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与焦虑,并不是“弱者”的代名词
本期文章约1800字
大约需要 5分钟 来阅读
每个人,都有说出 “我不舒服” 的权利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强大的冲击力
当我们的心灵 “生病” 时,
有人会为此而内疚、羞愧;
有人会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然而,与隐忍相比,
表达自己的不适,才是负责任的行为
当我们表达 “不舒服” 时,大多数人都明白
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来休息和恢复
抑郁与焦虑,并不罕见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研究表明,大约 20% 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抑郁症。大多数报道将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确定在 3%-5% 区间,也有报道称其达到了6.1%。
焦虑症的类别则比较多样,包括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特定恐怖、惊恐障碍等。曾有研究显示,女性患焦虑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
要知道,任何人都可能经历抑郁或焦虑情绪,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这与我们在事业上是否成功、在社交场合是否受欢迎、在经济上是否富裕,都是无关的。
抑郁与焦虑,不需要理由
事实上,很多人在感到抑郁、焦虑时,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感受。他们一方面不愿承认自己“生病”了,另一方面又不清楚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只有在不安和自我怀疑中挣扎。
甚至,有些人直到症状变得严重,才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
抑郁 焦虑患者,需要社会支持
有研究发现,当人们与亲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时,可以感到受到支持,并帮助自己分担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的负担。
当然,寻求社会支持与保留个人的隐私并不冲突,我们不一定要事无巨细地告诉他人自己的情况,但我们需要一个让人感到舒适的倾诉对象,这包括我们的朋友、家人、同事、同学、网友、心理咨询师等等。
面
对焦虑与抑郁,我们该如何助人与自助?
很多人对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知之甚少,认为像其他疾病一样,去医院开一些药,服用一下就能好。甚至有人羞于承认自己的病情,出现像下面这样 “病急乱投医”的情况。
然而,抑郁与焦虑,并不是,也不应成为“弱者”的代名词。
长期服用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不仅会产生副作用,而且难以根治心理问题。
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何凡曾通俗地介绍过抑郁症的治疗方案:
“如果是轻度抑郁症,在心理治疗资源可获得的前提下,首选心理治疗为主,持续3个月再进行评估,如果是中度及以上,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并辅以心理治疗,需要综合干预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其社会功能。”
当然,在服用药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对抗抑郁焦虑症状的方法。
01
直面问题,做出行动
面对让我们焦虑的事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选择去逃避。虽然这些让我们感到焦虑的事情可以短暂的缓解焦虑情绪,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策略往往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更糟。
因此,与其回避焦虑源,不如从小处着手,制定一些计划,一步步地去处理它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一边放松,暗示自己:“焦虑只是内心的想法”;一边给自己动力,告诉自己:“行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力,暂缓焦虑情绪;而且能够解决问题,让我们不再焦虑”。
02
建立社会支持
抑郁症常常会导致社交退缩,然而这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孤独感。因此,即使我们不想外出或社交,也可以试着用舒服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比如和一些亲近的人聊聊天,分享一下双方的近况等。
倘若是身边的人向我们求助,在自身没有专业心理援助能力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倾听,给予对方倾诉的空间;其次,可以对他们的需求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陪伴、拥抱等。
03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和抑郁、焦虑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的发作;反之,抑郁症和焦虑症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如果我们真的因为抑郁或焦虑情绪难以入睡或时,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措施改善睡眠质量:
1) 睡前做一些放松的事情,避免从事有压力的任务;
2) 每晚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早上也设置固定的闹钟;
3) 睡前关掉电子设备,试着看几分钟书。
04
寻求专业帮助
焦虑和抑郁都是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而如果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给我们带来了痛苦,那么我们应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医院的精神科、安定医院、有从业资格的独立心理咨询师等。
每个人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向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援助能够更好地诊断我们的病情,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下面的视频是两届艾美奖得主
焦虑、抑郁症患者韦伯·艾伦
在TED上发表的演讲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1] Gregory KD, Chelmow D, Nelson HD, et al. Screening for anxiety in adolescent and adult women: 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Women's Preventive Services Initiative. Ann Intern Med. 2020.
[2] Hasin DS, Sarvet AL, Meyers JL, et al. Epidemiology of adult dsm-5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ts specifi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Psychiatry. 2018;75(4):336.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