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百态 | 拒绝害怕被拒绝:你的拒绝敏感度高吗?

亦心 通心粉家园 2023-01-14


拒绝害怕“拒绝”

你的拒绝敏感度高吗?


“刚刚我们还聊的很好,怎么我一说出来玩,ta就不说话了,ta是不是不喜欢和我一起出来玩?”

我刚刚去洗澡了,没看到消息,没有及时回复,ta会不会生气了,改变主意不和我出去玩了。


没有人喜欢被拒绝,但确实有些人更容易受到社会拒绝。拒绝敏感度高的个人对拒绝非常恐惧和厌恶,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他们会不断寻找即将被拒绝的迹象,对不想和他们在一起的暗示做出戏剧性的反应,而这种行为往往会把其他人推开,这就造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痛苦循环:害怕被拒绝——寻找被拒绝的迹象——戏剧的反应——引起他人的拒绝——更害怕被拒绝。


你对拒绝敏感吗?

一起来看看拒绝敏感度高的群体有哪些表现吧!

01

面部表情

拒绝敏感度高的人往往对各种面部表情产生误解或过度反应。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人员发现,拒绝敏感度较高的个体在看到一张不赞成的表情时,大脑活动会发生变化。而研究对象在观察明确表现出愤怒或厌恶的个体时,与拒绝敏感度低的个体一致,并没有相同的变化。

02

生理活动增强

当拒绝敏感度高的人担心他们可能会被拒绝时,他们的身体会比对拒绝敏感度低的人经历更多的生理活动,会更加警惕应激,甚至可能表现出打架或逃跑的行为。

03

曲解行为

拒绝敏感度高往往会导致个人扭曲和误解他人的行为。例如,当朋友们没有立即回复短信时,对拒绝敏感的人可能会想,“他们不再想和我做朋友了。”而拒绝敏感度低的人更可能认为朋友太忙了,无法回复。

04

注意偏差

此外,在拒绝敏感性方面排名较高的个人通常更关注拒绝或他们被拒绝的迹象。这被称为注意力偏差。例如,如果有人对拒绝很敏感,要求10人约会,9人接受,1人拒绝,他们会最关注这一次拒绝。他们甚至可能会把他们的约会尝试称为“彻底的灾难”,并开始相信没有人喜欢他们。相反,在拒绝敏感度方面排名较低的人可能会将同样的情况视为巨大的成功。那个人可能会专注于九种积极的互动,而很少关注一种拒绝。

05

人际敏感度

人际关系敏感度高的个体会被各种类型的拒绝所困扰,包括感知拒绝和实际拒绝。他们在观察他人的情绪和行为方面也很警惕,对人际问题过于敏感。


具有拒绝敏感性的人可能会不断寻找其他人拒绝他们的证据。因此,尽管朋友或伴侣向他们保证他们受到欢迎、被爱并且足够好,但他们可能仍然感到被拒绝。他们也渴望亲密的关系,然而,对被拒绝的恐惧让他们感到孤独和孤立。


因素分析

拒绝敏感度高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相反,可能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下面是对可能导致拒绝敏感性的因素的详细分析。

01

童年经历

早期的拒绝、忽视和虐待经历可能会导致拒绝敏感性。例如,父母身体或情感上的拒绝可能会增加某人对拒绝敏感的可能性。与情绪不稳定或高度挑剔的父母一起长大也会导致某人在其他关系中产生强烈的拒绝恐惧。

对拒绝敏感的儿童也更有可能表现出攻击性。根据发表在《儿童发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拒绝高度敏感的儿童更有可能愤怒地期待被拒绝。他们在与同伴的模糊社交互动后表现出更大的痛苦。

同样,感到被欺负或被排斥的儿童长大后也可能比其他人更害怕被拒绝。任何类型的先前遭受痛苦的拒绝都会导致某人竭尽全力避免再次经历这种痛苦。

02

生物脆弱性

也有人认为,有些人可能对拒绝敏感有生物学上的脆弱性。可能有一种遗传倾向或某些性格特征,增加了某人对拒绝敏感的可能性。一些研究人员将拒绝敏感性与低自尊、神经质、社交焦虑和不安全的依恋风格联系起来。

03

不断需要被喜欢

对拒绝敏感的人可能会觉得需要被所有人喜欢。而且,如果他们被拒绝,他们可能会加倍努力,试图再次赢得对方的青睐。这种对拒绝的反应会导致人们的取悦行为以及广泛的讨好行为

事实上,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拒绝敏感度高的男性可能会通过努力变得更讨人喜欢来做出反应。他们还发现,这些人愿意花更多的钱成为拒绝他们的群体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女人在一个模拟约会网站上对他们评价不好,他们会在约会期间花更多的钱在她身上,试图让她喜欢他们。

04

关系建立困难

对拒绝敏感的人害怕被拒绝,这使他们难以建立新的关系,并破坏他们现有的关系

比如,当朋友没有及时回复他们的邀请时,对拒绝敏感的人可能会变得愤怒和敌意,导致朋友更加退缩,从而增加被拒绝的感觉。

同时,其他具有拒绝敏感性的人可能会避免所有可能被拒绝的情况和关系。

因此,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孤立和孤独,这本质上导致他们最大的恐惧成真。


应对策略

如果怀疑自己对拒绝很敏感,那么识别拒绝敏感导致的症状和问题可能是进行提高的第一步。

事实上,研究表明,自我调节,包括监测和控制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可能是应对拒绝敏感性的关键。例如,当你感觉到一种潜在的拒绝迹象时,停下来反思一下情况的可能性,而不是立即做出反应可能会有所帮助。

还有一种方法是寻找行为的替代解释,而不是假设最坏的情况。比如,朋友拒绝了一次你的邀约,不要去假想朋友是不是不想和你呆在一起,他可能就是这周工作很累了,不想出门,而跟这是谁的邀请根本毫无关系。

你害怕被拒绝吗?

你克服了这种恐惧了吗?

欢迎来信,

分享你的故事。


[来信方式]

微信公众号

邮箱

txfyixin@dingtalk.com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1]De Rubeis J, Lugo RG, Witthöft M, Sütterlin S, Pawelzik MR, Vögele C. Rejection sensitivity as a vulnerability marker for depressive symptom deterioration in men. PLoS One. 2017;12(10):e0185802.

[2] Downey G, Feldman SI. Implications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for intimate relationships. J Pers Soc Psychol. 1996;70(6):1327–1343. 

[3] Burklund LJ, Eisenberger NI, Lieberman MD. The face of rejection: Rejection sensitivity moderates 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activity to disapproving facial expressions. Soc Neurosci. 2007;2(3-4):238-253. 

[4] Gyurak A, Ayduk O. Defensive physiological reactions to rejection: The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startle responses. Psychol Sci. 2007;18(10):886–892.

[5]Berenson KR, Gyurak A, Ayduk O, et al. Rejection sensitivity and disruption of attention by social threat cues. J Res Pers. 2009;43(6):1064–1072.

[6]Preti E, Casini E, Richetin J, De Panfilis C, Fontana A.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components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s to adolescent self-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 Assessment. 2020 Sep;27(6):1230-1241.

[7]Jin MJ, Jung W, Hyun MH, Lee SH. Effect of 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 and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on serotonergic activity, negative affect, and rejection sensitivity in non-clinical adults. PLoS One. 2018;13(11):e0207746.

[8]Downey G, Lebolt A, Rincón C, Freitas AL. Rejection sensitivity and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Child Dev. 1998;69(4):1074–1091.

[9]Romero-Canyas R, Downey G, Reddy KS, Rodriguez S, Cavanaugh TJ, Pelayo R. Paying to belong: When does rejection trigger ingratiation? J Pers Soc Psychol. 2010;99(5):802–823.

[10]Schaan VK, Schulz A, Bernstein M, Schächinger H, Vögele C. Effects of rejection intensity and rejection sensitivity on social approach behavior in women. PLoS One. 2020;15(1):e0227799.




往期文章推荐

亲密关系 | 言语沟通中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视角 | 叛逆者还是大英雄?  弗洛伊德眼中的孙大圣

人生第一站 | 自我成长:放下偏执,抬头向前走

通心科普 | 学心理学就会读心吗?心理学都研究些什么


图文编辑:亦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