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院刊 | 魏峻 段小红 杨智茹:国有博物馆收费展览研究——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
举办收费展览是国有博物馆减轻公共财政负担、增强自身造血机能的可选途径之一。在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形势的挑战之下,重新审视国有博物馆收费展览的可行性,对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入手,讨论了国有博物馆能否举办收费展览及其对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依托广东省博物馆的具体实践,对国有博物馆收费展览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和观众分析,并提出了国有博物馆举办收费展览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
魏峻 段小红 杨智茹
欧美的博物馆从业者和研究者虽然在博物馆是否应该向观众收取基础入馆门票的问题上有着不同意见,但对于博物馆通过举办收费展览获取发展资金的做法并无异议,甚至还津津乐道于图坦卡蒙文物展览之类“成功”的国际收费巡展案例,认为这类展览在给举办者带来社会声誉的同时,也为博物馆增加了营收,并夯实了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然而,在我国,对于博物馆(特别是国有博物馆)能否举办收费展览的问题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成者认为收费展览可以补充博物馆发展经费的不足,更好地与国际展览接轨;反对者则认为博物馆展览的收费属于“经营性”活动,不符合博物馆的“非营利”属性,或者认为在我国免费开放博物馆已超过博物馆总数88%的情况下,举办收费展览难以理解。受这种氛围影响,以财政资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有博物馆对于举办收费展览往往采取回避态度,导致在实践上收费展览数量非常有限,理论上研究成果也寥寥可数。在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2020年国家文物事业投入同比下降3.7%,而不少国有博物馆的年度经费预算已持续缩减,在可见的未来,这一趋势仍可能延续。鉴于此,如何开拓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国有博物馆都应该重视的话题。作为减轻公共财政负担,增强自身造血机能的可选途径之一,重新审视我国的国有博物馆能否及如何组织收费展览问题,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公益属性与收费展览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把博物馆视为非营利性常设机构无疑是主流认识。2021年,国际博协对所属96个专业和国家委员会的调查表明,对博物馆这类机构的核心属性认识中,“非营利”排名第一,认可度超过55%(欧洲地区更是高达80%)。根据萨拉蒙(Lester M. Salamon)的研究,非营利组织具有五个特性,其中的公益性不可或缺。在我国,国有博物馆在博物馆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中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博物馆又居于绝对优势,“公益”和“非营利”特性非常突出。目前,社会上对于“非营利”的认识相当模糊,甚至一些政府文件中都会把“公益”和“经营”相对立,把“营利”和“盈利”划等号,规定博物馆不能开展“经营”活动。但如故宫博物院单霁翔先生指出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强调的是博物馆本质,而并不意味博物馆不能有经济收入,并不反对博物馆在经营过程中的正当利益”。本文也认为,在坚持公益性原则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包括文创开发、收费展览在内的经营活动,将经营所得纳入财政监管和规范,不仅不会影响博物馆的“非营利”属性,而且能够为博物馆发展带来诸多益处。
其一,国有博物馆举办收费展览能够减轻财政负担。国有博物馆的经费依赖财政投入,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公共财政收入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经费情况并不乐观,公共财政投入对大多数国有博物馆往往只能满足基本运行所需,事业单位经费年年缩减更让不少博物馆的运行捉襟见肘。适当引入收费展览,将收入所得用于博物馆的维修、藏品征集、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宗旨和功能,而且可以减轻财政的负担;其二,国有博物馆举办收费展览能够实现“以展养展”。基层博物馆、甚至省级博物馆每年用于展览的经费都相当有限,面对高品质展览所需要的借展、运输保险费用,以及高标准的设计、制作、配套活动投入,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是每个想为公众提供更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博物馆管理者的切肤之痛。要解决这一问题,“等靠要”或者希望财政给予支持往往难以实现。而转变思路,通过收费展览“以展养展”,不仅可以解决展览经费问题,也能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优质展览;其三,举办收费展览可以优化观展环境。好展览会受到观众热捧,像前些年引发“故宫跑”的“石渠宝笈”特展,平均排队等候4小时以上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都是人满为患,展厅环境和观展体验不佳,从而引发社会关注。通过收取适当的展览入场费,设置购票观众的入场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观众流量,优化参观环境,提升体验感和文化服务品质;其四,国有博物馆举办收费展览能够培育观众市场。在财政供养的体制下,我国的国有博物馆普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造血机能弱化、缺乏拓宽市场和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的能力。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中,博物馆也能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探索收费展览、博物馆文创、收费教育项目等营收活动,有利于逐步优化营销策略、培育观众市场,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 收费展览营销策略
在商业活动中,“营销”指的是商家根据消费者需求来构建销售系统、开发销售策略,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过程。营销是多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只有将各种营销因素进行优化组合,才能设计出有效实现商业目标的方案,这就是所谓的“营销组合”。这一概念由尼尔·博登(Nell Borde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研究者们已经设计出多种“营销组合”模式,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践优化。即使有的研究者认为在博物馆中不加限制地使用“营销”的概念存在风险,但是其在表演艺术领域非营利机构中的成功运用,表明使用营销组合进行文化产品实践同样行之有效。目前,已有研究者尝试运用不同营销组合分析我国的博物馆展览。本文将依托经典的4P营销组合模式对2010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的收费展览进行要素分析,4P模式是吉罗姆·麦卡锡在其1960年著作《基础营销:管理方法》中首先系统阐释的,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以及推广(Promotion)这四项内容。本文希望通过运用4P模式,能够得出一些有益于博物馆收费展览实践的营销策略。
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是位于广州市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2010年迁入位于城市新中轴线南端的现址。迁入当年,粤博就开始尝试举办收费展览,首个收费展览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60年成果展”。在为期89天的开放日期间,该展览共吸引了4.3万人次的观众参观,门票收入达66.89万元。从该展览到2021年的“黄金国之谜——秘鲁安第斯文明”展,粤博共举办收费展览12场,平均每年约1场(同期举办的免费临时展览超过140场)。
(一)产品策略
产品是营销活动的基础,包含产品质量、品牌以及附加服务等变量。产品既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博物馆的产品,同样有展览、文创产品、图书资源等实体,以及讲解咨询服务、教育活动、品牌建设、数字资源等无形服务。这其中,展览无疑是博物馆能为观众提供的最重要的文化产品之一。对于展览质量的认定标准,不能只考虑主题的新颖性、展品的精美性、设计的互动性和价值的创新性等内在因素,也要同时关注观众需求和体验感知等外在因素。粤博举办的12场收费展览包括历史类展览6场、艺术类展览5场以及自然类展览1场〔图一〕。2016年之前,除“深海奇珍”展的收益因社会力量赞助展览制作费而有盈余外,其他展览的资金投入产出情况并不理想,观众对于不同类型展览的认可程度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不过国内引进展览的观众到访率明显低于国外引进展览[表一]。
[表一] 广东省博物馆部分收费展览一览表
图一 广东省博物馆2010-2021年收费展一览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粤博从2017年开始调整收费展览的甄选标准,重点引进借展运输等费用在预算可承受范围内,主题在国内观众中具有较高知名度(例如泰坦尼克、古埃及文明)、有重量级或有视觉冲击力展品(如伦勃朗、莫奈等大师的代表画作、古埃及的木乃伊、塞克荷迈特神像等)的国外成熟巡展展览。在品牌建设方面,粤博把收费展览纳入本馆展览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的体系内,突出世界古代文明和世界古代艺术的展览品牌建设。附加服务所产生的价值也是展览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教育项目和组织戏剧表演、音乐会等活动,实现双向赋能,并提升了资金效率(如“穆夏与新艺术运动”与“尼罗河畔的回响”两个展览中,粤博在投入很小的情况下,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创造了文创纯收入过百万元的业绩)。
(二)价格策略
价格是在市场上体现产品价值的直接手段,反映的是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价值和产品拥有者期望得到的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结果。作为商业行为,定价策略常常和用户价值、竞争、成本等因素联系在一起。不过,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博物馆,上述因素并不完全适用。比如出于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原因,接受政府拨款的国有博物馆一般不太会在确定展览门票价格时考虑价值最大化和同业间的竞争。科特勒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艺术类非营利机构确定展览定价,会更多关注组织成本、与感知价值相关的客户成本、基于社会和教育使命的定价目标等方面。国内研究者对展览定价也有少量讨论,如王起静认为展会中的展览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需求弹性、由另一方所创造的网络外部性、消费者数量和产品差异化。荣丽提出博物馆展览的定价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竞争和经济成果三方面。本文认为,实践中的展览定价是对成本、政府政策、公益性、观众支付意愿综合衡量的结果。成本是展览门票价格的下限,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前者包括借展、运输保险、设计制作、宣传出版、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支出,有时还会产生税费;后者则包括博物馆整体支出的与展览相关的员工工资,以及水电、设备损耗、物业等开支。政府政策决定博物馆展览的定价区间、展览频次和优惠政策。按规定,博物馆确定展览门票的初步价格后,应上报当地发改部门审批后方能实施。利用财政资金举办收费展览的,必须坚持公益原则,执行国家对于展览定价、展期、频次、公众优惠政策的相关规定。如2017年广州市发改委在给粤博“穆夏与新艺术运动”展收费申请的批复中就明确提出,展览票价最高不超过60元,并具体规定了门票优惠措施和向社会公示环节,同时还要求举办收费展览同期需确保有免费展览。不过,如果博物馆选择社会资金举办收费展览,按国家相关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则将由主办方自主定价。展览定价的公益性是基于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属性,也就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与“营利性企业那种成本是底限,需求是上限,竞争对手和替代品的价格是出发点的价格策略有着本质区别”。对于国有博物馆,展览门票定价显然不是越高越好,实现保本或者微利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营收目标,这也能让更多观众欣赏到博物馆的优质展览。根据粤博收费展览的实践经验,当展览的观众到访率达到同时段博物馆观众数量的10-12%区间时,门票收入大致能与经费投入达到平衡状态。当一个收费展览确定展期后,策展人会根据往年同时段观众总量的10%预估观展人数,然后用成本除以预估的观众数,确定人均成本并作为展览门票定价的参考。观众支付意愿体现的是观众对展览价值的认可度,这个数值将决定展览门票价格的上限。人们会愿意花60元看一场2小时的电影,也会愿意支付599元去上海迪士尼公园游玩,也都是基于对这些活动的价值认知。那么,博物馆在进行展览定价时,如何确定价格策略并判断观众支付意愿呢?以“从伦勃朗到莫奈”展为例,粤博首先委托大麦网调查了2018-2019年间国内同类型西方艺术大师展览的定价,确定定价区间在80-180元之间波动。然后,在粤博展厅外和服务区开展观众调查,以60元、80元、100元和120元四档价格分别征求观众意见,结果显示观众接受意愿(分为非常能接受、比较能接受、不能接受、需要具体再考虑这样四个选项)中的前两项指标会随价格升高而降低(后两项变化趋势则正相反),但60元和80元差别不大,能接受的观众比例都超过八成。考虑到该展览的借展和运输保险费较高,馆方将票价确定为全价80元(周六日和节假日)和60元(工作日)。总体来看,粤博的12项收费展览的门票价格区间为20-80元,其中全票20、30和50元三种价格合计占展览总数的75%。
(三)渠道策略
渠道指的是产品的营销途径。收费展览的渠道主要关注的是销售平台和销售方式。在以往的展览中,粤博收费展览基本都是采用博物馆现场售卖的方式进行门票销售。因为存在销售平台及销售手段单一、销售人员培训不足、收银设备使用不顺,甚至现金核算不及时和网络信号不畅等问题,导致展览门票销售效果不算理想。2018年,粤博尝试在“梦回大唐”和“尼罗河畔的回响”两个展览中引进专业票务机构——大麦网参与门票代理。此举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而且拓宽了销售渠道。通过梯级奖励分成方式(约定基本的分成比例,当门票销售完成预定额度时,则提升大麦网的分成比例)调动票务机构的积极性,门票销售效率和总营收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同时,粤博还采用了多重定价和捆绑销售策略。多重定价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分别确定不同的票价,比如成年人全价,学生凭学生证半价,20人以上的团体票八折优惠,还设置了特别价格的早鸟票,并对于老人和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按规定实行减免门票[表二]。
[表二] 不同展览多重定价门票的购买比例统计表
实践证明,即使采用了多重定价方式,全票和半票销售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合计一般会超过购票总量的90%。至于捆绑销售,粤博为“梦回大唐”和“尼罗河畔的回响”两个基本同期的展览设置通票和凭门票在馆内消费的打折/抵扣,效果较好。以“梦回大唐”展为例,该展览在单展期间日均售票621张,日均票房1.55万元;当2018年12月20日至2019年3月20日期间与“尼罗河畔的回响”实行双展通票优惠时,日均售票为807张,日均票房达1.95万元,较之前分别提升了30%和26%。国外实践经验同样证明,尽管捆绑销售会导致单个项目的收益降低,但整体上却更能激励消费,支付一个10美元但没有其他任何优惠的门票可能会比包含免费停车服务的12美元门票让观众感觉更贵。
(四)推广策略
推广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多获得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包括广告、宣传和促销等活动。当代社会中,网络的传播能力无与伦比,广告的投放、宣传的执行和促销的行为都可以依托网络开展。“玉鸣锵锵——商代王后妇好玉器”展的调查结果显示,观众获取展讯途径的前三位分别是网络(24.93%)、本馆户外广告(15.99%)和朋友介绍(15.18%),而从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获悉的仅占6.78%和2.44%。如进一步细分,在网络推广方式中,微信公众号又以43.66%的占比成为首选,之后是官网(30%)和新浪微博(14.08%)。鉴于此,粤博在随后举办的“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中加大了官方网站、两微平台、B站等线上传播的力度。此外,粤博还尝试综合使用了馆外广告、宣传读物、音乐会、戏剧工作坊、讲座等线下方式,以及通过平台合作方在地铁、机场、商场、酒店联合推广或者联名推出优惠套餐〔图二〕。网络数据显示,推广项目和话题设置的实施能够大幅提升信息浏览量向实际付款的转化率〔图三〕,立体式推广与展览影响力、传播效果提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图二 “ 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 推广方式
1. 展览学习纸 2. 官方微博售票信息 3. 地铁灯箱广告 4. 教育戏剧工作坊海报 5. 展览主题明信片 6. 志愿者扮演导览 7. 泰坦尼克主题音乐会
图三 “ 梦回大唐” 与“ 尼罗河畔的回响” 展览推广活动与付款转化率关系图
三 收费展览观众分析
博物馆观众研究既是研究领域内的一门“科学”,也是实践工作中的一个“工具”。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我国的博物馆观众研究历程和主要问题进行过探讨,显示了观众研究对于现代博物馆的重要性。同样,收费展览也需要深入研究观众,因为观众的购票行为和参观行为是制定营销策略时的重要参考。
(一)分析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梦回大唐”“尼罗河畔的回响”和“从伦勃朗到莫奈”三个展览的观众数据进行针对性分析。选择这三个样本是基于:1.展览都在2017至2020年间举办,相关数据更能反映当下的观众现状;2.展览主题包括历史主题和艺术主题,展览来源涵盖国内和国外;3.展览采用了相似的营销策略,有利于数据间交叉比较。购票行为数据主要来源于展览门票的销售平台——大麦网,而参观行为数据是粤博工作人员在展览展出期间通过问卷调查和数字采集方式获得的。
(二)数据分析
1. 观众性别、年龄和地域属性
观众的性别和年龄信息是进行观众分析的基础数据,也可以用来讨论不同属性观众在观展偏好、参观目的、参观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门票销售平台的信息显示,“梦回大唐”展的女性购票者占58.01%,男性占30.93%,性别未知占11.06%;“尼罗河畔的回响”展的女性购票者占63%,男性占27%,性别未知约占10%;“从伦勃朗到莫奈”展的女性购票者占66.39%,男性占26.41%,性别未知占7.2%〔图四〕。
图四 广东省博物馆部分展览购票者性别构成
1. 梦回大唐展 2. 尼罗河畔的回响展 3. 从伦勃朗到莫奈展
虽然三个展览的主力消费者人群均为18-40岁区间,但区间内的细分年龄段占比会因展览类型不同而变化。“尼罗河畔的回响”展的购票者情况是:18-23岁者占24%、24-30岁者占28%、35-40岁者占20%;“梦回大唐”展的购票者情况是:19-24岁者占30%、25-30岁者占19%、35-40岁者占14%;“从伦勃朗到莫奈”展的购票者情况是,18-23岁者占17%;24-30岁者占38%、35-40岁者占17%〔图五〕。
图五 广东省博物馆部分展览购票者年龄分布
1. 梦回大唐展 2. 尼罗河畔的回响展 3. 从伦勃朗到莫奈展
地域属性显示的是观众的常住地,可以反映博物馆与观众的空间关系。现有数据显示,三个展览的观众均以广州居民为主(区间为54.89%-64%),而广州观众中,又多来自距离博物馆较近的天河区和海珠区,外省市观众主要来自北京、上海两地。
分析:A.女性购票者数量显著高于男性,这种在差异在艺术类展览中表现得更加突出;B.购票者性别比例与实际到访观众的性别比例(“梦回大唐”为女50.18%:男49.82%,“尼罗河畔的回响”为女49.93%:男50.07%)有较大差异。出现偏差的原因应该跟家庭参观者的购票行为多由女性负责有关;C.对于历史类展览,无论是国内主题还是国外主题,细分年龄段的观众比例基本相同,但都与艺术类展览存在一定区别;D.在18-40岁的观众群体中,又呈现出19-22岁、27-29岁和35-37岁三个相对高峰值。这可能与当前我国人口统计数据中城市人口中女性初婚年龄平均28岁,平均生育年龄29岁有关。上述三个年龄段分别与大学阶段、恋爱和初婚阶段、亲子阶段(子女6-10岁)存在一定的对应;E.观众与博物馆总体上存在空间递减效应,即参观观众数量与地域距离呈反比。
2. 购票习惯
观众的购票习惯主要包括支付方式、购买时段、购买数量和频次等内容。
在支付方式上,“梦回大唐”的电子票占比96%(其中微信小程序购票占76.09%),现场销售交易的占4%;“尼罗河畔的回响”的99.5%购票者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现金付款0.3%;“从伦勃朗到莫奈”现金成交占比仅为0.17%,微信小程序支付虽然占明显优势,但电子支付平台和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
在购买时段上,三个展览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观众提前购买节假日票的意识要强于工作日场次,节假日门票中的50%被购买者提前预购。对比“尼罗河畔的回响”展览的观众线上购票和实际到访展厅的高峰时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图六〕。
图六 “ 尼罗河畔的回响” 展观众购票时段和到访时段对比图
在购买数量上,“梦回大唐”展购买1张、2张、3张及以上的观众比例分别为52%、34%、14%;“尼罗河畔的回响”展购买1张、2张、3张及以上的观众比例分别为45%、39%、22%。在购买频次上,“梦回大唐”展购买1单、2单、3单及以上的观众比例分别为84%、15%,1%;“尼罗河畔的回响”购买1单、2单、3单及以上的观众比例分别为78%、21%、1%。
分析:A.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观众购票更加便捷,现场销售和现金交易的比例大幅降低,并且这一趋势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被强化;B.微信小程序是观众最喜欢的电子支付方式,其他支付方式和大麦网自营主站购票等多元化支付方式占比亦呈增加趋势;C.提前购买节假日门票和两个固定时段(上午11-12点、下午14-15点)呈现购票高峰值是普遍的交易习惯;D.购票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众的重复参观率。2010年以后粤博的多次观众调查结果显示,重复参观的观众比例在12%-23%之间(平均值约16%),上述两个展览的2单及以上的购票频次也落在重复参观率的区间内。
3. 参观行为
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为观众结伴方式和参观驻留时间。在结伴方式上,工作日参观者以单人为主,周六日亲子家庭增多,观众流量约为工作日的1.8倍,春节期间家庭组合或者结伴参观者较多[表三],观众流量接近工作日的3倍;在参观驻留上,历史类主题展览表现为双人观众的观展时间长于个人及团体观众,女性观众在展品前的驻足时间明显较长,未成年观众平均观展时间最短。
[表三] “尼罗河畔的回响” 及 “梦回大唐” 展不同时段的全价/半价票比例
四 结语
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发生重大变化,给各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顺应这一形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基础上进一步推出《2030年文化指标》,希望借此确保文化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变革力量。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在繁荣与生计、知识与技能、包容与参与方面发挥自身的作用。当前,国内国际的博物馆管理运营理念和观众群体都在悄然改变,需要博物馆的从业者和研究者积极应对,总结和创新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在我国国有博物馆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主体和国家推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背景下,无论是国有博物馆举办收费展览的实践还是学术界探讨收费展览的研究都非常不充分。基于粤博收费展览的实践经验,本文提出,我国博物馆收费展览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国有博物馆举办收费展览应坚持公益属性,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和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积累资金;二是研究国际收费展览的成功经验,在主题设计、展品选择、知识传播、交流互动等方面“以观众为本”,多问计于民/观众,多策划出观众想看、爱看的精品展览;三是加强博物馆观众属性及行为特点的研究,合理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提高收费展览观众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四是加强社会合作,做好配套服务。采用联合办展、合作开发、资源共享等方式,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金、技术和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展览选择和更多元的配套文化服务(如教育活动、文创产品等),提高收费展览的附加价值;五是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科学合理地规划收费展览,逐渐形成符合本馆宗旨,成体系有特色的收费展览操作规范。同时,还应主动接受上级部门、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把展览的公益性和透明度落在实处。
[作者单位:魏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段小红,广东省博物馆;
杨智茹,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责任编辑:郭洋梦莎)
本文完整注释信息请检阅纸本期刊正文。
文章由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读者阅读、选购纸本期刊。
敬请阅读:
魏峻 段小红 杨智茹:《国有博物馆收费展览研究——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原文刊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年第5期。
故宫院刊∣学术期刊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关注
天猫
故宫博物院
出版旗舰店
立即抢购
微信
故宫博物院
微信故宫书店
立即抢购
长按,识别二维码,选购纸本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452-7402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202/G2
语种:汉语
开本:16开
国内邮发代号:2-411,国外发行代号:MO101
每期定价:25元
订阅方式:
1、邮局统一订购
国内邮发代号:2-411
2、线上订阅购买
天猫淘宝旗舰店:ggcbs.tmall.com
店内查找“期刊悦读”,选购
点选上文二维码,通过天猫旗舰店或微信书店下单订购
投稿方式:
投稿链接:
https://ggbw.cbpt.cnki.net/EditorCN/Index.aspx
更多学术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