制度进行整改和建设,梳理数据合规相关法律文本,开展数据资产入表专项培训;四是数据资产化,这一阶段需要对数据权属进行法律评估,进行数据产权登记/数据产品登记,引导相关会计准则的准确适用,依法合规完成信息披露;五是数据资本化,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数据信托、资产证券化、市值管理等多种方式,将数据资产转化为资本形式,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最大化。三、盈科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成果总结盈科律师事务所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成都、西安、杭州、济南等地集结了15名专业律师,他们拥有知名院校的学科背景、头部企业的法务工作经历以及丰富的创新型法律服务能力,专注于数字经济产业,为企业提供商业模式合规、产品合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全面的非诉讼与诉讼法律服务,争取实现客户及其利益相关方的最大利益。自2022年起,盈科连续两年荣获《钱伯斯大中华区指南》“TMT:隐私和数据保护领域”榜单以及《商法》卓越律所大奖中的“隐私及数据保护”“信息科技及电信领域”等多项法律大奖。李华、王彩琴、张良等多名律师荣获“The
7月4日 下午 6:30
其他

对话“法工场”负责人颜健:重塑法律服务架构,法工场的AI变革|律新对话

xia大模型+法律,能“打磨”出怎样的AI落地应用范本?又能给法律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随着AI和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法律服务也不例外。在法律服务行业,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到法律+大模型的赛道,拥抱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快速地解决法律服务行业中的各种痛点和难点问题。近日,律新社与法工场负责人颜健进行了对话,探讨这个新兴的法律服务平台正如何通过AI为法律服务带来变革。请您介绍下“法工场”项目,包括该项目的由来和核心理念。颜健法工场是由法律科技行业前沿企业法狗狗科技与大泽科技共同推出的新服务品牌,致力于为律所、法律服务公司等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替代性法律服务外包业务。从一开始,法狗狗团队就为法工场提供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科技运行能力,赋能业务,打造智能化法律服务流水线。而大泽科技脱胎于律所业务之中,专注于优化及提升工作效率。项目从2021年8月开始上线试运行,经过三年的打磨运营,目前已基本成熟。法工场秉承的核心理念是希望打造一条高效、标准化的法律工作流水线,这也是“工场”名字的由来。它寓意着将“可替代性法律服务”转变成类似工厂生产线一样的高效和标准化模式,旨在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请具体介绍下“可替代性法律服务”这个概念。颜健可替代性法律服务(Alternative
7月4日 下午 6:30
其他

数据合规是技术活、管理活还是艺术活?7位行业精英支招企业如何炼“数”成“金”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杨闪闪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数字时代,每一家企业都可以进行数据转型,数据的活力代表着企业的生命力。如何筑牢数据合规的“四梁八柱”?如何炼“数”成“金”?是当前许多企业关注的课题。2024年6月30日,在律新社与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数字法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上,7位数据合规领域的精英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化路径与合规建设之道”。此次对话由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龚琳主持。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卓建合规研究院副院长、数据合规中心主任李兰兰,科沃斯集团总法律顾问韩斐,透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监周洲,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兼证券事务代表李倩,数据合规专家徐燕,香港山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向丽共同参与了本场对话。嘉宾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分享了关于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的最新洞察、最佳实践和未来趋势,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参考,帮助其在数据资产管理上作出更明智的决策。01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里”?解码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化的有效路径数字时代背景下,企业数据资产的价值发掘和合规转化成为业界焦点。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快速发展,旨在帮助企业应对《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带来的挑战。然而,数据合规领域面临着复杂法规环境下边界模糊、技术与法律融合于一身,以及企业内部数据管理分散与合规意识淡薄等痛点。数据资产如何确权、入表等成为亟待“攻坚破局”的关键点。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卓建合规研究院副院长、数据合规中心主任李兰兰拥有在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领域的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并参与出版《民营企业合规与法律风险防控读本》等专业书籍和参与《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深圳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案》等征求意见稿的专家评审和立法建议。她认为,可以作为入表的数据资产应当有实际应用场景,无论是对内的降本增效还是对外的交易流通能够发挥作用。在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数据合规律师的工作应前置到对数据资源的梳理和数据产品的设计,通过数据治理、尽调分析、评估确权等,来确保数据资产的来源合规、内容合规与流通合规等。凭借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和自主研发的核心智能技术,科沃斯集团在清洁赛道始终占据龙头地位。科沃斯集团总法律顾问韩斐从企业内部数据合规治理的角度作了分享。她表示,合规实务与应用场景密不可分。企业做好数据治理的第一步便是梳理好业务场景;其次是梳理法律法规要求,并落实到实际业务中,使业务贴合法规进行。同时,在数据流通过程中,做好对第三方数据的梳理,包括如何签订处理协议、如何执行、如何开展审计工作等也十分必要。最后韩斐强调,从实务来讲,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权利保障工作机制,以及时响应权利人的要求,应对突发状况等情况。透云生物科技集团在中国大陆拥有广泛的业务板块,例如透云科技(上海、北京)专注于物联网行业,面向国内外白酒、啤酒、矿泉水等领域的防伪溯源和数字营销业务场景,提供防伪溯源、一物一码及数字化营销服务;透云生物(山西)则以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莱茵衣藻生产基地。透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监周洲以某矿泉水品牌的防伪溯源和数字化工作为例,阐述了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他表示,无论什么行业,做好对数据质量、规模、价值、潜力的评估,都将是数据资产化或资本化的前提。在推进数据资产价值化过程中,对目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资源的合理使用,亦尤为关键。随着生产数据、供应链数据、消费数据、个人信息数据等大量数据围绕不同业务场景产生,数据合规专业律师必须尽早参与其中,以防数据堆积对合规工作造成的影响。合规律师的提前介入有助于构建坚实的数据合规框架,确保数据在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规范,从而避免潜在的合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仅能够有效管理数据资产,还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数据的价值,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作为国内领先的美丽与健康管理服务商,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传统美容服务、医疗美容服务和亚健康评估及干预服务等多个领域。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兼证券事务代表李倩表示,作为线下服务行业,在收并购中往往面临商誉问题。通过对客户信息的价值评估,可以将之视为会员资产或会员资源。通过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力度,计算出这部分负债对应的潜在经济价值。随后,这些数据资产将被正式计入资产负债表,从而平衡因收购产生的商誉,避免商誉过度膨胀。而在解决收购中的数据来源合规问题时,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出售方背书获取客户同意及相应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二是在客户转化时进一步获得客户本人书面授权,以完成数据资产入表的底层要求,确保数据及来源的合规性。数据合规专家徐燕在分享中提到了企业在全球化业务扩张中面临的两大核心议题:一是数据合规框架的搭建与优化,二是对法律服务的期待与要求。她强调,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原有的基于国内数据保护法建立的合规框架可能不足以应对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合规挑战。针对合规框架的搭建,徐燕指出企业需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业务适用法的问题。企业需要了解其业务覆盖地区的具体数据法律,如欧盟的GDPR、美国的CCPA等,确保在每个区域的运营都能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二是寻找共性与差异。在全球化业务框架下,企业应寻求不同国家数据法之间的共性,以建立统一的合规标准,并借助外部专家和当地律师的支持来实现。同时,也要识别和解决各国法律间的差异,比如用户权利响应的时效要求。三是成本效益分析。企业在设计合规框架时,还需综合考虑人力成本和预期花费,进行ROI的整体计算,以平衡合规投入与收益。最后,徐燕从企业立场出发,表达了对合规人才和法律服务的深层次期待。她强调,除了扎实的专业能力,法律服务提供者还应具备深厚的行业知识与体系化思维,以及能够提供与具体业务场景相匹配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的能力,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指导,并灵活应对不同场景下的特殊需求。香港山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向丽是国内早期个人信息保护从业者、DPO数据合规布道者,于2019年1月开始从事数据合规培训工作。她认为,企业数据资产化不仅涉及法律和合规问题,还需要财务专业人员的参与,尤其是对会计准则的应用。通过会计的专业视角,可以解答诸如数据资产的分类、入账方式、成本核算以及数据资产的生命周期评估等关键问题。此外,站在企业CEO的视角,向丽指出,由于数据资产的特殊性质,其价值可能会随时间变化,因此需要谨慎评估其真实价值。她建议在企业内部推动数据资产化时,应首先确保得到企业高层的价值认可,从而获得自上而下的支持。02合规究竟是技术活、管理活还是艺术活?探寻数据治理下的合规本质企业作为《网络安全法》下的网络运营者、《数据安全法》下的数据处理者、《个人信息保护法》下的个人信息处理者,以及《数据二十条》下的相关数据权益持有者,面临着不同维度的合规要求。在具体的合规建设过程中,除了业务部门,往往还会涉及信息安全部门、IT部门、法务部门、合规部门等等。如何构建组织、制度、机制等保障,以应对数据治理中的复杂合规难题,是企业的一大挑战。科沃斯集团总法律顾问韩斐分享了集团在数据治理与合规建设方面的策略与实践。她表示,科沃斯将数据合规视为整体合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合规组织、培育合规文化、实施合规风险管理三大支柱,形成了全面的合规框架。在合规组织架构上,集团确立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将业务一线人员定位为合规的第一道防线,法务部和内控风控部门作为第二、三道防线,上面还有最高决策层如合规管理委员会等,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合规保障机制。合规文化建设方面,集团通过内部宣刊、合规月活动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在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合规风险管理方面,集团每年上半年会对业务进行访谈梳理,了解业务动态并预警潜在合规风险,通过专业评估将风险等级分为低、中、高三级;对于中高级风险成立专项治理小组,上报合规管理委员会,确保风险在规定时间内得到闭环管理。下半年则通过合规审计,检查风险治理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另外,针对隐私数据合规,集团也构建了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合规体系,包括收集、使用、存储、销毁等环节,确保数据资产的合规性,为未来可能的数据资产入表和资本化奠定基础。透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监周洲着重阐述了企业法务在数据合规中的角色与挑战。他指出,在数据成为商业秘密与不正当竞争矛盾焦点的情况下,企业法务需思考如何妥善处理数据,特别是在数据资产化或数据融资的背景下,需要在数据收集和使用初期就进行规划。他强调,企业法务的角色更偏向于协调,需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相结合,克服向企业高层解释数据合规价值的难点。在数据角度,企业法务需要与技术团队紧密合作,了解API接口和数据存储等技术细节,确保数据的加密和合规性。此外,他还提到了在新业务开展时,如抢红包活动,数据收集与使用可能伴随的税务风险和不正当竞争问题,需要协同技术团队共同解决。最后,周洲强调了数据合规闭环的重要性,这包括对内部员工的数据合规培训,防止数据泄露,以及对外部供应商使用数据的监管,确保数据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合规性。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兼证券事务代表李倩分享了To
7月2日 下午 7:45
其他

张继红:数据出境的法律合规——现状、实践及趋势|数据合规论坛经典演讲

律新社编者按当下,数据不仅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而且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近三年来,我国不断在制度政策上作出新的举措,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数据的安全流通。2024年6月30日,“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召开,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张继红作“数据出境的法律合规:现状、实践及趋势”主旨演讲。张继红教授围绕我国企业跨境数据流动的法律合规,介绍了美国、欧盟以及中国数据出境监管模式,深入分析了我国数据出境监管政策在落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张继红教授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一、数据跨境流动的基本类型按照主体与处理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数据跨境流动分为私主体(如企业)的数据出入境,以及公权机关(如执法机关)的数据跨境调取。客观来看,基于业务需要的跨境数据流动非常普遍,例如在亚马逊购物、出国留学的跨境支付等;另一方面,公权机关基于公共管理与执法的需要,进行跨境数据调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跨境”的理解,其中的“境”是指边境而非国境。我国是“一国四法域”,内地的数据流入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也属于数据跨境。这里,我们主要聚焦私主体因业务需要的数据出境活动。二、我国数据出境的条件:基于业务需要我国数据出境所涉及的三部核心法律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8条,基于业务需要,个人信息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出境:一是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安全评估;二是进行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三是按照国家网信部门制定的标准合同与境外接收方订立合同。除上述三种路径之外,还有其他路径,即法律法规及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例如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一是自然人因个人或者家庭事务处理个人信息的,不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对象;二是个人信息匿名化后不再是个人信息,也不属于重要数据的情形;三是根据《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35条第2款规定,“数据处理者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同境外提供当事人个人信息的,或者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而必须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实践中,企业对于我国数据出境监管制度的理解还存在很多误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01
7月2日 下午 7:45
其他

孔祥俊:商业数据保护的实践反思与立法展望丨数据合规论坛经典演讲

律新社编者按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商业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然而,如何有效保护这些数据,避免不当获取和使用,同时促进数据的合理流通和利用,是当前法律面临的一大挑战。分析现有法律实践的不足,探讨未来立法的可能方向,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法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24年6月30日,“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召开,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院长孔祥俊作“商业数据保护的实践反思与立法展望”主旨演讲。孔祥俊教授从理论探讨、数据立法、政策设计和实践保护的角度对数据产权保护展开框架性介绍,并为数据产权保护的规范和发展提出了两种基本路径。孔祥俊教授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在传统民法理论中,产权被视为交易的基础。通常情况下,产权确立后才能进行交易,并由此获得安全保障。然而,数据产权的设计具有其特殊性,与传统产权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构建数据产权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倾向于从现有的产权制度出发,推论数据产权的构建方式。但目前看来,更应关注数据的流通和交易功能,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因此,我今天将重点介绍数据产权保护方面的框架性思考。一、数据立法、政策设计及数据权理论构想当前,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就是否赋予数据产权、赋予到什么程度以及赋予何种类型的产权,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在制定《民法总则》和《民法典》的过程中,对数据产权问题有所涉及。起初,曾考虑将数据产权纳入知识产权的范畴,因为数据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与知识产权具有相似性。然而,进一步讨论后,发现将数据产权完全归类于知识产权可能并不恰当。因此,《民法典》中特别增设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和虚拟财产的保护。虽然目前对于数据产权的具体权利类型尚难以明确界定,但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保护是必要的,故《民法典》中加入了这一宣示性的条文。而地方性立法也多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了较为宽泛和原则性的规定。数据保护制度,包括数据产权在内,都建立在一定的基础性制度之上。例如,《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为数据产权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此处所指的数据产权是数据集合,包括原始数据的集合以及数据产品。在这个意义上,产权类似于个人信息,是数据集合的重要来源,而数据安全则是其重要的保障。因此,我国在立法方面进展迅速,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制度。此外,“数据二十条”在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方面作出了贡献,并提出了构建数据产权的方法。例如,它提出了建立数据资源的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经营权等分支权利的概念。当然,这些表述并非法律术语,而是政策性的语言。目前,学界和业界正在围绕这些产权的具体含义进行探讨,未来可能还会出台更多的政策性文件,以进一步明确这些概念。二、理论研究与实践保护的总体评价关于数据产权的理论研究一直非常活跃,近几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理论研究倾向于理想化,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践并没有受到理论太大的影响,而是按照现有法律稳步推进。从实践角度来看,数据权益的保护主要集中于知识产权领域,特别是与竞争法相关的领域。数据是否被视为真正的财产,往往在司法争议中得到体现。近年来,数据保护措施的发展非常迅速,涉及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保护,包括不同的保护课题、侵害行为以及不保护的情况等。司法实践已经在上述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包括对原始数据和数据产品的保护,并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侵权行为。其中涉及头部企业的案件较为集中,如新浪微博、淘宝等,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案例。当然,也有一些案例中数据权益并未得到保护。三、数据界权与数据的可及性目前,数据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界定权利上,许多学者希望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数据权利体系。然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尤其是经济学家认为数据的可及性更为重要,即能够获取数据的能力比数据权利的界定更为重要。去年,在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数字中国”为主题的第五届数字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昌盛在“关于当前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演讲中,提出了“六个优先”,首先就是“数据的可及性优于数据的确权”:“很多法学家认为,交易的发生与责任的认定建立在数据确权的基础之上,但实践表明,即便在当前世界各国都没有对数据进行确权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责任追究机制,而只要形成了较好的责任认定和惩奖机制,数据确权就不一定是必须环节。”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观点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我也比较赞同这种主张。此外,目前制定一套非常明确的关于数据权利的界定条件还不成熟。例如,在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数据传输立法被列为三类项目,即尚处于调研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依据现有法律进行保护,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可行的。四、数据权益的知识产权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现实中对数据的保护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领域,且大多数案件都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条款来保护,而非商业秘密条款。目前,许多人对知识产权存在误解,认为知识产权只保护创造性成果。实际上,知识产权不仅保护创造性成果,也保护劳动成果,这通常被称为“额头上的汗水”。也就是说,在收集、加工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投入了劳动和资本,法律就会给予保护。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正是基于劳动和投资来提供保护,这与其他类型的保护有所不同。相关案例对数据集合或数据产品基本上是基于劳动和投资来确认其权利,并给予保护。当然,存在按照商业秘密保护的个别情况,因为大多数数据都是公开的。而对于公开的数据集合,使用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并不合适。五、数据权益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优势01
7月1日 下午 6:41
其他

数据合规领域“品牌之星”闪耀登场!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数据合规领域》重磅发布

2024年6月30日,在“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上,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数据合规领域》(以下简称《指南》)隆重发布!数字时代,数据成为驱动发展的关键资源,其合规性构建对企业至关重要。2023年以来,数据合规监管日趋严格,影响深远。尤其是在网络安全、数据管理、个人信息保护及数据出境等方面,在立法强化、政策引导、行业规范增多及产业升级的共同推动下,合规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了解数据合规服务的现状,展示过去一年在该领域取得卓著成就的律所和律师,2024年3月14日,律新社启动了《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数据合规领域》的申报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律新社研究中心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数十家律所、逾百位律师的申报资料。基于《指南》申报材料的内容、对律师的访谈确认、相关方评价反馈,尤其对律师团队在复杂案例处理中的专业度表现给予关注和分析,进一步缩小律师候选人范围,以生成代表律新社特别推荐的2024年度数据合规领域“品牌影响力律所”及“品牌之星”荣誉律师。数据合规领域“品牌之星”包含四类荣誉,分别是领先律师、实力律师、匠心律师和新锐律师。本次《指南》信息还展示于“律新指南”小程序内,方便用户随时触达精准信息。该小程序已嵌入“律新V品”公众号及律新社旗下公益服务平台“律新帮”公众号。如用户有更多查询需求,可与《指南》服务工作组联系或者通过“律新帮”公众号进行查询,“律新帮”公众号常年推动《指南》展示和精品律师预约推荐。感谢各位专业人士的鼎力支持,《指南》将持续升级,并致力于打造更多富有价值的专业服务品牌指南。(点击“S”符号,可进入“律新指南”小程序查看详情)按品牌首字母顺序排列安理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德恒律师事务所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广悦律师事务所华商律师事务所汇业律师事务所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六和律师事务所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炜衡律师事务所协力律师事务所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蔡开明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陈立彤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戴健民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董皓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高亚平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江翔宇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李华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李兰兰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李天航汇业律师事务所林野丽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刘新宇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王一楠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王艺北京植德(深圳)律师事务所王渝伟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吴卫明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徐云飞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杨杰广悦律师事务所叶鹏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袁立志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章煦春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曹远军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丁德应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丁学明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董潇君合律师事务所冯超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冯清清广悦律师事务所龚琳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蒋雯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梁德明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梁艳芬广东北源律师事务所麻策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马军宁人律师事务所潘尤迪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彭晓燕北京万商天勤(杭州)律师事务所闪涛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沈飏北京安杰世泽(上海)律师事务所沈志君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史宇航汇业律师事务所王捷浙江垦丁(广州)律师事务所辛小天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徐淑慧六和律师事务所许力先六和律师事务所于晓明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俞霞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张昌倩广悦律师事务所张云燕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朱网祥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陈福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邓勇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丁峰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蒋泽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李旻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廖怀学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罗洁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罗为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彭吉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阮东辉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史蕾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万波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王彩琴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王振华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夏旭日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谢尚誓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杨博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杨澜波上海上正恒泰律师事务所余凯上海中联(武汉)律师事务所张烽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张国栋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张豪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张良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张楠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朱杰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左昆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白宇思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陈梦园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陈元熹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樊星上海精诚申衡(杭州)律师事务所郭贺依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蒋薇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鞠慧慧光明律师事务所李金招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罗楚健广悦律师事务所马彤宇北京市中闻(上海)律师事务所吴晴霞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徐丽红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钟志伟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按品牌首字母顺序排列安理律师事务所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北京嘉观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北京万商天勤(杭州)律师事务所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德恒律师事务所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光明律师事务所广东北源律师事务所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广悦律师事务所国枫律师事务所浩天律师事务所华商律师事务所汇业律师事务所江苏剑桥颐华律师事务所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京衡律师事务所京师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君悦律师事务所兰迪律师事务所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六和律师事务所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精诚申衡(杭州)律师事务所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上海上正恒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炜衡律师事务所协力律师事务所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中联律师事务所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巴音其其上海段和段(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白宇思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蔡开明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曹远军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陈福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陈立彤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陈梦园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陈元熹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戴健民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邓一锋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邓勇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丁德应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丁峰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丁学明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董皓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董潇君合律师事务所樊星上海精诚申衡(杭州)律师事务所冯超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冯清清广悦律师事务所高亚平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宫旭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龚琳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顾飞上海上正恒泰律师事务所郭贺依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贺凤麒上海段和段(西安)律师事务所胡鹏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江翔宇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蒋薇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蒋雯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蒋泽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金昌华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鞠慧慧光明律师事务所李博文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李国嵘上海段和段(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李华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李金招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兰兰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李旻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李慿上海精诚申衡(杭州)律师事务所李舒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李天航汇业律师事务所梁德明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梁艳芬广东北源律师事务所廖怀学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林野丽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刘新宇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刘洋君合律师事务所柳锦目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罗楚健广悦律师事务所罗洁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罗为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麻策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马竞可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马军宁人律师事务所马彤宇北京市中闻(上海)律师事务所马云鹤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潘尤迪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彭吉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彭晓燕北京万商天勤(杭州)律师事务所钱静雯汇业律师事务所阮东辉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闪涛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沈飏北京安杰世泽(上海)律师事务所沈志君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史蕾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史宇航汇业律师事务所宋如静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唐青林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万波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王斌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王彩琴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王辉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王捷浙江垦丁(广州)律师事务所王磊北京嘉观律师事务所王树平光明律师事务所王一楠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王艺北京植德(深圳)律师事务所王渝伟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王振华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吴晴霞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吴婷婷北京嘉观律师事务所吴卫明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夏旭日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谢华东广东华商(东莞)律师事务所谢尚誓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辛耕月上海段和段(西安)律师事务所辛小天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熊雅洁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徐丽红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徐明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徐淑慧六和律师事务所徐威娜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徐云飞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许力先六和律师事务所杨博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杨杰广悦律师事务所杨澜波上海上正恒泰律师事务所杨雪娇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姚啸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叶娟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叶鹏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于晓明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余凯上海中联(武汉)律师事务所俞霞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袁立志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张昌倩广悦律师事务所张烽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张国栋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张海龙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张豪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张良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张楠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张岩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张颖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张岳君合律师事务所张云燕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章煦春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赵天骄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钟宇航广悦律师事务所钟志伟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周梦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周茹上海段和段(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朱德宝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朱杰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朱网祥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朱祖北京卓纬(上海)律师事务所孜里米拉·艾尼瓦尔上海段和段(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左昆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扫码订阅电子版《指南》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花絮(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出品)END了解更多行业干货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商务合作
6月30日 下午 9:08
其他

探索合规之道 精算数据机遇!律新社《数据合规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发布

探索合规之道,激活数据潜能。数字时代,数据合规正成为锻造企业竞争力的新燃料。作为法律服务业知名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律新社长期关注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市场的动态发展。为展现数据合规法律服务产品及成果,为行业内外提供优质律所、律师信息参照,推动专业与行业品牌化建设,自2024年3月14日起,律新社启动了《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数据合规领域》申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律所和律师申报资料180余份。律新社研究中心基于收到的申报材料内容、对律师的调研和对业界专家的访谈等途径,对数据合规现状、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整理出律新社《数据合规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以期为中国数据合规领域的发展提供一线市场观察和发展建议。《报告》显示,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合规人才市场短缺,供需失衡成为数据市场繁荣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AI+法律”的新兴趋势也为数据合规带来新挑战,包括数据产权、算法偏见、伦理风险和责任归责等问题。《报告》还研究了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框架,指出数据跨境流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常态,但伴随着安全风险和挑战,企业需遵循各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为了分享这些宝贵信息并推动数据合规法律服务行业的持续发展,2024年6月30日,律新社在“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数据合规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在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新动力。然而,随着数据应用的广泛和深入,数据合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时代,数据合规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核心议题。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数据合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合规工作,先后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数据合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然而,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数据的爆炸性增长,数据合规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律新社研究中心推出了《数据合规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当前中国数据合规领域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报告基于大量的调研数据和案例分析,结合国内外数据合规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数据合规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报告》从数据合规人才市场现状出发,探讨了数据合规人才的短缺与应对策略。指出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合规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与人才供给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束缚了数据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更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报告》分析了数据合规人才短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激励机制、促进跨界融合等。《报告》对数据资产价值化进行了探索,分析了数据资产入表的现状与挑战。指出数据资产入表是实现数据价值化的关键一步,但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权属界定、价值评估等机制尚不完善,制约了数据资产的流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报告》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完善数据资产价值实现路径的建议,包括明确数据权属、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制定科学的数据资产评估标准等。此外,《报告》聚焦AI与数据合规的新挑战,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合规领域的应用与风险。指出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合规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报告从数据产权、算法偏见、伦理风险、责任归责等方面分析了AI时代数据合规的新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报告》通过对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框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数据跨境流动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然而,数据跨境流动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和挑战。报告从全球数据流动趋势、各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中国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企业应如何应对跨境数据传输中的合规问题的建议。还以专题的形式,充分调研和研究了数据安全与企业合规之间的关系,尤其在近年国内外均出现大量数据泄漏事件的背景下,从法律解读到合规实践,《报告》给出了科学和严谨的答案。面对数据合规领域这一蓝海,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据合规律师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报告》给出了有益的建议。综上所述,《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当前中国数据合规领域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次《报告》的形成,也采取了多元的方式,除了访谈调研、问卷调研以外,还以沙龙的形式为数据合规人才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希望《报告》能够为行业各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数据合规领域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与各方共同努力,为我国数据合规领域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如需阅读完整版律新社《数据合规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花絮(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出品)END了解更多行业干货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商务合作
6月30日 下午 9:08
其他

加“数”信任基建 撬动万亿市场!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隆重举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如果说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和金矿”,那么数据合规就是黄金航道,引领企业累积数据势能,建立信任机制,撬动数字时代万亿新市场。2024年6月30日,“循规而行·数据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据合规领域专家学者、精英律师、知名企业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关注和探讨当前数据合规领域的新趋势及热点问题。除了现场嘉宾之外,多个直播平台累计8万余人次在线观看。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数商协会、上海数据交易所指导,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数字法学研究中心、律新社主办,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盈科律师事务所、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魔珐科技协办。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花絮(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出品)01激活数据市场
6月30日 下午 9:08
其他

启动整治 法律咨询公司去伪存真!一波儿“不良”被筛出市场,一波儿“洗白白”积极转型?|律新观察

Loong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从调研到整治,对不同类型的法律咨询公司的评价正在明朗中。2024年5月16日,《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专题调研》推出后,
6月28日 下午 7:45
其他

法学专业还香吗?8位法律圈资深人士真心话支招2024高考志愿填报,法律行业就业正回归理性 |律新观察

2024年高考刚结束,正值填报志愿时。法律圈很多人士接到身边朋友咨询:学法律还吃香吗?如何填报政法院校?据了解,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53万,比2023年多出62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全国目前政法院校有600多家,法学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85000-90000人。政法类院校,是指以法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我国的政法类院校包括政法大学、警察学校、公安院校等,本科和专科层次均有。毕业生主要从事政法类相关工作,政法类就业形式有:律师;公司法务;公务员(公检法监、司法行政);法学教师;法律研究人员、新媒体公司、调查员(财产调查取证、债务追讨、信用调查等)、公证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随着法律服务业发展,法律生态圈职业也日趋多元化,如法律科技、法律媒体、法律培训、法律运营,法律管理等。不过总体而言,法学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工作依然是律师、公司法务和公务员。律新社注意到,每年法律职业人数增长最多的律师行业“内卷”加剧,目前律师行业近5年来每年入行年均5万余人,中国律师人数近5年来实现翻倍增长,人数已达70余万。2023年,在一线城市中,已出现青年律师人数在执业律师总数中占比首次出现下降,青年律师净流出现象。那么,法学专业还吃香吗?为了给广大考生与家长解答疑问,律新社特别推出“法学专业填报与职业发展”特别专题,邀请8位各个法律职业中优秀影响力人士代表,如政法院校教授、律所高级合伙人、头部法律博主、知名企业法务、法律科技公司高管等,围绕以下专题分享对法学专业和法律职业的理解,为广大考生家长和对法学专业感兴趣的人士提供参考。法学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关联度如何?什么样的人适合学法学?法科生就业现状如何?如何做好法学职业规划?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作为“千万律师转型做法官”的典型代表,商建刚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律师、法官、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法律专业和职业有很深刻的理解。现在作为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数字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商建刚告诉律新社,他非常关注法律专业与职业的更新,正在探索新型法律实务人才培养。他在本科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数学系,学了一年数学后转到法律系。他表示,法学教育与其职业轨迹紧密相连。从国际经济法专业毕业后,他便从事于律师工作。2016年之后又做了7年的法官,现在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他认为,法学学习不仅限于特定人群,其具备严谨性和逻辑性的思维训练对各行业皆有益。正如商学院更侧重商业思维训练,个人所学会在日积月累中对性格特质产生影响。选择法学的关键在于个人志向,而非现状。当前法科生面临就业挑战,但这非法学独有,其他学科亦受经济波动影响。他建议,大学期间应有效规划职业道路,相比海外求学,善用国内校内的教育资源更利于直接达成就业目标,学校也有责任辅助学生成长为具备职业技能的社会人。相关阅读对话商建刚:23年如一日的行为模式背后是敬畏丨品牌运营50讲商建刚:一心做学者,不会加盟任何律所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思维本硕博均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他告诉律新社,法学领域具有高专业性、高实践性的特征。即便是从事理论性相对较强的法学学术研究工作,也离不开对事件的了解和洞察,这是法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在法学领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但需强调的是,法学的专业学习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时代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展,法学学科的知识、立法、实践也随同这些基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完善。因此,法学的专业学习是伴随法律人的终身命题。选择法学,就是选择与专业学习终身相伴,当然也是选择与一群热爱学习的人相伴、与新事物、新知识相伴,与自身的不断进步相伴。王思维指出,任何个体独特资质的良好运用都能为法学学习带来助益。例如,大家会认为法律是冰冷的规则,法律人需要极端理性的判断。其实,感性的观察、感性的感知以及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保持敏感,也是法学研究与实践不可或缺的要素。“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司法裁判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这些都不是简单的理性判断与机械的逻辑推理能够实现的。但学习法学确实也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例如要有对长期学习的热爱,对新事物新变化的兴趣、对具有挑战的工作抱有热情等。对于法科生的就业现状,其个人感受与媒体渲染的情况有些偏差。“我也在几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我身边的法科生似乎没有发生媒体上所渲染的就业无着落的情况。我想这可能是一种‘胜利者偏差’,也就是说,许多名牌大学、一流法学院的学生就业是相对容易的,而公开信息显示全国有600多所法学院,也许法科生确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对此,王思维表示,法学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规范和知识,更着重于一种思维方式,法科生的就业方向绝不仅仅限于检察官、法官、律师、公司法务这几种常见的纯业务岗位。事实上,在许多行业都有法律人的身影,不要把就业理解为仅能从事以上这几项工作。如果真的要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就要让自己具有更精深的专业能力,就像不是所有医生都能上手术台,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成为博士生导师,既然要从事法学领域中最为专业的那部分工作,当然要习得更高的专业本领。任何专业领域的工作,往往都是知识、经验、资源的结合。因此,年轻人在进入法学专业领域之初,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实践,往往是要经历一段萝卜干饭的日子,板凳要坐得十年冷。没有这样的定力与决心,很难在专业领域取得好的成就。在职业规划方面,王思维建议,要处理好实践与学习的关系。对学生而言,专业学习当然重于参与实践,但并不建议法学生过早实习,一是自身技能还不能满足实习需求,往往只能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获得感不高;二是占用大量学习时间,本末倒置。最后,根据自身期待与特点选择就业方向。律师工作强度大,挑战性高,需要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司法机关工作稳定,但工作量也不小,同时对组织纪律性的要求更强;法务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法律知识,也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运营有一定了解。什么工作适合自己,需要自己去体会。WELEGAL法盟联合创始人、上海法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刚拥有横跨法学和商业管理等领域的复合型教育背景,这使他在专业领域内展现出独特的综合能力。近十年来,他在法律科技、公司法务、律师等法律服务生态圈中穿梭,对法律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他认为法学专业学习与其职业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尤其是在专业性强、有壁垒的法律行业中,前期的学习直接服务于后期的实践工作。他指出,适合学习法律的人应当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纪律性,不适合那些思维过于发散、偏好自由散漫和艺术创作的人。对于当前法科生的能力和就业现状,形势较为严峻,除非是来自顶尖名校或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就业情况才较为乐观。随着经济调整,法律行业就业开始回归理性,高起薪不再普遍,且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公务员考试,这对本科毕业生构成了极大挑战。但在某些创新机构中,研究生学位并非必要条件,甚至在职取得同等学力可能更有优势。他还提到,法律行业的初期薪酬较低,特别是实习律师,因此如果追求快速赚钱,法律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法财税等行业需要长期积累人脉和行业认知,随着时间推移才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对于法学生的规划,王刚建议不应直接从本科开始学习法律,而是在拥有其他专业背景后再攻读法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样有助于拓宽思维视角和积累实践经验。他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实习和项目积累工作经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并强调不应过早进行职业规划,而应通过实际行动不断优化自己的条件,从而创造更多职业选择的可能性。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王强在2006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专注在企业从事法务工作,至今已有18年,历经台资企业、大型跨国公司、上市民营企业等。他告诉律新社,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是职业发展路径成功的基础,企业法务具有行业特性,不同行业涉足的法律法规有很大的差异,但法律的基础,法理,民商等基础性的法律是根本,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无论未来职业发展在哪个行业,都能快速适应。适合学法的人包括:(1)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法律研究需要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法学法律的课程学习除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法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项。(2)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人:这个主要更针对企业法务,企业法务除了需要有扎实的法律功底,更需要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企业法务需要有更多的商业思维,更多的跨部门沟通,协调,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至关重要。(3)严谨细致、注重细节的人:法律人给人的第一特质通常是严谨,这也是法律人的基本素养。法科生在做法学方向选择时,要有自己未来清晰的职业规划,根据自己未来规划去选择对应的学科。法科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大体有:公务员(公检法或其他机关)、律师(诉讼、非诉、刑事、民事等)、企业法务。每个不同的职业方向对应的法学学科选择,以及能力要求会有一定差异,以公司法务为例,未来职业方向如果选择公司法务,那么在填报法学学科的时候需要更倾向民商法或经济法方向,并且在法学学习期间,除了要加强法学基础学习外,还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资源协调能力,并有意识地增加财务、商业管理等经济类知识的储备。秘塔科技首席运营官王益为于2001年参加高考,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曾经在红圈所做律师,后来又进入法律科技圈创业,同时也是一位“法律网红”,多维度跨界,让他对法律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告诉律新社,职业发展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学教育赋予他善用法律手段、用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他认为,任何人都适合学法律,且现在的法学专业学习更关注逻辑推理、规则意识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停留于理论背诵。在他看来,在毕业时还没有意识到“做题”和“解决问题”之间有巨大鸿沟的法学生是比较失败的。法学教育往往给同学们带来的是“应然”的角度和“立法者”的高度。法律人时常沉溺于从法律最美好的一面解读社会问题,而忽视了法律和规则从来都是滞后的、妥协的、有取舍和权衡的。同学们习惯了从立法、司法、执法的角度来考虑和分析问题,就业时才发现自己站的是守法这一边。这个鸿沟带来的迷茫和困惑,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一边是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好人”,一边是法学生就业现状堪忧,这中间的距离更多可以由职业教育来弥补。王益为为同学们提出建议,少规划多做事。从大一开始的职业规划并不具有现实意义,那只是幻想。“规划”隐含的意思是:依据现有条件,设计最优路径。过早进行规划,其所依据的不是“现有条件”,而是“过时的条件”。多做事,多拿到结果,不断的优化你的“现有条件”,才是有意义的职业规划。这就是,去创造更多的选择自由。黄超焕律师分别毕业于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取得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具有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上海首批民企试点)、工商管理、企业合规师、高级经济师等多项专业资格和高级职称,拥有20多年丰富的企业法律服务实务经验。今年6月,黄超焕律师以高级合伙人身份正式加入浩天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他告诉律新社,学习法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与个人的性格特质相关,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好的学生更适合学法律。另外,优秀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客户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公平正义感和职业道德责任感,也是一名法律人应当具备的特质。大学期间打下的法学基础和理论知识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当前,法科毕业生面临较为激烈的就业竞争,这与当前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及每年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法科生应着重于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多利用假期实习累积经验,接触更多的实际案例,尤其是在公检法、律所、企业乃至国际组织等机构,以增强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并缩短从学生到职场人的适应周期。在职业规划方面,他建议:1.要打好法律各专业基础,紧跟法律动态发展,及时学习新法修订内容。比如7月1号即将生效的新《公司法》。2.注重实践,利用各种机会参与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3.做好长远的教育规划,考虑硕博机会或海外留学机会,丰富专业知识。4.提倡输出,如撰写公众号文章、参与研究,同时跨界学习,拓宽知识视野。5.挖掘自己的特质,保持灵活性,根据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及机遇适时调整职业规划。6.保持信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法律的明天与未来。7.关注法律科技,掌握AI等工具和技术,以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最后,黄超焕强调,法律需要终身学习、持续学习。不但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还要向许多优秀的人学习。祝愿今年的考生都能进入心仪的大学,前程似锦!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资本市场律师候朝辉,同时也是一位拥有500万粉丝的头部法律博主。他告诉律新社,法学教育不仅教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法律思维,这种逻辑性和严谨性在个人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具备法律背景的人才在多个行业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法律思维能力是一种底层能力,有助于在多领域中解决问题和分析情况。候朝辉强调,法学生应重视市场能力、营销能力和组织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些是多数法律教育中缺失的部分,却是现代社会和法律职业中极为关键的能力。他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辅修或选修相关课程、参与学生会和实习等方式,提前积累锻炼这些综合能力。此外,他还强调,自媒体已成为市场推广的一部分,对提升个人品牌和律所形象至关重要,因此鼓励法学生及青年律师积极参与,培养公开演讲、沟通和组织管理等能力。在就业市场日益看重综合能力的今天,法律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将法律知识与其他能力如市场、营销等相结合。青年律师常面临的生存困境,部分正源于对市场和营销能力的忽视,以及缺乏将法律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他认为,法律教育和实践经验应相互补充,律师不仅要掌握法律知识,还需学会如何与客户沟通、管理项目和营销自己。他个人通过研读历史来培养综合分析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并认为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对提升律师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候朝辉鼓励同学们保持开放心态,不惧未来,享受当下,多拓宽就业视野。上海市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思斯本硕均为法学专业,从国企法务到律师的经历,让她对职业的多面性有了不同认知。“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国企法律部从事地产领域的法务工作,后续在建纬深圳分所从事律师工作。六年的法学教育与在校实习经历,让我可以迅速适应工作要求,本科四年的法律学习训练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学习的系统方法,形成了基本的法律思维;而研究生学习,则让我让具备了更深的法律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她表示,法律人注重严谨的思维训练和系统的逻辑推理,大量的案例和法律知识学习让其对社会生活和商业生态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法律专业并不是文科生的专利,理科生学习法律也是非常有优势。在国外,很多人本科是理科或者其他专业,研究生开始法律专业学习。无伦是律师,还是法官、检察官、法务,在解决实务法律问题中,既要懂法律,也要懂社会、经济知识,所以法律专业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对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也很高,思维活跃、才思敏捷的文科生在法律领域能大展拳脚;而逻辑严谨、注重细节研究的理科生同样有发挥的空间。法律专业的包容性很强,就业也比较灵活,但要学好法律确实不容易,要有匠人精神,长期学习,用工匠思维处理每个案件,研究每个法律问题、法律文件,方可成为法律大家。当前法学院非常多,每年毕业的法学学生也很多,普通院校的法学院学生就业面临严酷竞争与挑战。从部分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存在实践能力较为欠缺、功底不够扎实、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的问题。陈思斯认为,法学院学生就业选择可与时俱进,根据自身兴趣调整赛道,不一定都去选择公务员、国企、名所等热门单位,也不一定仅盯着纯粹从事传统法律的工作。目前AI驱动的法律科技如火如荼,法律科技行业需要大量的法律数据标注、法律数据分析、法律知识研究、法律科技产品经理、用户运营和市场运营方面的人才;再比如,目前科创公司对数据安全、数据合规、知识产权等领域也有大量的用人需求,法律背景学生、专业人士在这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100强高校法学院报考指南2024年6月13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810个专业,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迄今为止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律新社研究中心根据软科排名统计了前100所高校的法学设置情况,通过所在区域、办学层次、是否专设法学院校、师资配置(数量、职级),是否设立硕士点进行统计,发现87%设立法学院校。(如需获取该名单,扫描文末二维码成为律新社友汇成员即可获得。)除此之外,软科公布了2024年高校专业排名,共有12所法学专业被评为“A+”,除"五院四系"之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都进入了“A+”行列,而中国法理学"五院"之一的西北政法大学,则跌出了第一梯队,排在了
6月27日 下午 7:56
其他

上线啦!熊猫AI法律数智平台重大革新,线上直播答疑会不容错过!

来源丨熊猫法律星球各位法律工作者和用户朋友们,熊猫AI法律数智平台迎来了全新的升级和革新。全新功能和更优质的体验,等待着每一位法律工作者和用户的探索。我们深知法律服务领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熊猫AI在技术和功能上进行了全面升级,旨在为您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法律服务工具。在此新平台上线之际,我们特别举办线上直播答疑会,为大家答疑解惑,分享新平台的使用技巧和最佳实践。01功能革新在新平台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用户反馈,力求在功能和用户体验上实现全面提升。以下是新平台的一些核心功能及革新之处:1、杜绝伪造法条新平台采用BERT+GPT+MOE混合模型技术,确保法律条文和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通过多层次的验证机制,杜绝伪造法条和内容幻觉,确保每一条信息都经过严谨的审核。2、深度场景合新平台支持更加智能的场景化应用,推出了10大功能,如文章写作、问题研究、文件库管理、专有知识提炼等,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完美嵌入工作场景。无论是合同写审改、文书写审改还是知识库管理,熊猫AI都能为您提供精准的法律支持。3、智能问答的新升级我们集成了海量的法律数据和裁判案例库,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相比于之前的旧平台,新平台将提供更详细更精准的法条和裁判案例,帮助用户更好的决策。4、自有知识产权的中国高质量知识图谱熊猫AI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知识图谱,包括裁判规则库在内的10大数据库,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法律检索和分析功能,并提供更权威的裁判规则参考。我们的知识图谱全面覆盖了中国所有法律类型的法律问题和答案,助您快速找到所需信息。5、全新熊猫AI智法助理新平台上线后,用户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除了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也可以点击页面左下角的“小熊猫头”,直接询问新平台的熊猫AI智法助理。比如面对这么复杂问题,不知道选择什么功能来解答时,只需要告诉熊猫AI智法助理,它就能马上推荐具体的功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02直播答疑会介绍熊猫AI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我们深知,在新平台上线初期,用户可能会遇到各种疑问和挑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新平台,我们特别策划了此次线上直播答疑会。本次线上直播答疑会将详细介绍新平台的各项功能,并针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直播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新平台核心功能介绍我们将详细讲解新平台的各项核心功能,帮助您快速上手。2、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您的反馈和常见问题,我们将进行逐一解答,确保每一位用户都能顺利使用新平台。3、使用技巧分享除了功能介绍和问题解答,我们还将分享一些使用技巧和最佳实践,帮助您更加高效地使用平台。【直播答疑会安排】时间:2024年6月28日下午3点内容:新功能介绍演示、常见问题解答、使用技巧分享、限时免费试用名额赠送......参与方式: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直播链接预约观看直播,并在直播期间通过弹幕互动提问。限时福利「熊猫AI法律数智平台」6月28日前添加客服回复“熊猫公号”👇领取免费使用权限👇同时,【熊猫AI智法助理】小程序已上线,扫描下方👇即可获得免费体验法律咨询服务,让您轻松应对各类法律问题!!END了解更多行业干货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商务合作
6月27日 下午 7:56
其他

青年律师净流出 占比首次下降!青年律师“生存难”与律所“人才荒”怪圈如何打破?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李德胜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2023年,青年律师人数在执业律师总数中占比首次出现下降,青年人的净流出值得全行业的关注与警惕。”6月23日,一位行业人士发在朋友圈的感慨引发了广泛共鸣。青年律师净流出问题的背后,是对整个行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问题的理解。律新社注意到,2023年,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相继发布了青年律师行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均揭示了青年律师面临的共同挑战——生存困境。综合公开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元。各省市的青年律师生存现状调查结果也进一步显示,案源焦虑和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广泛存在。与此同时,律新社在调研中频繁听到,多家律所需要引入人才。这种现象形成了“青年律师生存难”和“律所人才荒”的共存悖论。如何破题?如何找到一条有效结合之路?需要机制,更需要共识。一、挑战“升级”
6月24日 下午 8:00
其他

数启新质 合规致远!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6月30日邀您来

2024数据合规法律服务发展论坛6月30日
6月18日 下午 6:49
其他

12所高校法学专业获评A+!“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法学”正式发布

律新社编者按高考后,考生们面对的第一难题,便是填报志愿。对于想要报考法学专业的考生,哪所大学才是最优之选?6月13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旨在为学生和家长选择本科专业提供客观参考,也为高校的本科专业建设与分析提供事实依据。其中,法学专业获评A+的高校共有12所,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律新社特此推荐阅读。来源丨软科原标题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法学》2024年6月13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810个专业,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迄今为止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通过学校——学科——专业三个层次的评价汇总形成对专业的综合评价。排名指标体系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共25项测量指标。“学校条件”考察一所大学的经费收入、师资规模、师资结构、教授授课等学校层面的培养条件,结果用于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学科支撑”考察专业关联学科的水平和实力,一个学科对与其关联密切的专业均有支撑作用;“专业生源”即专业录取新生的高考成绩,反映了该专业的社会声誉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专业就业”体现了专业的毕业生被社会认可和接纳的情况;“专业条件”考察本专业的模范师生、思政教育、一流课程、优秀教材、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平台基地等专业层面的培养条件以及本专业获得的各种认证和重点建设情况。(查看详细排名方法)法学专业排名结果如下:完整的排名结果请访问软科排名官方网站:
6月14日 下午 6:55
其他

对话华宇元典CEO蔡建军:法律AI时代 如何为法律人提供真正好用的工具丨律新对话

作者丨王琼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AI浪潮席卷全球,法律科技企业竞相角逐,各种法律科技产品和应用不断涌现。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打造出真正满足需求的好产品,不仅是行业刚需,也是衡量法律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法律服务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法律科技探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包括政、检、法、律、企在内的全法律圈提供多种智能法律服务产品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因此入选律新社《新兴法律服务业精品指南(2023中国市场)》,并获评“2023年度律新社法律科技领航机构”。近日,律新社对话华宇元典CEO蔡建军,深入交流法律AI的发展趋势与法律科技产品应用的创新。
6月6日 下午 6:31
其他

破产管理人量化标准频出台!2.9万起破产案件中管理人的自我修养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宋祥红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破产管理人的执业监督管理,上海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破题。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上海市司法局发布了《上海市破产管理人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考核办法》),并宣布于2024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考核办法》共有14条具体规定,构成了一套全面的规范体系。在这些规定中,有几项内容格外引人注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引入第三方责任审计制度,对管理人履职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与评价;明确执业红线,规定了五种将导致除名处理的情形,并在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划定考核周期,每两年进行一次定期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影响管理人等级的升降评定;强调履职报告重要性,管理人在案件终结前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履职报告,并接受质询,并作为个案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据律新社不完全统计,在上海《考核办法》出台之前,深圳、无锡、北京、福州、厦门、长沙、浙江、山东等多地已经相继推出了针对破产管理人考核的方案或办法,通过制度化手段加强了对破产管理人的管理和规范。目前,破产管理人制度已在众多地区得到广泛实施,各地在制定考核内容时广泛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并普遍取得了积极成效。通常,破产管理人队伍主要由律师、注册会计师和清算师这三大职业群体构成。据上海市司法局官网的信息,为了进一步完善破产制度并培养一支优秀的本土管理人队伍,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于2019年9月正式成立。该协会致力于构建一个专业的服务平台,以有效促进本市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经过几年的发展,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国内领先的破产管理人队伍。截至2023年7月,上海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名册已包括90家机构管理人——其中70家为律师事务所、12家为会计师事务所、8家为清算事务所。此外,还首次将10名自然人纳入了破产管理人队伍。这样的组合不仅结构合理、分类科学,而且符合上海市破产审判的实际需求。另有资料显示,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其会员共促成45家企业重整、和解成功,盘活近90亿元资产,清理了结5800余户债权人逾770亿余元的债权[1]。2020年上海市世行营商环境测评中破产指标的得分从2018年的55.82分提升到62.1分,营商环境指标排名上升10个位次(位居全球第51位)。上海破产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也同步缩短到1.2年,案件数量提升到2300余件[2]。事实上,在《考核办法》发布之前,上海市关于破产管理人队伍的规范和建设已经有了相关的章程文件。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经制定并通过了《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章程》,并以此作为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运作和行业自我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此后又制定了《会员执业纪律规范(试行)》等文件,拟定履职“负面清单”,强化管理人履职监督,并发布《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指引(试行)》等行业执业标准,指导管理人规范履职。除了加强制度建设,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还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建立了“三级分类”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和升降级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破产案件的办案质量、数量、效率将破产管理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结果对破产管理人进行重新分类评估,保障破产管理人队伍的总体素质和办案质效。此外,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还建立了“行业自律规范化、业务能力专业化、工作理念法治化”队伍建设“三化”工作机制。在现实操作中,破产企业往往面临“无人员、无账册、无财产”的“三无”困境,这导致破产管理人可能在付出长期辛勤劳动后却无法获得应有的报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特别设立了“上海破产管理人报酬专项基金”,采用互助模式,向那些在处理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支付或完全没有财产支付报酬的案件中辛勤工作的破产管理人提供必要的经济补贴。上海市司法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也积极采取行动,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和规范。2023年4月,上海市司法局出台了《市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特别提出需要强化破产管理人队伍建设,并提升其服务水平。该文件还指导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制定破产管理人和强制清算案件清算组的工作指引,从市级层面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同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与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发布了“办理破产廉洁自律守则”。10条规定内容覆盖了破产启动条件、立案和受理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人提名推荐和选任指定程序的明确化,以及破产费用支出的规范管理,严禁任何虚假行为和违规取酬。这些连贯的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上海破产法律服务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身处一线的专业人士往往能对新规定的实施给予最为直观和深刻的洞察。为此,律新社调研了多位业内人士,倾听他们对于《考核办法》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验。马晓旻上海市金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兼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理事对于《考核办法》的发布,上海市金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兼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理事马晓旻给予了积极评价。他指出,尽管上海之前已经制定了破产管理人的案件办理指引,但新《考核办法》的出台为破产管理人的考核提供了更为统一和明确的规范与标准。马晓旻认为,这一考核机制的建立对于提升破产管理人的资格性指标和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谈及履职环境时,马晓旻认为,《考核办法》中对于可能导致破产管理人被除名并可能追究刑事责任的五种情形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为破产管理人划定了清晰的执业红线和底线。他提到,从全国范围来看,已有破产管理人因触碰这些红线而受到追责的案例。因此,上海的《考核办法》对整个行业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上海的破产管理人本就具备较强的自律性和职业素养,因此这份《考核办法》的发布并不是给他们带来额外束缚的“紧箍咒”,而是对现有标准的进一步明确化和清晰化,有助于推动行业向更高标准迈进。路少红大成律师事务所破产重组专业委员会联合负责人、破产重组专业委员会理事大成律师事务所破产重组专业委员会联合负责人、破产重组专业委员会理事路少红对《考核办法》的发布和实施表示肯定和欢迎。她认为,由于破产管理人的履职能力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考核办法》的推行必将对上海的营商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考核办法》的出台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未来对破产管理人履职的专业性要求将不断提升。这不仅为各机构破产管理人的培养和管理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关于《考核办法》中对债务人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破产案件应委托第三方进行责任审计的规定,路少红指出,虽然在处理重大案件时,法院通常要求第三方进行履职审计,但之前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考核办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这一硬性数据指标,体现了制度的完善和进步。对于律所而言,《考核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律所根据新制度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内部破产律师和团队的建设与考核机制,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办案质量。在调研中,大部分的上海破产管理人都对《考核办法》表示欢迎,认为今后考核标准和考核周期都有据可依了,而且还能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行业透明度,促进优胜劣汰。不过,也有从业者表达了一些担忧,认为《考核办法》可能会加重破产管理人的负担,约束了管理人的工作;并表示破产管理人应由市场来考核其表现,尤其是如果外部债权人或市场主体对破产管理人的评价与考核结果差异很大时,考核结果很可能引起市场的困惑。近年来,破产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内,全国法院高效处置了2.9万起破产案件,较前年激增68.8%,加速“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进程,涉及的债权总额高达2.3万亿元,有力推动了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同时,审结破产重整、和解案件1485件,使762家陷入困境企业成功重整,盘活资产8790亿元,让11.8万名员工稳住就业。破易云大数据检索显示,自2016年至2023年6月30日前,全国范围内已公开的破产案件共计277894件。其中,企业破产277481件,个人破产/个人债务集中清理413件。破产企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地区。全国范围内已公开的企业破产案件中,涉案企业数量位居前十的行业分别为:批发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在破产管理人数量上,破易云大数据检索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前,全国范围内在册机构管理人共有6289家。其中,一级机构管理人805家,占比12.8%;二级机构管理人1847家,占比29.37%;三级机构管理人988家,占比15.71%;未分级机构管理人2649家,占比42.12%。而在破产管理人协会的数量上,截至2023年6月30日前,全国共有230家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其中,2020年成立58家,是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数量最多的1年,共有28个省成立了破产管理人协会。其中,破产管理人协会数量最多的省是河南、四川、山东,均有18家;安徽、广东并列第二,分别有17家;江苏排名第三,有15家。优秀的破产管理人是确保破产法律程序公正、高效进行的关键。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务经验,还应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调研中,律新社总结出了10条优秀破产管理人应具备的执业素养和能力。1法律专业知识精通破产法律及相关法规,能够准确运用法律解决破产案件中的各种问题。2职业道德坚守诚信原则,保护客户机密,确保破产管理过程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3沟通协调能力与债权人、债务人、法院及其他相关方有效沟通,协调各方利益,达成共识。4财务分析技能能够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合理的清算或重整方案。5案件管理能力具备高效的案件管理技巧,确保破产程序按计划顺利进行。6决策与判断力在复杂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合理决策,并为破产管理提供明确指导。7风险评估与管理识别破产案件中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缓解措施。8持续学习与适应能力不断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适应法律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9团队领导与建设具备领导破产管理团队的能力,能够激励团队成员,提升团队整体效能。10创新思维在破产管理过程中,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提高破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些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不仅有助于破产管理人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确保破产程序的公正执行,保护所有相关方的合法权益。《考核办法》的正式施行,预示着上海破产管理行业的一次重大进步。这一办法的推行,不仅将提升破产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还将有效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为市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保障。同时,它也向破产管理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激励他们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随着各地更多类似的破产管理人考核办法的出台和实施,破产法律服务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专业的服务标准,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繁荣。注释:[1][2]《光明日报》:上海破产管理人:帮助企业重获“新生”参考资料:[1]《法治日报》:在企业破产中与“死神”赛跑[2]
6月3日 下午 6:51
其他

流量能载舟亦能覆舟!从郭有才到“擦边律师”看IP与流量反噬|律新观察

作者丨杨闪闪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流量越多就越好吗?只要有流量就能红?流量逻辑正在进入反思期。两周涨粉千万,日入百万!近日,被泼天流量砸中的山东菏泽小伙郭有才,成为了新的现象级网红。5月9日,他在抖音平台发布《诺言》MV,农村生活的场景搭配昏黄色的滤镜,显得颇有年代感,配合郭有才撕裂式的演唱吸引大量网友观看。截至目前(5月28日),该作品点赞量已达336万多次,他的抖音账号也在这段时间疯狂涨粉至1320.8万,还顺道带火了山东菏泽南站。
5月28日 下午 8:43
其他

5200万民营企业如何建立有效合规?百余刑事合规领域大咖共论民营企业生态合规及商事辩护之道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宋祥红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票否决权”未必来自市场,很多时候来自内部合规不完善。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城镇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1]。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然而,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面临各种刑事风险,包括税务风险、融资风险和商业贿赂等。与此同时,刑事合规的制度设计也正在经历重要的转型:从传统的事后补救,转向更加注重事前预防和全程护航模式。这种转变意味着企业需要在合规管理上采取更为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方法,建立企业生态环境合规体系。2024年5月25日,“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刑事合规及商事辩护高端论坛”(以下简称“刑事合规论坛”)在江苏常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多地的刑法合规专家、学者、精英律师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刑事合规水平和商事辩护能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合规经营支持。本次刑事合规论坛由常州市律师协会、北京继来律师事务所、北京继来(常州)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论坛还引入了线上直播形式,吸引了万余名观众在线同步观看。01全局规划企业刑事合规建设势在必行本次刑事合规论坛精心安排了多场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内容覆盖了刑事合规管理的最新趋势、商事犯罪辩护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企业合规体系构建的有效方法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环节旨在为民营企业在当前新形势下,提供刑事合规及商事争议解决的新思路、新策略和实用的操作指南。论坛主持人
5月27日 下午 6:32
其他

问卷发放!律新社与香港城市大学DBA项目联合开展“中国律师事务所管理与绩效调查”丨律新调研

现代化律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具有显著的品牌力和灵活协同的组织力,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并满足客户需求。中国律师业经过45年的高速发展,正在进入新一轮规模化和精品化发展。截至2024年4月,全国律师数量已达70余万,律所4万余家,其中百人所已经达到570家左右,规模前100家律所的人数已超过12万。根据《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将达到75万名。随着律师律所数量增多,律所管理及组织建设成为重要主题。据律新社2024年3月发布的律新社《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3)》,TOP100律所的年均增长人数在20%左右,各家律所都在积极探索更具活力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文化。与此同时,精品律所也呈现出另一番风光。“2023年度律新社精品品牌律所30佳”中,独特的管理机制让“小而美”形成了“专精特新”发展范式。调研显示,根据行业内通行的规则,目前中国大多数律所采取合伙制模式,以提成分配方式为主,部分律所在此基础上参照“一体化”原则,进行统筹管理;极少数通过纯粹公司制管理,推行计点制分配;也有一部分律所采取两种融合制。在绩效激励中,大多数采取团队公司制、律所合伙制融合发展的模式。实践表明,更具竞争力的模式是保持律师业务的独立,在统一运营中高度公司化。采取这种运营模式的律所在突破了初期的成本瓶颈后,会进入快速增长期。不同的创始团队和文化价值观,使得每家律所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机制有所不同。随着新兴业务市场的不断拓展,跨地区、跨国业务以及网络咨询服务的蓬勃发展,客户的多元化综合性需求都促使律所必须有完备稳定的人才队伍,较高品质的服务交付能力,以及协同资源的能力,管理问题必然提上重要日程。适度规模化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律所发展的主流趋势。纵观当前法律服务市场,虽然传统提成制为主的律所管理方式已逐渐成为制约集约化发展的痛点,但是公司制管理探索中也带来了很多发展难题,如何平衡两种制度的优劣,形成律所绩效增长点,成为各家律所优化管理的目标。为了深入探究律所现代化管理方式及其实际成效,致力于探索提升律所组织管理能力、优化绩效模式的更优解,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律新社与香港城市大学DBA项目联合成立了“中国律师事务所管理与绩效调查”课题组,该课题组将针对律师行业的现代化管理与绩效展开全面、翔实的调研,以期为推动律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本次调研课题组的成员构成堪称强大。调研组集结了香港城市大学DBA学员、律新社研究中心成员以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调研组将采用线下走访调研与线上调研问卷相结合的双重方式,以确保调研结果既全面又准确。本次调研将具有更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深入的分析层次。此次调研将深度触及律所组织管理与绩效评价标准以及分配体系,旨在全面揭示其中的运作机制和实际效果。调研对象将囊括超过200余家各类品牌律所,调研问题将紧扣律所管理方式和绩效体系等律所运营中的核心要点和亟待解决的痛点,以期获得更为精准和全面的调研结果。本次调研成果将以论文报告形式展现。调研课题组将在调研结束后,对所有的调研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并最终集结成一份论文报告,不仅对于提升律所的组织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能够为优化绩效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本次调研旨在为参与的律所提供一个管理与绩效优势的交流展示平台,同时也提供相互借鉴学习的机会,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欢迎品牌律所管理合伙人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参与线上问卷调研。“中国律师事务所管理与绩效调查”课题组成员也将在线下深入各品牌律所,进一步调研律所管理与运营现状。本次调研时间为2024年4月18日——2024年7月底。参与本次调研的律所管理者也将获得一个更大福利,即报告的完整版本,预计为2025年,敬请期待。本次调研将秉持独立公正的原则,力求呈现客观真实的调研成果,调研不涉及任何商业费用。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律师行业的现代化管理与绩效提升。END
5月23日 下午 7:38
其他

对话杨志峥律师:诵盈律所在遗产继承领域的卓越之道——“讼在专业 赢在服务”丨律新对话

作者丨王琼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人生如歌,终有曲终人散时。遗产,作为父母一生奋斗和积累的结晶,也是他们给予子女最后的礼物,初衷必定承载了所有爱与美好,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太多的“身后事”变成了“麻烦事”。遗产继承关乎爱与情感,更需要法的守护。在遗产继承法律服务领域,杨志峥律师和他带领的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是一个独特而耀眼的存在。独特在于,创立十年,诵盈只专注于遗产继承领域;耀眼在于,因专而精,成就了诵盈在遗产继承领域卓越的声誉。10年间,诵盈累计为10万+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办理5000+继承案件,超95%的案件达到当事人目标诉求,获得了相当高的客户口碑。在律新社发布的《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3)》中,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凭借其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卓越成就、良好口碑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获评“2023年度律新社精品品牌律所30佳”奖项。诵盈“领先”的奥秘何在?十年磨一剑中沉淀了哪些智慧和经验?近日,律新社对话了诵盈所主任杨志峥,听他分享精品所管理和品牌建设的经验与思考。客户选择让诵盈聚焦遗产继承做过遗产继承业务的律师和律所不少,但只做遗产继承的律师和律所着实少见。作为诵盈的领头人,杨志峥律师十年前就将律所品牌定位聚焦于遗产继承,这其中有机缘,更有执着和热爱。请简单分享一下您的执业历程。杨志峥我大学学习的是法学专业,毕业后就走进了律师事务所,算是一个专业法律人,并于毕业第一年通过司法考试后正式进入律师行业。刚开始并不确定哪个领域最适合自己,在不断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更多的客户认为我在遗产继承领域比较专业。比如,我很早就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以及央视的一些法制类节目,发现大众更喜欢听我讲关于遗产继承方面的知识,认为我不仅讲得专业,而且比较擅长处理家长里短、人情世故。久而久之,找我做遗产继承类业务的客户越来越多,我自己也越来越有心得体会,从而把执业方向定为遗产继承,做了十多年的继承律师。诵盈为何会选择聚焦于遗产继承这一细分领域,将其作为主要业务方向并长期持续深耕?杨志峥首先是前面所说的,我在2014年发起成立诵盈律师事务所之前,在遗产继承领域已有一定的业务积累和优势。当然,诵盈在创立之初也做过一些其他案件,但随着业务的积累,我们越来越发现:一方面,我们解决了非常多的遗产继承问题,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行业内专注于继承类业务的律所非常少,而且这类案件也很有挑战性,它不仅涉及法律,更涉及家庭情感、人伦的纠葛。一个个鲜活的案子做下来,在帮助当事人得到更专业、更具可行性的法律服务后,我们非常有成就感。最终,我和团队便越来越专心投入到继承领域,并坚持至今。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客户在继承领域选择了我和诵盈。被忽视的遗产继承
5月22日 下午 6:30
其他

317.6万调解精英聚力,230余家组织并驱!3年内商事调解会“大热”?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杨闪闪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分支,调解深受“中庸之道”这一东方文化滋养,发扬“和为贵”的精神,以纠纷当事人自愿为原则,融法律于情理之中,以对话和非对抗的斡旋缓和当事人之间的对立,促成纠纷的最终解决。尤其在关乎企业经营发展的商事纠纷中,商事调解更加强调双方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修复或保持商业伙伴关系,避免因公开对抗导致的商业信誉损害,这对于需要长期合作或未来可能再次合作的商业伙伴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的商事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队伍显著发展。据司法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经登记设立223家独立第三方商事调解组织,并且组织数量呈现加快增长趋势。与调解组织数量增加相关联的,是我国商事调解案件数量的大幅增加。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为例,该中心自2020年至2022年,案件数量年均增长率达45%;2023年受理商事调解案件达12509件,同比增长31.3%,涉案标的额105.3亿元,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回升,商事调解再续繁荣之势,全国各地各类专业商事调解机构纷纷成立。律新社注意到,以全国经济排头兵上海为例,1月,上海市虹口北外滩多元商事调解中心揭牌;4月,上海市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揭牌;5月20日,上海贸促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也举行了揭牌仪式,持续深化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建设……商事调解已然成为现代法治经济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将更加凸显。专业的商事调解机构在快速解决商业纠纷、维护企业利益、促进商业关系、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专业指导以及推动法治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商业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是中国最早从事商事调解工作的机构,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是我国商事调解事业的先行者、实践者、探索者。2024年1月5日,中国贸促会在京发布首期《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体系化阐释中国商事调解发展情况的全面型报告,填补了国内空白。《报告》指出,在全球商事调解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商事调解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在商事调解组织的发展方面,国内商事调解组织数量不断增加。通过在“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及“天眼查”平台的检索显示,目前依法登记设立的商事调解组织有223家,其中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有203家、事业单位的有5家、个人独资企业的有3家、个体工商户的有3家、社会团体的有1家、有限责任公司的有8家。从中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商事调解组织主要以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主,而且70%以上成立于2022年至2023年之间。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商事调解组织没有单独进行登记设立,内设在工商联、商协会、律师协会及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中。以工商联商事调解组织为例,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国31个省份全覆盖,累计有3209家商会调解组织。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副理事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美国司法仲裁调解服务有限公司(JAMS)调解员陈乃蔚在新经济周期与争议解决新趋势·2024律新社争议解决论坛上作出预测,未来的两三年当中,商事调解机构在全国可能会遍地开花,机构数和从业人数都将大幅增长。他认为,只要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宣传深入推广调解优先的理念到各类商事主体中,并不断完善商事调解制度,提升商事调解的服务质量,以及确保商事和解协议的强制执行效力,商事调解必将成为一种广受社会欢迎和接纳的新型纠纷解决方式。成立于2011年1月8日的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中立的专业调解组织,揭开了我国在专业调解领域里的新篇章。13年来,中心坚持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勇创第一,以公信力造就影响力。该中心积极打造“上海标准”,支撑上海全球贸易中心建设,联手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全国首个《商事调解团体标准》,使得上海乃至全国商事调解行业标准的空白得到填补。根据其官网数据,2023年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成绩十分亮眼,正式受理案件293件,涉案标的114亿4000万元,调解成功201件,调解成功率68.6%,彰显了老牌调解组织的专业品质。关于如何塑造一个专业调解机构的品质?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主任张巍,在新经济周期与争议解决新趋势·2024律新社争议解决论坛上表示,商事调解中,调解员的专业能力尤为重要。一个专业的调解机构应当通过塑造个人品牌、机构品牌以及展现专业特点来打造其品质。于今年4月17日新揭牌成立的上海市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首创“法律+科技+调解”,是上海首家由大型法律科技企业发起、司法行政机关指导、法律专家团队支撑、专司商事调解事务的社会服务机构,为打造面向上海、全国乃至全球的商事争议解决高地“添砖加瓦”。调解中心通过搭建以智能应用为基础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化、模块化、一体化的纠纷解决平台,实现调解资源跨区域、跨领域共建共享、促进各类解纷机制跨界融合,为涉外法治工作创新发展打造全新平台。调解中心横向链接法院、高校、仲裁机构等法律服务机构,通过公开选聘通晓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专业法律人才、行业专家、调解热心人士等懂法律、懂行业、懂调解的调解员,把争议解决过程当中的各个主体和角色串起来,为当事人提供综合性、定制化、多元化服务。此外,上海市虹口北外滩多元商事调解中心、上海贸促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北京汇祥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宁夏中卫市多元解纷商事调解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天和商事调解中心等新兴商事调解机构,也在积极参与国际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创新,为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国际商事调解新模式注入新动能。新锐组织以其创新思维和技术优势,不断拓宽调解的应用边界,而传统机构则凭借深厚的经验积累,稳固着调解制度的基石。两者的融合,如同双轮驱动,不仅促进了调解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丰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作为与诉讼、仲裁相得益彰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手段,商事调解以其专业程度高、保密性强、调解效率高、解决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企业解纷的“快车道”,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当事人的青睐。专业化程度高专业的商事调解机构汇集了法律、商业、行业专家,能够精准把握纠纷核心,提供专业意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有效促进双方达成共识。保密性强与公开的诉讼程序不同,调解过程严格保密,保护了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品牌形象,避免了负面信息的公开传播,维护了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调解效率高调解机制灵活,不受严格法律程序约束,能快速响应企业需求,大大缩短争议解决周期,帮助企业迅速回归正常经营轨道,减少不确定性的损失。解决成本低相较于旷日持久的诉讼或高昂的仲裁费用,调解以较低成本实现纠纷解决,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是更为经济的选项。2023年底,江苏法院曾发布多个商会商事调解典型案例。调解过程中,商会商事调解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司法服务,综合运用实地走访、协调各方、在线调解等方式,依法及时化解民营企业合同纠纷和债务纠纷等复杂难题。例如,在“运用示范调解
5月20日 下午 6:35
其他

倒计时6天!《律新指南》系列调研——并购主题沙龙5月24日邀您来丨律新社友汇

并购律师,作为并购交易中的关键角色,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并购活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4年全球并购趋势展望》显示:2023年,中国并购交易总额为3,331亿美元,同比下降28%;并购交易总量为8,563宗,同比下降27%。尽管2023年全年的并购交易面临挑战,但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的并购市场活跃度有所回升,交易额增长了19%,交易量增长了
5月18日 下午 6:00
其他

创新还是越界?40余万法律咨询公司“兵临城下” 这场顶层调研开启“尺子”标准丨律新观察

作者丨李德胜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4万律所和40万家法律咨询公司的关系,迟早要掰扯清楚了。这个信号正在释放出来。2024年5月16日,朋友圈一则消息刷屏:《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专题调研》。“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在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些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等问题,侵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社会有关方面反映较多。”“为了摸清问题、找准原因、提出对策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司法行政、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和部分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意见建议,并实地走访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据了解,下一步,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规范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有关法律政策措施。今年以来,法律咨询公司和律所之间的关系摆上桌面。律新社注意到,全国各地律协多次发声,强烈抵制以不实之名揽业务的法律咨询公司。与此同时,法律咨询公司的强势推广也正在行业内外不断“冒头”,是创新还是越界?需要一把与时俱进的尺子。0140万家法律咨询公司多元“进击”市场法律咨询公司和律所的恩怨情仇,种种。场景一:今年4月,一则视频走红律师圈——围观:法律咨询公司开在司法所旁,还喊口号:劳动仲裁,找我就来(赢);民事诉讼,保你胜诉。场景二:今年4月,武汉发布一条消息:突发!武汉一法律咨询公司涉嫌诈骗罪,被公安一锅端!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珞南派出所破获一起诈骗案,该诈骗团伙声称可以帮助客户追赃挽损,诱使此前被骗的受害人交“咨询费”“建档费”,2个月拉到业务250笔。目前,武汉警方已对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场景三:“汉坤法律”诉“汉坤律所”案,剧终。2023年11月27日,汉坤律师事务所官网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充“汉坤”的名义,开设了名为“汉坤法律”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anKunLaw1978),导致许多不明真相的公众“误以为该微信公众号与本所有关”等。2023年11月30日,“汉坤法律”公众号发文“致某坤律师事务所”,称针对“某坤所”正式向人民法院起诉。2024年4月3日,“汉坤法律”发布道歉声明:本公司未经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汉坤律师事务所”)允许将其注册商标“汉坤”登记为字号并使用,并注册了微信公众号“HanKunLaw”(后更名为“汉坤法律”)。随后,本公司在前述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致某坤律师事务所》等一系列文章,对汉坤律师事务所进行贬损。本公司认识到,以上行为已经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并给汉坤律师事务所及其良好商誉造成了损害。本公司特此向汉坤律师事务所诚挚道歉,承诺采取以下整改措施,并保证今后不再从事任何侵犯或可能侵犯汉坤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或权益的行为:这是法律咨询公司和律所的日常…………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建代表团于宁杰代表表示:“近期通过‘企查查’搜索经营范围中包含‘法律咨询’字样的企业,可以查到状态为‘存续、在业’的企业多达42.9万家,其中近三年成立了28.8万家,占总数的67%。”相比之下,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律所数量仅为4.21万家。这意味着,在法律服务市场竞争中,律所正面临“以一敌十”的局面,同时,法律咨询公司仍处于“高歌猛进”的增长态势。在法律服务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法律咨询公司的快速发展与低价竞争、强势营销策略并行不悖,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但法律咨询公司存在着业务水准不高、良莠不齐的情况,甚至很多法律咨询公司存在虚假承诺、诈骗的现象。长期而言,这种趋势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它不仅导致律师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还可能降低服务质量,损害行业声誉。看似“繁华”的背后,究竟映射出的是法律服务市场的创新式发展,还是无序竞争的乱象丛生,仍然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
5月18日 下午 6:00
其他

和新质生产力同行!打造青年律师的主场!北京广吉(上海)律师事务所扬帆起航 | 律新观察

作者丨宋祥红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如果给中国律界新质生产力做一个定义,应该包含哪些关键词?能够通过科技能力、组织能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法律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实现个体和组织的成功,还能够促进行业发展。这些关键要素,在2024年5月15日的“吉结上海
5月17日 下午 6:52
其他

无序风潮退散,律所组织化品牌建设迈向有序的长期主义之道|律新观察

作者丨李德胜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当法律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其向规模化、一体化、精品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是应有之义。在当前法律服务业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律所正面临着组织化品牌建设的全新挑战与机遇。随着律所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规模律所比例显著增长,品牌化发展成为行业前行的关键驱动力。尽管中小型律所依然占据市场主体,但面对市场饱和与同质化竞争的双重压力,它们纷纷选择精品化策略,以此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竞争优势。同时,律所日益注重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的优化设计,一体化发展不仅展现出律所的良好经营与管理能力,更成为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法律与科技深度融合,律所亦积极拥抱数字化建设,提升品牌建设效率,推动业务模式的持续迭代与升级。在人合性组织中,组织化品牌成为吸附人才的重要砝码。适度规模化、坚持精品化以及管理一体化、积极迎接数字化,成为2023年行业组织化品牌建设的关键词。01律所规模化的发展路径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律所规模化发展取得了显著且迅猛的进展,其独具的优势在业界中显得无可比拟。然而,随着规模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服务的高品质,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品牌价值,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中国律所规模化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分类,包括百人规模、千人规模乃至万人规模的大型律所,以及国内分所和国外分支机构的设立与扩张。进入2023年,中国律所的规模化程度仍在持续提升。1律所规模化的发展路径全国规模所的分所布局,常采取两种核心策略。一是全覆盖策略,以盈科、大成、京师、德恒、炜衡等律所为代表,他们致力于在核心区域实现全面覆盖。二是聚焦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全覆盖策略,这也是全国规模化律所普遍采取的核心策略。这一策略与法律服务行业的基本规律相吻合,法律服务行业的产值与城市GDP及产业结构紧密相关,因此,优先选择在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的城市设立分所,是律所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在此过程中,全国规模所的总分所布局与品牌建设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随着律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分所数量的稳步增加,其规模化品牌形象日益凸显,成为法律服务市场中的规模红利获益者。这种布局不仅有效提升了律所的综合实力,更在品牌建设上容易出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不过,2023年律所规模化不再以单纯“加盟”,而是通过“一体化”管理推动规模发展和品牌整合,战略和规划性都越来越明显。盈科律师事务所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律所,坚持以高质量为核心,推动规模化发展。在2023年,盈科成功设立了菏泽、横琴、北京通州、三亚、聊城、泰安、昭通、北京丰台、葫芦岛、赤峰等10家大陆分所,使得其在大陆地区的分所总数达到了119家。律师人数的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12月底,大陆地区律师人数增至16205人,员工总人数超过21860人,再次在Global
5月17日 下午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