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 | 第十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终评工作圆满结束
“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系列活动是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电视学院协办、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纪录片领域重要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始终秉持着学术性、专业性、人文性、前沿性,自2011年创立以来,经过持续十二年的打造,在业界、学界以及社会多个层面发挥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力。
10月20日,第十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征片正式启动。截至12月8日,学院奖组委会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高校、工作室及个人作品1325部,由专家委员会初评,确定入围作品300余部,择优进入终评,角逐本届学院奖设置的17项大奖。
本届学院奖终评会于12月1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相关评审工作已于20日晚圆满结束。
本届学院奖终评评委合影
现场回顾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执行主席何苏六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学院奖的相关情况,包括本次报名作品的基本情况、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本届学院奖评委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香港凤凰卫视原副总裁钟大年教授为各位评委颁发聘书。
评委颁发聘书
在评审过程中,学院奖始终以“国家高度、学术品格、国际视野、中国风格”为宗旨,遵循学术性、公正性、独立性的原则,组织专业化、国际化以及去利益相关性的评委会,以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独家推出的“纪录片评估系统”为评判工具,组委会设计了专门用于纪录片学院奖的评分表,根据不同奖项设置了不同的计算权重,以期公正、科学地评选出优秀的中外纪录片作品,弘扬纪录精神,传递真实力量。
终评会现场评委们集中观片
评审过程中,评委们连续2天、每天超12小时集中观片,认真阅览各个参赛类别的纪录片作品,结合学院奖电子化的“纪录片评估系统”进行打分,组委会在后台进行实时计算。所有类别的片目观看完后,评委们再根据每一类奖项的排名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复盘和讨论,最终公正严谨地决定了17个奖项的归属。
终评会现场
评委介绍
钟大年
原香港凤凰卫视节目副总裁、资讯台台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起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纪录片创作、电视传媒研究等课程。曾著作《中国应用电视学》《纪录片创作》《影像的意义系统》《跨国传播与民族文化》等十余种。
吴冠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曾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电影艺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华语青年电影周(CYGFF)创办人,曾任多个重要电影节展评委。发表理论评论文章八十余万字,著作有《坐看云起等风来——2003~2014中国电影述评》《陆上行舟——新世纪中国导演访谈录》《艺术电影手册》《20 世纪的电影》等。
周新霞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剪辑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作品屡获国内外剪辑大奖:《潜伏》获飞天奖最佳剪辑奖;《荆轲刺秦王》参赛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鸡奖最佳剪辑奖提名;《周恩来万隆之行》获华表奖最佳影片、金鸡奖最佳剪辑奖提名。另外还有参与剪辑并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大阅兵》《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黑眼睛》等多部影片。
路海波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策划人、监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电影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多次担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华表奖评委。曾策划电影《盲人电影院》《绣春刀》《血狼犬》等,策划电视剧《朱德元帅》《解忧公主》等,另发表专著《电视剧编剧技巧》《电视剧美学》《戏剧管理》等,著有学术论文、影视广播剧评论约二百余万字。
何苏六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录片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高校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理事长。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主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总策划、总导演,“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项目主持人,“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召集人,“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BriDoc)理事长。
总结
在学院奖组委会和全体评审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第十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终评工作圆满结束。在现场,我们见证了评审中的争执与坚持,专业与公平,评委们始终秉持着专业的素养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份真诚的纪录。
经历近两个月的征片、评审工作,本届学院奖入围名单即将正式公布,获奖名单将于12月29日晚在颁奖典礼现场揭晓。欢迎继续关注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动态,敬请期待第十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新资讯!
奖项设置
评委会大奖
评委会评定,在关注现实、学术品格、艺术水准、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表现突出的年度性纪录片
最佳长纪录片奖
时长在52分钟(含)以上的纪录片
最佳短纪录片奖
时长在12-52分钟之间的纪录片
最佳微纪录片奖
时长不超过12分钟的纪录片
最佳纪录电影奖
以电影手法拍摄、制作的纪录片
(需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
最佳系列纪录片奖
3集(含)以上,单集时长不少于12分钟的纪录片(不能同时参评最佳长、短纪录片)
最佳历史文献纪录片奖
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纪录片
最佳网络纪录片奖
选题、制作、传播、运营等方面体现互联网特征的纪录片
最佳摄影奖
注重纪实跟踪拍摄,影像具有真实性和文献价值,富有视觉表现力和人文意识的纪录片
最佳剪辑奖
尊重生活真实和内在逻辑,影像剪辑富有表现力、叙事力,结构合理、节奏得体的纪录片
最佳音乐音响奖
尊重现场声音,注重声音的真实性、表现力;音乐、音效使用得体,情感表达合理,富有感染力纪录片
最佳创新纪录片奖
理念与选题、形态与类型、结构与叙事、手法与表达等方面具有探索性、实验性的纪录片
最佳手机纪实作品奖
使用手机拍摄、传播,时长不少于1分钟的纪实作品
最佳新人纪录片奖
非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创作的处女作纪录片
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
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创作的纪录片
最佳外语纪录片奖
外国机构制作、在国外首播的非中文纪录片
最佳国际传播奖
国际传播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中国题材纪录片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编审:王 侯 李金斋
责编:王悦阳 宁皓阳
编辑:邹沁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