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教之人生观 | 找回真正的自己 | 《找回自己》读书笔记

愚千一 愚千一 2023-01-24


  • 书名:《找回自己》

  • 作者:圣严法师

  • 在线阅读:https://ddc.shengyen.org/?doc=08-08-001

  • 电子书:https://github.com/yuqianyi1001/faguquanji 其中的“08 第八辑 生活佛法类”

以下文字大多是书中原文的引用(以双引号开头)。个人的补充仅是少部分部分(无双引号开头)。

空虚和迷茫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就会感到空虚。当饭吃饱了,衣服有得穿,房子有得住,也有自己的车子了,日子过得虽然不是最好,但还过得去的时候,就开始思索人生究竟还有什么呢?如果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心中茫茫然的,空虚感就会出现了。

“空虚的原因,往往是无聊和无奈。像一条在茫茫大海里的船一样,没有尽头也没有方向,又没有大风大浪的刺激,好像随便往哪边开都是一样,即使不动也无所谓。只是,不动时好像没事可做,动了又觉得不是自己的方向而感到无聊,最后陷入一种茫茫然的空虚感当中。有这种空虚感的时候,无论是打保龄球、看电影、喝酒、去卡拉OK、看MTV等,各种各样刺激的娱乐,都不可能给你一种真正落实的安慰感,不过是暂时麻醉了你、刺激了你,让你的感觉因忙着一件事情而产生移情作用。一旦时间过了,空虚感又会回来,实际上内心永远是空虚的。

“当一个人的生命没有目的,欠缺意义,生活便会显得十分空虚,甚至像行尸走肉一般。

人生的目标、目的、方向感

“‘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注:指圣严法师)这几年所积极提倡的一个观念,我经常在许多对年轻人演讲、谈话的场合中,提到这个观念。

“其实不一定是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也都应该要有方向感。因为中年人若没有了方向感,很容易面临“人到中年百事哀”的困境;老年人没有了方向感,则容易陷入一种末日将至的恐惧当中。

“因此,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一定要不断提起自己的方向感。有了长远的生涯规划,人生才不会茫然无依、误入歧途。

“所谓生命的方向,其实就是生命的目标;首先要确立主要方向,次要的目标、次要的方向才不会有偏差。主要的目标确立之后,所有次要的目标,都必须在这个方向内进行。工作可以改换,职业可以更易,工作的环境也可以变动,唯一不变的就是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主要的、永远的大目标,便很容易迷失方向。

“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必须时时以主要目标,作为修正的准绳。例如说你最大的目标是要为国家社会谋福利,结果因为害了人以后可以得到一笔非法之财,或是做了某件坏事以后,可以拥有很大的权力,这样的事能做吗?当然不能做,因为这是违背了你自己所设定的大目标。

“那么,该如何决定我们的目标呢?

“要以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再加上所处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来决定方向。我们不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或是成功的人物,但必须要能够培养完美的人格,以及安身立命。其中身心的平安,应该是最重要的目标。

“很多人常常误会方向感的意思,以为方向感就一定要做什么大事。这样的决心固然很好,可是环境不一定许可你完成。譬如你想要赚大钱,或是想要成为一个大企业家,这虽然很好,但是钱赚不成的时候,大企业家做不成的时候,也还是要活下去,不能因此失去生命的目标。更何况无论是赚钱,或是成为企业家,都不应该是生命真正的方向。

“真正的方向应该是:一生当中不要违背自己的身心安定、健康、安全和大众的幸福,这才是人生的大方向。

人生的四个阶段: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和消融自我

认识自我

“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如同作战时都强调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自己的训练够吗?实力够强吗?后劲够吗?同时也要知道自己有多少缺点。所谓缺点就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包括性格上的、人际关系上的,以及自己是否能如实观察现实环境。

“了解自己除了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也包括清楚知道自己究竟拥有多少资源;即使了解得很透彻,也还要打个折扣,因为你所能拥有的,不一定能够支配、运用。明白这层限制,才是真正认识了自己。

“一个人一旦知道自己的不足,一定会谦虚,虽然他对自己的能力打折扣,但并不等于自卑、没有信心,而是他不自夸,确实知道自己能够做到什麽程度。虽然他并不一定走得比别人快,但是只要尽心尽力,走完以后,就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有多少、能够发挥的有多少。经过这一番实证所得到的自我肯定,才是扎实的肯定,也才是真正的认识自我。

肯定自我

个人补充:个人觉得在圣严法师其他书籍里面的“自我肯定”讲述得更加清晰一些,所以下面的内容不是出自《找回自己》这本书,而是其他书籍,具体的书目参考备注。

“自我肯定,必须从因果的事实和因缘的现象来认识自我是什麽?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如果否定这种价值,将会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无聊又无奈的噩梦。《圣严法师教禅坐》

“自我肯定,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如果没有自信心的人,就会像一隻火鸡,遇到警报时,会把翼翅及尾羽竖起来虚张声势一番;或者像一隻澳洲的鸵鸟,牠害怕敌人袭击时,便一头鑽进沙堆裡,躲起来,自欺而不能欺人地苟且偷安一番。《圣严法师教禅坐》

“不过,所谓自我肯定不是自大、虚矫,而是如实踏实。《圣严说禅》

个人补充:“肯定自我”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 第一个层次的“肯定”和现代教育里面的肯定一样,肯定每个人的价值,肯定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对于个人,家庭,朋友,公司乃至社会。其次是肯定每个人都有无的潜力,这也是教育初衷,经过教育之后,可以挖掘更大的价值,发挥更多的作用,对家庭乃至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第二个层次的”肯定“则是来自于佛教的理论,即肯定每个人都能成佛,每个人都具足圆满的佛性,可以经由修行达成圆满的智慧和慈悲。以人格的角度来说,佛陀具有的最圆满的人格,即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也是我们每个人所能够达到的“切实”目标。如果可以理解到这层,那么这个“肯定”也可以说是最圆满的“肯定”了。

提升自我(自我成长)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就会努力成长自己;如果犯了错就应该认错,然后努力修正自己的偏差;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就是成长。

“自我成长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多为他人设想。所谓“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后,就要进一步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目的并非要打败他,或是与对方竞争,比较高下、胜负,而是为了要学习。我们可以先从自己周遭的人学习起,譬如一个家庭,如果丈夫能常常看到太太的优点,太太也能常常看到先生的优点;孩子常常看到父母的优点,父母也能常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如此,这个家庭一定能互相尊重,也能互相学习成长。

“我们永远要谦虚,永远要知道自己是不足的、是有缺点的,那么就永远有进步的机会,也有成长的可能。

消融自我

“原则其实很简单,少一些自私心,多一些慈悲心;少一些烦恼心,多一些智慧心。当有情绪出现时,就要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疏导以及化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在“自我消融”了。

“时时以感恩的心来过生活,‘自我’就会消融。因为知道宇宙之大,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一个人所知、所能、所奉献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反观我们所接受的恩惠,却太多、太大了。如果真的能如此自省、觉察,就是懂得自我消融,能生活在‘自我消融’的状态中,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为菩萨、成为佛,至少傲慢心及自以为是的心,就不会那么地强烈了。

“此外,还有一种自我消融的方法就是忏悔,虽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而伤害众生或伤害人,就应该要忏悔。忏悔是表示知道自己的过失,非常对不起他人,而心中有所愧疚。忏悔之后,仍必须负起对他人的责任;也唯有负起责任,愧疚感才会减轻、减少。

“自我肯定的同时,一定也要自我消融。有的人常常不经意会表现出骄傲、自负的态度,但是听闻佛法以后,懂得观察和反省自己的缺点,就会有惭愧心,也会变得谦虚;而且想到自己些微的成果和贡献,是由许多人共同促成的,有时是因为“时势造英雄”,靠环境造成的,有时是因为有贵人帮忙才完成的,不全然是因为自己的因素。能够这样想,渐渐就会转变自己的观念,而不再老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傲慢的态度和习气,慢慢地就会转变为谦虚和惭愧。如此,自我就能够减少一点,自我也就消融一点了。

“所以,自我消融是要可以用惭愧的心、谦虚的心,而一点一滴地完成。一开始从消融百分之零点零一就好,只要持之以恆地坚持下去,等到消融到百分之九九点九九九的时候,不就是大菩萨了吗?

“从自我肯定、自我提昇,到自我消融,是从‘自我’到‘无我’的三个修行阶段。

真正的自我

“你可曾想过,我们所认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么?你可能因为从小到现在,大家都叫你这个名字,你也已经听惯了,就觉得这个名字就是我,我就是这个名字。你也可能会认为:‘我的身体是我,我的家是我,我的思想是我,我的能力是我,我的财产是我,还有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孩子,都是我的。’但是在这些话里,出现的只有‘我的……’、‘我的……’,就是没有说出究竟什么是‘我’。

“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呢?

“真正的自我,应该是能够主宰自己,能够差遣、调配、控制自己的身心活动,自己能够做得了主,这个才是自我。应该要向东走,就不会往西去;能够主宰自己的双手去救人、助人,而不是杀人、不是打人;也能够主宰自己的心,让它生起惭愧心、谦虚心,而不是骄傲心、自大心。

“尽心尽力做自己能做的,学自己应该学的,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尽量地付出,从中不断地修正自己,这就是找回自我最好的方法。

最后的补充

限于篇幅,无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全书的内容,也非常赞同一位读者的看法 —— 这类具有真正智慧的文章其实可以一读再读,个人经验也是如此,每次读完一篇,都会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内容,又或是对于已经知道的内容会有新的体会。

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找回自己》中还有“第二篇,不被自己框住”,“第三篇,回归内在的声音”,共20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圣严法师经由有一贯的佛学的智慧,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诠释了很多常见的观点,例如“固执和执着”,“主观和客观”,“好念头、坏念头”,“心与物的调和”,“良心”,“自由和尊严”等等。用智慧的眼光厘清这些常见的词汇和观点对于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来说非常重要。通常来说,人之所以有烦恼,大多和错误或偏颇的观点有关,这样的情况甚至不容易察觉,所以有时间的话,非常推荐读者们还是亲自阅读下《找回自己》这本书,或《法鼓全集》中同类型的生活佛法系列书籍。

祝兔年快乐,平安自在。

愚夫合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