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斯克开了史上最无聊发布会,但现在不是diss他火星移民大饼的时候

太空事儿君 太空那些事儿 2023-05-06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前言

不当人云亦云的搬运工,要当思考者。




北京时间今天(2月11日)上午,万众期待之中,马斯克在其引以为豪的星舰基地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这个点恰好是国内上班时间,估计不少读者错过了直播,但大家也不用遗憾,发布会总结起来似乎就是 - Nothing new:


(已熟悉发布会的同学可以快速跳过斜体字)


- 愿景:地球不够保险,人类须成为多星球物种才能延续;


- 技术积累:猎鹰9百次以上成功发射和回收记录;


- 星舰:100 -150吨低轨运力,目标是一天多次发射(3?),3天造一枚;助推器理论复用频率是每小时1次,单次飞行边际成本甚至低至百万美元。此外还发布了一些技术参数,与以前相比没变化;


- 猛禽发动机:2代推力增加到230吨,目标250吨。下周产能达到5至6台,下个月有望达到每周7台。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参数,与先前信息区别不大;


- 应用:星舰可帮助建立火星城市,还可用于地球上两点间快速运输。


- 现场展示了新猛禽发动机、星舰完整体和回收装置“夹总”;


- 等等等等。



现场展示的新一代猛禽发动机都已经算发布会上为数不多的“新东西”了


如果你关注SpaceX超过一年,就算一秒没看直播,应该也不会对上面信息感到陌生。至于马斯克为什么举行个“就这?”的发布会,网友们暂时还没达成一致意见,这也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可能更需要聊聊的是,怎么看待马斯克移民火星的大饼?这对我们国家有什么意义?


首先,全盘接受是不合适的,至少仍需观察。举两个例子:


理念上,老马(以及火星协会等老马的“导师兼粉丝”)常把登陆火星的意义比作大航海时代发现美洲大陆。但实际上是大航海也发现了南极大陆,后者却因“开发不划算”变成了自然保护区。火星自然条件更恶劣,资源比南极更少。人类连地球上的南极以及高山、荒漠都懒得开发利用(不是技术上不允许),为什么会有动力去开发火星?


技术上,老马在航天领域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人有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一个独立运行的社会可以分解成几百个行业,SpaceX负责的航天、特斯拉负责的运输、甚至加上狗狗币负责的交易,都只是一点微小工作。如果在火星自给自足是一个拼图,老马当前不过完成了其中的1%,剩下的能不能完成、怎样完成,还是未知数。


大家可能读过美国祖布林博士写的《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这本书也被视为老马的“航天启蒙读物”,它确实为火星之旅提供了大量经典技术思路,但笔者认为,这本书也存在着大量选择性论述,例如强调收益淡化困难、多种可能性时仅按理想情况推演、“理论上可行”即视作“工程上实现”等等。读者应当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去阅读。


虽然但是,今天还是要肯定马斯克的火星移民大饼,因为在当前的现实世界中,这已经是优秀选择。


一方面,人的潜能要靠伟大目标去激发,譬如管理学上的BHAG(Big Hairy Audacious Goals,宏伟、艰难和大胆的目标)。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在著作《基业长青》中指出,基业长青的公司,以及阿波罗计划等伟大项目都拥有BHAG的特质,通过设定宏大激进甚至很大可能无法最终实现的目标,来激发团队的斗志和创造力,从而尽快发现并达到自身的能力边界,真正做到“努力,不留遗憾”。


设定宏大目标的另一个现实好处是“逼迫”人从更长远更宏观的层次来规划和思考,从而避免只见树叶不见森林、不出圈不破壁、目光短浅容易迷失方向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斯克将目标设定为火星上的新社会,也是激励名下SpaceX、特斯拉等产业与社会相互融合促进,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积聚价值,实现最广泛变革,而不沦为小众圈子的极客自嗨。


此外,马斯克的航天技术路线目前仍然是不同航天理念流派的共同追求。泛泛按愿景划分,目前人类航天大体分成“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两个小组。前者的代表无疑是马斯克,其发展航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走出地球,成为星际居住者;后一派的代表包括贝佐斯以及几乎全部国家队。他们认为发展航天还是为了让地球更美好。哪一派更正确,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无论各方,都期望航天运力更强以建设庞大复杂的太空基础设施,都期待速度更快以探索未知,都期许成本低廉以期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因此,经济适用的猎鹰9火箭、运力空前的星舰、造血能力不断增强的商业航天模式,都是双方的宠儿。其他玩家哪怕理念迥异,虚心地深入学习借鉴马斯克经验,仍然是快速发展的法宝。

因此,发布会无不无聊,移民火星到底能不能实现,其实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了解了先行者的方式方法与成功经验并应用于自身实践。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当人云亦云的搬运工,要当思考者。


反正,干就是了。


【文章回顾】

中国商业航天入春了,但道路可能比美国还难

为什么国产高铁火箭都不错,客机不行?

商业航天的自我修养:自立山头还是抱紧国家大腿?

美国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 | 趁热回答3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