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揭晓军事意味浓厚的星盾,其实给了我国更多操作空间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前言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应对?
昨天,SpaceX突然宣布重磅消息,将基于新一代星链星座,推出明确面向军用的星盾(Starshield)系统。该系统除了具备星链原有的通信功能以外,还可以搭载遥感以及其它功能的任务模块,提供激光通信等大容量高保密数据传输业务,并可与其它卫星联网,为“国家安全”提供优质服务。
消息一出,有人将其视作洪水猛兽,甚至哀叹中国航天又失一局;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马斯克画的新大饼,就等着收割一波投资。
应该怎样看待和应对星盾系统?
1
星盾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并不意外
星盾的本质是融合多种功能的卫星星座。其相关技术,世界航天强国都已研制多年并取得成果。
传统卫星功能单一,例如遥感卫星专注于观测,通信卫星专注于传输信号,但如今技术发展为多功能、多卫星融合创造了可能。硬件上,以遥感卫星为例,如今几十千克重的卫星获取数据的能力,已经媲美10年前数百千克卫星;软件上,可以灵活调整运行模式的“软件定义”卫星已经走向成熟,解决了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兼容问题,并在对外数据传输方面展现出更强能力。而与此同时,运载火箭运力逐步攀升,因此“多发射一些卫星构成星座”和“给单颗卫星赋予更多功能”的想法水到渠成。
美国的星链、铱星等卫星系统已经开始集成多种功能。我国也于2020年8月发射了多功能试验卫星,甚至民营吉利星座,今年6月也完成了首批9颗卫星部署,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未来出行提供立体化保障。
今年6月2日发射的我国吉利星座首轨9星
因此,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SpaceX不过是将正常技术演进包装成酷炫星盾理念加以推广,或为新一轮融资,或为更好地获取订单,或……毕竟SpaceX 八成以上收入来自政府订单,而政府订单中军事项目又占据多数份额。金主大腿,不能不抱。
2020 - 2021SpaceX发射收入统计表。由本号整理外网资料制成
不过,星盾虽然有一定营销嫌疑,但还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马斯克是善于创造奇迹的人物。回溯历史,电动车、火箭复用,也无一不是“既有技术整合”,但只有马斯克以超强执行力完成了这看似简单实则只属于极少数技术+商业强者的工作。如今星盾摆上台面,美国获得超级多功能星座的进程,或许会在马斯克加持下坐上火箭。
2
应对星盾:超越行业,坚定执行
从我国利益出发,重要的是尽量延缓竞争对手获得超级多功能星座,同时加快我国类似体系建设,而非简单一刀切批判或者赞美星盾。
SpaceX高调公布星盾的操作,其实给了我国更多操作空间。
长期以来,以SpaceX为代表的国外商业航天企业一直游走于心照不宣的“既要又要”地带。一方面,出于单价收益的考虑,这些企业确实承接了不少高利润军方任务;另一方面,出于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公司又要淡化军事色彩,以免影响海外市场。而为了避免问题复杂化,我国官方目前一般也不予以“戳穿”。
SpaceX猎鹰9号火箭。2022年其发射次数远远领先美国其它型号,甚至能与中国全部发射次数相媲美
但SpaceX明确推出军用服务,相当于给自己贴上“美国军火商”标签。在中美关系挑战重重的背景下,“美国军火商”会有相当概率会被纳入我国制裁的考虑范围 - 没错,波音已经享受“待遇”,但与波音不同的是,中国在马斯克的体系里不仅是巨大市场,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全球级产能(电动车)。一旦我国政策对马斯克不利,高兴的或许是波音、洛马、诺格甚至政界等与马斯克也存在难以调和矛盾的美国传统势力。
这一来,跳出航天行业本身,我国能够“灵活处理”的门道就多着去了。我们可以达到目的,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未必一定出血。纵横捭阖,各取所需。
当然,以上只是面对美方的操作,并不能满足我们自有多功能星座的迫切需求,这是更根本的应对。
既然技术上已经可行,国家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对手又咄咄逼人,我们还不抓紧动手,更待何时?
✦
一起聊聊航天的那些事儿
投稿邮箱:Space_Herald@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