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身身不息主办鼓楼西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星空艺术节将于8月24日-9月1日进行。详情可点击图片。
在紧迫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的背景之下,第六届星空艺术节邀请了法国知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剧场项目《地球三部曲》来华。《地球三部曲》是布鲁诺·拉图尔和戏剧导演、科学史学家费德里克·艾特·图瓦蒂(Frédérique Aït-Touati)合作的系列表演,整个项目反映了我们对地球世界(生物和非生物)的描述进行彻底重建的迫切必要性。在《地球三部曲》演出的同时,第六届星空艺术节与法国文化中心将举办一场围绕着拉图尔的思想遗产和回应当下生态危机的研讨会,包括“致敬拉图尔——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重新站稳脚跟——危机、创造和共同行动的方式”两个主题,邀请学术界、艺术界、公益界人士共同参与,我们深深认同拉图尔在最后十五年的实践与呼吁:生态危机是知识分子、艺术家和政治家在 21 世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希望借此研讨会的机会,搭建一个面向未来的“行动者网络”。为什么布鲁诺·拉图尔将他生命中最后十五年献给环境问题?布鲁诺·拉图尔是国际知名的当代学术界的大师级人物,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巴黎学派的创立者。从《我们从未现代过》(1991)开始,生态问题成为拉图尔思想的主线,这条主线不断增长,直到成为他在《生存方式探究》之后所有出版物的中心主题。本次研讨会的⼀个重点是将讨论拉图尔思想生活中的这⼀重大转变,从他对“盖娅”概念的哲学重新表述,到他最后⼀篇(尚未)出版的文本(《地球病理学手册》),并回顾他关于关于生态主题的重要著作:《面对盖娅》、《着陆何处?》和《我在哪里》,特别是,研讨会将讨论⼀系列使拉图尔发展其生态学思想的关键概念:盖娅、人类世、关键带、陆地、新气候制度。在他去世两年后,拉图尔和他的作品继续激发国际社会对我们世界所处的特定历史和生态状况的反思。他认为生态危机是知识分子、艺术家和政治家在 21 世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次研讨会的第二个重点是探讨中国的学者、研究者和艺术家如何应对这些生态问题:他们通过哪些概念、哪些思想传统、哪些工具来进行探索?他们的研究与布鲁诺·拉图尔的作品之间存在怎样的共鸣?拉图尔的作品在中国是如何被接受的?为了“面对盖娅” (2017),拉图尔不仅创造了新的概念,还探索了不同的方法论和实践,尤其是艺术实践,以重新学习如何在⼀个处于危机中的星球上生活,这一过程他用“着陆”这个表达来概括(参见《 着陆何处?》(2019))。在他探索的延续中,特别是在布鲁诺 · 拉图尔和费德里克 · 艾特 · 图瓦蒂( Frédérique Aït-Touati)共同创作的戏剧《地球三部曲》于第六届星空艺术节8月24日和25日的两场演出之后,本次研讨会也将致力于探讨艺术与研究领域之间不断生成的多重联系,以及当今生态动荡所需的新的思考、创造和共同行动的方式。Terrestrial Trilogy Seminar
致辞环节
Opening Remarks
14:00-14:05 代表致辞
高明凯(法国驻华大使馆高等教育与人文社科合作专员)
14:05-14:10 代表致辞
葛慧超(身身不息、星空艺术节创始人)
研讨环节
Keynote Speech
第一场:致敬拉图尔——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
“生态危机是知识分子、艺术家和政治家在21世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4:10-14:50 主题汇报
费德里克·艾特·图瓦蒂(Frédérique Aït-Touati)(科学史学者)
汇报主题:着陆在地球上:布鲁诺·拉图尔的地球转向和思想遗产
14:50-15:05 主题回应演讲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演讲主题:如何理解大地
15:05-15:20 主题回应演讲
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院长)
演讲主题:如何做一个拉图尔式地居者
15:20-15:25 中场休息
15:25-15:40 主题回应演讲
韩涛(中央美术馆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
演讲主题:困难的整体:拉图尔与盖娅的(五种)问题化
15:40-15:55 主题回应演讲
汪建伟(当代艺术家)
演讲主题:有很多暖昧不清的事物都有一个普遍的废墟
——存在着对任何领域“已知”的进化
15:55-16:15 圆桌&问答
16:15-16:30 茶歇
第二场:重新站稳脚跟——危机、创造和共同行动的方式
“重新学习如何在危机四伏的星球上生活”
16:30-16:45 主题演讲
郑艳(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院气候变化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演讲主题:气候变化与韧性社会
16:45-17:00 主题演讲
魏颖(策展人、研究者)
演讲主题:作为策展人的拉图尔
17:00-17:15 主题演讲
李雁(绿色和平前中国负责人)
演讲主题:全球或在地?一个气候行动者如何对抗焦虑
17:15-17:30 主题演讲
徐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博士研究生)
演讲主题:行动者的自我修养
17:30-17:50 主题评议
尤洋(X美术馆馆长)
陈一梅(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
费德里克·艾特·图瓦蒂 Frédérique Aït-Touati舞台导演和科学史学家,巴黎政治学院艺术与政治硕士实验项目(SPEAP)科学主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她对科学、艺术和政治之间的联系感兴趣,她的著作包括《月亮的故事》(2011 )、《Terra Forma》(2019 )、《地球三部曲》(2022 )和《世界剧院》(2024 )。由她导演的作品曾在南泰尔-阿曼迪剧院、柏林艺术节、纽约跨界艺术节、布鲁塞尔凯伊剧院、马赛国家克里剧院、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巴黎奥德翁剧院上演。她是图尔CDN 的助理艺术家,并在巴黎夏乐宫国家剧院担任驻场艺术家。
自 2010 年以来,她和她的团队受邀前往各剧院驻场演出:兰斯喜剧院、阿维尼翁附近的维伦纽夫夏特勒斯剧院、南泰尔-阿曼迪尔剧院和夏乐宫国立剧院。2015 年,在 Les Amandiers,她与布鲁诺·拉图尔( Bruno Latour) 和Philippe Quesne共同创作了《谈判剧院-让它发挥作用》,这是一场由 200 名学生表演的演出,提议进行一项涉及非人类的气候谈判。次年,她执导了会议式演出《内部》,随后在 2019 年执导了布鲁诺·拉图尔( Bruno Latour) 的《移动的地球》,在 2021 年执导了《病毒性》;这三场演出现在被汇集在《地球三部曲》中。她是 2022 年“新世界” (Mondes Nouveaux)大赛的获胜者,根据Emanuele Coccia的《屋企哲学Philosophie de la Maison》一文创作了《巴黎古监狱的地球景观》。她现在是图尔CDN 的助理艺术家。
她的演出和著作探讨了常见的问题:生命理论、生态学和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艺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当代艺术实践(戏剧、表演、视觉艺术、建筑)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发展敏感性知识。她的著作包括《月亮故事》、《关于小说和现代科学的论述》(2011)、《宇宙虚构》(2011)、《Terra Forma》。与 Alexandra Arènes 和 Axelle Grégoire 合作的 《潜在绘图手册》(2019 和 2021 )、与 Emanuele Coccia 、Vinciane Despret、Baptiste Morizot 和 Nastassia Martin 合作的《盖娅的喊叫》(Le Cri de Gaïa)(2021)、与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合作的《地球三部曲》(2022)以及《西方自然工厂》 (2024)。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福柯的界限》《尼采与身体》等多部。吴冠军,Monash University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奇点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领军人才,兼任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上海政治学会副会长、《海归学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从事以技术-政治-哲学为中轴的跨学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中英文著作十余种,最新专著包括《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21首版/2023再版,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迈向后人类主义政治本体论》(中信出版集团2023,入选《文汇报》读书专刊2023年度十大好书,入选今日头条2023年度十大好书[商业经管/科学科普类])、《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韩涛,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委员会理事委员,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与实践主要聚焦在以现代性与现代化为核心议题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交叉学科设计学理论前沿、现代中国建筑艺术的社会与文化理论研究、中国城市-乡村更新策略研究四个领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建构“建筑与现代性”、“设计与现代性”重要学术研究平台,组织100余场现代性与现代化深度专题讲座;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子课题1个、主持国社科后期资助1个;建成基于“如何共同生活?”理念的中国油画院建筑群长周期实践项目(2007-2024),广受社会好评并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双年展20余次。1958年出生于中国四川,中国当代艺术先锋人物。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汪建伟一直在探索知识综合与跨学科对当代艺术的影响,研究涉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他尝试使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去创造新的艺术语言,其作品跨越电影、戏剧、多媒体、装置、绘画和文本等领域。其纪录片作品《生产》参加1997年“第10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2000年编剧并导演戏剧《屏风》,参加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节和英国布莱顿艺术节;2002年应邀参加“第25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2003年参加“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10年多媒体戏剧《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在北京、苏黎世、日内瓦及巴塞尔巡回演出。其跨媒介代表作品还包括2011年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黄灯》,及2014年在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个展《时间寺》。2008年获美国当代艺术基金会“2008年度艺术家”奖(FCA)。汪建伟的作品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海沃德美术馆、伦敦当代艺术中心(ICA)等多个艺术机构展出。第二场:重新站稳脚跟——危机、创造和共同行动的方式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气候变化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中国能源与环境项目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适应政策与规划,气候风险治理,韧性城市,气候公平和气候贫困等。先后赴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中国气象局《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等编写工作。魏颖是一位活跃在全球科技艺术领域的策展人和研究者,她近期的兴趣方向为科技艺术史,生命、环境、数字技术等新兴媒介与艺术结合的领域。她的实践包括展览策划、研究、写作、翻译和教学等。见她担任欧盟科技艺术奖(STARTS)、ISEA、Leonardo等国际科技艺术项目和刊物的国际顾问/审稿人等。她策划或参与策划的展览及项目包括“科技艺术四十年——林茨电子艺术节文献展”、“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竹子作为方法”、“看见万物”等。策划多场科技人文跨界论坛/工作坊,包括“科技艺术史工作坊"(中央美术学院)、 “生物艺术工作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可编辑的未来——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法律和艺术维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控制论、艺术与数字文化”(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李雁,盎然气候行动研究院执行主任,自然之友理事。曾在环保系统工作,后加入全球最大的国际环保组织之一绿色和平(Greenpeace),2018-2022年中任绿色和平中国首席代表。长期追踪气候变化与能源、污染防治与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议题,开展实地调研、政策研究倡导、推动企业绿色行动与公众传播等工作。见证了气候议题在政策与民间的发展演变;作为观察员长期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工作,对全球环境治理、中外气候交流也有许多实践与思考。2022年年中离开绿色和平,作为独立顾问、通过与各类型机构的合作,探索中国社会低碳行动的各种创新可能。目前正在创建跨界团队“盎然气候行动研究院”,致力于通过创新实践,引导、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加入中国气候行动的行列,促进气候行动生态系统的繁荣。徐军,1991年出生,陕西礼泉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候选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学学士、哲学系科技史硕士。博士论文从历史记忆的角度研究伽利略案及在中国的影响。其他学术兴趣包括科学与宗教,物质科学与人文科学史,科技与社会研究(STS),博物馆与科学教育,数字人文与数字遗产,生死教育,记忆研究,游戏研究等。曾任北大附中物理教师,推动科学史与教育的融合。先后在《绿叶》《科普创作》《信睿周报》《殡葬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普及文章。行动者实验室(Actors Lab)发起人,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支持教育和学术创新,进而搭建学术象牙塔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为社会赋能。业余爱好音乐、戏剧、马拉松和旅行,帮助更好地链接自我与世界。策展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拥有近20年艺术机构从业经验,研究当代美术馆理论,关注城市和消费文化发展动态与融合,探索各文化领域之间的协作研究项目、公共艺术项目和政府合作项目,出版过逾百篇专题文章、刊物专栏和艺术画册文章,担任民盟北京市委创新发展委员会委员,北京798艺术区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政府与企业文化项目顾问,并支持和参与中国各地艺术公益项目,曾任UCCA集团艺术总监、尤伦斯艺术基金会负责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和工会主席、ShanghaiTang上海滩艺术总监、CIGE副总经理、ArtAsia亚洲顾问、TimeOut市场总监等职位。 近期策划的展览包括:2018-2020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览,2020年画廊周北京公共艺术项目“塑·像”,2020年“秦思源:园音”,2021年“图像的旋踵”,“活页青年艺术节”,网络艺术项目“良樂”,2022年“图像的影子”和UABB深港双年展声音艺术单元“万籁之迹”,2023年“加埃塔诺·佩谢:集合”,2024年“芝兰——都市园林一隅”等。自2019年起,尤洋策划了一系列关注网络平台生成的艺术项目,结合艺术家直播表演,讨论网络媒介对于艺术形态和艺术受众的边界拓展实践。陈一梅,自1997年开始中国公益专职工作经历。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此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官员和翻译、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任首席代表助理、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国际美慈中国主任、中国发展简报总干事、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现兼任北京银杏公益基金会监事、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2021年起担任中国慈善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演出介绍
*法国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最后十年对生态、气候议题的呼吁*剧场的一次创新,舞台变成了“舞台式讨论”和哲学实验的场所
《地球三部曲》(Terrestrial Trilogy)文本: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导演:费德里克·艾特·图瓦蒂(Frédérique Aït-Touati),邓肯·埃文诺(Duncan Evennou)舞台设计、视频和灯光:帕特里克·拉方特·德·洛霍( Patrick Laffont de Lojo)戏剧构作:Camille Louis助理导演:Esther Denis图象和动画:《在内一体》《移动的地球》Alexandra Arènes, Axelle Grégoire, Sonia Lévy声音创作:《在内一体》Eric Broitmann,与法国现代音乐研究所(IRCAM)合作音乐;《病毒性》Grian Chatten雕塑:《病毒性》Marie-Sarah Adenis科学合作:Déborah Bucchi, Emanuele Coccia, Sébastien Dutreuil, Nikolaj Schultz, Andrew Todd制作:关键带公司( Critical Zone Cie)联合制作:Nanterre-Amandiers 剧院,法兰克福 Mousonturm 艺术馆、蓬皮杜中心、法国多媒体和数字艺术创作计划(DICRéAM)、卡拉索基金会,NA 基金,柏林戏剧节
时间:8月24日19:00 8月25日16:00时长:150分钟(包含中场休息)地点:鼓楼西剧场语言:英文+中文字幕
购票二维码
第六届星空艺术节 X 也人The Other
布鲁诺·拉图尔《着陆何处?》艺术节限定版
关于星空艺术节
星空艺术节(Luminous Festival)是由身身不息(BODY ON&ON)2019年发起的中国首个包容性艺术节(Inclusive Arts),以“生生不息”“民胞物与”的思想为起点,致力于推动当代文化艺术的包容、无障碍与创新。
星空艺术节以艺术+公益的整合方法,通过演出、论坛、放映、展览、工作坊、人才培养、公益项目等丰富多元的形式,连接全球包容性文化艺术机构、残障/非残障创作者、公益组织、在地社群以及观众,激发对话,打破偏见,共建平等与包容,重构未来。
迄今为止,星空艺术节合作机构/艺术家包括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Stopgap Dance Company、英国Candoco舞团、英国苏格兰芭蕾舞团、编剧Kaite O‘Reilly、法国编舞家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 CCN2-法国格雷诺布尔国家编舞中心、德国Thikwa剧院、德国里米尼记录剧团、德国她她波普剧团、瑞士荷拉剧团、澳大利亚背靠背剧团、澳大利亚Restless无休止舞团、新加坡舞人舞团、日本琦玉金世代剧团、美国Dancing Wheels舞轮舞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舞蹈与社会包容、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深圳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残障姐妹BEST、WABC艺途无障碍等等。
2021年,星空艺术节携手演员黄轩在腾讯99公益日共同推出“一堂艺术课”,同时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星空认知症疗愈计划”公益项目,2023年,正式成立“星空疗愈计划专项基金”,这也是国内首个对阿尔茨海默病长者的舞蹈疗愈项目,至今仍然在持续。
发起方&主办方:身身不息
联合主办方:鼓楼西剧场
支持机构: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文化中心、银杏基金会
合作伙伴:结绳志、十分心理、大有艺术、服务器艺术、也人、单读
发起人&艺术总监 / 葛慧超
制作经理 / 王梓雯
技术统筹&舞台监督 / 赵冰清
平面设计 / 朱舒阳
视频编辑 / 林欣蕊
英文翻译 / 杨普超 宇萌 璩蕾 揭婧 崔若诗
实习生 / 朱博文
摄影师 / 李小草
法国项目协调 / 魏玉波
本届星空艺术节无障碍支持
*现场演出配中(英)文字幕
*线下交流活动及工作坊配中国手语翻译
*场地轮椅友好,导盲犬友好,请在报名具体活动时注明您的无障碍需求,我们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联系您提供相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