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那些事儿

科技

长六甲火箭末级解体产生碎片,第3次

图源/央视新闻8月6日,我国长征六号甲遥21运载火箭(CZ-6A)将千帆01组星发射入轨,引起行业高度关注,被媒体誉为“中国星链”大规模组网发射的第一步。然而,根据国外多家媒体报道,火箭的留轨二级(末级)发生解体,最近两天产生大量空间碎片,或许会对轨道资源和后续发射任务产生影响。空间碎片数百个,可能还要增加按类似任务经验,火箭的使命完成后,未级会被留在太空中,变成太空垃圾的一部分。若不进行“钝化”处理,这些火箭残骸随时可能发生碰撞爆炸,威胁其他在轨航天器的安全,并产生更多的太空碎片。图源/Slingshot
2024年8月9日
其他

2023,SpaceX年度发射数首次超过中国

坚持实事求是,真正助力航天每到年末年初,常会看到不少关于我国火箭发射成绩的新闻,其中不乏一些“刷新纪录”、“全球第一”的褒扬之词。年度火箭发射数量连创新高固然值得庆贺,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发射载荷质量,是评判航天综合能力的另一重要数据。年度发射,SpaceX公司首超中国2023年,美国以108次发射占据全球第一(另有数据统计为116次),我国全年67次发射排名第二,俄罗斯以15次发射位居第三。其余实现轨道级发射的国家和地区,发射数量均在个位数。图/2023年全球发射数据。具体数据上,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以96次发射占全世界火箭成功发射数量的45%,发射的卫星数量2514颗(SpaceX星链占1948颗),占全世界的87%。2023年全球发射次数统计,图源/SpaceX-Starship。美国全年航天发射中,SpaceX发射98次(含星舰组合体2次试飞失利),RocketLab发射9次(1次失利),ULA发射3次,Firefly发射2次(1次失利),其余的Northrop
2024年1月1日
其他

2023 | 不平凡的中国航天

时间就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12月27日,快舟一号甲火箭上天,2023国内火箭发射数量预计定格在66发左右(或67发)。单从数量看,虽未能达到年初《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中70发的计划,但相比2022的64发,也有所提高。恰逢年尾,在各项任务的加班总结里,在航天人们的小道消息下,在降薪调整的传言甚嚣尘上时,在与SpaceX差距的上下求索中。2023,大幕将落。01.这一年,春天见沙尘,夏季逢大雨,入秋西北风,冬天有寒流。某航天城大门,摆出“欢度佳节”的大字,注视着进出的人们。有的人悄然离去,永远离开了我们,有的人面临选择,是否要成为我们。有的人为国之重器默默坚守,有的人为碎银几两静静发愁。有的人扶摇直上左右逢源,有的人大起大落进退维谷。有的人品着香茗筹划“宏伟”、“宏大”方案,有的人看着新闻查询“撤职”、“撤销”区别。世间恩怨沉浮在,沧海礁石转头空。这一年,有人在卫星上天的成功里笑,有人在发射失利的噩耗中哭,有人接受着职场PUA,有人一跺脚“爷不伺候嘞”。有人走出大院谋求创业,有人渡尽劫波想要安稳。王阳明先生说: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以草木,见万物。你我皆为世间过客,心态最重要。02.这一年,手机直连卫星火了。华为Mate引起社会惊呼遥遥领先,天启、电信开始宣布明年星座计划了。堆叠卫星、翼阵合一……不少卫星公司抓着风口想要起飞。这一年,新热点多了。电推进、碎片清理、在轨服务、合成孔径、太空旅游……细分领域看花眼了,被制裁名单也添新秀了。这一年,更卷了。这边做起跳实验演示原理,那边的发动机摆出屋里,在规划的是“X年X机”,脚边的PPT等待设计,都希望自己剧本是速成鸡。这一年,SpaceX的卫星更忙了。组网5600颗,用户230万,手机直连卫星现真容。星链星盾星直连,星星闪耀,开始盈利。这一年,我国低轨卫星组网还在路上。验证星更多了,几大星座方案更完善了,研讨论坛更忙了,时间表和数字也更迷了。不过,或许就像长跑,不怕慢就怕站,在路上就好。03.这一年,太空实验室正式启航,航天员会师嘴角上扬。火星全景图首次公布,月球科研站等待扮装。高密度发射业务繁忙,国家与民商联袂献唱。长九长十似更近一步,新PPT模型给你希望。这一年,有人增强忧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感慨大而不强,有人不忘念念回响。这一年,有的工程停工待动,有的项目审批之中。有的忙着跑马圈地,有的忙着故事造梦。这一年,有人忙于思想汇报,有人陷于吵吵闹闹。有人为谁是最大而“理性讨论”,有人为任务投标去“和平竞争”。这一年,液氧甲烷大热,有拿下全球第一箭的,有紧跟热点创业的。这一年,民商火箭大热,发射数量首次占到中国航天年度发射约五分之一。这一年,低轨星座大热,有频繁演讲的,有建设工厂的,有各地签约的,有不想声张的。就是没见到星座正式登场的。这一年,对标猎鹰大热,各型火箭“猎鹰化”,各种方案“可复用化”。BP是厚的,方案是新的,雪是白的,血是热的,生活是彩色的。04.这一年,“前泽友作2023星舰之旅”没能如期而至,星舰遥一、星舰遥二如鸽而至。伴随着爆炸失利的,还有引起的阵阵欢呼和鼓励。这一年,ULA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2024中国商业火箭发射展望

图/力箭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展望的或许不仅是商业火箭,还有商业航天的春天。全文3497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航天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是商业火箭发射。站在2023岁末展望,明年的商业火箭发射将呈现诸多特点。中国商业火箭生产与发射,前者受限于市场、生产、研发能力,从各企业的新闻中,可见一斑。而后者基于发射场实施保障能力,这也是满足中国商业火箭发射计划的基础。中国商业火箭,能在哪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Jiuquan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中国航天,正视差距,找到路径

正视差距,是进行追赶的前提,现在这个前提的“建立”透进来一束光,这束光能否找出一条路,尚需拭目以待。全文4520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近期,航天科技集团的《自觉增强忧患意识…》一文引起广泛关注,光明网也发表评论员文章《当我们提出要对标SpaceX》。如果决定要启程,关键的问题就不在于终点在哪里,而在于“重点”在哪里,路径是什么。换言之,要做成什么样子。SpaceX已经打了样,我们第一步已经完全可以按图索骥,而不用重新发明车轮。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即前述之所谓“重点”,就落在两点:个体与环境。个体:SpaceX如何做到环境:什么使得SpaceX能够做到我们不妨展开来说说。SpaceX如何做到SpaceX现在的状态,通过发射能力、市场价格星链系统、民族共情几个关键词可一目了然。发射能力截至12月3日,SpaceX在2023年已完成累计发射91次(年初计划发射100次)。在过去5年,这个数字分别为:2018年21次,2019年13次,2020年26次,2022年61次。图/SpaceX发射质量(2018-2023.11)除了发射次数,让人更为称道的是发射载荷质量。截至11月底,SpaceX在2023年已完成累计发射载荷质量1041吨。(2022年美国全年发射载荷质量734吨,中国197吨)市场价格强大发射能力带来的是极具竞争力的发射报价,与全球发射价格相比,猎鹰火箭和未来的星箭,发射价格“断崖式”的下降。图/Space发射价格区间(猎鹰9及星箭预估)星链系统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为星舰发射失利鼓掌

图源/johnkrausphotos北京时间11月18日21时,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舰(Starship)组合体(B9S25)从德州博卡奇卡起飞,点火发射后一级的B9全部33台发动机稳定工作,2分51秒一二级分离,一级B9在完成使命后爆炸(也有说为自毁)。二级S25发动机也顺利点火工作,不过在飞行到148公里高度后,二级星舰S25失去联系,任务失利。本次发射被全球航天爱好者所关注。各类科技、航天、互联网媒体两周前就开始了预热,国内腾讯、搜狐、凤凰网等媒体也开启了“直播模式”。尽管飞行试验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仍应为星舰鼓掌。不论是在技术创新、开放自信上,还是创业的百折不挠,SpaceX的成就值得被铭记。里程碑的星舰,史上最大航天器Starship星舰是美国SpaceX太空技术探索公司研发的超大型运载火箭。也是自二十世纪的美国土星五号、前苏联N1火箭之后,人类史上起飞质量和推力最重的运载火箭,起飞质量5000吨,起飞推力5800吨!图/星舰数据汇总SpaceX已投入发射市场运营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Falcon
2023年11月18日
其他

马斯克赢麻了,SpaceX盆满钵满

盈利了!近期,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和星链(Starlink)实现现金流平衡的新闻圈内“刷屏”。马斯克的好消息还不止于此,今年累计发射已80次、有效载荷超1000吨、预计年内收入90亿美元……不论军方客户、海外客户还是自家星链发射,在可见的未来,SpaceX将赚的盆满钵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别人家的“JMRH”。以民“参”军,美国军方订单不断美国空军计划于12月7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将首次使用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X-37B,这也是该任务第二次使用SpaceX火箭发射。(2017年曾用过猎鹰9号)11月8日,太空部队对外声明,这项名为USSF-52的任务将进行广泛的测试,包括在新的轨道制度下操作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试验太空领域感知技术,以及调查对美国航天局提供的材料的辐射影响。X-37B项目主任约瑟夫·弗里奇中校也公开表示,“我们很高兴扩大X-37B的能力范围”。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双曲线2Y起跳,星际期待荣耀

北京时间11月2日下午,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SQX-2Y)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这是国内首次开展垂直起降试验的液氧甲烷验证火箭。(此前,翎客航天的新航线一号、深蓝航天的星云-M,采用不同燃料发动机完成类似试验)SQX-2Y垂直起降试验,图源/瘦驼本次试验的双曲线二号验证箭高17米,最大直径3.35米,装配1台15吨级焦点一号液氧甲烷发动机。本次垂直起降的最大高度近180米,飞行时间约50秒。首飞成功,双曲线的高光时刻2019年7月,星际荣耀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遥一(SQX-1)运载火箭,这是国内民商火箭首次成功入轨。双曲线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直径1.4米,总长24米,总质量约42吨。首飞的成功为中国民商火箭行业注入了信心,星际也借此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同年,星际荣耀公布了双曲线系列液氧甲烷火箭产品。图/星际荣耀火箭型谱,2019版;图源/星际荣耀公众号与此同时,星际荣耀在宣传和营销推广上也在努力尝试出圈。2020年曾推出星际邮局活动,邀请艺人迪丽热巴、科幻作家刘慈欣等当红大V代言。图/2020年星际邮局活动一时间,星际荣耀公司成为炙手可热的“中国版SpaceX”,成为各类活动、论坛、媒体追捧的对象。视频/凤凰网节目《前行者》采访星际荣耀在公开媒体报道中,星际荣耀公司明确表示要追赶SpaceX,当下是要把自己手头的事干好。双曲线一号的发射,为整个民商火箭行业带来了希望。当外界都在期待连续成功和更多惊喜时,却看到了航天创业之路的艰辛。创业维艰,曲折中迎来春天2021年2月1日,双曲线一号遥二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因保温泡沫脱落碰触栅格舵,最终引起箭体姿态突变,导致飞行试验失败。图/双曲线一号遥二火箭一级残骸这次发射任务冠名为「徐冰天书号」,火箭搭载了徐冰代表作《天书》,一颗重约8公斤的纯金属魔方,计划将整个艺术演绎贯穿发射、部署、运行、再入全过程。遗憾的是发射失利,火箭涂装和本次合作项目也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星际荣耀公司在后续2021年8月、2022年5月,两次发射双曲线一号火箭均告失利,中国民商航天史上同一家公司迎来了“三连败”,甚至一度网友戏称之为“星寄农药”。图/双曲线一号火箭发射纪录,图源/wiki百科随着连续失利而来的,还有关于“裁员”、“停止校招”、“厂房退租”的各种传言,彼时,星际荣耀公司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星际荣耀在曲折中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2023年4月,双曲线一号遥六箭成功发射。2023年7月,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追粉航天,难救威马

近日,媒体爆出威马汽车车主反映威马车机系统、手机App显示无法加载,处于暂停服务的状态。随后更是爆出威马申请破产重整的新闻。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如今走到了申请破产审查的地步。少有人知,威马也曾与航天牵手,一度推出“宇航科技”量产车,在航天+新能源车的跨界合作上试水了诸多方向。宇航科技加持威马W6,销量平平W6于2021年4月16日上市,威马官方宣传其为国内首款量产的具备无人驾驶功能的智能电动车型,由威马汽车深度联手百度Apollo平台研发打造。在电子电气架构、网关、语音交互、场景化体验等方面采用全新设计。图/威马W6发布,2021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威马官方新闻内容:W6从航天飞船圆润饱满的造型中汲取设计灵感,整车外观采用“宇航科技”的造型设计理念。M形一体式贯穿灯组,“翼型线造型设计”,隐藏式门把手,悬挂式车顶和“太空船式尾翼”设计,尽显运动SUV的大气,威马W6整体外观设计,符合时代审美。威马W6可能是国内首个宣传与航天技术相关联的新能源车,不过在网络上暂没有查到关于“宇航科技造型理念”的详细说明,也难以查到相关文献资料。图/威马汽W6销量数据,图源/太平洋汽车网尽管有宇航科技“加持”,但威马W6的销量却不尽如人意。根据太平洋汽车网信息显示,从2021年W6上市以来,销量几经波峰波谷,2022年7月以来逐步下降趋势明显。携手中国航天ASES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SpaceX星链直连手机业务,遥遥领先?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星链(Starlink)官网推出了星链直连手机业务介绍。未来,普通手机也可以连接星链,享受相关服务。连接星链,提供全球服务根据业务介绍,直连手机业务将为全球各地的LTE手机提供服务(并可在偏远地区实现连接消除信号盲区)。让用户无论身处陆地、湖泊还是沿海水域,都可以随时随地发送短信、拨打电话和浏览网页。更值得关注的是,SpaceX称其业务适用于市场所有的LTE手机,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即可通过星链发送文本、语音和数据。具有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跳槽的航天人

为什么跳槽?现在的感受?未来的担忧?5位航天人,5种经历。全文4357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01.刘星,重点大学博士,跳槽1次,目前就职某卫星公司在院所待了好几年,准备离开时其实是很犹豫纠结的,最关注问题之一可能还是收入。在原单位,住房有宿舍,再加上饭补等各类补助,每月到手的工资是过万的,大部分可以实打实地存下来,基本上每个月的花销都不超过1500元。到现在的公司后待遇涨了一些(具体数字不便透露),另外根据年限、岗位、职能等,还会有员工期权计划,多少有一些盼头。除了收入,工作投入上体制内外差别很大。以工作时间为例,以前除了正常上下班时间外,“文山会海”是少不了的,会占用不少时间。不过有一说一,对于刚入行的人来说,多参加一些各类会议,对于熟悉行业、单位的运行规则和程序,还是有帮助的。也会有加班,具体看各类出差、加班、会议、培训等事项的情况。在目前公司或许仍然少不了各种会议、培训之类,但工作时间上相对人性化,上下班弹性工作制。除了出差和大项目外,正常双休,额外的加班一般都可以倒休。说实话,并不轻松,压力比较大。再有就是少了一些条条框框,整体感觉“自由发挥”的余地大一些,可能是因为公司还不够大吧。职业晋升上,很多行内人应该都清楚院所的机制。体制内的晋升相对比较固化,报材料、审核、评级、定岗……另外,跟领导关系好一些,也有助于各类评级、评奖以及晋升。当然,各单位各部门都有差别,我了解的或许是个案,不一定都是这种情况。具体业务上我比较关注产品的实现,国家星座网络工程的实施对行业算是个利好,未来一年的进展速度,可能一定程度会决定我们甚至行业发展的速度。说到担忧,主要在行业发展速度、规模和管理。前几年商业卫星公司的PPT故事多,但也让行业产生一定杂音,当时看很多公司给投资人讲未来前景时最有体会。2021年以后,这行业更规整了一些,毕竟如果各类“XX星座”满天飞,可能最后是一地鸡毛。对卫星互联网的前景我不是很担心,国外同行的发展对国内起到了示范效应,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营和应用……未来可做的事还是挺多的。但与卫星相关的政策、配套工作可能更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许可办理、频率申请、保X资质、应用运营等等。除了研发和市场外,最需要花费精力的可能还有各种审批和流程。02.向宁,跳槽2次,就职某火箭公司以前的单位是国内著名的动力院所,决定出来一方面是看到前几年的“张小平事件”;另一方面是看到出来后的发展空间可能比较大,待遇收入上升空间都好一些。我的感觉:不同体制的组织体系、运行制度各有优缺点吧。不是一句“哪个更好?”就能比较的,体制有体制的优势和问题,商业公司也有自己特色与不足,存在即合理,不用太苛责。主要说说现在公司。公司做出成绩也就是最近1、2年的事。我们在产品上还算比较顺利,是要感谢中国航天的。像发动机这种核心部件,如果没有院所单位的成熟产品和扶持,肯定不会有现在的结果,至少不会这么快达到。今年看到原来院所的动力产品在做推广与合作,既面向体制单位也面向商业公司,应该对行业是个好事情。而且体制内的保障能力、各方面资源都多一些。如果早两年这么做,也许我不会出来。未来的担心主要在产品任务、环境待遇和基础设施几个方面。公司后续产品更多是要独立研发,核心部件类的产品不可能一直靠外采。目前给我们下的节点是十分艰巨,说难听点,近乎于“不可能完成任务”,很可能后续面临的结果就是延期交付。新型号本身就风险高,基于新发动机研制大型产品,从飞行试验成功到可靠性验证,再到面向商业市场,是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因为赶进度而省略相关的试验,可靠性会是很大问题。上半年产品成功后,公司并没有想象中的立刻蓬勃发展、顺风顺水,甚至还离开了一些人。此前承诺的一些激励措施也没有兑现,大家嘴上不提,但平时偶尔会聊一下。另外,未来新产品组织实施合练、任务执行的设施也是个难点,至少到目前还没听说有确定的选址地点和工期时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这行业就是拓荒耕耘、从无到有,总会有办法。03.赵亮,跳槽2次,就职某火箭公司我是做固体火箭的相关工作(专业不便透露),上一家公司因为经历几次曲折,人员裁了很多,那个阶段我就出来了。到目前这家公司,算是自己经历的第2次跳槽。感觉及时离职可能是个合适的选择吧。除了公司减员因素外,举几个例子,对比一下我为什么离开。原单位:每周工作六天,工作日报制度。新单位:五天工作制,重大项目加班。原单位:玩手机可以、看视频没事,别被领导发现你长时间没在座位。新单位:工作事多,没空玩手机看视频。原单位:带病工作在岗,优秀典型。新单位:生病直接不用来上班,请假必批。(带薪)原单位:加班正常,熬夜光荣,尤其休息日开会证明项目最忙。新单位:提前说清、对齐每阶段工作内容和节点,个人认可则签字画押。(自己认的路,跪着也走完)原单位:部门多,决策长,领导多,传话的多,干活的少。新单位:扁平,简单,领导少,管得多。图/网络段子个人感觉未来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吧,毕竟大浪淘沙,不可能什么样的公司都一直存活。不过,行业里商业公司的待遇福利、晋升通道确实都还不错。当然风险也是并存,产品成败、资金状况、融资节奏都可能影响公司发展,具体的看好还是看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对以后的担心,主要源于公司发展战略路线。后续新的主力产品动力路线预计会变化,如果未来旧型号产品取消了,那我过往的知识经验可能就不那么匹配,想要跟上节奏不受影响还需要抓紧学习。04.王科,985毕业,跳槽1次,就职某航天公司马云说:员工的离开只有两个原因,一是钱没给够,一是心受委屈了。可能我算是比较独特另类的吧,自己想法多,想试试没玩过的。前东家具体名字不方便说,就我的工作经历,聊聊几点感受:①效率保X性导致效率不高。例如,硬件调试使用不能联网的台式电脑,如果项目有需求,就要调用主机搬来搬去。PC设备齐全后还需要仿真器,再经历各种连接折腾后才能调试。软件调好了归档也很繁琐,归档就是把调试电脑的程序导入到所内局域网备份(涉X原因,具体步骤不详细展开),每一步都需要至少若干审批环节,有时候流程不规范还会打回来重走流程。同理,联网机上的东西想导入到调试电脑中,也要走涉X输出的流程和审批。另外,一些场所不得携带手机,工作时要失联。②加班或许996文化在各行都有渗透,有的项目明确规定周一至周五晚八点之后下班。我所在的专业还好,搞总体的同事是真的累,特别忙碌时甚至天天住在单位。不过航天确实稳定,不用担心被干掉,同事之间关系也很好。③发展微博、论坛上常有人说多么羡慕航天工作者,一看就是对行业了解不深。航天人其实挺辛苦,想全面发展的话,既要理论知识足够、又要精力体力全能,还要弯得下腰干得了脏活累活。混日子的也有,毕竟是少数。但说实话,哪个行业哪个单位没有呢。所以行业内宣传的很多精神、情怀其实挺重要的,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支撑。具体业务上,参与项目越多,收获越多,不论是个人经验还是绩效奖金,当然也更累。个人发展可能比较简单,举个例子:如果没有晋升的话,研究生毕业26岁,可能到你36岁还是做类似的事情,薪资大概40万左右的样子,仅供参考。④离职航天院所合同一签就是五年,合同签完后人事收走。北京户口给解决,但五年内离职交违约金(据说20万至50万不等)。其实违约金还好说,核心是离职流程,如果被卡,拿不到离职证明就无法顺利入职下一家。我的一个熟人跳槽某商业公司,从提离职到办完手续前后忙了近5个月。有些五年内离职的人,采取方式更极端,找好下家后带着录音笔跟单位谈,辞职报告发给领导并录像,然后直接离开。后续等人力部门愿意给他办离职了,再回来办手续交违约金。新公司还比较小,行内外认为我们的发展空间有前景有市场。最大担心是钱吧,初创阶段的公司,加上近年来资本市场不好融资,后续面临的资金和运营压力比较大。05.何平,离职,休息中在某单位工作了近20年,还是离开了。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工作和生活很难平衡,个人情绪和身体也不是很好。现在终于有时间休整,也正好借这个机会复盘思考下过往经历及感受。①压力传导。领导一层一层把行业内压力,和对未来最差的预测传导给底层工作的人员,这份传导甚至偏离了事情的本质,无时无刻不做着行业竞争大,外面行情不好,就业形势差的宣传。个人理解领导的意图可能是给员工一些压力,方便加担子。仔细想想航天现在的发展和航天的未来,竞争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但本质上航天是处在高速发展期,行业、企业、领导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或许这不是底层员工的责任,也不是底层员工能改变的,而是领导者要承担的压力,需要的是领导者的智慧判断和战略眼光。把压力直接传导给基层员工,效果如何,见仁见智。②PUA。相信每一个干航天的人都多少带着一点情怀的,没有一点牺牲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可自我奉献是出于情怀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但领导PUA的日常,和宣传奉献精神(如某某一个月加班XX小时之类,某某带病坚持工作岗位)对很多人,特别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难以起到预期效果。③无意义的为卷而卷。个别领导搞得离谱的形式主义,比如某领导要求为期XX天的每天晚上X点线下会议(非重大紧急的型号任务),导致参与人员在正常完成工作以后不能下班,要到晚上X点开完进度会议才能回家,第二天又要正常上班工作,严重影响了休息和家庭生活。④无法兼顾的工作生活平衡。我离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难以做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型号工作是没有个人自由的,过去几年里为数不多的陪家人旅游,都在旅游过程中被领导电话召回(都是请好假,并提前把工作处理好的)。除了春节假期能保证,没有过一个完整的法定节假日。每年年假基本都会剩下一大半。负责的型号工作大部分都是单岗,就意味着无论出了什么问题,都只能你自己顶上。型号工作在航天人心里都是重于泰山的,最后做出牺牲的只能是个人,长期被工作绑架着个人生活,也确实让人疲惫。也许很多人说处理不好家庭生活是你个人的问题,这个我认,但是对于家人,我内心还是有太多的遗憾。Ps:讲出自己的故事并不是在劝退航天,只是描述个体状况,以飨读者。每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段经历,一组群像,一个缩影……航天是事业,也是一种职业,其他行业的职场大事小情,这里并不例外。航天人跳槽只是管中窥豹,或许如曾经的联产承包制、公务员下海、万众创业一样,都是历史的注脚与激荡。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代的车轮压过,留下辙痕与齑粉。(文中人员皆为化名,内容有删减、编辑)期待你的故事,投稿请发邮件至observer40116@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难以确认原始出处,请作者联系后台。点击公众号页面右上角…设为星标,与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往期推荐予人玫瑰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谷神星海射成功,卷起来的火箭们

北京时间9月5日17时34分许,我国民商公司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点火升空,成功将国电高科的天启星座21星至24星(含合肥高新一号星)送入800公里的近地轨道(LEO),任务代号“小美人鱼”(The
2023年9月5日
其他

华为一小步,卫星通话一大步

Pro手机在华为商城正式上线。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全网关注,官网产品第一时间售完,目前显示“暂时缺货”,购买需要排队预订。Mate60
2023年8月2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开始盈利、发射领先、星舰复飞…进击的SpaceX

北京时间8月18日,一则消息在航天圈流传。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15亿美元(约109.65亿元人民币),以5500万美元(约4.02亿元人民币)的总利润实现了小幅度的盈利。如果SpaceX自此开始持续盈利,那这将成为世界商业航天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也说明马斯克耗费21年绘制的SpaceX版图终于迎来了一缕曙光。营收快速增长,盈亏由负转正据行业人士分析,SpaceX实现盈利的关键,得益于在过去两年里快速增长的营收。原因之一为猎鹰(Falcon)系列火箭发射任务的增加,公司也在近一年内多次调整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在美国的定价。SpaceX在2022年和2021年的总费用分为别52亿美元和33亿美元,但2022年的营收翻倍至46亿美元,所以SpaceX在去年的亏损也从前年的9.68亿美元下降至5.59亿美元,为今年的扭亏打好了基础。今年7月中旬,SpaceX向投资者表示,预计2023年公司将实现约80亿美元的营收,大约是上一年收入的两倍。据流传的一份公司内部文件显示,公司在2022年研发费用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但文件并没有明确列出各个项目的开支,例如今年4月发射失利的“人类最强火箭”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民商航天,渐入春天

中国民商航天或将达到新阶段。全文3199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7月22日13时许,国内民商公司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遥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至此,该型固体火箭已实现六连捷。在此之前的7月12日,蓝箭公司的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也实现成功入轨。如果再加上前半年其他民商火箭、卫星公司的成绩,今年以来业内喜事不断。图/谷神星一号遥六火箭发射;图源/大漠问天。本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刚刚发布,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传播和讨论。行业主流观点认为,意见的发布有助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从体系建设、产品方向、政策助力几个方面来看,2023年中国民商航天或将达到新阶段。创造航天并行体系,唯有中美上周,美国专注航天领域的媒体SPACENEWS报道称:
2023年7月22日
其他

朱雀成功上天,市场角逐在前

市场角逐或将来临北京时间7月12日上午9时许,中国蓝箭航天公司(LANDSPACE)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ZQ2)点火升空,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全球首枚实现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至此,引起国内外广为关注的“谁是全球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答案揭晓。01数年曲折,甲烷首箭中国摘得2018年7月,蓝箭航天公司公布朱雀二号液氧甲烷火箭,这是国内首个与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同时在研的液氧甲烷火箭(编者按:两型火箭不是一个量级),当时在行业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后续几年,陆续可以看到朱雀二号相关零部件生产、发动机试验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投入使用的新闻,但火箭的首飞时间迟迟未定,最终在2022年末才完成朱雀二号首飞箭的发射。2022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出发,中国版互联网卫星!

2023年7月9日19时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受到业界广为关注并非是火箭本身,而是载荷
2023年7月9日
其他

半年25发火箭!破纪录应多角度看待

图/2023上半年发射一览,图源/神十SZ10关注发射数量,也应关注载荷质量截至6月30日,2023上半年我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25发,以全胜成绩收官。其中,以航天一院、八院为代表的“国家队”共计21发,民商火箭公司4发。这一数字打破2022年同期的纪录,同时也创造了我国有发射纪录以来上半年发射数量的新高。近五年来看,该数据每年都在稳步提升,也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和成绩。成绩耀眼,仍应眼光向外在我国上半年发射数量创新高的同时,全球发射数据也陆续出炉。据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总计发射火箭97发。其中美国(53发)、中国(25发)分列前两位,占到全球火箭发射数量的81%。美国上半年进行的53次发射中,49次成功,4次失利;中国上半年进行了25次发射全都成功。图源/xiaoshangren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如果莫斯科“变天”,太空的俄宇航员怎么办

北京时间6月24日,一条信息刷屏了全球:俄罗斯雇佣军(私营军事集团)“瓦格纳”发动了“叛乱”,雇佣军首领叶夫根尼·普里戈任指挥武装力量倒戈转向俄军,向莫斯科进发。根据互联网平台消息,当地时间24日,瓦格纳武装力量已占领罗斯托夫市,甚至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截至UTC24日9时,瓦格纳雇佣兵已经向北推进至图拉,这里距离莫斯科仅有200公里。(一说推进至沃罗涅日;另一说已推进莫斯科南郊)事发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表明强硬态度。第一时间与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相关国家首脑沟通情况,并且获得了国内政治党派、宗教主要领导人的表态站队。针锋相对的,格瓦纳一方也公开表态,称普京所说的言论是错误的,他们的目标是把俄罗斯从腐败等现象中解救出来,称普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俄罗斯很快就会有一位新总统。一时间,互联网上充满了关于未来局势走向的讨论,甚至有网友在猜测瓦格纳如果进入莫斯科,双方会不会出现武装冲突甚至政权更迭。不过,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5日凌晨最新消息: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建议下,普里戈任已同意停止瓦格纳私营军事集团的行动。同时莫斯科方面撤销对瓦格纳领导人的指控,后者将前往白俄罗斯继续工作。目前来看情况已经好转。尽管事件出现戏剧性转折,航天爱好者们依然关注:万一出现莫斯科“变天”的情况,正在天上的俄罗斯宇航员们该怎么办?事实上,历史上出现过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而国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1991年5月18日,苏联宇航员谢尔盖·克里卡廖夫乘坐联盟TM-12号飞船前往和平号空间站,然而在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地面的“苏联航天局”不复存在了,该部门的主体虽然还在俄罗斯,但发射场、降落场、设备研发中心、宇航员国籍都发生了变化。身在太空的克里卡廖夫和另一名宇航员沃尔科夫在外太空经历了这一切,他们成为了苏联的最后两名宇航员,也因此被戏称为“最后的苏联人”。后来逐步稳定下来的俄罗斯经多方协调,终于在1992年3月17日使用联盟TM-13号飞船把克里卡廖夫接回地球。图/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北京“南箭”争流,大兴区慢了吗?

6月15日,丰台区发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该区将以拓展航天技术应用为场景,打造“航天+”产业生态圈,用3年时间实现产业规模从280亿元到500亿元的跨越发展。而在北京市“南箭北星”的战略布局下,南部地区立足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不止是丰台区,还有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大兴区等。其中,又以获得筹建北京唯一授牌航天基地的大兴区最为耀眼。高调发布,备受关注为响应北京“南箭北星”战略布局,2021年4月,大兴区宣布将在安定镇打造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是北京商业航天核心制造承载地和卫星网络产业集聚区。该基地紧邻京台高速安定出口,临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北京、河北两个临空经济区和自贸区接壤,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北京市目前少有的整体服务于商业航天项目落地的产业用地。彼时,方案的发布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这也是北京首次宣布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实地探访,建成尚需时日如今,距离2021年4月发布规划方案已经过去两年,目前该地块情况如何呢?根据北京市大兴区发布的规划方案,基地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641亩。东至青礼路,西至现状林地,南临小龙河,北接火车头体协,被庞青路划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安定砖厂为产业基地先期启动区(西片区),目前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范围,面积约339亩。东片区现状为林地与空置地,纳入商业航天基地规划研究范围,面积约302亩。图/北京大兴商业航天基地庞青路向北,拍摄时间2023.5在位于安定镇的北京大兴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现场,庞青路以西的地块(先期启动区)已被围挡起来。走进围挡可看到被平整过的土地,并且有车辆行驶过的痕迹。不过现场没有看到施工或管理人员,在地块周围也没有看到项目的标识、说明、公示等内容。图/北京大兴商业航天基地先期启动区外景(西片区),拍摄时间2023.5图/北京大兴商业航天基地先期启动区内(西片区),拍摄时间2023.5周边路过的村民表示不清楚这片地的用途,此前有过施工车辆来平整土地,也看到过有人员来这里参观。如果使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搜索“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大兴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等文字,未能显示正确位置。图/基地尚未做地图位置认证。根据2021年12月媒体报道,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项目外部配套市政工程已列为市区两级重点储备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航天大道、庞青路、青礼路、黄徐路及配套四水管线,电力隧道、管井,下穿铁路及高速出口改造等工程。总投资约8亿元,2025年基地将完成总体建设。专项基金增至50亿,尚未“出手”项目今年4.24中国航天日,大兴宣布设立了50亿元新华商业航天产业基金,专项用于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投资。而在2022年,这个数字还是20亿。2022年1月大兴区区长刘学亮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曾透露,大兴区在筹建北京唯一授牌的航天基地,将设立总规模20亿元北京新华商业航天发展基金,支持区内商业航天企业发展,预计今年年初可完成设立工作(2022年初)。“十四五”末大兴区将建成全国商业航天产业特色示范基地。综合媒体报道,原计划在去年年初设立的20亿元专项基金增加到了50亿,设立时间也改到了2023年。截至目前,尚未看到该基金进行投资或尽调项目的公开信息。而在2023年经开区设立的“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虽然并非商业航天专项基金,但首个项目就投资了商业航天项目。未来产业规模2000亿,目标宏大且艰巨除了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大兴短期目标产业规模达470亿,远期目标达千亿元规模。根据2021年12月新京报的报道,大兴区在2025年将完成基地的总体建设,并通过国内领军商业航天企业的落地和带动,实现产业规模470亿元,税收30亿元,就业人口5.9万。虽然距离2025年末还有两年半的时间,但该目标仍显得相当宏伟且艰巨。要知道,根据2023年6月丰台区的发布信息,该区在聚集35家院所、110家航空航天企业的情况下,全区航天产业规模也不过280亿元,就业人口9万余人。图/北京大兴商业航天基地规划,2021.12大兴区“两会”新闻通气会而根据规划方案,在未来十年,大兴商业航天基地的各项目标均有大幅增长,计划最终在2035年建成国际知名航天基地,实现产业规模2000亿元,税收78亿,就业人口超15万。专项资金比2022翻倍加持,产业目标每五年一台阶。大兴区对于商业航天基地和产业不可谓不重视,任务也不可谓不艰巨。各区争流,期待大兴自2021年1月北京经信局发布《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南箭”覆盖的各区均在积极响应号召,布局规划相关产业。目前,北京大兴商业航天基地聚焦京内、京外、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四个维度,重点面向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发应用企业、投资机构、专业园区运营服务商等开展招商对接,并于今年5月已开展项目征集工作。(值得关注的是,经开区、丰台区也均将航天装备、材料、卫星互联网等领域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在2023年航天日的“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清航空天、星际开发、九天未来、天一华宇现场签约,正式落户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近两年,与北京大兴基地签约的商业航天公司不在少数,星际荣耀、星河动力、深蓝航天、欧比特、火眼数科等多家企业均签订过意向合作协议。据接近商业航天基地招商业务的人士透露,有意向落地基地的企业,现阶段可根据《大兴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按业务流程申请获得相应的支持。如果总部要入驻基地,需等到基地总体建设完成后。尽管大兴区的产业目标宏伟,支持力度也不算小,但目前来看,在丰台区、经开区已落地大部分企业总部,且火箭、卫星头部企业大多在全国各地有生产设施布局的情况下,未来希望更多企业选择大兴商业航天基地,进而实现2025-2035的规划目标,任务也许十分艰巨。图/红色方框为本案相对于各区政策、落地企业、产业配套等内容,大兴商业航天基地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例如:远离市区,生产设施条件限制较少;相对充裕的土地供应;更为有力的专项资金支持;靠近大兴空港的区位优势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详细调研企业需求,进一步强化自身亮点。并做好与各区的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做大做强。另外,北京大兴商业航天基地的“内功修炼”,也应了解、学习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高招”。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是各地招商政策的横向比拼,更是一次以商业市场化视角规划商业航天产业,综合统筹官、资、研、产、学、媒等各方面资源的能力建设。大兴区动作或许并不算慢,但想要收获目标中的丰硕成果,还要更加努力。行业百舸争流,大兴期待“大兴”。参考及引用:北京市人民政府政官网政策文件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204/t20220414_2677410.html;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政官网http://www.bjft.gov.cn/ftq/zwyw/202306/0cc5aa8b4d874cb086f33824ed40b56d.shtml;《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选址安定镇,2025年将完成总体建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111576850841838&wfr=spider&for=pc;《大兴区区长刘学亮:大兴筹建北京唯一授牌航天基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258490020473886&wfr=spider&for=pc;《发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丰台打造“航天+”产业生态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676784587367532&wfr=spider&for=pc;《真金白银护航“南箭”,经开区产业升级基金首个项目投资商业航天产业》https://mp.weixin.qq.com/s/Jb6-mfdsZALSFo1iruWSZQ;《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首枚入轨液氧甲烷火箭,谁能拔得头筹?

Photography;SpaceNews:《Vulcan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最大固体火箭之争,实则大可不必

2023年6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26星创下了国内火箭单次发射搭载卫星数量的新高。在祝贺成绩的同时,网络平台上,关于“谁是中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的争论也成为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图/力箭一号发射现场根据中科宇航公司官宣,力箭一号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起飞质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2.65米,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而在2022年12月发射的捷龙三号,相关数据与力箭一号旗鼓相当,也被称为国内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图源/中国火箭根据中国火箭公司的官宣,捷龙三号全箭总长31.8米,箭体最大直径2.65米,起飞质量140吨,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吨,拥有3.35米直径整流罩。图源/中国火箭谁是国内最大固体运载火箭?航天爱好者们各有看法。有些网友认为,如果单从火箭数据来看,捷龙三号的长度、最大直径、起飞质量均大于力箭一号,应是最大固体火箭;也有网友认为,力箭一号遥二火箭发射公布了载荷质量(约1.2吨),而捷龙三号遥一火箭未公布数据,所以力箭一号胜出。还有人认为,如果考虑运载系数最高、效率最好,快舟十一号火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图/三款现役固体火箭数据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固体火箭,起飞质量78吨,箭体直径2.2米,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吨。根据航天科工公司的2022年的官方新闻,快舟十一号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直径最大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不过目前来看,这项纪录已被打破)而未来,国内还有数款更大的固体火箭正在研发中。中科宇航公司在今年2月宣称,正计划在力箭一号基础上,通过捆绑四个芯一级和换用更大直径的第三级,实现向低轨道发射大质量载荷的能力,500公里SSO运力将达到5.6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总指挥金鑫曾对媒体透露:“目前正在规划更大规模的捷龙四号固体运载火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并积极探索液体火箭海上发射能力。”另外,商业航天公司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00公里SSO运力4.2吨,也计划在2023年内首飞。届时,最大固体火箭“桂冠”可能又将发生变化。其实,对于谁是国内最大固体火箭,更多意义可能是在宣传层面。如果面向客户和市场需求,争论“最大火箭”名头的归属则大可不必,还是应回归商业属性看待。图/网络段子纵观国内各型火箭,大部分都在瞄准商业卫星星座大规模组网/补网发射需求的市场。未来几年,火箭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残酷”,一方面,产品的高性价比、高可靠、短周期发射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发射服务价格要足够有吸引力。前文几款主流固体火箭对外公开的发射报价基本都在1万美元/公斤左右(根据不同轨道需求还会有所差异),具备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把视野放到全球,各国火箭的发射服务报价则呈现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以宇宙神5、阿里安5、联盟2等为代表的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和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猎鹰系列火箭为代表可复用火箭。图/国外主流运载火箭发射服务价格汇总,《中国航天》杂志2022.8目前来看,降低火箭发射费用的主要手段至少有以下几点:提高单次运力(做大火箭)创新工艺技术(降火箭制造成本)使用新型燃料(降低燃料成本)可复用火箭(多次使用)批量化生产(摊低单箭成本)商业化市场下,既要满足搭载需求又要便宜可靠,这对于国内的各型火箭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个行业发展到市场化阶段的必然。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且不断前进中。与其讨论谁是最大,不如做到最强最好。参考及引用:中国航天报https://mp.weixin.qq.com/s/6I7FbVn-btMK1f1SPMN5aA太空与网络http://news.sohu.com/a/631012483_466840《国内外运载火箭发射服务价格分析及启示》https://mp.weixin.qq.com/s/rzwpco8v7buRHVmZ7Z34iQ央视新闻、中科宇航、科工火箭、中国火箭公众号及网络公开信息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部分图片难以确认原始出处,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后台。往期推荐予人玫瑰
2023年6月9日
其他

最难高考/毕业季,航天就业向何方

史上最多高考人数+史上最多毕业人数。各航天公司招聘岗位、待薪资遇如何?准航天人该怎样选择?全文3017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又逢高考,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9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也是历史新高。如此背景之下,航天相关专业还是不是较好选择,未来毕业后又将落向何方?01.“贬值”的学历,“难招”的萝卜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数据,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自2019年高考人数创下近10年来最低记录(1021万人)以来,高考人数出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70万人;2021年1193万人,2022年1194万人。其实不仅高考,考研人数也在逐年递增。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各企业用人门槛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时后疫情时代来临,部分职场人自我提高的需求增长较快。有网友戏称,近年来学历在不断“贬值”。在普遍学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航天相关领域企业的招聘门槛也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不论体制单位或商业公司。985、211、三清……这些标准开始成为部分岗位招聘的标配。然而,“萝卜”变多了,“坑”却没有大幅增加,就业形式依然严峻。呈现的实际情况是,求职人员更纠结,招聘企业更谨慎。在某航天企业接近招聘业务的小兰透露:一般类岗位的招聘要求确实有所提高,但核心专业人才依然稀缺。以校招为例,现在对毕业生来说可选的机会很多,企业性质、待遇、户口、个人发展等都是毕业生的考虑因素。02.企业招聘需求大相径庭根据相关机构统计,美国主要航空航天企业的员工人数从6千到15万不等。人数最多的部门集中在技术工人、火箭研发、卫星研发等专业(2020年数据,另一说法2022年美国SpaceX公司人数已突破8000人)。从历史增长来看,SpaceX公司员工人数快速增长在2010年以后,此前的8年一直在千人规模内。图源/小火箭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公司规模人数均较小,专业细分也不够集约。例如,绝大部分商业火箭公司的规模在千人规模内,甚至部分较早期的公司只有数十人。图/部分商业火箭公司人数规模,猎聘网,统计时间2023.6由于各企业本身体量较小,且发展方向和阶段有所不同,体现在招聘数量需求上就呈现出较大差异。不过,虽然各企业公开招聘数量差异较大,但与设计研发、试验生产、市场销售相关的岗位,普遍是行业“刚需”。如果对比SpaceX公司前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员工人数,国内绝大多数商业航天企业还是在良性发展道路上。不过,根据国内商业公司的过往案例,融资能力、资金状况、产品情况、商业化能力等因素,或许都会对招聘需求和员工人数产生影响,各企业还是应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不必盲目对标。相对于中美的商业属性的航空航天企业,我国传统航天企业在规模上更大,专业领域更细,隐性福利更多(如户口、住房、补贴等),但显性的薪资待遇可能是相对的短板。一位参加过多场航天校招的学生坦言:航天行业的薪资待遇与其他行业比确实有所差异,但如果考虑落户、住房、职业发展路径这些“硬”条件,很多同学会优先选择体制单位。近几年,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也让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03.待遇条件各有千秋据公开信息,SpaceX公司员工的平均年薪约90279美元,折合人民币60余万元。相对于苹果、亚马逊、波音、洛马等其他体量公司,基本属于美国同类型科技企业的平均水平。国内商业航天企业薪资待遇则呈现差异化区别。根据职友集网站统计数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待遇条件也有所不同。一般对于应届生、本科生,大多集中在17K—29K(月度)的范围。图/部分商业火箭公司薪资待遇数据,2023.6(体制单位未统计在内)而针对硕士博士,行业平均薪酬大致为30K—50K左右。如果按每年12-14薪计算(一般参与产品、项目岗位还有额外奖金、绩效等),折合年度收入约40-70万。相对于普通商业企业,具有“大厂”背景的航天公司在待遇上或许更为“大方”,以部分卫星企业的公开数据为例,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公司在同类卫星公司中待遇数据更为好看。(编者按: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非调查报告,实际情况或有较大差异)图/部分商业卫星公司薪资待遇数据,2023.6(体制单位未统计在内)就职于某航天企业的小白透露:相比职能部门,研发类岗位的待遇水平更好。不过如果对比商业公司,传统体制单位在期权、绩效等激励措施上更差一些,同时在人文环境上,少了一些创业文化,多了一些体制观念。04.何去何从,听听“过来人”的建议针对航天相关专业报考和就业offer的选择,在知乎、脉脉等相关平台上常见热帖、热评,其中不乏比较尖锐的观点和个人情绪的表达,但更多是行业"过来人"较为中肯的建议。对于航天就业的规划,总结下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看趋势,看大势。研究大政方针。尤其是从中央到地方,针对航空航天产业方面的指导政策、意见、规划等。养成看《新闻联播》、浏览政府网站和时政新闻的习惯。航空航天产业中,被写进十四五规划及各地发展纲要的内容(如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或许是可放心选择的方向。参考前几年的共享经济、教育培训、互联网金融……某个行业的发展远景、兴盛与否其实大多早有预兆。如同93版三国演义片尾曲的歌词:“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2、看企业,看环境。听其言,观其行。考察一家企业是否靠谱,一方面要听其说了什么,在各类公开场合、媒体的新闻、发布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看其做了什么,实际开展业务时,主要产品、布局、商业情况等内容。从而综合判断是在做事情,还是在画大饼。同时,观察行业内的政府和资本动向。如政府基金、知名资本方投了哪些公司,看好哪些赛道。往往这些机构的尽职调查比普通人能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相当于为求职者做了背景调查。对于体制单位的岗位,还需考虑各协作、兄弟单位的关系,行业有无整合、改革的可能,甚至单位领导未来可能的变动。(如升迁、调任、“落马”等)另外,各类社交网络平台,以及行业内人员的口碑和评价,有些也可作为参考(需甄别信息真实性)。如果能有靠近目标企业或在职的关系熟人,侧面了解下内部文化、环境、风格,也是不错的一种方式。3、看待遇、看条件。求职绕不开的是具体待遇条件,如同前文所述的各企业公开招聘职位和薪酬待遇等信息。一般来说,薪酬要综合考虑几个要素:即,个人前序职位待遇(或期望待遇)+行业平均水平+职位稀缺性+企业实力。同时,除了薪资外,职业发展路径、汇报关系线条、业务流程情况以及有无其他激励或考核条件(绩效、奖惩、期权等),也应是重点关注的内容。4、看个人发展。对毕业生来说,个人家庭情况,意向发展地区,有无落户需求等内容,或许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尤其三方协议、社保等内容。这些也需要根据前文第2、3点综合考虑,毕竟商业航天仍在起步阶段,与其他创业赛道发展情况类似,行业内也出现过企业毁约offer的传闻。对于社会求职人来说,个人婚恋情况、子女入学需求、未来生活区位、人才住房福利等因素则更为重要。不过需要考虑的现实情况是,体制单位往往“僧多粥少”,在隐性福利上,商业公司或许机会更多。同时对于个人能力、岗位重要程度以及企业忠诚度等也是考验。总之,面对愈加不确定的就业形式和外部大环境,也许每个人能做好的只有确定好发展方向,并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当下,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变化。祝每位准航天人一路顺风。(根据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员皆为化名)参考及引用:猎聘网https://wow.liepin.com/t1009641/878bbe06.html?mscid=s_00_pz0;职友集https://www.jobui.com/;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772967光明网、小火箭公众号、百度百科、wiki百科及网络公开信息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部分图片难以确认原始出处,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后台。往期推荐予人玫瑰
2023年6月8日
其他

当笑果酿出恶果,航天人亦应引以为戒

近日,众所周知的笑果文化脱口秀“翻车”事件持续发酵。除了涉事企业和演员被立案调查受到重罚以外,脱口秀甚至相声、二人转、真人秀以及直播类演出后续都将面临一次整顿。对此,微博CEO王高飞的评论是:都装上刹车再上路。这次事件再次表明,宣传工作不但是品牌建设的推动者,也是企业和单位的生命线。它们对外输出的内容必须经过严格把关,否则一旦出现偏差,有可能带来难以承担的后果。而航天是我们国家最尖端、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对国家安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举一动都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因此对于航天宣传从业者,笑果事件并非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具有深刻的警示和借鉴意义。毕竟在近年来的航天行业,也出现过一些“翻车”事件。笔者将与大家简单探讨航天宣传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其发生根源、以及尽量避免失误的方法。01航天宣传常见失误一、话语不当,出现违背航天精神、传统文化和科技原理的表述。例如某重大航天发射任务后,某航天企业自媒体账号发布出“好看到原地爆炸”的惊悚标题;某行业媒体介绍月球科考时,将月背发现外星人的民间段子当作事实介绍……二、影像失误,出现误导原意、展现违章行为甚至泄密内容。例如一张表现火箭转运的照片,箭体正好遮挡住背景“(万)无一失,圆满成功”标语中的“失”字,导致标语乃至整个图片的寓意被彻底颠覆。至于展现违章操作或者泄密的影像作品,则数量更多,不再赘述。图/不仅在国内,国外也有配图不妥的案例。这是2021年8月波音发布技术人员紧张抢修“星际客机”飞船的场景,结果引发网友对高空作业是否应设置防护网、工作人员是否应佩戴安全帽、着劳保鞋的议论。质疑的声音甚至抵消了正面宣传效果。三、过度吹嘘、炒作营销。这点在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比较常见,例如言必称“战胜马斯克”、“超越SpaceX”,等等。这些话语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引发问题,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旦企业后续运营遇到挑战甚至挫折,这些言论会助长外界对企业的不信任感,滋生更多批评情绪,从而大大增加企业处理难度和成本。四、倾注大量心血的作品没有引发外界共鸣,甚至不被认可。例如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的卡通IP形象没有出圈,甚至被外界否定。这虽然未必属于失误,但现实和预期的落差还是会挫伤参与者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一定资源浪费。02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基于工作经验和对行业的观察,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容易导致航天宣传工作发生瑕疵:一、人员认知存在客观局限。航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以一次常规商业火箭发射任务,纵向上,其就与总体、发动机、结构、测量等至少十几个技术专业密不可分;横向上,其又与营销、宣传、法务、财务、监管、客户、媒体等内外部相关方紧密关联。在涉及知识面众多的情况下,单个宣传从业者必然存在认知局限。此外,目前“90后”甚至“00后”员工已经开始承担航天宣传重任。年轻血液的优势无须多言,但当中一些人也存在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例如不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更早期的敏感事件和人物,以至误采纳不当信源、误引用不适合人物言论等等。二、兼职普遍,宣传人员技能水平不一。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承担宣传任务的单位或者岗位不设专职宣传人员,而是由技术、市场、人力等岗位人员兼任,这影响了相关人员深耕职业技能。三、缺乏严谨细致的内容准备和审核流程。目前一些航天相关单位宣传随意性较大,没有严格规范内容准备与审核流程,甚至单人就可以进行发布操作,从而错失依靠体系力量查缺补漏的机会。四、与宣传工作领先行业的交流不足。相对于航天,汽车、快销品、互联网、电子产品等行业在营销和宣传上更加活跃,引领着这类工作的发展方向,积累了更丰富经验。但目前航天宣传营销的跨界学习与合作较少,鲜有推出广泛出圈、全网“爆款”实体产品或者营销宣传活动的案例。03对航天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建立并坚定执行完善的宣传管理制度。“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中国航天十六字方针,同样也适用于宣传工作。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当“点线结合”:“线”上尽可能覆盖所有相关部门或者岗位,“点”上尽可能覆盖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方面。以稿件审核流程为例,相关技术负责人、保密部门、宣传部门都必须纳入串行工作流程,确保稿件发布前获得全票通过;而在部门内部,以宣传部门为例,则应依次完成从思想导向到叙事方式、再到病句错别字等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多轮检查。点面结合,从而尽量不留死角。二、吸引多样化人才加入宣传队伍。航天属于技术主导行业。相对于人文社科背景工作者,技术背景人才一般对科技内容的准确性有着更好把握,他们也应当被纳入宣传队伍。此外,在营销、投资者关系、创意等其它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才也应当加入航天宣传工作,以期通过背景多样的团队来尽量消除认知死角,并催生新形态航天宣传方式方法。三、加强学习交流。航天宣传人员的学习应当包括3个方面:1、学习航天精神。以可靠的政治态度和严慎细实的作风,结合航天行业实际,全心全意服务国家和人民。2、学习航天技术知识,准确、全面、客观地对外展示中国航天。3、学习宣传业务技能,做枯燥复杂科技知识与人民群众兴趣之间的“翻译官”,力求内容和宣传营销作品广泛出圈,同时避免“炒作党”、“标题党”等不利于航天形象的操作。中国航天创业60余年,凝聚了宝贵的技术和精神财富。航天宣传工作者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它们与人民群众分享,使之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以上是笔者一些个人拙见,期望能抛砖引玉,对相关工作有所启发。祝愿中国航天越来越好。部分图片难以确认原始出处,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后台。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延伸阅读,了解更多予人玫瑰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OPPO芯片梦碎,航天公司们应思考什么

Y,意味着OPPO在自研芯片能力上的再进一步。图/资料图CEO陈明永在2022年底还在公司内部表示“芯片很难,需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向前走。”但在2023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天舟发射成功,创业做飞船是门好生意吗?

北京时间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搭载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图/央视直播画面本次发射的天舟六号是改进型货运飞船,长度为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商业航天立夏,何时秋收

5月6日,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前一天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对于深度涉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商业航天产业更是如此。自2015年以来,商业航天是否也已经到了万物茂盛,奋力生长的阶段?行业到秋收还需要哪些因素影响?政策密集引导,产业跟进4月27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达到10个以上等。今年更些早时候,北京、河南、重庆等地均出台了类似的计划、政策或指导意见。图/2023年部分省市商业航天相关政策、计划、意见。(不完全统计)自2014
2023年5月6日
其他

中国星网,两周岁了

4月26日,星网集团两周岁。在星网集团成立2周年之际,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星网”)正面临着一次政治上的全面“体检”。中央第十四巡视组于4月进驻中国星网,并将工作2个半月左右。(新闻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768664484475792&wfr=spider&for=pc)图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巡视中国星网党组工作动员会上,张洪太以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职务这一身份出席会议。中国星网党组书记、董事长张冬辰表示,“党中央部署对中国星网党组开展巡视,既是对战略目标路径从方向上把关校准,也是对各项工作从政治上全面‘体检’。”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根据巡视工作条例规定,中央巡视组主要受理反映中国星网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备受关注的中国版星链2021年4月26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China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长九发布新PPT?中国版星舰还有多远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合肥主会场的《中国深空探测成就与展望》报告中,提到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内容,一时间引起行业内外广泛讨论。为何被广大网友称为“中国版星舰”的长征九号备受关注,“中国星舰”距离我们还有多远?一图激起千层浪会场流出的PPT照片显示,长征九号长度114米,箭体直径10米,起飞质量4400吨,起飞推力6100吨,其近地轨道运力不小于150吨,地月轨道运力不小于50吨。图源/微博:核动力猫猫长征九号火箭将支撑我国完成大型深空探测、全球低轨百吨级1小时战略投送和载人登火等工程建设。后续如实现重复使用,洲际快递和航班化运输将成为现实。其他关键点如下:2033年前后实现两发试验箭飞行验证;将开展一子级海上定点返回试验,构建重型运载火箭能力体系;突破两级完全重复使用关键技术。此图一出,引起爱好者广泛讨论。原因之一是长征九号的设计构型与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舰(Starship)相似度很高,尤其两级完全重复使用构型,几乎是4月20日刚刚首飞测试星舰的翻版。迭代多年,“给你看看我的PPT”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长征九号方案第一次引起关注了,近年来,每当龙乐豪院士公布新版PPT时,都会引起广泛讨论。以至于坊间出现了“给你看看我的新PPT”的名梗。(编者按:陈述事实,尊敬龙老,无戏谑含义)图源/网络DIY早在2020年10月流出的PPT显示,长征九号设计方案结构分为:四助推器构型,双助推器构型,无助推器构型。起飞推力5873吨,起飞重量413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15到50吨,近地轨道50吨到140吨。此版长九构型是目前可追溯到的较早的版本。2021年6月24日,香港大学《长征火箭与中国航天》讲座的PPT显示,长征九号为光杆构型,火箭一级直径扩大到10.6米,采用16台YF135发动机,火箭二级和三级直径分别为10.6米和7.5米,采用4台和1台120吨氢氧发动机。此版本在2022年3月前瞻科技发布的《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及未来趋势展望》中也有体现(作者:李东)。后续龙院士在2022年5月2日某次活动上的方案,二三级基本相同,最大变化为一级计划采用多台20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2022年7月,《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活动中,龙院士展示PPT中的长九参数与21年6月的基本一致,额外增加了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4吨,地球转移轨道运力65吨。到2022年底时,长征九号更新版方案已调整为:起飞重量4122吨,起飞推力增长至5873吨,高114米,直径10.6米,一二三级都使用共底贮箱,地月转移轨道运力53吨,近地轨道运力达到160吨,二三级配置和21年版本相同。但一级动力出现了变化,选择YF135还是坚持200吨级液氧甲烷成为或成为待定事项。当时间来到2023年2月,龙院士在《长征火箭与中国航天》南京理工大学讲座中,长征九号公布参数为,起飞重量4369吨,起飞推力6118吨,高114米(一说110米),直径10.6米(一说10米),有二级三级两种状态。地月转移轨道运力35吨至54吨,近地轨道运力100吨到150吨。2023年3月,《长征火箭与中国航天》厦门科技城讲座中的长九方案显示,一级采用30台20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二级采用2台20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三级采用1台120吨级氢氧。火箭尺寸、运力参数与2月方案一致。随后的版本就是4月24日航天日活动公布的内容。长征九号何时现身?近年来,每每出现的长征九号PPT虽然成为“名梗”,但这背后是全社会对于中国能制造自己的星舰(或者说更大更强的火箭)的热切期盼。热议讨论的背后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底层逻辑。图作者/微博大包CG虽然目前版本的长征九号与星舰相似较多(也许仍不是最终版本),甚至有网友戏称在“摸着老马过河”,但从军事装备、经济发展等其他方面的经验看,或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往好处想,说明每次长九方案的迭代和优化,都有更多因素被考虑,更多问题被论证。图/2022珠海航展上的长征九号模型需要思考的是,虽然有星舰在前探路作为参考,可避免许多可能的“坑”。但在充分了解和融汇之后,中国航天不论产品技术还是发展思路,仍需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之路。马斯克在猎鹰系列火箭和猛禽系列发动机均已成熟的基础上,2019年初公布星舰计划,经过不断迭代、测试,2023年4月实现首飞。而根据流出图片显示,长征九号的首飞测试时间为2033年。在此之前,不论是需求牵引、项目推进、资金支持,还是20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大直径箭体生产、可复用验证测试以及相关发射场设施的完成,都将是个不小的考验。讨论“中国星舰”生产出来的时间,不如先做好每一步的铺垫工作,长九出现的时间才能逐步可期。毕竟,中国有古语。行则将至,水到渠成。参考及引用:网络公开资料;微博:核动力猫猫/大包CG(鸣谢原创图片);微博:星辰科研生产联合体、PhilLeafSpace对本文亦有贡献。部分图片难以确认原始出处,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后台。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转载/合作/投稿联系:observer2015↓↓延伸阅读,了解更多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星舰引发的不应只是技术之争

4月20日,星舰(Starship)在全世界的见证下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根据官方的表述:当地时间08时33分,星舰首次成功从轨道级发射台升空,当火箭飞至墨西哥湾上空39公里高度时过远拱点。在此次飞行试验中,星舰有多台发动机熄火,一二级分离之前,高度下降并开始翻滚,最终,2台飞行终止系统(星舰S24和超重B7各1台)发出自毁指令,任务结束。星舰首飞引发的全网热议和讨论,就像一些网友所说,星舰是非常“简陋”的。箭体材料是304不锈钢,推进剂是液氧和液化天然气,这些都是市面上能直接买到的民用材料。之所以大量采用廉价材料,就为了降低成本,让航天白菜化。很多国内人士并不看好星舰,在首飞前后出现不少或悲观、或冷嘲热讽的言论。部分观点认为不锈钢+天然气是不可能成功的圈钱忽悠。实际大可不必面红耳赤,星舰是否为未来航天的主流,或许更多的是技术哲学之争。举两点例子:1、发动机数量越多,是否风险越高。为了实现大推力,一级安装了33台发动机,这个数量前所未有。密集的发动机带来极其复杂的振动、热防护、控制难题。之前苏联30台发动机的N1火箭,多次试飞都以爆炸结束,马斯克的星舰会如何?诚然,SpaceX在之前的猎鹰9号火箭上也采用了多发动机设计,但毕竟只有9台;重型猎鹰火箭虽然有27台发动机,但它的结构相当于3个猎鹰9一级并联,难度也无法比肩星舰把全部发动机塞进一个子级的设计。2、燃料流程长、环节多,是否说明体系脆弱?为了实现载人登月甚至登火的目标,星舰必须在太空补加燃料,而“油罐车”也得从地面发射;此外在漫长滑行阶段,燃料逐渐挥发,星舰在月球以及火星附近也要安排补加。这意味着一次任务可能需要多达十几次发射才能完成,一旦某个环节出了纰漏,就只能放弃。如果环节太多,那么星舰是否已经接近技术路线能力边缘?会不会是个相对脆弱的体系。工程上去解决的话,需要较高的成本和很长的时间。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再成熟,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体系脆弱的本质。与其花大代价去保障一个脆弱体系,一鼓作气研发可靠性高的新体系更为合适?以载人登火为例,我国就有科学家指出应当采用核动力推进,无需纠结与燃料补充问题,一次直达、运力更高、速度更快,甚至几个月就能往返一趟。虽然核动力研制难度比星舰大,但胜在体系简单高效,只要投入实用,优势将愈发明显。两点举例并非否定spacex技术,星舰通过“平民化”产品系统集成,不断以飞代试,迭代优化。这个思路在猎鹰火箭的发展上已经得到验证,另外飞机制造也是个佐证。哪怕最大的A380,它的机身铝材都能在市面上买到。航空可能,航天也存在可能。只有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航天才能够跟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未来实现更多商业化的可能;否则永远曲高和寡,是只属于极少数人的“高消费”。所以,网络上的争吵,实际是“老技术挖潜”和“开发新技术”之间的PK,谁对谁错,眼下并无答案;甚至两者没有对错,只是适合不同发展阶段。不管怎样,星舰是人类目前建造过的体积和推力最大火箭,起飞推力高达7500吨(相当于052D驱逐舰),可以将超过150吨物体送入太空,并且两级火箭都可以重复使用。如同此前很多网友的看法,只要星舰点火,就意为着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网络大V胡锡进评论:SpaceX公司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全球航天主要由国家力量垄断的局面,带动了新的竞争。虽说SpaceX是私营公司,但它增加的是美国力量。星舰如果成功,将为中国树立起新的竞争和追赶目标。而且我们的追赶大概不应到那时才开始,现在就应该加速去做。眼下我们应做的,是多加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如果有条件,当然是多条腿走路更好。行胜于言。本文为投稿文章,首发于微博航空物语,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不止星舰,马斯克的一盘大棋

北京时间4月20日晚21:45,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星舰(Starship)超重火箭在德州博卡奇卡工位发射,火箭点火后上升阶段顺利,但一二级分离前飞行异常。在发射升空4分钟左右控制执行自毁指令,最终达到30公里高度,未能实现原定发射计划。星舰起飞质量5000吨,起飞推力5800吨,是人类史上起飞质量和推力最重的运载火箭。与此同时,正在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中一条被热议的新闻是:特斯拉缺席上海车展。有媒体猜测可能马斯克本人忙于星舰发射,无暇顾及特斯拉业务。也有人认为,这是特斯拉一贯的特立独行方式。不论是早期的特斯拉汽车搭乘猎鹰火箭上太空,裁撤公关部传闻,还是2023开年大降价、储能工厂落地上海……特斯拉从来不缺关注度。而在马斯克的商业帝国版图中,特斯拉或许只是最“low”的项目。从猎鹰到星舰,运力即舞台对于商业航天来说,火箭运力和成本是两大关键。如何将火箭运力提升,并本降低,是全世界航天公司努力的目标。2011年,当猎鹰九号刚刚实现首次发射不到一年时,马斯克就公布了重型猎鹰运载火箭(Falcon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人类历史上最强火箭即将首飞,祝好!

人类历史上最强组合火箭,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舰(Starship)即将迎来首飞。从传出4月底的首飞计划以来,全球航天爱好者的目光都投向了博卡奇卡。北京时间4月15日凌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授予重型火箭(B7)与星舰飞船(S24)发射许可证。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授予声明;经过全面的许可证评估,联邦航空局(FAA)确定SpaceX满足所有安全,环境,有效载荷,空域整合和财务责任要求,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最强火箭的首飞将进入倒计时!回顾四年造舰,创业维艰星际飞船(Starship)原名大型猎鹰火箭(BFR)。SpaceX计划未来用它来进行载人绕月飞行、前往火星等太空探索。早在2019年1月6日,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火箭首飞即绝唱?再见,人族一号

4月12日,美国相对论航天公司公布了《人族一号火箭首飞“Goodluck,Havefun”任务的报告》,在复盘首飞任务的价值和意义外,还透露后续将集中精力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TerranR。这也或将意为着世界首枚3D打印的液氧甲烷火箭人族一号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破产在即?谁杀死了维珍轨道公司?

已经开始提供拼车发射服务,这一市场已经受到大型火箭发射供应商的威胁。用一枚大火箭打包发射多颗小卫星,将有效载荷分批送入轨道,已成为行业内越来越多卫星客户的选择。上图/SpaceX的“拼车”发射服务3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火箭首飞失利,人族上天,步履维艰

液氧甲烷发动机并联,二级火箭使用1台真空型Aeon液氧甲烷发动机。人族一号火箭的首次飞行任务不携带任何载荷,是一次单纯的轨道试飞任务,任务名称为“Good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荷鲁斯2号卫星发射成功,埃及航天将欲看得清看得远

北京时间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图源:我们的太空这次发射让也让很多人想起了2月24日发射的荷鲁斯1号卫星。相隔17天卫星连续上天,并不是偶然,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新闻就能发现,埃及航天事业或许正在借助外部力量按下“加速键”。荷鲁斯1、2号任务徽章,图源见水印重视航天,多向合作埃及相当重视发展军用和民用航天,早在1997年的航天规划中,就决定主要发展必要技术和建立专家队伍,以研制和生产自己的遥感卫星和科研小卫星。2007年埃及成功发射首颗遥感卫星EgyptSat-1,由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制造。2014年埃及与俄罗斯合作,使用联盟-U火箭为埃军方发射EgyptSat-2光学侦察卫星,并提供星地一体的卫星建设计划,这颗卫星重约1吨,造价约1亿美元,载有现代化高分辨率光学电子设备,支持全色和多光谱成像,最大观测幅宽1400千米,其观测精度可用于侦察等方面。该卫星计划在轨工作11年。然而事与愿违,这颗卫星运行不到一年即失效。2019年2月,俄罗斯为埃及发射“EgyptSat-A”遥感卫星,用以替代EgyptSat-2。在通信卫星领域,埃及的通信卫星运营商NileSat公司,负责运营NileSat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中国人口变少了,航天可以帮助应对可能的危机吗?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聊聊一个脑洞。元宵过完,春节也就告一段落了。虽然按照职场传统,过年少聊工作,但思考是难以停下来的。这个春节,一方面SpaceX继续保持高密度发射,“搞钱”依然是全球商业航天的主题
2023年2月6日
其他

重磅:我国将在非洲建火箭发射场??!!这靠谱吗?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首先,这符合商业航天的思路……据中国日报等官方媒体消息,中国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日前透露与吉布提共和国政府、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达之路”)订立谅解备忘录,三方将合力开发及营运吉布提太空港。谅解备忘录除涉及兴建7座卫星发射台及3座火箭试验台外,亦包括电站、水厂、航天港、道路、港口等配套工程。原文链接:http://ex.chinadaily.com.cn/exchange/partners/82/rss/channel/cn/columns/snl9a7/stories/WS63bfb3d4a3102ada8b22ae3e.html
2023年1月14日
其他

首枚液体火箭发射全败?浅议世界商业航天著名“魔咒”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通过简单梳理分析,尝试发现一定规律,总结更好组织首飞的经验。北京时间2023年1月11日(当地时间10日),美国新兴民营航天企业ABL在阿拉斯加州实施了首款自研液体运载火箭RS1的首次发射,火箭升空不久即出现异常,任务失利。这次发射又一次印证了人类商业航天的“魔咒”
2023年1月13日
其他

致敬中国商业航天,在2022逆境中超预期表现!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但依然要对市场保持敏感和敬畏。2022年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劳累、焦虑、变动、不可抗力,甚至还有身体不适,可能构成了大家对这一年的记忆。但困难当中,总还有一些光亮给人以希望。我国的商业航天,或许就是其中之一。1发射次数超出预期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朱雀二号火箭首飞遗憾,对蓝箭、对我国民商航天业的考验还在后头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蓝箭航天下一步会做什么?昨天,新华社发布了12月14日我国民商航天朱雀二号火箭首飞任务情况说明:“12月14日16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朱雀二号民营商业新型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任务。火箭一级、二级主机飞行正常,二级游机工作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分析排查。”由蓝箭航天研制的这枚漂亮火箭,最终没能拿下全球首枚实现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桂冠,比较遗憾。有网友认为这次发射成功了70%甚至90%;也有人认为,航天发射只有0或1,没成功就是没成功。今天简单聊聊这次发射到底实现了什么,以及它对蓝箭、对我国民商航天企业提出了什么新命题、新挑战。航天界有一条世界级“魔咒”: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液体火箭首飞,都以失利告终。蓝箭航天也没能打破这一规律,加入了SpaceX、Rocket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SpaceX揭晓军事意味浓厚的星盾,其实给了我国更多操作空间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应对?昨天,SpaceX突然宣布重磅消息,将基于新一代星链星座,推出明确面向军用的星盾(Starshield)系统。该系统除了具备星链原有的通信功能以外,还可以搭载遥感以及其它功能的任务模块,提供激光通信等大容量高保密数据传输业务,并可与其它卫星联网,为“国家安全”提供优质服务。截图来自@航天爱好者
2022年12月4日
其他

中国民营火箭公司,实力到底相当于SpaceX几成?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星空浩瀚无比,奋斗永无止境。自2014年开始,我们国家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为国内民商航天发展打开了绿灯并持续注入“推进剂”。此后仅仅在运载火箭领域,我们国家就涌现出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星河动力、中科宇航等一大批民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为方便讨论,本文均将它们归入“民商航天”范畴)并实现了入轨发射。作为传统航天的重要补充力量,民商企业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历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体现我国特色、展现中国实力、充满生机活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业界共识,而以2002年成立的SpaceX为代表的美国新兴民商航天企业,无疑是广受关注的研究参考对象。经过10年探索,我国民商航天企业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我们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努力补齐,并力争超越?今天笔者就尝试通过中美数据对比,回答这些问题。1中美民商火箭企业实力对比
2022年11月26日
其他

美国对航天定位的新认知,或比火箭性能差异更值得我们关注!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航天将成为平时自我造血发展,战时能突破主权国界限制在全球影响局势,亦商亦军的新形态力量。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由美国SpaceX研制的“现役全球最强火箭”重型猎鹰实施了第四次发射,将美国太空军机密载荷送入轨道。任务完成后,重型猎鹰再次上演两枚助推器几乎同时返回着陆场降落的画面,成为最具观赏性的环节。说起猎鹰重型火箭,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它的优异性能。低轨运力高达63.8吨,超出全世界任何其它现役火箭一倍以上;助推器具备复用能力,成本低、任务灵活性强。但坦率说,作为站在美国航天几十年超高水平积累巨人肩膀上的企业,SpaceX推出高性能产品是正常的(蓝源等友商:有被cue到);我们国家未来投入到位了,技术底子雄厚了,一定也会不断诞生优秀产品。对于火箭性能的暂时距离,我们不必太过焦虑。更需要注意的,或许是SpaceX有望率先实现航天新格局。这可能是拉开国与国航天发展层次、甚至是影响国家综合实力更关键因素。这一新格局可以概括为:将航天打造成平时自我造血发展,战时能突破主权国界限制在全球影响局势,亦商亦军的新形态力量。咱按和平时期和战时分别展开。和平时期,商业航天(或者说航天商业化)的主要角色是通过技术、市场等手段,将国家重金建设的航天资源转化为社会可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理想结果,是最终实现航天从由国家输血运营变成自给自足甚至反哺国家的行业,成为新的经济拉动点。SpaceX的星链无疑是一个经典尝试。虽然这个项目仍在建设,但从商业逻辑上看,星链一期(1.3万颗卫星)总容量只相当于深圳2025年互联网出境带宽的1.5倍,而服务范围覆盖全球,其容量无疑是很容易全部售出的。只要容量能高比例售出,体系的商业前景就值得肯定。从这点上说,马斯克至少证明了在航天业新创业务并实现盈利是可能的。这种模式有没有可能复制到整个航天业,非常值得关注。一旦某国率先实现,领跑者和跟跑者的竞争将变成“自我造血者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咄咄逼人的星链,对我们是核武器也是提款机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新挑战即新机遇。相信我们凭借努力和智慧,一定能打造出中国特色的低轨星座。上周四,SpaceX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执行了今年第30次星链星座部署任务,使得已发射卫星总数突破3500颗,SpaceX也以平均6.1天/次的纪录继续保持冷战后人类航天发射频率最高水平。同在上周,星链的头号“友商”一网(Oneweb)也利用印度火箭重启因俄乌冲突中断的星座部署任务。目前一网星座部署进度为462/648。欧美低轨通信卫星巨头热火朝天,而截至目前,我们国家低轨通信星座虽然呼之欲出,但依旧没有公开庐山真面目。笔者认为,对于国外低轨星座,我国既要高度重视,又不可仓促入局。根据政治、市场以及技术变化,采取分步部署的策略可能更合适。1空间安全要求我国尽快拥有低轨星座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 来自SpaceX与俄乌冲突的现实外部启示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二十大报告以刚劲有力的话语,为航天行业指明了努力方向。如何结合航天实际,理解和贯彻报告精神、实践理念、产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成果,备受关注。今天笔者简单谈谈个人想法。“对国家主权穿透力最强的行业”可能是航天最有别于其它行业的特点,也是讨论的起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今世界(尤其疫情前)虽然人员、物资、资金、能源、信息流动空前便利,但它们依然处于各国有效监管之下。必要时,国家收紧边控即可限制甚至阻断流通。航天活动完全在大气层之外进行,法律和技术上都不受通行限制;而大气层并不厚实,航天器可在低至百余公里高度运行。这意味着即便在国境完全封锁的极端情况下,航天器依然能够有效接近全球任何目标开展作业,包括遥感、通信、预警、指挥、科研等等,而无需获得下方地面管理者批准。以近期广受关注的俄乌冲突为例,北约官方以及商业遥感卫星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情报支援,而SpaceX更是紧急在战区开通星链卫星通信服务,让乌方即使传统电信失效也能保持网络接入,化解了俄方通过切断通信逼迫乌方屈服的意图。从这个意义上说,SpaceX这家企业已经具备了影响国与国冲突的能力,这在以往是只属于国家的专利。不过,能够远程影响战争进程的不止SpaceX一家。俄乌战场上,无人机也是最亮眼的装备之一,无论侦察还是攻击,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无人机这类“低、慢、小”目标难以通过硬杀伤手段拦截,更高效防御手段是电子对抗,例如关闭战区民用卫星导航服务。出现在乌克兰战场的伊朗造“见证者-136”攻击无人机以“民用卫星导航+简易惯性制导”为飞行指引。由于惯性制导误差较大,因此切断卫星导航可以有效让其偏离目标。如果时光倒退20年,GPS是全球唯一实用卫星导航系统,美国无疑可以轻松实现切断某个区域服务的目标。但目前全球已经有多套卫星导航系统投入使用,并与包括手机在内的民用消费品全面兼容,这就使得美国或者俄罗斯都难以单方限制战场上卫星导航的使用,除非联合所有导航供应方一致行动。换句话说,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有者,也可以在万里之外左右战局。星链通信也好,卫星导航服务也罢,之所以能“遥控”战局,本质上还是因为它们借助航天实现了对境外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穿透,这是以往斗争中未曾出现的局面。因此或攻或防,发展航天技术都将有助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透过俄乌冲突,我们还看到SpaceX、Maxar等商业航天公司以及一些无人机企业大放异彩,其体现的是研制国“藏兵于民”的巨大潜力。在平时,这些企业是为国创收、发展经济、提升科技、增进交往的生力军;必要时候,他们又可以迅速转换成强大作战力量,这又是对大会报告中“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增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的诠释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趁热!没人说过的“歪门邪道”,更容易让你这样的平民入选中国航天员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我的一位朋友的故事。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近期启动。与之配合,相关招募和宣传广告也出现在了包括微信朋友圈在内的公共渠道。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启动阶段即公布航天员选拔信息。不少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你我这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太空?怎样做才有更大几率入选?今天我们聊一个鲜有人提及的“歪门邪道”
2022年10月2日
其他

美国登月,鸽或者不鸽,NASA都可以赢;学或者不学,都值得我们思考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飞船升空、宇航员登月可能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借助项目抢占航天资源,为未来发展所用。北京时间9月3日晚,美国SLS(太空发射系统)超重型火箭因故障又一次取消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美国主导、以载人重返月球为目标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主线任务继续推迟。阿尔忒弥斯项目计划SLS火箭+猎户座飞船的组合通过2次飞行进行充分测试验证,并于第三次飞行时载人登月(2025年左右)。后续,宇航员还将在月球表面长期居住、科考和开发利用资源。很多读者想必都在密切关注这个项目。一方面,它是人类自阿波罗计划后开展的最大规模航天项目,标志人类从“抵达外星”进入“在外星较长期生活”的文明新阶段;另一方面,中国航天也从阿波罗时代的仰视者基本上变成了平视者,也已经明确在10年左右时间内实现载人登月并构建(中俄合作)月球站。无论中美双方主观意图如何,人类又一场登月竞赛客观上已经拉开帷幕。双方身处同一考场,答题方式却不尽相同。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特点是庞大繁杂、多个国家多种形态的企业机构协作、大量关键产品外包、技术激进、不确定性大;而我国的登月项目则相对“短平快”,使用基于比较成熟技术的“超级长五”即可完成。我国项目后发但灵活可控,后来居上也并非不可能。综合现有资料判断,我国可能以两发有“超级长五”之称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完成载人登月任务。系统比阿尔忒弥斯项目简单。图片来源见水印如果我国进度真的领先,是不是就意味着NASA输了呢?不一定。航天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从国家指令行为越来越快地转向商业行为和全民全社会行为。太空如同几百年前的大海,是未来经济活动的新边疆、新高地,谁先占有太空资源,谁就有可能获取未来几个世纪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包括阿尔忒弥斯项目在内,美国已经流露出“圈地”全球航天资源与市场、建立太空经济霸权的迹象,其目的或将是垄断从最优秀设计师、到最优质供应链、到最广大消费市场的太空经济闭环,将竞争对手困于有限循环空间,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某种意义上说,飞船升空、宇航员登月可能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借助项目抢占航天资源,为未来发展所用。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梳理阿尔忒弥斯项目“圈地”的来龙去脉,以及我们国家的应对策略。01航天商业化,美国已经尝到甜头的实践
2022年9月4日
其他

今早试飞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或许是你我平民进入太空的希望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可能不威武,但非常有意义。今天早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宣“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报道依旧没有配图,但我们还是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产品。“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是什么?根据已公开资料,由火箭助推起飞、冲出大气层后进行几分钟甚至更长的完全失重飞行(一般不会进入轨道绕地球一周)、最后依靠机翼滑翔着陆的“航天飞机”比较符合这一描述。当然这只是可能性之一,不排除其它设计,大家领会意思即可。产品名称中的“亚轨道”也表明,今天报道的不是本月初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后者在官方报道中被明确为入轨产品。网上流传的一种国产亚轨道飞行器构想“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最被人所知的作用是太空旅游。在可预见将来,普通人花个几十万人民币就可以体验几分钟太空飞行,应该能够吸引不少客源。以及,作为成本仅相当于入轨飞船1/10甚至更低的“平替”,执行科学实验、航天员训练甚至太空生产等任务。所以今天试飞的产品可能比较接近太空旅游用的维珍飞船今早报道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航天科技 x 国家管网,两大央企战略合作,是要到月亮上施工吗?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前言一条充满想象空间的新闻。今天我国官方公布了一则重要消息:“8月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和能源强国建设。”航天科技和国家管网,一个央企排名第2,一个第14,这样靠前的央企强强战略合作并不常见。双方没有披露具体合作内容,只强调力争实现“管网平台+航天技术”深度融合,更好保障国家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航天和管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什么能合作,到底能合作些什么?技术相互支持肯定是少不了的。国家管网主要担负石化产品输送,而新型运载火箭也使用煤油、甲烷(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双方在这类低温和/或易燃易爆物质的存储、输送和处置,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应用上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甚至联合开展一些关键技术攻关(比如大型天然气增压输送系统,就属于很有技术含量的“卡脖子”产品)。国家管网庞大的管道网络,可以借助航天技术管理,例如利用低轨卫星星座实时监控和调度,通过遥感技术优化选线等等。这也借助了类似物联网的思路;国家管网拥有自己的通信网络。平时航天资源可以增强这一网络的能力,紧急时刻这一网络又能成为航天通信的备份;未来月球科考站,可以肯定为了低成本维持站内舒适环境,站点将大量采用地下建设的方式展开部署,相互间或以隧道连接。国家管网地下施工和管理经验可以支持建站。等等等等。双方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不过也有网友指出,上面列出的合作基础,双方并不是彼此唯一选择。例如远程监控和调度,通信类企业也可以承担;涉燃涉爆处理,石化企业也具备丰富经验;土建施工,我国更是不缺经验选手。但这两家企业为什么能走到一起,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值得关注。【文章回顾】一箭16星!我国将逐步解锁北斗系统“黑科技”:暴雨预报、地震预警、海洋监测……近期中国航天还将迎来一波新突破地上还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要搞航天?为什么要在海南新建商业发射场?这2个关键原因媒体没说
2022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