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公务员扩招18%,背后是体制内最大一波退休潮来临

明窗邀华月1 明窗邀华月1 2024-04-11

本号偶尔言辞奔放,为免失联,可以加微信 zx30015,还可以关注备用号。


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明窗邀华月1

公务员考试近年持续升温,招录比“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过2023年,公考扩招的迹象十分明显。

以国考为例:
2023年国考计划招录37100人,相比2022年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增长近6000人,扩招18.75%
以省考为例:
2023年全国各省公布的招录计划人数接近20万,同比去年增长16%
根据某公考网站统计数据:2023年省考中招录人数扩招的有27个省份,其中甘肃、云南、广西和内蒙古增幅达到50%以上,甘肃更是接近80%。
具体来看,甘肃2023年省考招录人数达到4249人,比上一年增加1885人,涨幅高达79.7%。不过从2019年到2022年的数据来看,甘肃公务员考试招录数量基本稳定,维持在2000人左右。
公考扩招,虽然有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的考虑,但在精兵简政的大环境下,会不会造成公务员编制快速用完,今后几年就没有多少编制拿出来招录了?
这个倒不用过多担心,笔者预测这几年的公考招录人数都会比较多。
其实抛开稳就业这个话题,单就公务员总体编制而言,这几年需要招录的公务员也必须比以往多,这是因为,从2022-2027,体制内正在迎来一波范围较大的退休潮!
建国后新中国人口增长是有3波婴儿潮的。新中国以来,学界基本达成共识的有三次婴儿潮,分别是上世纪50年代刚解放时期、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的十余年,以及1986~1990年的回声婴儿潮时期。三次婴儿潮的峰值人口分别为1954年的2260万人、1963年的2959万人和1987年的2529万人.

第一波婴儿潮,到今天早已过古稀之年了。

第二波婴儿潮,对应的人口就是在2022—2027年内即将面临(到龄)退休。

第二波生育高峰时的新增人口,正好是80年代初开始进入就业高峰,而当年在改革开放等历史因素影响下,党政机关及机关事业单位在八十年代公务员招录总数增速迅猛,一路走高。

由于当年公务员招录规则并不是非常严谨,入职渠道五花八门,非常繁多,不少地区还作为一种解决内部人员子女弟就业的福利,所以招录总数一下变得非常高也就不奇怪了。

从1980年到1990年十年的时间,公职人员的数量了翻倍的增长。看了下图,相信大家都能够直观了解。

特别在1982-1985年,公职人员出现了一个非常迅猛的增长。这一特点在国企也是一样的。

当年大学毕业生少,参加工作的新人基本在20岁左右,显然这批人员将在2022-2025年集中进入60岁。

在延迟退休还未推出的情况下,体制内最大一波退休潮正在发生中,对应的正是第二次婴儿潮人口。

事实上,1960~1965人口高峰这一代人,在体制内占的比例相当高,大约各单位30~40%不等,越基层比例越高。如果扩大到1960~1970这个年龄段的,占比例恐怕要到50%。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持续好几年。

所以说社保养老金有没有压力这个话题,你觉得呢?

回到考公的话题,今年扩招这么多公务员,岗位分布如何呢?

这个嘛,确实是基层岗位占了大多数,因为基层单位退休的比例偏高。

青海省今年省考招录公务员1231人,其中74.2%的职位大专学历可报。
江苏省对相对偏远、招人困难的地区(岗位),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不限制专业条件。
在云南,艰苦边远地区的招考职位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内蒙古新增了“优秀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艰苦边远地区苏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职位,并且这两类职位报考年龄放宽到四十周岁以下
河南2023年度全省计划录用公务员9134人,34%的职位不限制专业,98%的职位不要求基层工作经历。

这里八卦一下,体制内有个干部年龄结构合理的说法,意思是老中青干部的比例达到一个比较平衡合理的程度。但实际上嘛,越是基层越不可能实现,越是大机关人员年龄结构越是合理,具体原因本文不展开。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基层,新进的年轻公务员普遍感觉工作量偏大,不是这个地方缺编,而是积压了很多“老干部”,或因工作能力不够(不懂电脑),或因工作态度不好(升迁无望),所以大部分工作就靠新公务员来完成。

所以,这一波退休潮中,基层退休的占比偏高,所以未来几年,空出编制用于招录新公务员的岗位,肯定是基层最多!

另外机关也有正常退休人员,但机关缺编后面向基层遴选的制度基本已经完善,所以公考虽然扩招,但机关岗位却只会越来越少(名校定向选调生例外)。这就是近年来公考的大趋势。

另外再八卦一点,这几年扩招会带来新的公职人员冗余吗?

不会的,因为前几年控编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机构改革缩编调整,国家对人事编制一直是压缩控制的,无论公务员还是事业编招考,都是缺三招一模式,也就是退三个人才招一个。

口罩期间,稍微宽松了一些也是退二招一,部分岗位缺一招一。

最后聊聊当公务员与阶层流动的话题。

刚刚说的60年代的第二波婴儿潮,基本在1980-1990完成就业。这一波人口就业,除了少部分是依靠读书(当年大学招生非常少)出来的,少部分是依靠市场闯荡出来的。

大部分都是依赖家庭资源完成的就业!

比如农民子弟,基本是继承了家里的田地继续当农民,或者离乡背土,成了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农民工。

比如企业子弟,大部分被企业以消化内部子弟招工的方式,用父母退休换取子女的入职入编。

比如干部子弟(当年还不叫公务员),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总之都想办法实现了就业,很多吃上了财政饭。

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各行各业都会迎来退休潮才对。但事实呢。

第一代农民工带着一身的伤病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性贡献是巨大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无数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做大做强起,有的亏损破产,最典型的是乡镇企业,存活15年以上的不到四十分之一。而大多数国企,也经历了“甩包袱”的历史阵痛期,下岗再就业,买断工龄,成了这一代企业人挥之不去的伤痛回忆。

笔者本人就出生在一个大型的煤炭矿务局,职工家属有10万人口。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矿务局破产,周边亲友,基本家家都有人下岗,或者内退,或者买断工龄。如今,他们中大多数人已到达退休年龄,未来,他们将靠着一份低档的社保领取一份微薄的养老金。

这些下岗职工对推进国企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历史也不该忘记他们。

而多年前依靠家庭资源进入体制吃上了财政饭的干部子弟们,无疑是三个群体中最大的赢家,他们没有背井离乡的劳作之苦,没有中年下岗失业之优,他们充分享受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尤其是经历了福利分房的。

他们的晚年,至少物质上将是幸福的。

回到40年前去看,干部、工人、农民子弟中,除去靠读书,靠做生意实现就业之外,那种依靠家庭资源实现了就业,基本决定了他们今后40年的人生。这就是阶层固化的一种传递吧

值得庆幸的是,时代在进步,这种代际传递已经发生深刻改变。八十年代初期一个乡长就可以把子女弄进政府吃财政饭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公务员招录的逢进必考,打破了这种阶层固化,让所有人都可以公平的参加考试,公平的获得岗位。

所以,在我看来,当下公考竞争空前激烈,甚至说内卷惨烈,这并不值得诟病,应该是一种进步。

子女的初次就业由教育水平和应试能力决定,远远比由父母的资源决定要好,要公平,要更利于阶层流动!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最好能加个星标,因为微信的规则改了太多,多谢阅读。

防失联可添加作者微信  zx30015,交流讨论,不见不散

同类文章推荐

县长涉嫌侵犯中央挂职女干部,色胆包天的背后是另一个周公子?

官场桃色新闻这么多,普通家庭的漂亮女孩考公还安全吗?

公务员考试是否公平公正?曾经有故事,如今无痕迹(公考杂谈一)

换个角度谈稳定,一辈子不被提拔的公务员,收入能增长多少?

那张你可能坐一辈子的桌子(公考杂谈三岗位篇)


明窗邀华月:资深写手兼段子手,文笔辛辣幽默偶尔油腻。

关注后回复“公考”查看解读公务员考试系列文章;“军事”查看部待遇和台海形势深度解读;“选调生”查看解读选调生系列文章;“” 查看体制内工资系列文章;“亲”查看公务员相亲系列文章;“晋升”查看公务员晋升内幕;“幽默“查看体制内段子手的独家幽默;回复“干货”查看各部门及岗位介绍;“杂谈”查看各类犀利时评系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