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故知新 | “地”“土”“田”“壤”词义辨考

黄金贵 ZJU古典文献学专业 2023-12-16


“地”“土”“田”“壤”词义辨考

黄金贵




表示土地,“地”是总称,凡与“天”相对,表地形、地域,强调所在者,常用之;

“土”是通称,凡显示生长万物、本乡本土和神异色彩时,常用之;

“田”指已耕种者;

“壤”则从内质称。

【同义】

《尔雅·释言》:“土,田也。”

《太平御览》卷三七引《蜀王本纪》曰:“……蜀王报以礼物,尽化为土。臣下拜贺,曰:‘土,地也,今秦当得蜀矣。’”

《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苏”,取。“帏”,香囊。)王逸注:“壤,土也。”

《战国策·秦策四》:“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鲍彪注:“壤,地。”

《诗·大雅·瞻卬》:“人有土田。”

《史记·萧相国世家》:“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战国策·秦策六》:“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

以上“土田”“田地”“壤地”等皆同义连用,泛指土地。






【辨释】

《释名·释地》:“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地”是土地的总称,其使用有如下的特点:

一、凡与“天”相对者,必用“地”。

《列子·汤问》:“折天柱,绝地维。”

南朝鲍照《从拜陵登京岘》诗:“表里观地险,昇降究天容。”

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诗:“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


二、凡表地形、地域者,必用“地”。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韩非子·初见秦》:“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史记·蒙恬列传》:“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


三、凡强调所在者,多用“地”。

《周礼·地官·载师》:“以场圃任园地。”“园”指篱笆所围、树艺果木菜蔬之处;称“园地”,则指植有果木菜蔬的整个区域。《管子·乘马》:“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地、土”同出,后指土地而用“土”,前称所辖范围而用“地”。《史记·李斯列传》:“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土”是土地的通称。其使用,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表示孕育植物的自然植被。

《左传·昭公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土之毛”,指土地生长的五谷桑麻果蔬。

《荀子·富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左传·襄公九年》:“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土利”,指土地出产物。

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土之有”同“土之毛”。


其二,强调本乡本土。

《书·禹贡》:“锡土姓。”谓以生地、封地为姓。

《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谓怀念乡土。

《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以肉为食兮酩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颜师古注:“土思,谓忧思而怀本士。”

《南史·韦鼎传》:“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此种用法,通贯古令。但今一些大型辞书未列此用,盖是疏漏。


其三,反映神异色彩。土地神称“社”,也称“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社。”中央土属黄帝,其神为“后土”。

《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诸侯祭土。”何休注:“土谓社也。”

《周礼·春官·大司乐》,“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郑玄注:“土祇原隰及平地之神也。”

《论衡·乱龙》:“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

凡显示土地神异色彩或与此有关者,每用“土”。




《说文·田部》:“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田”解同。

《释名·释地》:“已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满其中也。”按,“田”的本义是田猎,农田义在其后。或以为“田、地”是水田、旱地之分。按,此是现代义用之别,古代水田旱地皆称“田”。

“田”的特点在于指已耕种的土地。

《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史记·滑稽列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

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句中“土地”与“田”同出,后者从属于前者,指已耕之土地。

他如“田赋”,指按耕田征收赋税,故不称其为“地赋”。

“田主”,指某一区已耕地的占有者。《史记·陈杞世家》:“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不得称“地主”,更不称“土主”。由耕田引申为耕种农务。

《史记·高祖本纪》:“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

《诗·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馌”,yè,给耕作者送食。)毛传:“田畯,田大夫也。”即周代劝农之官。

后代也立农官。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孝武皇帝攘九夷,……故立田官,置钱,入谷射官。”“田官”,农官。

要之,“田”者皆从农耕而称。




“壤”,本指土的内质,多指肥质。

《释名·释地》:“壤,䑋也,肥胰意也。”引申指土地,遂也侧重于内质。

《管子·八观》:“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又《臣乘马》:“一农之量,壤百亩也。”此“壤”也从可生长庄稼的内质而称。

《书·康王之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孔传:“因见新王,敢执壤地所出而奠贽也。”即贡献土产之物。

文首引《楚辞·离骚》“苏粪壤”句亦其例。






作者介绍

黄金贵,1961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区(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古汉语古文献教研室主任,兼任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据《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第324-326页整理

作者丨黄金贵

编辑丨汪靖姗

审核丨边田钢








往期回顾

温故知新 | 黄金贵:“记”“纪”“誌(志)”“载”词义辨考
转载 |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四十年历程回顾
转载 | 龚延明:在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